JB-T 7864-1999.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78113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9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B-T 7864-199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JB-T 7864-199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JB-T 7864-199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JB-T 7864-199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JB-T 7864-199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B-T 7864-199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T 7864-1999.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6 5 . 0 6 0 . 9 9 B91 J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 B/ T 7 8 6 4 - 1 9 9 9 旱田中耕追肥机试验方法 Te s t me t h o ds o f c u l t i v a t o r -f e r t i l i z e r 1 9 9 9 - 0 8 - 0 6发布 2 0 0 0 - 0 1 - 0 1实施 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 J BI T 7 8 6 4 - 1 9 9 9 目次 月 IJ舌 1 范围 2定义 3 试验条件与准备 , “ ” “ 4 性能试验 5生产试验 6 试验报告内

2、容 ,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样机技术测定 , ,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 测定方法 , , , , , , , , 附录 C( 提示的附录)主要仪器和工其 , , , , , , t , 1 , 2 , 3 、 7 , 8 1 6 : 2 0 2 2 J B / T 7 8 6 4 - 1 9 9 9 前言 本标准是对 J B / T 7 8 6 4 -9 5 旱田中 耕追肥机 试验方法 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 修改, 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 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J B / T 7 8 6 4 -9 5 0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

3、 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 全国 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提出并归口。 本 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耕作种植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晓勇、杨兆文、沈永宁、刘云东。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B I T 7 8 6 4 - 1 9 9 9 旱田中耕追肥机试验方法 代替1 B l l i 7 8 6 4 -9 5 T e s t m e t h o d s o f c u l t iv a t o r - f e r t i l iz e r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 锄铲式及旋转式中耕追肥机的 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 本 标准适

4、用于锄铲式及旋转式中 耕追肥机。 注:试验内容可根据试验月的以及试验条件.个部或部分进行.文中有* 号者为选择项目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 . 1 行距 相邻两作物苗行中心线间的距离。 2 . 2 中 耕深度 从锄铲形成的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距离。 2 . 3 培土高 度 高于耕前地表的土壤厚度。 2 . 4 开沟深度 沟底至原地表的垂直高度。 2 . 5 开沟宽度 沟底宽度。 2 . 6 护苗带 作物苗行或苗带两侧的未耕区域。 2 . , 施肥深度 肥料上部覆盖土层的厚度。 2 . 8 排肥能 力 排肥器在保证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排肥量。 2 , 排肥均 匀度 排肥器

5、排出的肥料在一定地段长度内分布的均匀程度。 2 . 1 0 断条率 机具行驶中,在一定地段长度内,排肥器 ( 单口) 排肥断条总长度占测定总长度的百分数 2 . 1 1 扫 卜 肥稳定 性 排肥器在要求的工作条 件下排肥量的稳定程度。 2 . 1 2 各行排肥一致性 国家机械工业局 1 9 9 9 - 0 8 - 0 6批准 2 0 0 0 - 0 1 - 0 1实施 J B / T 7 8 6 4 - 1 9 9 9 各排肥口 在相同条件下排肥量的一致程度。 2 . 1 3 比阻 作用在单位耕作 t 壤横截面上的牵引阻力。 3 试验条件与 准备 3 . 1 试验样机 3 . 1 . 1 技术

6、测定 试验样机应符合制造厂提供的 使用说明书要求, 质量合格, 技术状态良 好。 样机在性能试验前和生产试验后, 须按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进行测定, 并对机具各种状态的全 貌拍摄照片或摄影。同时, 分析机具在试验前后所存在的有关结构 设计、 制造、 装配质量等方面的问 题 。 3 . 1 . 2 易磨损及易腐蚀零件的测定 在试验前后应对易磨损零件进行测定。用测定质量损耗的 方法 确定磨损量。有明显损坏或变形现 象应记录并摄影 ( 易损件包括: 土壤工作部件、 传动链轮及链条、 轴颈、 轴套以及与肥料经常接触的 零件) 。将初测结果记人表2 0 对于 形状简单易测量的磨擦表面, 如轴、 轴

7、承等, 用量具直接测量。 直径磨损测量精度不低于0 .0 5 m m, 其他尺寸测量精 度不低于0 .5 m m , 称量精度为I g ( 较大 零 件可放宽 ) o 机架及梁的弯扭变形可用拉线方法测定, 测出各测量点试验前后的 变化量, 测量精度不低于 I m m 3 . 1 . 3 室内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调整机具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3 . 1 . 4 中耕机工作部件配置状态 根据使用说明书, 检查中耕机在不同 作业要求时工 作部件配置状态, 将技术特征记人 表 3 月 一 绘 制工 作部件配置图,注明拖拉机及中耕机轮 距、 轮宽、 行距、 护苗带宽度、下 作部件的种类及前后安 装距离

8、等。 3 . 2 试验用肥料的物理机械 特性测定 测定肥料的 含水率、 容积质量、自 然休止角和磨擦角等。 测定方法见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 o 3 . 3 试验地 3 . 3 . 1 试验地的选择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样机适应范围的田块。其播种质量、行数和行距等应符合中耕追肥作业 机具的配套要求。试验地的面积应满足各种试验项目 的要求, 试验地的长度不小于 ! 0 0 m 记录各项 数据。 3 . 3 . 2 试验地特征调查 3 . 3 . 2 . 1 地形特征 坡度的变化及最深洼陷、 最高隆起的大小 ( 以c m表示) , 并记录 数据 3 . 3 . 2 . 2 土壤特征 J B/

9、 T 7 8 6 4 - 1 9 9 9 a )土壤类型; b ) 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坚实度: 在试验区内, 两条对角线上各取 5 点, 测 定0 - 5 c m, 5 - 1 0 c m , 1 0 - 1 5 c m深度的土层含水率和坚实度,求出平均值,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 3 . 3 . 2 . 3 杂草 情况 试验地杂草的 种类、 密度、 高度 ( 在试验 地对角线上取3 点, 测定中耕前每平方米内 杂草的株数, 求出平均值) 。 测定点应用标记标明, 检查中耕后除草率 ( 护苗带内不计) , 记人表5 3 . 3 . 2 . 4 作物生长情况 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 2点,在机具

10、全耕作幅内,长度为 1 m,调查在该面积内每行植株数 及总数,记人表 6 0 3 . 3 . 3 试验地规划 试验地规划如图 1 所示。 预务区 预务区 2 0 m 以 5 0M 以 t2 0 m 以 I 图 1试验地规划 34 试验用拖拉机 按机具使用说明书选择配套拖拉机,其技术状态应完好。 3 . 5 试验用测试仪器 试验用的各种仪器,应在试验前按本试验方法规定的种类和计量要求做好检查与标定。主要仪器 和工具见附录 c( 提示的附录) o 4 性能试验 4 . 1 静态 试验 4 . 1 . 1 排肥机 构工作性能测定 4 . 1 . 1 . 1 排肥能力测定 试验时肥箱中肥 料应不少于肥

11、箱容积的 三分之二。测定按理论计算的每公顷最大和 最小排肥量 方法: 将调节板调至最大、 最小位置, 架起中耕追肥机, 使传动轮轮缘离开地面, 机架呈水平状 态, 转动传动轮使转速与田 间施肥时相似, 不少于2 0 圈, 接取每个排肥口 所排出的肥料, 称得总排肥 量,重复 3 次求其平均值,记人表 7 0 按式 ( I ) 计算排肥量: 口 一 卫 卫 9 一兀 D 人 力 IN (I ) 式中: 少 一一 排肥量, k g / h m - ; J B/ T 7 8 6 4 - 1 9 9 9 9 = 传动轮转N 转时的几个排肥口的总 排量, 9 ; 口 一 一 一 传动轮直径,m; M-

12、一 一行距,m飞 n 排肥口数; N 一 一 试验时传动轮转数, r / m i n o 注:在田问作业时其实际施肥量应计人传动轮的滑移因素。 4 . 1 . 1 . 2 排肥量稳定性、 一致性测定 将肥量调至规定施肥量, 重复测定5 次, 记人表8 0 4 . 1 . 1 . 3 * 肥箱内 化肥装载程度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 将肥量调节器调至规定施肥量位置, 分别将肥箱内 的化肥装至 3 / 4 , 1 / 2 , 1 / 4 肥箱容积 V 收集f = 轴转动1 m i n 所排出的肥料, 称其质量。 重复3 次, 记录 平均值。 4 . 1 . 1 . 4 * 主轴转速对施肥量影响的测定 试

13、验前分别计算不同速度作业时 排肥器主轴转速范围。然后测定主 轴不同转速时的 排肥量并记录 4 . 1 . 1 . 5 * 肥料含水率对施肥质量影响的测 定 按给定的 肥料含水率, 将水均匀地喷洒到肥料中, 再测定此时肥料的含水率。直到与所给定的含 水率偏差小于 2 %时将调节器调整到规定施肥量位置, 使主轴转动 1 min 。收集排出的肥料并称其质量 重复试验3 次并记录平均值。 4 . 2 动态试验 4 . 2 . 1 施肥均匀度测定 在平坦的水泥 地或其他光洁场地,中耕 追肥机以正常作业速度行驶2 0 m 。 取其中长度不小于3 m 的地段。按1 0 c m划分小段, 测定各小段内肥料质量

14、, 记人表8( 测定时排肥量不大于 1 0 0 k g / h m = ). 选择有代表性的区 段进行拍照。 4 . 2 . 2 施肥断条率测定 长度在 1 0 c m以上的无肥料区段为断条。 测定5 m内各行断条数和最大断条长度。 并计算断条总 长度占排肥总长度的百分比记录所测数据。 4 . 3 田间 性能 试验 确定中耕追肥机的作业质量时,在田间试验中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a ) 土壤类型、 湿度、 坚实度、 杂草 情况、 地表坡度; b ) T 作速度、 耕深; c ) 护苗带宽度。 4 . 3 . 1 中耕深度、中 耕前后地表和沟底不 平整程度, 土壤膨松度。 上述各项可同 时进行测定

15、, 分别计算。 测定时,在中耕机全工作幅宽的宽度外插两根支架, 加上标尺, 用水平仪校正水平。先测定中 耕 前地面不平整度, 再在中耕机通过后, 测定耕后地面不平整度及 扒开松土后的沟底不平整度 纵向断 面只测定耕前地面与耕后沟底的断面 ( 长度为2m ) o 注:按 1: 5的比例绘出耕前 . 耕后及沟底断而曲线图,该断面图也可用断面测绘仪或计算机绘制 土壤膨松度按式 ( 2 )计算 : J B / T龙 6 4- 1 9 9 9 D =A S一 A A x 1 0 0 % 式中:D 一 一一 土壤膨松度,%; A S中 耕后土垄断面面积. c m z ; A 中 耕前断面面积, c m z

16、 o 4 . 3 . 2 最大中耕深度的 适应性测定 将工作部件调至 最大耕深位置,全 工作幅内的各行间隔不小于 5 m , 随机测定 5 点耕深, 求平均 值。考核动力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机具所达到的 最大耕深。记人表9 0 4 . 3 . 3 碎土质量测定 中耕后在任一行间的 宽度内, 取0 .2 5 耐, 深为中 耕深度, 将耕松的 土块按直径 ( 量土块长度) 分 为2 5 m m以下及2 5 - 5 0 m m, 5 0 - 1 0 0 m m, 1 0 0 - 1 5 0 m m及 1 5 0 m m以上五级. 分别 称得各级土块质最 在往返行程内 各测2 点. 记人表 1 0 .

17、 注:小于2 5 m m土块的质量占测区内总碎土质量的百分比,称为碎土率 4 . 3 . 4 除草率测定 在原中 耕前进行杂草情况检查区域 ( 见3 .3 .2 . 3 ) 测定中耕后平方米内的除草率, 记人表5 C = 旦 丛- x 1 0 0 %., . . . . 一 : ) Q z 式中:C 除草率.% Q . 一一耕前草株数; 从 耕后草株数。 4 . 3 . 5 作物 损伤率测定 在作物生长调查点内 ( 见 3 .3 .2 .4 ) 进行。在测定的长度内 调查伤苗、 埋苗等株数占 总株数的百分 并说明其原因,往返行程各测 2 点.记人表6 0 S = 兰x 1 0 0 % . ,

18、. , . . . , ( 4 ) M , 式中:S 一作物损伤率; M-测定长度内总苗数; 从测定长度内伤苗 、埋苗总株数。 4 . 3 . 6 开沟培土器作业质量测定 可参照4 . 3 . 1 中耕工作部件的测定方法进行,记人表 I 1 ,并将开沟培土前后断面图附于表后 4 . 3 . 6 . 1 * 各行开沟深度稳定性及各 行开沟深度一致性测定 在一般开沟深度下测定,深度稳定性由 纵向 断面图上测得. 各行开沟一致性由 横向 断面图上测得 在测定横向断面时,先测沟底上回落土表面的断面, 再去 掉回落土.测沟底断面, 从图上测出各行沟 底座土 一致性,并在纵向断面上测出各 行沟底座土稳定性

19、。 4 . 3 . 6 . 2 * 培土与作物茎基部密接程 度测定 根据不同 行距的要求, 在最大深度及一般深度下测定, 也可由横向 断面图上测得。 记人表 11 4 . 3 . 6 . 3 开沟培土断面 测定 根据不同行距要求, 在最大深度及一般深度下测定。从横向断面图上测出沟的底宽、上 宽、 边坡 J B/ T 7 8 6 4 - 1 9 9 9 角、 深度及培土高度, 沟底座土及沟壁浮土 厚度等数据, 记人表1 l . 4 . 3, 施肥深度适应性测定 同4 . 3 .2 . 4 . 3 . 8 施肥量准确度测定 Z f 一 会 100% , ( 5) 式中: Z e 一 一施肥量准确度

20、; 厂 - 实际 施 肥 量, k g / h m z ; f 预 计 施 肥量( 以 计 滑 移 率) , k g / h m . 施肥前后需将箱内 化肥称重, 根据施肥 公顷数计算实际公顷施肥量,记人表 1 2 . 4 . 3 . 9 * 地轮滑移率及下陷深度测定 滑 移率可采用定圈数测距离的方法测定。测定长度不少于2 0 m, 往返行程各测2 次 地轮、 仿形轮的下陷深度不少于1 0 点。记人表1 3 . S = 上 YrD n x 1 0 0 % . . , ,., , . . . 并同时测定 ( 6 ) 式中: 8 - - 一滑移率; L 轮子转动的实际距离,m L -一 轮子直径,

21、m ; 二轮子转数,r / m i n . 注:刚性轮子测量轮子的最外缘,轮缘外凸出物不计;胶轮测量轮胎承载后的净半径,花纹刁 i 十乙 4 . 3 . 1 0 中 耕追肥机的 牵引阻力及所需功率测定 根据工作部件种类,分别对中 耕锄铲、 施肥开沟 器、 培土器等土壤工作部件在进行作业时的牵引 阻力 ( 或比阻) 及功率的测定。试验应在最大耕深 ( 根据 农业技术要求) 及一般耕深二种情况下进行 记人表 1 4 . 4 . 3 . 1 0 . 1 中耕追肥机滚动阻力测定 将土壤工作部件提起 ,整机置于T作状态 ( 地轮、仿形轮与地面接触 ) ,在相同的作业速度测定 4 . 3 . 1 0 .

22、2 中 耕追肥机不作阻力测定 a )中耕追肥机作业时全部土壤工作部件人土工作的牵引阻力。 b ) 工作部件工作阻力:中 耕追肥机工作阻力减去中耕追肥机滚动阻力。 c ) 单组锄铲或单个施肥开沟器、 培土器的牵引阻 力。 4 . 3 . 1 0 . 3 中 耕追肥机安装锄铲时的工作比 阻 工作比阻按式 ( 7) 计算: K = P s= - . . . . . A h (7) 式中: K 一 一 中 耕锄铲工作比 阻, N / c m z ; P e . 一 中 耕追 肥 机 工 作 阻 力, N ; A n 各组锄铲中耕深度和宽度的断面面积之和. c m 4 . 3 . 1 0 . 4中耕i

23、自肥机 所需 功率测宁 J B门,7 8 6 4 - 1 9 9 9 用各种工 作部件或复式作业时, 在最大和一般深度及适宜于中耕追肥作业的速度下 进行 M= 二 生 . . . . . , . . ( 8 ; 1 0 0 0 式中: 五 卜 一 所消耗牵引功 率, k W; 尸 机具在某下作档位牵引阻力, N; 一行进速 度, m / s a 4 . 3 . 1 0 . 5 中耕追肥机的额定牵引力利用率及额定功率利用率: P ( 9 ) (l0) P , = 可 10 0 % “ ” N , = 瓮 x 100% N Z = 会 一 00% 一 式中: P , 牵引力利用率, %; 只 有效

24、牵引力, k W; N ,牵引功率利 用率, %; 从 机其所消耗的牵引功率, k W; N q 牵引功率, k W; N 总功率利用率, %; N , 机 具 所消 耗的 总 功 率, k W o 4 . 3 . 1 1 作业速度测定 各项作业时, 测量拖拉机实际行进速度( m / s ) 。 在中 耕追肥机试验地段5 0 - 1 0 0 m距离内 进行测定 5 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的目 的主 要是使机具通过大面积生产试验, 考核其使用可靠性、 耐久性、 地区 适应性及 使用经济性指标。生产试验面积每米幅宽不少于3 5 h m 2 ,应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进行 5 . 1 试验样机 生产试验的样

25、机必须技术状态良好,若发现问题应作记录。 5 . 2 使用经济 性指标测定 每种作业查定应不少于连续三个 班次,每班次工作不少于6 h o 测定各项时间消耗, 计算机具使用 经济性指标并作记录。 5 . 2 . 1 生产率 5 . 2 . 1 . 1 作仲总延纯小时牛产 率 丛ZTz 式中: 瓦 一 一 - 作 业总延续小时生产率, h m z / h ; 吼生产考核期间的 班次作 业量, h m 2 ; T . 生产考核期间的班次作业时间, h o 5 . 2 . 1 . 2 纯工作小时生产率 J B / f 7 8 6 4 - 1 9 9 9 ”E Q c b 乙户 = ” . ”二 .

26、. . . . . , t. 7 ( 1 3) 式中: E . 纯工作小时生产率, h m / h ; Q c b 生产查定的班次作业量, h m ; T 生产查定班次纯工作时间, h o 5 . 2 . 2 “ 时间 利用率 k l =互 玉、 1 0 0 % E T , (1 4) 式中: k , 时间利用率, %; T , 每 班总 延 续 时间, h o 5 . 2 . 3 使用可靠性 K = -互 T . E几+ E T 式中: K 一 一 使用可靠性, %; T e 机 其 在 生产 考 核 期间 每 班 次 的 故 障 排 除 时 间, 5 . 2 . 4 调整、保养方便性 x

27、1 0 0 % , . . . . . . . . . (1 5 ) Kcb = 式中: K生产考核期间的调整保养方便性, ET E兀 + y- T m %; x 1 0 0 % (1 6 ) 几生产考核期间机具每次的 调整保养时间, h o 5 . 2 . 5 工艺服务系数 指停机加肥料时间等。 T r 、二x 1 U U % ” 了 。+7 w (1 7) 式 中: r , 工 艺 服 务 系 数, % ; T -l : 艺服务时间. h o 5 . 2 . 6 燃油消耗量 (I8) G =互 旦丛 工Qc b 式中: G单位作业量的燃油消耗量, k g / h m 2 ; G . , 一

28、 生产查定班次的主燃油消 耗量, k g . 记录以上计算结果。 对采用合金化钢板等耐腐蚀材料的 零部件的加工部位 ( 如打孔、冷弯、 焊接、 涂漆等 ) 应仔细观 察, 若出 现异常 情况, 须详细记录。 6 试验报告内容 :. : 6 .3 试验任务的由 来和目的 ( 包括试验样机型号、 研制单位、 试验时间等) o 试验地区的农业技术要求和试验条件。 试验样机各种作业技术特征简介 ( 附整机及 作业状态照片及各次作业工 作部件排列示意图 J B/ T 7 8 6 4 - 1 9 9 9 6 . 4 S 6 . 6 6 . 7 6 8 6 . , 试验结果和分析: 用试验中 测得的数据及所

29、观察的现象, 对试验样机进行分析及评定 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用户意见。 结论。 试验负责单位及参加单位人员。 附件: 各项结论性测定数据表格、 机具名称、型号: 提供单位: 图表、照片 、 有关文字记录说明。 表 1 技术特征表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年月 项目项月 外形 尺 寸 长x宽x高 几 作状态机具 作幅度 m 运物状态 开沟器 型式 开沟深度 机 具 质 量 k g 机具总质最 探度调节范网 主 要 零部 件质 量 排肥器 仿形机构单组 培土器 型式 宽度及调节范围开沟器 最大深度 培土器 中耕铲 中耕铲 型式 宽度备件及附件重 重 心 位 置 机具重 J心位世 a h 排肥机构

30、型式 亡 排肥轮直径 机组重 L 位置 排肥n尺寸 传动速比 传动方式 肥箱容积L在最大 卜 作位置苗行通过间隙 运输问隙 道路 输肥管类型 川 问 ” 巴 箱材料 机组最小 转弯半径 机 组R 地轮 轮距 外侧最远点R , 直径 最 内 侧 轮R , 水 平 通 过 半 径 凡 轮缘宽度 机组在地头最小回转地带宽度 m 有环结 无环结 轮缘断而形状机组的稳定性 横向稳定极限角( 。) 纵向稳定极限角( 。) 备注: J B/ T 7 8 6 4 - 1 9 9 9 机具名称、型号: 试验地点: 土壤湿度 : 表2 主 要易 损件磨损侧定记录表 机具编号: 土坡坚实度:N / c m %测定日

31、期:年月日 宁 号 名称 或 代号 零件示意图 或渊夏部位 测最 次数 侧量部位尺寸 m m 渊量 质量 R 腐蚀 情 况 作业最或 作业时0 1 务 讨 l 初测 复测 磨损盈 2 初测 一一 复 测 I一一一 磨 损 最 一一 注:初测和复侧的测量方法和夏具精度应严格一致。 侧 定 人 : 表3 机其不同 作业状态 特征表 帝一 fL#?-cfk19 外形尺寸 ( 长x宽x高 ) m m 乙作状态 运描状态 总质最k g 作业行数 作业行距c m 二 作探度c m _ 作部件数最 双翼铲 单舅铲 施肥开沟器 培 土 器 施肥机构 肥箱容积L 传动速比 肥料种类 施肥最 k g / h m

32、使用动力型号 1 作速度k m / h 实际1 作效率 h m / h 选_作人员数 齐注 测定人 J B / f 7 8 6 4 - 1 9 9 9 表4 肥料含水率测定记录表 测 定 日 期 试 验 项 目 月 巴 料 名 称 侧 定 次 数 样 曰 1 1 口 盒 号 数 样 品 盒 质 量 干 燥 前干 燥 后 一 失一 去 水 分 1NE*: 含水 姿 2 汪 。 . 盛有试样杯 质最 肥料 质量 盛有试样杯 质最 肥料 质量 I z 3 平均 l 2 3 平均 表 5 除草率调查表 馨 测 定 点 中耕前中耕后 除 草 率 阵 。 平均高度c m数最数量占耕前% I21212I2

33、曰 平均 表6 作物损伤程度调查表 机具名称、型号 动力型号: 动力地隙高度:试验日期: 年月日 篡 测 定 点 中耕前测定 点内总株数 中耕后损伤的植株 被铲去被压倒被埋枝叶破碎苹扫 : 折损其他 总损伤率 % 往 l 2 3 平 均 返 l 2 3 平均 .n平均 N 哆 定 人 i s 八 ,7 8 6 4 - 1 9 9 9 表7 排肥能力测定表 机具名称、型号: 试脸地点:试验日期:年月日 测 定 人 : 表 8 施肥均匀度、稳定性、一致性测定表 i l l 具名称型号: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年月日 传动速比: 肥料种类: 肥料含水率:% 之 每段内施肥最实际 施肥最 k g /

34、h m 预计 施肥t kg/h“ 均匀度变异程度一致性变异程度 平 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平 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12 l 曰 曰 曰 2 下 总和 一 致 性 变 异 程 度 平均 门 标准差 变异系数 % 测 定 人 J B厅7 8 6 4 - 1 9 9 9 表 9 最大中耕、施肥深度侧定表 机具名称 、M 1i 号: 试验地点: 土壤部件型式: 动力种类型号: 土坡坚实度: _ 作部件调节深度 轮子下陷即度: 作业速度: k m/ h 土坡表层内清洁程度 N/ c m 试验日期:年月日 行程行次 测点深度稳定性变异系数 1 2345 平均标准差变异系数% 1 2 3 总计 测

35、 定 人 : 表 1 0 碎土质量测定表 机具名称、型号: 试验地点 : 试验日期:年月日 测 定 点 耕后碎土 碎土率 % Q 52 5 - 5 0 5 0 - 1 加 1 0 0 - 1 5 01 5 0 质量%质量 % 质量 % 质量 % 质最 % 平均 测 定 人 : J BI T 7 8 6 4 - 1 9 9 9 表 1 1 开沟培土器作业质量测定表 机具名称、型号: 行距:c m 作物名称: 作业速度: 试验地点: 试验日期:年月日 行程 平均 测定点 行次 安 装 探 度 调 节 宽 度 开沟 培 土 断面 底宽 卜宽 开 沟 探 边 坡 角 培土高度 与作物苹密接程度 开沟探

36、度 稳 定 性 ( 纵向)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开沟探度 一 致 性 ( 横向)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沟 底 座 土 稳定性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一致性 平均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沟壁浮土平均厚度 测 定 人 表 1 2 田间施肥量准确度测定记录表 机具名称、型号: 试验地点: 月 巴 料名称: 作业速度: 排肥门开度 试 验 日期 : 年月日 行次测定长度 m 实际施肥鼠 k g / h m 预计施肥最 k g / h m 施肥m : 准确度 % 】 2 3 平 均 测 定 人 J B / P 7 8 6 4 - 1 9 9 9 机具名称 、型号: 试验地点: 松土层深度:

37、c m 作业速度:k m/ h 表 1 3 地轮滑移率及下陷深度测定表 土壤坚实度:N /c m 动力种类及型号: 地轮、仿形轮/I式: 试验日期:年月日 次数 左轮 或 右轮 轮子 肖径 cm 侧 定 转 数 理 论 前进 距离 m 实际 前进 距离 m 滑 移 率 % 轮 子 下 陷 探 度c m 拖拉机 中耕机 仿形机构 左右左右 1234 平均 口 测 定 人 表 1 4 牵引阻力及功率测定表 机具名称、型号 试 验 地 点 : 测力仪类M j : 土壤湿度: 土壤坚实度: 地轮下陷深度: Nlc mZ 肥箱充满程度 行距:c m 试验日期:年月日 每组 工作 部件 阻 力 单台 工作

38、 部件 阻 力 牵引力 利 用 率 功率 和 用 多 书 功率kw t作比阻 工作阻力 断面面积cm 耕作宽度 耕作探度 作业速度 测定点 卜作部 件 k m/ hN/ c m 平均 测定人: J B / T 7 9 6 4 - 1 9 9 9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 样 机 技 术 测 定 A l 结构测定 按使用说明书, 将机其安装成各种作 业状态。放在平坦场地检查, 将测定及计算结果记人表 1 A l . 1 测定机其在升降时调整位置的范围。 A l . 2 测定机具的质量 A 1 . 2 . 1 “ 测定全部零件及主要部件的 质量, 求得机具的总质量。 A l . 2 . 2 测定

39、 机具在中 耕、 施肥工作状态的质量。 A l . 2 . 3 * 测定机具或机组的重心位置。 机具和 机组的重心位置, 可从测定机具前支承点与两行走轮支承点的 质量及拖拉机前后轮支承点 的质量, 左右轮支承点质量,以及将前轮吊起 ( 不小于 巧 。 ) 后, 测定后轮质量或吊挂点质量,列出 力矩力 一 程式计算。 用坐标a( 重心离后轮轴线的垂直平面距离) 、 坐标h( 重心离地高度) 、 坐标 。 ( 重 心对纵向 对称垂直面的偏移量, 应以前进方向为准注明 偏右或 偏左) 来表示。 坐标 a : 将机其或机组的拖拉机放置在水平位置时 进行测定, 可将机组在磅秤上称量得前支承点 质量, 或

40、吊 起前支承点, 使机组呈水平, 用测力计测得 如图A l a ) ) o a = 鱼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I ) G 式中: P , 机具前支承点或机组的 拖拉机前部支承点质量,k g ; G 机具或机组总质量, k g ; L 后支承点距前支承点 ( 或吊 挂点) 的水平距离, m m . 坐标 h : 将机具或机组的拖拉机前 端吊起成一角度 ( 不 小于 . 5 - ) , 测定后支承点质量, 或用测力 计 测定 吊 挂 点 的 质 量P 2 如 图A 比) ) a h = 气+ 气 ( A 2 ) 式

41、 中 h , = c o t a ( a 一 皿 L ) G .机其或机组配套拖拉机吊 起后, 原支 持面对水平面的倾斜角。 h , 吊 挂点到支承面的距离,M M . 坐标 。 : 机具或机组拖拉机在水平位置时, 测定右轮P s 、 左轮P 的支承点质量或用测力计测定吊 挂点的质量 如图A l c ) , 及左右轮的中 心距离B 。用式 ( A 3 ) 计 算e 值: = .P 4 - 0 .5 G G A 3 ) 当 。 值为正值时重心偏左,为负值时偏右。 J H厅翎 6 4 - 1 9 9 9 图 Al 机组重心示意图 A 2 测定机组的通过性 A 2 . 1 最大运输间隙 ( 道路和田

42、间 ) o A 2 . 2 作物行间的 通过 性: 中耕作业时, 应测定机具及机组距地面的最大通过间隙 A 3 测定机组的最小转弯半径 机组在牵引状态时, 在平坦场地上向 左向右各作 1 8 0 0 以上的回转, 测定其最小转弯半径。测 定时 以机组转弯时全部轮子向前滚动而无侧向滑移时为准。在田间测定机组的转弯半径时, 如果不是一个 等半径划的圆弧, 测定时可多次测量拖拉机内外两个驱动轮中心面的转弯轨迹的直径, 求其平均转弯 1 7 J B/ T 7 8 6 4- 1 9 9 9 半径R( 图A 2 ) 。 R = D “ + D w . . . . . . . . , , 式中: D . ,

43、 风 对应于内、 外驱动轮轨迹的直径, m m o 凡 转弯时外侧最远轮辙中心的最小转弯 半径, m m; 凡 转 弯 时 最内 侧轮 辙 中 心 的 最 小 转弯 半径 , m m ; 凡 水平通过半径;机组离转弯中 心最远点水平投影的最小转弯半径, m m 图A 2 机组 转弯半径示意图 A 4 机组的地头最小回转地带宽度 机组在作 1 8 0 0 回转时,分别测定有环结回转和无环结回转的地头最小回转地带宽度。 A 5 悬挂机组的纵向稳定极限角及横向 稳定极限角 极限角可以按式 ( A 5) 、式 ( A 6) 及式 ( A 7 )计算 ,列人表 t o 轮式拖拉机机组上坡翻转极限角: 功

44、 x = t a n 一 ! 旦二 人 (A5) 轮式拖拉机机组下坡翻转极限角: J B / T 7 8 6 4 - 1 9 9 9 O x = t a n _ . L一口 h ( A6 ) 式中:L 轴距,MI T I . 轮式拖拉机机组横向倾斜翻转极限角: a,=t a n _ , 0 . 5 B一e h ( A7) 式中: B 轮距, m m; 一机组重心对纵向对称垂直平面的偏移量,mmo A 6 校核肥料箱的容积 应对肥料箱的容积进行校核。 J B / P 7 9 6 4 - 1 9 9 9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 肥料的物理机械特性测定方法 B 1 含水率 测定时, 随机取样只份

45、, 每份质量不少于2 0 g , 装于铝质样品盒中, 称其质量 ( 精确度0 . 0 1 g ) 按各种肥料的标准 测定水分法测定其含水率。记人表4 0 B 2 容积质f 肥料的容积质量是 单位体积内 肥料的质量。测定时, 随机取样 3份, 填装在容积为 1 0 0 - 2 0 0 c m 的玻璃杯中,并略高于杯 口.然后用薄片沿杯口刮去上面多余肥料称量 ( 图 B 1 ) o 图 B 1 容积质量按式 ( B I ) 计算或用仪器测量并作记录。 。 = 旦_ Q i - Q z v v ( BI) 式中: 9 肥 料的容积质量, g / c m ; Q -一 一肥料质量, g ; 一玻璃杯容

46、积, c m ; Q i称得的肥料与玻璃杯总质量, g ; Q 2 玻璃杯的质量, g . B 3 自 然休止角 测定时,使漏斗流出口距平板约 2 0 0 m m,先将下口接一平板,待肥料装满后再抽去平板,使肥 料流出.用测角器测出肥料堆的圆锥底角a ,即为肥料的自然休止角,如图B 2 J B/ T 7 8 6 4 - 1 9 9 9 图 B 4 磨擦角 为决定肥料内部及肥料对其他材料的磨擦角,应用磨擦角测定仪 ( 如图B 3 ) o 图B 3 磨擦角测定仪 测定时, 将与肥料箱材料相同的板材铺在升起板上, 将肥料撒在处于水平位置的 升起板上。然后 摇动手柄, 使升起板逐渐倾斜,至 肥料开始滑落时为止, 记录升起板的倾斜角度,即为 肥料对 该种材 料的磨擦角。重复3 次, 计算平均值并作记录。 J H / T 7 8 6 4 - 1 9 9 9 附条C ( 提示的附录 ) 主要仪器和工具 C 1 C 2 C3 C4 C5 C6 C7 C8 C9 C 1 0 C1 1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