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907-2003.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78903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104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907-200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JJG-907-200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JJG-907-200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JJG-907-200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JJG-907-200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JG-907-20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G-907-2003.pdf(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 J G 9 0 7 -2 0 0 3 动态汽车衡 ( 车辆总重计量) A u t o m a t i c I n s t r u m e n t s f o r We i g h i n g R o a d V e h i c l e s i n Mo t i o n T o ta l V e h i c le W e ig h in g ) 2 0 0 3 一1 1 一 2 4发布2 0 0 4一0 6一0 1实 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布 J J G 9 0 7 - 2 0 0 3 动态汽车衡检定规程 ( 车辆总重计量 ) 0

2、 . 口. 0 . 0. 0 . 0. 0 . 口. O . 0. O . 0 . 砂 口 . 飞 J J G 9 0 7 -2 0 0 3 代替 J J G 9 0 7 -1 9 9 6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A u t o m a t i c I n s t r u m e n t s f o r We i g h i n g Ro a d Ve h i c l e s i n Mo t i o n ( T o t a l V e h ic l e W e ig h in g ) e q v O I ML R 1 3

3、 4 ( 2 0 0 1 ) P a r t A 一TOTAL VEHI CLE W EI GHI NG . 0- 一 - 一 。 . 0. 0 . 0.0.一 - _.a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 0 0 3 年 1 1 月 2 4日 批准, 并 自 2 0 0 4 年 0 6月 0 1日起施行。 归口 单 位 : 主要 起草 单位 : 参加起草单位: 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青岛衡器测试中心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北京市计量测试所 山西省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 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山东鼎力股份有限公 司 哈尔滨电子衡器技术开发 中心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

4、份有限公司 山西万立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 J G 9 0 7 - 2 0 0 3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唐煌 王均国 金龙学 姚德龙 张寿鸿 参加起草人 : 翟军 戚汝东 沙世军 张放 李丽 宏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青岛衡器测试中心) ( 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 北京市计量测试所) ( 山西省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 ( 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鼎力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电子衡器技术开发中心) (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 ( 山西万立科技有限公司) 刀G 9 0 7 -2 0 0 3 目录 引言 (1 ) 术语 , , 、

5、, , , 、 ( 2 ) 1 范围 。 ( 7) 2 引用文献 , 、 , , , 、 ( 7)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 7 ) 3 . 1 术语 , 、 , 、 , , , , 一( 7 ) 3 . 2 计量单位 ( 7) 4 概述 。 一( 7) 5 计量性能要求 ( 7 ) 5 . 1 准确度等级 ( 7 ) 5 . 2 最大允许误差 。 ( 8 ) 5 . 3 分度值 ( d ) , ( 8 ) 5 . 4 最小秤量 。 ( 8) 5 . 5 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 。 ( 9) 5 . 6 指示装置与打印装置的一致性 ( 9) 5 . 7 影响量 , ( 9) 5 . 8 使用条件 (

6、 1 0 ) 6 通用 技术要求 。 ( 1 0 ) 6 . 1 使用适用性 ( 1 0 ) 6 . 2 操作安全性 ( 1 0 ) 6 . 3 置零装置 ( 1 0 ) 6 . 4 作为控制衡器使用的要求 ( 1 0 ) 6 . 5 指示装置和打印装置 ( 1 1 ) 6 . 6 安装 】 ( 1 1 ) 6 . 7 印封装置 ( 1 1 ) 6 . 8 说明性标志 ( 1 2 ) 6 . 9 检定标记 ( 1 2 ) 7 电子衡器的要求 ( 1 3 ) 7 . 1 通用要求 ( 1 3 ) 7 . 2 适用性 ( 1 3 ) 7 . 3 功能要求 ( 1 3 ) 7 . 4 检查与试验 (

7、 1 4 ) 8 计量器具控制 ( 1 4 ) 8 . 1 型式评价 ( 1 5 ) 8 . 2 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 1 7 ) J J G 9 0 7 -2 0 0 3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 2 3 ) 型式评价的试 验程序 ( 2 7 ) 型式评价报告格式 ( 4 3 ) 安装与操作指南 、 ( 9 5 ) 参考车型的 选取 ( 9 6 ) J J G 9 0 7 - 2 0 0 3 引言 本规程等效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建议 8 1 3 4 动态汽车衡A册 ( 车辆总 重计量) ( 2 0 0 1 版) A

8、 u t o m a t i c I n s t r u m e n t f o r W e i g h i n g R o a d V e h i c l e s i n M o t i o n ( P a rt A T o t a l V e h i c l e w e i g h i n g ) ( 2 0 0 1 版) 。 在编写格式上参照执行了J J F 1 0 0 2 -1 9 9 8 国家计量检定规 程编写规则 。 R 1 3 4国际建议 动态汽车衡由 O I M L T C 9 / S C 2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起草。R 1 3 4 国际建议共分为两册 ,A册为 “ 车辆总重计

9、量” ,B册为 “ 车辆轴载荷计量” 。A册已于 2 0 0 2 年在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R 1 3 4国际建议 动态汽车衡A册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 R 1 3 4 P a rt A )“ 车辆总重计量”和第二部分 ( R 1 3 4 P a r t 2 )“ 试验报告格式” 。 本规程与 R 1 3 4国际建议 动态汽车衡A册存在少量的差异 ,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 在编写格式上按照 J J F 1 0 0 2 -1 9 9 8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对 R 1 3 4 国际建议 动态汽车衡A册的编写格式进行部分调整,并把 R 1 3 4 P a rt 2 的内容作为本

10、 规程的附录 C o 2 . 为增强规程的可操作性,把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内容加以具体 化,形成第 8 . 2 节,以适应我国广大计量检定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3 . 本规程对检定用参考车辆的种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要求。 J J G 9 0 7 -2 0 0 3 术语 本规程所用的术语与 国际计量基本词汇与通用术语 ( V I M, 1 9 9 3年修正版)及 法制计量学词汇( V M L 一 2 0 0 0年修正版)相一致。 T . 1 一般定义g e n e r a l d e f in i t i o n s T . 1 . 1 衡器 w e i g h i n g i

11、n s t ru m e n t 利用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确定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 T . 1 . 2 自 动衡器 a u t o m a t i c w e i g h i n g i n s t ru m e n t 在称量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干预,能按预定的处理程序 自动称量的衡器。 T . 1 . 3 电子衡器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s t ru m e n t 装有电子装置的衡器。 T . 1 . 4 控制衡器 c o n tr o l i n s t ru m e n t 用于确定参考车辆质量的衡器。 T . 1 . 5 称重区 w e i g h z o n

12、e 由承载器和两端的过渡带组成的区域。 在称量期间,车辆的外轴 ( 实际上这些外轴在给定的时间内并未被称量)可能在内 的 区域 。 T . 2 结构 c o n s t ruc t i o n 注:在本规程中,术语 “ 装置”一词是指采用某种方式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的任何部件。 T . 2 . 1 承载器l o a d r e c e p t o r 衡器中用于承受载荷的部件。当载荷处于承载器上时衡器平衡应改变。 T . 2 . 1 . 1 多个载荷承载器 m u l t i p l e l o a d r e c e p t o r s 在对整车称量的动态汽车衡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串联方

13、式设置的承载器。组成 一个完整的承载器,对车辆总重进行称量。 T . 2 . 1 . 2 过渡带 a p r o n s 属于称重区的一部分,但不是承载器也不是承载器的部件。 T . 2 . 2 电子装置 e l e c t r o n i c d e v i c e 由电子组件构成并执行一种特定功能的装置。电子装置通常被制成一个分离的单 元 ,并可单独进行试验。 T . 2 . 2 . 1 电子组件 e l e c tr o n i c s u b 一a s s e m b l y 电子装置的组成部分。它由电子元件构成,且 自身具有明确的功能。 T . 2 . 3 指示装置i n d i c

14、 a t i n g d e v i c e 衡器中以质量单位显示称量结果的装置。 T . 2 . 4 辅助装置 a n c i l l a r y d e v i c e s T . 2 . 4 . 1 置 零装置 z e r o 一 s e t t i n g d e v i c e 当承载器上无载荷时,将指示装置调至零点的装置。 T . 2 . 4 . 1 . 1 非自 动置零装置n o n 一 a u t o m a t i c z e r o - s e t t i n g d e v i c e 必须由操作人员手工操作的置零装置。 2 .i r c 9 0 7 - 2 0 0 3

15、T . 2 . 4 . 1 . 2 半自 动置零装置s e m i - a u t o m a t i c z e r o - s e t t i n g d e v i c e 给出一个手动指令后,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 T . 2 . 4 . 1 . 3 自 动置零装置 a u t o m a t i c z e r o - s e t t i n g d e v i c e 无需操作人员操作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 T . 2 . 4 . 1 . 4 零点跟踪装置 : e r o 一 t r a c k i n g d e v i c e 能自动将零点示值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的装置。 T

16、 . 2 . 4 . 2 打印装置 p r i n t i n g d e v i c e 衡器能够打印出车辆称重结果的装置。 T . 3 计量特性 m e t r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 3 . 1 称量 w e i g h i n g T . 3 . 1 . 1车称量 f u l l d r a u g h t w e i g h i n g 使整车处于承载器上进行的称量。 T . 3 . 1 . 2 局部称量p a r t i a l w e i g h i n g 将车辆按轴或轴组分为两部分或更多的部分,分别在

17、衡器的同一承载器上连续地进 行称量并且能够 自动显示或打印车辆总重量 ( 总车重)结果的称量。 T . 3 . 1 . 3 动态称量w e i g h i n g 一 i n 一 m o t i o n 对动态车辆进行的称量。 T . 3 . 1 . 4 静态称 量s t a t i c w e i g h i n g 对静止车辆或试验载荷进行的称量。 T . 3 . 2 秤量 c a p a c i t y T . 3 . 2 . 1 最大秤量 M a x i m u m c a p a c i t y ( M a x ) 由衡器设计进行动态称量而未经累加的最大载荷 ( 对于轴计量的衡器,也

18、就是最大 轴重或最大轴组重) 。 T . 3 . 2 . 2 最小秤量 M i n i m u m c a p a c i t y ( M i n ) 小于该载荷时,未经累加的动态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 ( 对于轴计量的 衡器,也就是最小轴重或最小轴组重) 。 T . 3 . 2 . 3 称量范围 We i g h i n g r a n g e 最大秤量和最小秤量之间的秤量。 T . 3 . 3 分度值 ( d ) s c a l e i n t e r v a l 以质量单位表示的数值 ,等于动态称量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 T . 3 . 4 速度 s p e e d T

19、. 3 . 4 . 1 最高运行速度 ( v m 。 二 ) M a x i m u m o p e r a t i n g s p e e d 衡器设计成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高车速 ,超过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 相对误差。 T . 3 . 4 . 2 最低运行速度 ( v.;.) m i n i m u m o p e r a t in g s p e e d 衡器设计成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低车速 , 低于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 相对误差 。 T . 3 . 4 . 3 运行速度范围 r a n g e o f o p e r a t i n g s p e e d s J

20、J G 9 0 7 -2 0 0 3 能进行动态称量的最高运行速度与最低运行驶速度之间的范围。 T . 3 . 4 . 4 最高通过速 度 m a x im u m t r a n s i t s p e e d 允许车辆通过称重区的最高速度 ,而不会对动态汽车衡 的称量性能产生永久性影 响 。 T . 3 . 5 预热时间 w a r m 一 u p t i m e 衡器从通电的瞬间起到符合要求的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T . 3 . 6 耐久性 d u r a b i l i t y 衡器在经过规定的使用周期 ,保持其计量性能不变的能力。 T . 4 示值与误差 i n d i c a t i

21、 o n s a n d e r r o r s T . 4 . 1 数字示值 d i g i t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分度间隔依次由排列的数字组成,不能用分度值分数来细分的示值。 T . 4. 2 误差e r r o r s T . 4 . 2 . 1( 示值)误差 e r r o r ( o f i n d i c a t i o n ) 衡器的示值与质量的 ( 约定)真值之差。 T . 4 . 2 . 2 固有误差 i n t r i n s i c e r r o r 衡器在参考条件下的误差。 T . 4 . 2 . 3 初始固有误差 i n i t i a

22、 l i n t r i n s i c e r r o r 衡器在性能试验和量程稳定度之前确定的固有误差。 T . 4 . 2 . 4 增差 f a u l t 衡器称量的示值误差与固有误差之差。 注 1 :增差是由于存储或数据经由电子衡器时产生的不应有的变化所引起的。 注2 :按本规程中的定义,“ 增差”是可用数值表示的。 T . 4 . 2 . 5 显著增差s i g n i f i c a n t f a u l t 大于 1 d的增差。 注:d是以质量单位表示的数值,等于动态称量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 下述情况不能认为它们是显著增差: 一衡器内部相互独立的各种原因同时发生而引

23、起的增差 ; 一无法进行任何测量的增差; 一示值的瞬间变化、无法作为测量结果来解释、存储和传输的瞬时增差; 一使关心测量结果的人员能够察觉到的严重异常情况所引起的增差。 T . 4 . 2 . 6 量程稳定度 、 p a n s t a b i l i t y 衡器在规定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最大秤量的示值与零点示值之差,保持在规定界限 内的能力。 T . 4 . 2 . 7 最大量程稳定度误差 m a x i m u m s p a n s t a b i l i t y e r r o r 量程稳定度误差应不大于所加载荷的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 T . 4 . 2 . 8 化整误差 r o

24、 u n d i n g e r r o r 数字测量结果 ( 显示或打印)与衡器假设给出的模拟示值测量结果的差值。 T . 5 影响与参考条件 i n fl u e n c e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J J G 9 0 7 - 2 0 0 3 T . 5 . 1 影响量 i n f l u e n c e q u a n t i t y 不属被测量,但却影响被测量值或衡器的示值的量。 T . 5 . 1 . 1 影响因子 i n fl u e n c e f a c t o r 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衡器规定的额定操作条件之内。

25、 T . 5 . 1 . 2 干扰 d i s t u r b a n c e 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本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但却超出了衡器规定的额定操作条 件 。 T . 5 . 2 额定操作条件r a t e d o p e r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给出被测量的范围和一系列影响量的范围,使衡器的计量性能处于本规程规定的最 大允许误差内的使用条件。 T . 5 . 3 参考条件 R e f e r e n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为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地相互对比,而设定的一组影响因子的规定值。 T . 6 试验 t e s t s T

26、 . 6 . 1 静态试验 s t a t i c t e s t 在承载器上用保持静止的标准珐码或载荷来确定衡器误差的一种试验。 T . 6 . 2 动态试验 i n 一 m o t i o n t e s t 使用参考车辆驶过承载器确定误差的一种试验。 T . 6 . 3 模拟试验 s i m u l a t i o n t e s t 在完整的衡器或衡器的局部上模拟称量操作的一种试验。 T . 6 . 4 性能试验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s t 为检验被测衡器 ( E U T )能否达到其额定功能的一种试验。 T . 6 . 5 量程稳定度试验 s p a

27、n s t a b i l i t y t e s t 检验被试设备 ( E U T )在经过一段使用期后 ,能否维持其性能特征的一种试验。 T . 7 车辆 v e h i c l e s T . 7 . 1 车辆 v e h i c l e 能够被衡器识别的被称车辆,可以是空车或重车。 T . 7 . 2 参考车辆 r e f e r e n c e v e h i c l e 为动态试验而选定的、已知车重的典型车辆。 T . 8 计量器具控制 c o n t r o l o f m e a s u r i n g i n s t r u m e n t T . 8 . 1 型式评价 (

28、定型鉴定) p a t t e rn e v a l u a t i o n 为确定衡器的型式是否予以批准,或者是否应当签发拒绝批准文件,而对该衡器型 式进行的一种检查和试验。 注:在我国型式评价又称为定型鉴定。 T . 8 . 2 检定v e r i f i c a ti o n 为查明和确认衡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 、加标记和 ( 或)出具检 定证 书。 T . 8 . 3 首次检定i n i ti a l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对未曾检定过的衡器所进行的一种检定。 5 工.U 9 0 7 - 2 0 0 3 T . 8 . 4 后续检定 s u b

29、 s e q u e n t v e ri f i c a t i o n 衡器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后续检定包括: a )强制性周期检定; b )修理后检定; c )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 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 T . 8 . 5 使用中检验 i n 一 s e r v i c e i n s p e c t i o n ( in s p e c t i o n i n u s e ) 为检查衡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衡器是否 遭到明显改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所进行的一种检查。 J J G 9 0 7 - 2 0 0 3 动态汽车衡检定规程 ( 车辆总重计量)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动态汽车衡的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电子衡器的要求、计量 器具控制、检定方法和试验程序。适用于动态汽车衡的型式评价、首次检定、后续检定 和使用中检验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本规程旨在用统一的和溯源的方式评价动态汽车衡的计量性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