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79643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98 大小:4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8页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8页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8页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8页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doc(3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 .5 第一节 矿区开发情况5 第二节编制设计依据 .8 第三节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 第四节 设计概况12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矿井开拓与开采 .41 第一节 煤层埋藏及开采条件41 第二节 矿井主要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43 第三节 矿井开拓系统45 第四节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60 第五节 顶板管理及冲击地压66 第六节 井下主要硐室81 第七节 井上、下爆破材料库83 第八节 安全出口92 第九节矿山压力及地质测量类仪表、设备配置 .93 第三章第三章 瓦斯灾害防治瓦斯灾害防治 .94 第一节 瓦斯灾害因素分析94 第二节 防

2、爆措施103 第三节 隔爆措施128 第四节 瓦斯抽采133 第五节 防突措施134 第六节矿井瓦斯及其它气体检测仪器、设备配置 .134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 .135 第一节 矿井通风135 第二节井筒防冻 .170 第三节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 .171 第四节矿井通风检测类设备配备 .171 第五章第五章 粉尘灾害防治粉尘灾害防治 .172 第一节 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172 第二节 煤层注水179 第三节 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181 第四节 粉尘监测及个体防护187 第五节 防爆措施189 第六节 隔爆措施195 第七节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196 第八节 矿井总粉尘、呼吸

3、性粉尘检查、检测类仪器仪表配置198 第六章第六章 防灭火防灭火 .200 第一节 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及防灭火措施200 第二节 防灭火方法206 第三节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206 第四节 井下防火构筑物215 第七章第七章 矿井防治水矿井防治水 .221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221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228 第八章第八章 电气安全电气安全 .254 第一节 矿井电源及送电线路254 第二节 矿井主变电所257 第三节 地面供电系统268 第四节 地面建(构)筑物防雷及防雷电波侵入井下270 第五节 应急照明设施的设置274 第六节 井下供电系统274 第七节 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285 第

4、八节 井下照明、信号287 第九节 井下电气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技术措施289 第十节 矿井通信293 第九章第九章 提升、运输、空气压缩设备提升、运输、空气压缩设备 .295 第一节 提升设备295 第二节 井下其他辅助运输设备317 第三节 压缩空气设备.317 第十章第十章 矿井监控系统矿井监控系统 .325 第一节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325 第二节 其它安全生产监控系统349 第三节 使用和维护.354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矿井救护、应急救援与保健矿井救护、应急救援与保健 .358 第一节 矿井安全标志设置358 第二节 灾变逃生路线364 第三节 矿山救护367 第四节 矿山保健370

5、第五节 个体劳动防护372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安全管理机构与劳动定员、培训安全管理机构与劳动定员、培训 .374 第一节 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374 第二节 安全培训机构与场所375 第三节 安全定员386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88 1 前前 言言 一、变更设计说明一、变更设计说明 1 1、设计过程、设计过程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为整合建设矿井,贵州省人民政府 文件(黔府函2006204 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 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建 设规模 9

6、万吨/年,2008 年 7 月取得采矿许可证 (正、副本) ,证号为 5200000830561;开采方案设计及安全专篇经省煤炭管理局及贵州省煤 矿安全监察局遵义监察分局批复,于 2008 年 7 月开工建设。初次设计按高瓦斯 矿井设计,经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该矿开展了 C1 煤层煤 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鉴定,并于 2009 年 11 月提交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平模山煤矿 C1 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鉴定结论为:该矿一水平上 山(1300m 标高以上)东翼 C1 煤层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贵州省能源局 关于遵义市煤炭局关于呈报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煤与

7、瓦斯突出危险 性鉴定报告审查的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字2009131 号) ;贵州新思维矿业 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针对原按高瓦斯矿井设计开采方案更改瓦斯等级,道真仡 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有连续三年的低瓦斯鉴定记录,为低瓦斯 矿井。根据有关规定首采区(即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山煤矿 C1 煤层煤 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所鉴定的区域)按突出矿井的低瓦斯区设计,二、 三采区按突出区域设计,本次设计只针对已作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区域, 即一采区进行设计,矿井在开采到二、三首区之前,需要重新作安全专篇设计。 现主平硐、进风行人斜井、回风斜井及回风上山、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已贯通整 个采区

8、;首采工作面以及其它巷道全部完成,矿井开拓系统、准备系统、回采系 统已全部形成,工业广场、双回路、等设施、设备已基本建设完成。近三年的瓦 斯等级鉴定为: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对遵义市煤矿 2008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 定报告的批复(黔煤生产字20081507 号) 、贵州省能源局对遵义市煤矿 2009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字2009306 号) 、贵州省能源局 对遵义市煤矿 2010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字2010701 号)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连续三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均为 低瓦斯矿井。因此该矿首采区按突出矿井的低瓦斯区 进行设计。本次

9、变更主要 针对矿井建设过程中局部巷道以及瓦斯等级等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整。 2010 年 12 月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对开采方案设计进行了 2 变更,详见道真县平模山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 能源煤炭201180 号关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开采方案设计 (变更)的批复。 2 2、变更设计的主要原因、变更设计的主要原因 (1)原设计及概况 采用平硐对全井田进行开拓,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分散布置。主平硐井口坐 标为 X=3189664,Y=36449034,Z=+1304m,主平硐 77m,方位角为 12,布置在 岩层中;平硐见 C1 煤层后沿煤层倾向以

10、 17的方位角掘进运输上山 490m 至井田 北部边界,然后往东沿煤层走向布置 111 首采工作面。进风行人斜井井口坐标为 X=3189693,Y=36449008,Z=+1302m,进风行人斜井方位角为 15,见 C1 煤层后 利用原有巷道作为行人上山。在标高达到+1319m 后以 17的方位角同时掘进回 区段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在井田北部边界与运输上山和总回风绕道相通。在标 高为+1330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在标高为+1338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斜井选择在井田北部边界,其 坐标为 X=3190293,Y=364

11、49354,Z=+1367m,方位角 262,倾角 23,回风斜 井见 C1 煤层后沿煤层走向作总回风绕道 200 米后与回风上山、行人上山和运输 上山相通形成开拓系统。原设计按高瓦斯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一个采区,一个 采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达到 9 万吨/年的设计生产能力。 (2)本次变更的原因 1)原设计瓦斯等级与实际不符:原设计瓦斯等级为高瓦斯,因无连续三年 的低瓦斯鉴定记录,根据有关规定首采区按突出矿井的高瓦斯区设计。根据贵州 省能源局关于遵义市煤炭局关于呈报道真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煤与瓦斯 突出危险性评价审查的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字2009131 号) ,该矿一水平 上山(13

12、00m 标高以上)东翼 C1 煤层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贵州新思维 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针对原按高瓦斯矿井设计开采方案更改瓦斯等级,道 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有连续三年的低瓦斯鉴定记录,为低瓦斯 矿井。根据有关规定首采区(即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山煤矿 C1 煤层煤 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所鉴定的区域)按突出矿井的低瓦斯区设计,二、 三采区按突出区域设计。 2)原设计接替采煤工作面因在掘进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所处位 置煤层发生变化,已无煤炭,无法布置采面,于是经矿方研究,决定将接替采煤 工作面下移一个区段,即由原设计的+1343m+1338m 标高下移至+133

13、8m+1330m 3 标高范围。 3)原设计中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沿走向布置水平底板绕道因本矿煤层倾 角小,如此布置绕道距离过长、工期较长,成本过高,于是改成在回风上山沿倾 向布置倾斜回风绕道予以解决掘进工作面独立回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掘进工 作面的运输问题。 4)原设计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与实际不符:原设计风井坐标 X=3190207、Y=36449365、Z=+1429m、=135。实际回风斜井井口坐标 X=3190291、Y=36449354、Z=+1367m、=262。 (3 3)变更的主要内容)变更的主要内容 方案变更的主要原因和内容详见表 0-1-1。 表 0-1-1 方案变更的主要

14、原因和内容 主要变更内容变更 项目 变更原因 变更前变更后 瓦斯等级 已经具备三年 以上低瓦斯记录, 且 C1 煤层在开采 1300m 水平以上 东翼时无煤与瓦斯 突出危险倾向性 瓦斯等级为低瓦斯,但 无连续三年的低瓦斯鉴定记 录,根据有关规定首采区按 突出矿井的高瓦斯区设计 首采区按突出矿井的 低瓦斯区设计 计回风斜 井井口坐 标 与实际不符 X=3190207、Y=36449365、Z= +1429m、=135 X=3190291、Y=364493 54、Z=+1367m、=26 2 首采面的 接替面 地质条件变化处于+1343m+1338m 范围 处于+1338m+1330m 范围 中、

15、采区 下部车场 绕道 距离长、工期长、 成本高 中、采区下部车场水平绕道回风上山倾斜绕道 二、安全设施设计变更说明二、安全设施设计变更说明 由于对矿井瓦斯等级和部分巷道作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情况,取消了瓦斯 抽放系统,对供电负荷重新计算和调整。所以,本设计在原有安全专篇的基础上, 4 按照新的安全专篇编制大纲的要求编制,本设计重点对开采方案设计(变更)中 的相关部份作了复核,与开采方案设计(变更)中相关联的部份作了相应的调整。 三、矿井现状三、矿井现状 现主平硐、进风行人斜井、回风斜井及回风上山、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已贯 通整个采区;首采工作面以及其它巷道全部完成,矿井开拓系统、准备系统、回 采

16、系统已全部形成,工业广场、双回路、矿井变电所等设施、设备已基本建设完 成。 5 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矿区开发情况矿区开发情况 一、一、矿区的总体规划矿区的总体规划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是在 2006 年国家实施煤矿整合政 策时,由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与调整布 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4 号)文件明确的整合建设矿井,道真仡佬 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建设规模 9 万吨/年,2008 年 7 月取得采矿许 可证 (正、副本) ,证号为 5200000830561。开采深度:+1500m 至+1250m 标高, 矿区面积

17、1.7397km2。 二、矿井的开采和小窑的分布及开采二、矿井的开采和小窑的分布及开采 (一)矿井的开采情况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在整合之前,原福寿煤矿开采约 7 万吨的产出量,主要在现有矿区范围的南部和中部。由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平模镇平模山煤矿是整合建设矿井,建设工作推进到后期发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后,在已建成系统的基础上委托进行的变更修改,因此变更前后的开采情况相同, 井口工业场地、开拓开采系统及采空区等都无变化。 1、井口工业场地及地面生产系统 (1)工业场地所在位置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工业场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地区道真 自治县城南西平模镇土坪寨南与窑

18、厂之间的坡地上,工业场地距道真自治县城 13km,距正(安)南(川)公路约 35 km,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场址处无滑坡、 泥石流、崩塌、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矿井煤炭、设备、材料运输均采用矿车运 输,进场及运煤公路为碎石路。 (2)地面生产系统 1)简述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能力为 9 万 t/a,主平硐采用矿车运输。原煤运至井口车 场,然后运至地面储煤场,直接装车外运。 2)工艺流程 地面工艺流程见下图图 6 3)井口车场 井口设材料空、重车线,矸石空、重车线。井下原煤、矸石运至井口车场后, 原煤经车场进入地面储煤场,矸石通过平车场调运至矸石山。 4)机修车间、坑木场 井口设简易机修间负责矿井日

19、常小修及简易备件。坑木场负责全矿坑木加工。 设备中、大修及复杂加工件依托于社会其它专业企业。 2、开拓开采系统及采空区情况 采用平硐进行开拓,划分为一个水平,三个采区开拓全矿井,工业场地和风 井场地呈分散布置。主平硐段 77m,布置在岩层中,其场地标高为+1304.0m,方 位角为 12,布置在岩石中;平硐见 C1 煤层后沿煤层倾向以 17的方位角掘进 运输上山 490m,然后在+1338m 处往东沿煤层走向布置 111 首采工作面;在 111 运输巷 100m 处沿煤层倾向布置采面上山,掘进 115m 后与总回风巷连通,在该上 山 70 处开口沿煤层走向往东布置 111 采面回风巷。形成开采

20、系统。主平硐坐标 为 X=3189664,Y=36449034,Z=+1304m。进风行人斜井坐标为 X=3189693,Y=36449008,Z=+1302m。 ;进风行人斜井场地标高为+1302m,平硐见 C1 煤层后利用原有巷道作为行人上山。在标高达到+1319m 后以 17的方位角同 时掘进区段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然后在井田北部边界与总回平巷相通。在标高 为+1330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在标高为+1338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运输上山、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均布 置在煤层中,属于半煤岩巷。回风斜井选择在井田北部边界,

21、布置在岩层中,回 风斜井井口标高为+1367,方位角 262,倾角 23,其坐标为 X=3190291,Y=36449354,Z=+1367m,回风斜井见 C1 煤层后与 111 采面回风上山 连通,再沿煤层走向作回风平巷 120 米后与区段回风上山相通形成开拓系统。主 平硐长 77m,运输上山长 490m;进风行人斜井长 67m,行人上山长 516m;回风斜 井长 43m,区段回风上山长 372 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对上山两翼进行 开采。主平硐、运输上山铺设轨道作提升运输,原煤装车后通过运输上山至工业 井口平车场 井下原煤 及掘进矸 石 主平硐 矿车 地 面 储煤场 汽车 外运 井井

22、下下矸矸 石石 矸石山 7 场地储煤场,选矸后装车外运。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矿井投产时开拓工 程量为 2927m。 采空区情况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业主提供的资料和现场了解情况,道真仡佬族苗族 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在整合之前,原福寿煤矿和观音煤矿开采约 7 万吨的产 出量,采空区主要在现有矿区范围的南部和东部,经以往资料反映和向老工人调 查了解,采空区标高在+12801290m 范围,在现有矿区范围的后期开采范围内。 3、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情况 目前矿井正在进行建设工程的施工,工业场地已平场完毕。主平硐、回风斜 井、进风行人斜井、首采工作面及其接替面的掘进工作面以及变电所等已施工完 毕,

23、目前正在进行采面安装,井上下附属设施设备的安装完善,工程进度和质量 较好。建设期间及近年内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情况较好。 (二)小窑的分布和开采情况 1)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在整合之前,原福寿煤矿和观 音煤矿开采约 7 万吨的产出量,主要在现有矿区范围的南部和东部。 2)小窑情况 在矿井范围内的小窑主要分布在现有矿区范围内的南部,共有 2 个小窑。小 窑 1(编号 SKD1) 、小窑(编号 SKD2)均分布在 C1 煤层露头线,为平硐开拓; 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巷道系统,深部未进行开采,开采标高大致在+12801290m 范围。因此,必须在这些区域进行开采前必须加强调查

24、,弄清老巷系统及积水情 况,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 矿井在开采这一区域前必须对矿井范围内的采空区和小窑积水采取疏放措施 进行疏放,在没有消除积水安全隐患前不得进行回采。 矿井在建设和采掘过程中必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黔煤办字2007 37 号关于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 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对小窑及采空区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探放 水措施。必须坚持有疑必停,即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 停止生产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 点的人员。 8 第二节第二节编制设计依据编制设计依据 一、要求和目标一、要求和目

25、标 1、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增强为业主服务 的意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使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及地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单位 的企业利益。 2、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国内 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 宜提高装备水平。 3、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进行主要技术方案的全面比选,确保矿井建成水平 高、效益好,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质量安全有保证的矿井。 4、全面研究并积极采用国内先进的、适合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 模山煤矿需要的矿井建设和生产经验。 二、主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二、主要技术资料与审批文件

26、 1、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委托书; 2、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贵州省道真县平模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黔国土资源储备字 2007513 号) ; 3、2008 年 3 月日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 镇平模山煤矿企业营业执照 4、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2008 年 7 月颁发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山煤矿 (民用整合) 采矿许可证 (正、副本) ,证号为 5200000830561; 5、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80 号关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 模镇平模山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27、的批复; 6、2008 年 5 月 23 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遵义分局文件(黔煤安监遵安审 200846 号) 对道真县平模山煤矿安全专篇的批复 7、2009 年 12 月 14 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遵义分局签发的煤矿建设项目 安全专篇变更(修改)备案登记表 8、贵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生产字2009131 号文件关于对遵义市煤炭局关 于请求对道真县平模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审批的报告的批 复。 9、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 9 10、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 11、贵州省道真自治县电力公司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

28、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 所签订的煤矿安全供用电合同 ; 12、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 山救护大队签订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书 ; 13、贵州省能源局对遵义市煤矿 2010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黔能源发字2010701 号) ; 14、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对遵义市煤矿 2008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 复(黔煤生产字20081507 号) ; 15、贵州省能源局对遵义市煤矿 2009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黔能源发字2009306 号) ; 三、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三、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 本设计是依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和煤矿

29、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国家有关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安全装备标准等进行编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煤矿安 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发生,使矿井的安全生产装备符合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安全装备标准规定,使矿井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中有 据可查,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营造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使其具备良好的安 全生产条件。严格按照该安全设施设计实施后,在矿井的安全生产中,将有利于 矿井尽早发现隐患、并靠自身装备和能力及时消除隐患,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四、编制内容依据的法、条例、规程、规范、细则和标准等四、编制内容依据的法、条例、规程、规范、细则和标准等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井

30、工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导则 ; 2 矿山安全法 、 煤炭法 、 矿产资源法 ; 3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4 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知识 ,煤炭工业部; 5 关于强化一通三防工作控制瓦斯煤尘事故的通知 ,煤炭工业部; 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 号文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 查办法(试行) ; 7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的通知(发 改能源20051137 号) ; 8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 ; 10 9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 ;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31、、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 资源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 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119 号) ; 1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 号文煤矿重大安全隐 患认定办法(试行) ; 1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字2005195 号文;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0358 号;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0360 号; 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八号令(2004、5、17) ;

32、 1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字2005120号文关于加强煤矿水 患的紧急通知 ; 17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矿字2005134号文煤矿隐患排查和 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 ; 1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行2007 167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 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 ; 1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等七部门文件(安监总煤 调200795号) 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 202007年10月17日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 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

33、监管办字2007345号)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 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 ; 212007年10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文件(安监总煤行 200721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 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 ; 222007年10月1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察200744号)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 的通知 ; 232007年10月15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察200743号) 1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 工作的通知

34、; 24 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2006) ; 25 煤矿安全规程 (2010 年版) ; 26 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 27 矿井防灭火规范 ; 28 煤矿瓦斯抽采规范 (AQ1027-2006) ; 29 建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 3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31、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03) 3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AQ1018-2006) ; 33、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92007) ; 34、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28-2006) ; 35、 煤矿井下粉尘综

35、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06) ; 36、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 (AQ1026-2006) ; 37、 煤矿瓦斯抽采规范 (AQ1027-2006) ; 38、 矿山救护规程 (AQ1008-2007) ; 3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煤矿防治水规定 ; 4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9 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 12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一、变更前矿井的基本情况一、变更前矿井的基本情况 由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是整合建设矿井,建设工作推 进到后期发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后,在已建成系统的基础上委托进行的变更

36、修改, 因此变更前后的基本情况相同,井口工业场地、开拓开采系统及采空区等都无变 化。即已形成主平硐、进风行人斜井和回风斜井,运输、行人和回风上山以及首 采工作面已完成建设,接替采面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已形成并具备独立回风。 二、矿井的基本情况二、矿井的基本情况 1、矿井的基本情况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位于道真自治县平模镇,行政区划 属平模镇管辖,行业管理隶属道真自治县安监局。 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的私营企业,建设规模 9 万 t/a。 矿井主营业务为煤炭的开采及销售。 矿井为具备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建设矿井,矿井建井以来,一直遵 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经营,重视安全,为地区的

37、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建矿几年来,未发生过通风瓦斯、火灾、突水等重大安全事故。 2、井筒的施工现状 已形成主平硐、进风行人斜井和回风斜井,运输、轨道和回风上山以及首采 工作面已完成建设,接替采面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已形成并具备独立回风。 3、工业场地和设备的安装 地面工业场地已全部建设完成:包括办公楼、职工生活设施、地面生产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等均已完成。 13 第四节第四节 设计概况设计概况 一、地理概况一、地理概况 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城南 西,属平模镇管辖,矿区直距道真自治县城13km,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38、, 距正(安)南(川)公路约35 km。 交通较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情况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以山峦斜坡为主,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坡陡谷深, 河流深切,属高、中山侵蚀、剥蚀高原山地地貌。观音河位于矿区南部约 1.3Km, 由北西向南径流,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 1100m,矿区煤层(C1)出露 最低标高为 1212m,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3、气候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高原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量适中,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据道真县气象局提供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 1170mm,风向主要是东北向。该区平均 气温 15左右,最高温度达 32,最低温度达-6,可谓是冬无严寒

39、、夏无酷 署、气候较温和,四季分明。 4、水系 区内无河流、山塘,在矿区边界外西北面和东面 10km 外均有河流通过。 5、地震烈度 根据国家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1 年 7 月 20 日联合发布的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2001)附录 A-我国主要城市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加速度,该井田范围内地震烈度为 6 度。 6、环境状况 区内居民以土家族为主,汉族次之。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小麦,其次 为薯类,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经济作物有大豆、油菜等。区内除道真仡佬族苗 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外无其它工业企业。 14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交通位置图(

40、图 1) 区内尚无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居民燃煤排烟,目前大气环境 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区内声学环境质量较好,区内无特殊自然景观及人文 景观。 二、主要自然灾害二、主要自然灾害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主要自然灾害有: 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雨季山洪、冬季凌冻,井下:水灾、顶板等。 15 三、工程性质三、工程性质 该矿的建设性质为整合建设矿井。 四、井田开拓与开采四、井田开拓与开采 (一)井田境界 根据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模镇平模山煤矿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 范围,矿区范围由五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如表表 3 31 11 1。 表表 3 31 11 1 矿区

41、拐点坐标表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拐点 X XY Y 1318909036448000 2318909036448940 3318949036449540 4319030036449550 5319029036448000 开采深度:+1500m 至+1250m 标高,矿区面积 1.7397km2。 (二)资源/储量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矿区内含煤 1 层(C1 煤层) 。截止 2007 年 9 月,矿区可采煤层保有资源量 190 万 t,其中控制的资源量(332): 55 万 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5 万 t。 A、矿井地质资源/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33

42、2)+(333)=55+135=190(万吨) B、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工业资源/储量=(332)+(333)K=55+1350.85169.75(万吨)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333) 类别资源量可 信度系数 K=0.7-0.9,该地质构造简单取 K=0.85。 C、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根据本矿井的资源量级别,矿井设计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 柱损失量。 煤柱损失量确定原则: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2006)永久煤柱损失量为断 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和环境 等因素不得开采的煤量。

43、 16 矿区边界煤柱:矿区边界煤柱按 20m 留设,因此矿区边界及采空区煤柱损 失资源量: 矿区边界煤柱: (332):45000.991.55cos46922t0.7 万t (333):670000.991.55cos4103063t10.3 万t 矿井设计资源量=169.750.710.3=158.8 万 t D、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根据本矿井的资源量级别,计算井筒煤柱损失资源量时需计算控制的资源量 (332)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即矿井计算井筒煤柱损失量为风井场 地保护煤柱和进风行人斜井场地保护煤柱, (332)为(2+1.5)万 t, (333)为 (4+2.1)万 t。

4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量井筒煤柱损失量)采区回采率 =(158.8-3.56.1)0.85=128.2 万 t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设计按年工作日 330 天计算,地面每天三班作业,每班 8 小时;井下每 天四班作业,每班 6 小时。 2、矿井生产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合理确定矿井能力,对保证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节省基本建设投资 及早投产、达产至关重要。本设计详细分析了地质资料提供的地质条件,煤炭资 源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业主的投资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本矿 以一个炮采工作面达到 9 万 t/a 是切实可行的。工作面长 80m,年推

45、进度 730m。 矿井可采储量 128.447 万吨,储量备用系数取 1.4,服务年限为: 服务年限可采储量/(井型储量备用系数) 128.2/(91.4)10.2 年 根据计算结果,矿井服务年限为 10.2 年。 建议业主加强矿区范围内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勘探程度,以提 高储量级别,同时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采煤,提高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三)井田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1、开拓方式 采用平硐开拓方式。 (1)工业场地 17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在矿区南部煤层露头附近。 (2)矿井开拓布置 开拓方案: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在矿区南翼边界中央的山沟边上,工业场地 相对平缓,并有简

46、易公路直通矿上,采用平硐进行开拓,划分为一个水平,三个 采区开拓全矿井,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呈分散布置。主平硐段 77m,布置在岩石 层中,其场地标高为+1304.0m,方位角为 12,布置在岩石层中;平硐见 C1 煤 层后沿煤层倾向以 17的方位角掘进运输上山 490m,然后在+1338m 处往东沿煤 层走向布置 111 首采工作面;在 111 运输巷 100m 处沿煤层倾向布置采面上山, 掘进 115m 后与总回风巷连通,在该上山 70m 处开口沿煤层走向往东布置 111 采 面回风巷。形成开采系统。主平硐坐标为 X=3189664,Y=36449034,Z=+1304m。 进风行人斜井坐标

47、为 X=3189693,Y=36449008,Z=+1302m。 ;进风行人斜井场地标 高为+1302m,平硐见 C1 煤层后利用原有巷道作为行人上山。在标高达到+1319m 后以 17的方位角同时掘进区段回风上山和行人上山,然后在井田北部边界与总 回平巷相通。在标高为+1330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在标高为+1338m 沿 C1 煤层走向往西布置 112 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运输上山、回 风上山和行人上山均布置在煤层中,属于半煤岩巷。回风斜井选择在井田北部边 界,布置在岩层中,回风斜井井口标高为+1367,方位角 262,倾角 23,其 坐标为 X=319

48、0291,Y=36449354,Z=+1367m,回风斜井见 C1 煤层后与 111 采面回 风上山连通,再沿煤层走向作回风平巷 120 米后与区段回风上山相通形成开拓系 统。主平硐长 77m,运输上山长 490m;进风行人斜井长 67m,行人上山长 516m; 回风斜井长 43m,区段回风上山长 372 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对上山两 翼进行开采。主平硐、运输上山铺设轨道作提升运输,原煤装车后通过运输上山 至工业场地储煤场,选矸后装车外运。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矿井投产时 开拓工程量为 2927m。 根据划定的井田范围,采用平硐开拓,本矿划分为三个采区开采,先采一采 区,后采二、三采区。煤层内开采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 18 C1 C1 C1 C1 C1 C1 C1 x y 1 3189090 36448000 2 3189090 36448940 3 3189490 36449540 4 3190300 36449550 5 3190290 36448000 30m 30m 20m 20m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