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379830 上传时间:2025-07-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麻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二一年一月第一章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4第一节发展基础4第二节发展环境11第三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15第二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发展原则16第三节战略定位17第四节发展目标19第三章创新驱动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21第一节拄设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22第二节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22第三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23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3第四五点石成金打造全国石材产业i质量发展示范城市.24第一节推进石材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建设2S第二节加快园区数

2、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26第三节加强园区现代基础设施支肄徒力27第四节提升石材开采加工绿色发展水平28第五章转型升级构建高质现代产业体系29第一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0第二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5第三节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36第四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43第五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43第六亲畅通循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44第一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4S第二节持续犷大有效投资45第三节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46第四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46第七章深化改革稗放体制机制新红利SO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SO第二节建设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51第三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54第四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55

3、第八章统筹推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56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英56第二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59第三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60第四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0第九堂产城融合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61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61第二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66第三节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69第四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70第十妾筑牢支撑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70第一节加快完善绿合交通运输体系71第二节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74第三节加强市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7S第四节战略性布局新型基拙设施76第十一亲守正创新影显独特城市文化融力77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77第二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77第三节大力发

4、展现代文化产业79第十二会和谐共生谱写麻城绿色发展新篇章80第一节筑牢市域生态安全疥障80第二节统筹推进环境保护治理82第三节建设绿色生产生活体系8S第四节完苦生态文朗治理机制87第十三章法政优治打造宜居宜业幸福麻城89第一节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增收行动89第二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91第三节全面推进健埴麻城建设94第四节完SE多层次社会保防体系97第五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99第十四章创新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麻城1第一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00第二节全面加强经济安全103第三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103第四节堆炉社会安全稳定105第十五章党建引领共绘规划实施新蓝图106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106

5、第二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107第三节推动规划制定落实108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送审稿)“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我市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加速期。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I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央、省委、黄冈市委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编制,是指导麻城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主要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阐明市委、

6、市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第一节发展基础一、主要成就“I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和黄冈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健较快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圆满收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始终坚持发展第要务,实现

7、了经济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019年(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13亿元,是201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10.5%,经济总量稳居黄冈各县(市、区)第一:人均生产总值42495元,高出黄冈市平均水平5810元。全社会固定及产投资增长1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亿元,是2015年的1.53倍,年均增长I1.2%o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4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8.5%。县域经济考核稳居全省31个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400350300250281501850图1“十

8、三五”期间生产总值及增速趋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以来,共整合46亿元扶贫资金,建成4487套易地搬迁安置房,完成1.8万户危房改造,17.05万人次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资助贫困学生23万人次。178个贫困村出列、15.9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顺利通过了脱贫摘帽验收,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总量扩张,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主体。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9.2:45.7:35.1调整到2019年(2020年)的16.1:43.5:40.4。工业化进程

9、加快,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388.9亿元增加到2019年(2020年)478.2亿元,远高于黄冈其他各县(市、区)。麻城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石材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的石材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值突破200亿元,汽配冶金、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绿色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接待游客数量高达1441万,是黄冈市唯一一个游客超千万的县市。规上工业产依(亿元)增速图2“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总值及增速趋势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构建“一城四区”城市新格局,拉开两河四岸滨河新城新框架,交通突破性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先后实施了护城河及月亮湖

10、综合整治工程、示范路建设、文体中心、麻城中学等批重大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宋埠镇、白果镇、福田河镇、木子店镇等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比“十二五”末增加了5.08个百分点o改革开放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全市营商环境显著提升。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了机构精简、人员整合、效能提高。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三集中三到位“基本实现,“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系列试点改革顺利破题并纵深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麻城

11、人回归创业计划持续推进,人才红利逐步释放。落实减税降贽政策,企业困难得到缓解。通过创新砂石经营管理方式,使开源节流成效明显改观,全市可用财力稳健增长。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营造了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2019年(2020年)末实有外贸出口企业22家,比2015年增加了8家,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725万美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累计出口将超过2亿美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标

12、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55%,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促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绿色发展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五年来,民生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人民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覆盖率100%。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13、在3.2以内。2019年(2020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3“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市域治理稳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加强,平安麻城、法治麻城建设富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党的全而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是麻城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但发展不够仍然是麻城最大实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

14、业结构不合理,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脱贫成果还不稳固,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需提升。表1麻城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类f1.*号播标名彝单位2015年Sft2020年S*tt2019年(2020年&济发1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244.31377374.132服务业描加(ft比重%36.224040.43全社会囿定资产投资亿元301.43714对外贸历总额万美元5079935857255社会消费品零件总前亿元123.2204190.6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万美元501580761

15、3187地方一般公共预嵬收入亿元14.992320.848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3.735.425.759城M化率:常住人D城镇化率户18人口城镇化率%44.0233.9955%以上4448.632.9创三驱1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比%0.25I0.39!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捕疔Ja件0310.26动12互联网普及奉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5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70-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的占生产总值比里%8.2137.2AR生活14总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11万人115.587.511790115.3988.(M15人均预期寿命岁76.577.577.116劳动年脐人口平均受教仔年限年8IO-

16、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887226452111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闺收入元9841151501401118城镇就业:新增就业人数万人0.88261.0419被困人1.J减少万人1.37(13.07J8.6公共务20格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6919521城乡医疗保险人数万人18.42102-22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费完成省定目标-23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张173533生环境24新增理设用地规模万亩0.1457“用0.332325耕地保有城万亩156.05142.5140.172627弧JGDP用水量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完成省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282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赞比

17、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皆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完成否定目标30今林绿化:森林随盅军森林莉枳景%万立方米52.91764.455807055.26870031城市空气质知达标率其中:城市细颗粒%SOIO7839.5(PM2.5)浓度下降32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劣五类水体比例%7820100010003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少:化学离利阮双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5.54%20.89%3.14%76.77%完成省定目标完成省定目标第二节发展环境一、宏观环境“十四五”时期,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

18、速了世界及国内经济社会的大调整、大变革。准确把握国际政治局势、发展态势、经济走势,提前谋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麻城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研窕的任务。第一,新发展阶段将面临更多新机遇新挑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格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一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勇于开

19、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二,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随着外部环境和发展固有的要素禀赋变化,我国经济已经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要加快形成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发展动能日益凸显。实现高质量发展,

20、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必须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必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第四,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的社会发展新局面逐步完善。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

21、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二、发展机遇“I四五”时期,麻城市而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五大机遇”。第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遇。“十四五”时期,中部崛起将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新一轮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战略将进一步实施,为麻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系列重大机遇。第二,国家重大政策推动机遇党中央已确定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都明确了具体措施,为麻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带来一系列政策红利。此外,

22、省委提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为我们加快融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重大机遇。第三,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机遇,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化等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将取得突破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极大冲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麻城应加快大别山大数据中心、智慧麻城应用项目、天地一张图等“新基建项目建设,着力培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第四,重大交通建设布局机遇,京九高铁、沪渝蓉高铁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麻城交通枢纽中心地位,麻城融入大

23、武汉经济圈、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显著加快,麻城将迎来开放合作的新时代。第五,疫后重振与灾后重建机遇。恢复重建后,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麻城将有一大批产业、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三、面临挑战第一,外部发展形势严峻大环境下,稳增长压力大C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经贸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导致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十四五”期间,麻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第二,资源环境约束趋严大背景下,资源转化成本高。当下生态环境质量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

24、改变。“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国家将推动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进步加强对生态保护的监管力度,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麻城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门类受到的限制将更为严格,招商项目引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山水生态、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本趋高。第三,新型城镇化加速大背景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依然较重.麻城城镇化率仅为48.6%,低于全省百分点低于全黄冈百分点;按地域分,乡村人口95.59万人占人口总数80%以上,90%以上国土属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十四五”期间,如何形成动能互动、功能互补的城乡体化发展格局,将是麻城城市化进程

25、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建成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力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挺进全国百强,经济总量突破100o亿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进入创新型县市行列;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麻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交通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全面融入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麻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26、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章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27、努力把麻城加快建成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全国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区。第二节发展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黄冈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群众H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

28、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主动融入全国、全省、黄冈发展布局,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第

29、三节战略定位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湖北省、黄冈市对麻城的定位,以及本规划的指导思想,结合麻城实际,将麻城市“十四五”期间的总体发展定位确定为: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深入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石材、福菊特色产业优势,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麻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石材之都和菊花之城,打造特色产业集聚中心:依托交通优势不断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用好麻城红色文化、孝善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龟峰山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把麻城打造成为大别山文化旅游中心。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打造全金融业态,

30、提升金融服务,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中部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依托麻城地处武汉、郑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中心、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合肥段高铁建设,积极推动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途经麻城并设站,依托大别山通用机场积极谋划建设支线机场,加快推进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谋划建设陆地港,优化对外通道布局,强化枢纽场站衔接,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人口、产业的集聚辐射功能,将麻城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全国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坚持“大集群、全链条、绿色化、可持续、过千亿”发展思路,全面提升麻城石材产业园发展规划,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矿i1.1.绿色化、园区智

31、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建设,麻城石材产业迈上中高端、园区管理达到新水平、品牌影响达到新高度,打造全球知名、全国一流的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区。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主动与武汉各类功能区开展合作,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加强武麻城际轨道连通,加快推进武汉、麻城交通一体化;加快武麻旅游互通,尽快实现旅游同城化发展;积极对接武汉各类高校,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合作层次,争取武汉高校在麻城设立分校;积极吸纳武汉技术外溢、智力外溢和人才外溢,将麻城建设成武汉特色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地、高教资源的优先疏解地、康养休闲度假旅游重要目的地。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

32、发展示范区。牢牢抓住建设湖北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的机遇,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麻城县域经济稳居全省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努力把麻城打造成为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区。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区和街道有机更新,加快城市路网、地下管网、燃气网、信息网、供排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园绿地、停车场、集贸市场等公共空间布局,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化“多规合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改

33、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构建主体功能突出、建设用地集约、生态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完善城镇空间。在生态底线约束的基础上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严控总量、优化结构,突出民生、保障发展”为导向,合理使用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国家、省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城区市政公益等民生项目建设,预留一定用地保障公共交通、保障性住房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城镇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以商贸服务中心、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为重点,形成功能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卜空间总体结构,枳极推进地下空间有效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业空间。将布局集中、用途稳定、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

34、设施的粮田、菜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保护。对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护水平,枳极推进农林水复合利用,提高综合生态价值,提升农用地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价值。进步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支持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乡互联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优品质、有品位、有品牌的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麻东重点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带,以龟峰山风景区为龙头,培育壮大森林康养、休闲体育、养老养生、特色林下经济等产业,辐射带动鼓楼、阎家河、盐田河、夫子河、龟山、张家阪、木子店

35、镇发展,打造麻城高质量发展的森林生态经济基地。麻北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增强体验、文旅融合为主线,以福菊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辐射带动龙池、乘马岗、福河、黄土岗、三河口、顺河镇发展,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适度聚集,打造麻城高质量发展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麻中南更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以粮油为重点,以蔬菜花卉苗木为特色,辐射带动南湖、中馆驿、白果、宋埠、铁门、歧亭等乡镇,打造武汉特色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地。“全域提升即树立“一盘棋”思想,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统筹推进市域内协调发展。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千方百计

36、让农业产业化强起来,让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把农民收入提高起来,形成工农护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格局。三、加强国土空间管控以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空间管控载体,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创新管理手段,段为支撑,整合和开发利用现有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探索构建“互联网+”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等大数据分析、监管、服务和管理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资源云”,推动实现全市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第二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一、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坚持有机更新的城乡改造模式,完成护城河改造,把护城河打造成生态河、景观

37、河,枳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把以老城区打造成城市文化传承保护区和旅游商贸融合区。坚持大疏大密的城市空间布局,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按照“面疏核密、分级控制的密度分区思路控制空间布局,核心区提强度提密度,一般区降强度提密度,景观区降强度降密度,高标准推进滨河新区建设,高标准坚持麻城中学、文体中心、市委党校,把滨河新区打造成文化教育新城。坚持交通导向型发展方向,抢抓沪渝蓉高铁、京九高铁途经麻城并设站的机遇,规划好站点设置、功能布局,把火车站和高铁站等附近区域打造成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区。坚持产城一体发展模式,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石材产业园、热电汽循环产山园建设。坚持以人

38、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美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并举,加强城市常态长效综合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到202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枳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体系、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老旧填埋场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重点项目。补污水收集处理短板。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污泥处理处置.提标改造等问题,加强城区市政管网建设,枳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等建设项目。三、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进一步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建立项目储备库。区分轻重缓急,切实评估财政承受能力,科学编制城镇

39、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优先对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枳极性高的小区实施改造。要结合实际,合理界定本地区改造对象范围,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老旧小区进行分类改造,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清单、标准和支持政策。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策划包装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及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包括街区改造、老城区集中供暖供气供水、保障房建设等,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体设施、市政道路、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建设武汉“1+8”城市圈为契机,以建成智慧城市为目标,以“集约节约、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便民惠民原则,重点实施天地一张图、智慧党建、智总社区、智慧养老、智慧管网、智慧市政、

40、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枳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建成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稳定运行的云计算平台和完备高效的智慧应用体系,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促进麻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把麻城建设成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五、加快推进精致城市建设树立“精明增长”理念,科学划定麻城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严谨细致做好城市规划设计,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力量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更加注重滨水、街道

41、绿化等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建设,全面打造精致麻城。注重街区、邻里空间设计,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邻友好的社区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第三节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支持各乡镇依托自身文化、生态、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建设批有活力、有产业特色的小镇。支持在即将落户的两条高铁基础上建设高铁小镇,在白果镇石材开发园区的基础上打造石材小镇,加快推进乘马岗、顺河红色文化小镇,福田河、黄土岗菊花特色小镇,歧亭、阎家河历史文化名镇,龟山、木子店康养特色小镇,夫子河、三河口、盐田河森林生态小镇,张家贩户外运动小镇,宋埠创新创业小镇,铁门岗乡村旅游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不

42、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即以城区为中心;“三环”即全市形成三个环线公路,内环线全程66公里(G106绕城公路一G346绕城公路循环)、中环线全程175公里(红色旅游路顺河段一乘马岗黄王线一黄土岗一阎家河柏子塔一枣林大桥一龟山三屋莞一龟山九里冲一白果明山水库一宋铁白公路一中馆驿中项线一红色旅游路)、外环线全程286公里(G220三河口段一木子店杨眉河张家顺蔡店河一蔡白线一盐田河一夫子河周家档一铁门岗岐亭G106尾斗湖一宋南路一中项线一寸腰石一乘马岗小寨一黄土岗一福田河接G220):“六主干”,即城区至福田河镇、城区至三河口镇、城区至盐田河镇、城区至夫子河镇、城区至岐亭镇、城区至顺河镇:“七通达”,即

43、连通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安徽省金寨县,湖北省罗田县、团风县、新洲区、红安县。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至十四五”末,全市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100%以上,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重点乡镇(宋埠、白果、阎家河、鼓楼、南湖、黄土岗、龙池、乘马岗、中馆驿)通一级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乡镇断头路,建设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项目、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项目、乡村资源旅游路、产业路项目、美丽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项目,形成城区、乡镇、重要节点之间通畅、闭合的环线公路网络。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通达水平,推进城乡公交体化。2025年实现全市所有

44、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90分钟内到武汉和黄州,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通村公路全部硬化,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6、交通枢叙及物IK设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铁路北站改扩型项目:新建麻城综合客运枢妞:建设二段客运站,1个、建设三拨客运站17个、麻城市石材物流园及陆地港、麻城嫁合物流产业园工程:建设福田何、宋埠领、木子店M、峡河镇物流集散中心等。7、内河道.市点建设举水河五级航道,并对巨龙湖航道、浮桥河水辟航道进行整治.第二节持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重点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市防洪工程、湖泊

45、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河堤及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电大水利项目建设。强化山洪灾需防治体系及城乡防洪排涝建设。因地制宜兴办小微型水利工程,疏通田间“毛细血管”,解决好“最后公里”问即,积极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和引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落实三条红线”管理,建成现代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提升水资源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生态水系和供水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城乡河湖水系水景,重点推进举水河、巴河等水生态修复和景观美化。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完善城乡供水网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专栏7水利设施建设重点项目1、防洪综合治工程.塔水、巴水干流防洪嫁令整治工程:桃林河河堤整

46、加固;张家顺至木子店段巴河、中馆驿段、鼓亭段举水河、SS河河堤整险加固.2、河潮综合筌海工程.护城河燎合整治及俄海:推迸白果河河道整治、麻溪河河道整治项目建设;泞桥河体1帽文化旅游生态长廊项目:加强福IH河、黄土忸、龙池办、歧亭等16个乡镇(街道办)农村河道综合治理.3、水生有修加工程.推进大中小型水库清淤及举水河.巴河等水生态水环境怪复:W建滨河公园一座(湿地滋涂):谋划长江经济带白果河生态修如及护城河改造工程项目.4、区墓渡*建设项目.,;桥河水峰灌区新建扩建工程;推进18座大中型滞区现代城城区、中馆弊M等10千伏及以下农村超电网新建改造工3积极谋划宋坤锁电网改造升级项目.3、天然,It备J1.目.黄土商制建设人然,1倍气库,储气规模3OQ万立方米.第四节战略性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以5G、IPV6、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