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857-1996.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0315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857-199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YD-T-857-199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YD-T-857-199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YD-T-857-199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YD-T-857-199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857-19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857-1996.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Y D / T 8 5 7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等同于C C I T T X . 1 3 6 ( 1 9 8 8 年版) 。 本标准为四个相关的C C I T T X . 1 3 4 X . 1 3 7 中的第三个, 定义了国际分组交换数据通信业务的准 确度和可靠度性能值。 本标准的附录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邮电 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戴继荣、 戈利。 1 2 4 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公用数据网提供国际分组交换 业务时的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值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i d

2、 t C C 1 7 , 一 x . 1 3 6 CCI TT 鉴于: ( a ) X . 1 建议规定了公用数据网上的国际用户业务类别, ( b ) X . 2 建议规定了公用数据网上的国际数据传输业务和可选用户设施; ( c ) X . 2 5 建议规定了分组式终端通过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D T E 和】 J C E间的接口; ( d ) X . 7 5 建议规定了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数据网间的分组交换信令系统; ( e ) X . 3 2 3 建议规定了在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间的交互工作的通用安排; ( I ) X . 9 6 建议规定了公用数据网上呼叫进行信号; ( 9 ) X

3、 . 1 1 0 建议规定了 公用数据网上国际路由 选择原则和路由方案; ( h ) X . 2 1 3 建议定义了O S I 网络层服务; ( i ) X . 1 4 0 建议定义了通过公用数据网进行通信的业务参数的通用质量; ( j ) X . 1 3 4 建议为定义分组交换性能参数规定了部分边界和分组层参考事件; ( k ) X . 1 3 5 建议规定了 公用数据网 提供国际分组交换业务时的服务速度的 性能值; ( 1 ) X . 1 3 7 建议规定了 公用数据网 提供国 际分组交换业务的可用性性能值。 一致建议: ( 1 ) 在本标准中规定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参数将被用于与C C I

4、T T X . 2 5 和C C I T T X . 7 5 相一致的国 际分组交换数据通信业务的规划和实施; ( 2 ) 在这些业务中, 本标准所规定的性能值将被作为是在此规定的条件下的最坏情况的限值。 1 引言 1 . 1 本标准是定义国际分组交换数据通信业务性能参数和值的四个C C I T T X . 1 3 4 X . 1 3 7 系列中的 第三个。图1 说明了四个建议的适用范围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 2 C C I T T X . 1 3 4 把一个虚连接分成一些基本段, 这些段的边界与C C I T T X . 2 5 和C C I T T X . 7 5 的 接口 相关

5、联。 C C I T T X . 1 3 4 定义了基本段的特定集合, 称为虚连接部分, 其性能值将被规定. C C I T T X . 1 3 4 还定义了一组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 这些参考事件为性能参数的定义提供了基础。 基本段由网络段 和电 路段组成。每种情况下, 它们是由物理数据终端设备( D T E ) 或数据交换设备( D C E ) 接口 来定边界。 虚连接部分或者是作为国内部分, 或者是作为国际部分来标识. 当通过一个段边界的一个分组改变了分 组层接口状态时, 则定义为发生了每个P E . 1 . 3 为了可比性和完整性, 分组交换网的性能在C C I T T X

6、. 1 4 。 定义的3 X3 性能矩阵的情况下进行考 虑。 在这个矩阵中, 标识了三种独立于协议的数据通信功能, 即接入、 用户信息传送和脱开。 这些通用功 能是与符合C C I T T X . 2 5 和C C I T T X . 7 5 的分组交换虚呼叫业务中的呼叫建立、 数据( 和中断) 传送, 呼 叫拆线相一致。每个功能都相对于三个有关的通用性能要素( 或“ 性能准则“): 速度、 准确度和可靠度来 考虑。这些性能准则分别表示为完成功能相关的时延或速率, 准确程度和确实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 9 9 6 一 0 7 一 1 1 批准1 9 9 6 一 0 7 一 1 1 实施

7、 1 2 4 1 Y D / T 8 5 7 一 1 9 9 6 CCI TT X. 1 3 4 电路段 ( C C I TT X . 2 5 或X . 7 5 ) 物理接n物理接口物理接口物理接口 一一二 二 一 一 习 习一 一 二 ! 二 洲 卜【 二 ( 分组层参考事件) 准则 速度准确度可靠度 功能 接入 C C IT TX . 1 3 5 , CCI TT X. 1 3 6 脱开 原始参数值 图 1 分组交换业务性能描述框架 1 . 4 定义了与三种数据通信功能任一种相关的协议特定的服务速度的参数和值。 本标准定义了协议特 定的与每种功能相关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参数和值。 本标准和C

8、C I T T X . 1 3 5 的参数称为“ 原始参数” , 以 强调说明是从分组层参考事件直接得出的。 1 . 5 一个相关的二态模型为描述总的服务可用性提供了基础。 给定的可用性函数可以把预定服务时间 期间的“ 原始参数” 集的一个子集性能值与相应的服务运行中断门限比 较, 从而将服务归类为“ 可用” ( 无 服务运行中断) 或“ 不可用” 的( 有服务运行中断) 。 C C I T T X . 1 3 7 规定了可用性函数和定义了表征二进 制随机过程结果的可用性参数和值。 1 . 6 在本标准中定义的八个准确度和可靠度参数为: 两个接入参数(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和呼叫建立失 败概率),

9、五个用户信息传送参数( 残错率、 复位激励概率、 复位概率、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 率) 和一个脱开参数( 呼叫拆线失败概率) 。 八个参数都适用于虚连接的任何基本段或部分。 这种通用性 使得上述参数在性能分配和串接中很有用处。 1 . 了 本标准为两种类型的国内和国际部分规定了准确度和可靠度( 表 1 ) 值, 数据终端设备的性能值没 有规定, 但在本标准中定义的参数可作为规范, 以帮助用户建立起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见C C I T T X . 1 2 4 2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1 4 0 ) 间的定量关系。 1 . 8 对表1 中列出的虚连接部分类型规

10、定了 八个准确度和可靠度参数的最坏情况下的值。 “ 最坏情 况, 是指在正常忙时在用于提供国际分组交换业务的性能最差的虚连接部分所得到的性能值。 通常情况 下 虚连接部分的性能将会优于在本标准中规定的最坏情况下的值。 对考虑更多的用户应用需求, 网络性 能和连通度增强的设计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1规定 性能 值的 虚 连接部分奥型 , , 部分类型典型特征 国内A通过一个接入网络段的地面连接 国内B 通过一个接入网络段与一个卫星电路的连接; 或通过一个接人网络段和一个或多个转接网段连接 国际 A 通过一个直接的地面网间电路段的连接 国际 B 通过两顺卫星电 路和一个转接网络段的连接; 或

11、通过一个卫星电路和两个或多个转接网络段连接 1 ) 为类型B部分规定的值也适用于没有明确标明为类型A或B的虚连接部分 本标准也给出了将单个部分性能值组合在一起估算端到端性能的数值方法。 在附录B中 使用这些 方法可以得出两个特定的假想参考连接的D T E到D T E的值。 2 接人参数 本章规定了两种最坏情况下的接人参数值: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和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呼叫 建立差错和呼叫 建立失败是在段边界对( 及, B ; ) 间定义的。 B 是使呼叫 尝试能够按路由 正常到 达的一组边界中的一个。 图2 标明了当在呼叫建立成功 , 时发生在这些边界上的四个特定事件的序列。 一次在该段上的呼叫建

12、立尝试就是事件( a ) 的一次发生。一次在该段上成功的呼叫建立尝试是在2 0 0 s 超时期间内 “ 相关事件( a ) , ( b ) , ( c ) 和( d ) 的顺序发生。 在本段内的呼叫建立差错和呼叫建立失败在下面 定义.任何其他不成功的呼叫建立尝试是由本段之外的问题引起的, 不在侧量范围之内。 2 . 1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适用于虚呼叫业务。它不适用于永久虚电路建立。本参数被用来测量在符合 X . 2 5 和X . 7 5 建议的公用分组交换业务中的一般用户接入功能的准确度。 2 . 1 . 飞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定义 呼叫 建立差错概率是一个所有导致呼叫建立差错的

13、呼叫尝试与总的呼叫尝试之比。 参考图2 , 呼叫建立差错定义为在 2 0 0 s 超时期间内事件( d ) 发生而事件( c ) 不发生的任何呼叫尝试 的发生。 呼叫建立差错实质上是“ 错号” 情况。 它在网络响应一个有效的呼叫请求, 错误地建立一个到达并非 在呼叫 请求中指明的D T E为目 标的虚呼叫, 且不能在进入数据传送状态前纠正错误时发生。 举例来说 它有可能由网络操作员的管理或维护动作所引起。 呼叫建立差错区别于成功的呼叫建立是通过这样一个事实: 即在呼叫建立尝试期间原定的被叫用 户未被联系和向数据通信会话层提交。 1 ) 图2 。 中分组层参考事件数目参见C C I T T X

14、. 1 3 4 中表l 和表2 . 2 ) 这段时间对应于 C I T T X . 2 5 中定时器 T 2 1 , 1 2 4 3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认 哭 芝 BB ( e )( d ) ( b ) ( c ) X. 223 1 4 X. 7 512 12 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T0 7 0 2 6 7 0 - 8 7 b 事件序列 图2 在成功呼叫建立期间发生的分组层参考事件 呼叫 建立差错概率不适用于数据传送中的快速选择模式。在X . 2 5 中的可选用户呼叫重定向设施 ( 包括寻线群、 呼叫转移、 呼叫改发预约、 呼叫改发选择、 呼叫转移或改发通知

15、以及被叫线路地址改变通 知) 假定不用于本参数的计算之中。 用于测量每个段边界上的呼叫建立差错概率的指定X . 1 3 4 P E在图2 中标明。 2 . 1 . 2 数值 . 在本标准描述的条件下, 每个网络部分对总的呼叫建立差错概率的影响不应超过在表 2 中的规定 值。 表 2 虚连接部分的最坏情况的呼叫建立差错概率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概率 1 0 - s2 X1 0 - s1 )2K1 0 - s I ) 类型A国际虚连接部分仅包括一条物理电路。它对呼叫建立差错概率的影响认为忽略不计。 注: 所有规定值均为暂定的. 2 . 2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呼叫建立失败概

16、率只适用于虚呼叫业务。本参数是用来测量在符合C C I T T X . 2 5 和X . 7 5 的公用 1 2 4 4 Y D / T 8 5 7 一 1 9 9 6 分组交换业务中一般用户的接入功能的可靠度。 2 . 2 . 1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定义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是所有导致呼叫失败的呼叫尝试与总的呼叫尝试之比。 参考图2 , 呼叫失败定义为在 2 0 0 s 超时期内观察到的下列情况之一的任何呼叫尝试, , 的发生: a ) 事件( b ) 和事件( d ) 均没有发生; b ) 事件( b ) 和事件( 。 ) 发生, 但事件( d ) 没有发生。 由于在该段之外的一个实体的一部分上

17、的不正确执行或不执行结果而被该段拆线的呼叫尝试不在 此列。用于测量在每个段边界上的呼叫 建立失败概率的特定的X . 1 3 4 P E 在图2 中标明。 2 . 2 . 2 数值 在本标准描述的条件下, 每个网络对总的呼叫建立失败概率的影响不应超过表3 中的规定值。 表 3 虚连接部分的最坏情况的呼叫建立失败概率的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概率 5 X1 0 - 1 0 - 11 )1 0 - 1 1 ) 类型A国际虚连接部分仅包括一条物理电 路.它对呼叫建立差错概率的影响认为忽略不计。 注: 所有的规定值均为暂定的。 2 . 2 . 3 被排除的呼叫尝试 一次呼叫建立尝

18、试也可能由 于用户阻塞而导致失败.这种失败排除在网络性能测量之外。用户阻 塞的例子包括下列各项: a ) 始发或被叫用户发出拆线请求来拒绝呼叫建立尝试。 b ) 被叫用户在连接期间生成呼叫接受分组延时过长导致超时之前连接没有建成。 c ) 被叫D T E的所有逻辑信道均在使用中。 3 用户信息传送.橄 本章规定了五个最坏情况下的用户信息传送参数值: 残错率、 复位激励概率、 复位概率、 过早断开激 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率。这些参数描述了处在虚呼叫或永久虚电路的数据传送状态时观察到的损害情 况 。 3 . 1 残错率 残错率适用于虚呼叫 和永久虚电 路两种业务。 这个参数是用来测量符合C C I

19、T T X . 2 5 和C C I T T X . 7 5 的公用分组交换业务中一般用户信息传送功能的准确度。 3 . 1 . 1 残错率定义 残错率是指总的不正确的、 丢失的和额外的( 例如重复的) 用户数据比 特与总的通过某一段边界传 送的用户数据比特之比。 用户数据比特指在C C I T T X . 2 5 或X . 7 5 分组层( 分组层以上的协议和数据) 数据分组中的用户数 据字段的比特。 成帧、 路由 选择、 比 特填充、 差错控制和其他被分组层或低于分组层全部协议引入的协议 字段不包括在内。 以上指明的数量间的关系在图3 中被定义。不正确用户数据比特是那些在段边界之间传送时发

20、生 1 ) C C I T T X . 9 6 建议对D T E向一指定的目 的地重复呼叫尝试的颇次加以限制。 1 2 4 5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变异的用户数据比 特, 即在虚连接部分的目 的端一侧的段边界上测到二进制值的比特和源端一侧的段 边界上测到的比 特正好相反。丢失的用户数据比特是在一个段边界上传人虚连接部分但在无流控传输 的2 0 0 s 内没有从其他边界上传出虚连接部分的比 特。与复位和过早断开相关联的比特的丢失不包括 在计算残错率之内。额外的用户数据比特是在一个段边界上传出虚连接部分但又不是以前从其他边界 上传入虚连接部分的用户数据比特。额外用户数据比

21、特包括重复的用户数据比特和错传的用户数据 比特。 发送的用户数据比特 发 送或 接收的 总的用户 数据比 特( N ) RFR = NE+N, +N N N =N,+ NS + Nx+ Nz 图3 残错率的组成 测量每一段边界上的 残 错率所使用的特定X . 1 3 4 P E在表4 中 标明。 只有创建此指定的P E的 数据 分组的用户数据比特才在计算残错率估计值中被计入。 表 4 测量残错率所用的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电路段 起始/ 结束P E 派接入电 路段1 0 a ( C C I T T X. 2 5 ) 目的接入电路段9 a ( C CI TT X. 2 5 ) 网间电路段

22、S a ( C C I T T X. 7 5 ) 实际上, 在不详细了解各边界内间题的情况下, 不可能区分出丢失、 差错和额外比特的发生。 附录A 给出了一个简单、 近似的计算残错率值的方法。其他等效或准确度更高的方法均可接受。 3 . 1 . 2 数值 在本标准中描述的条件下, 每个网络部分对总的虚连接残错率的影响不应超过表5 中的规定值。 这 些规定值基于假定数据分组长度为1 2 8 个八位位组。 1 2 4 6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表 5 虚连接部分最坏情况的残错率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概率1 0 - 02 X 1 0 - 01 )2

23、X 1 0 - 0 1 ) 类型A国际虚连接部分仅包括一条物理电 路。它对残错率的影响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注: 所有规定的值均为哲定的。 3 门. 3 残错率的组成 在某些应用中, 除去总残错率外, 为在图3 中说明的单个失败结果作出规定概率限值可能是很重要 的。 在C C I T T X . 1 4 0 中定义的一般用户信息 差错、 用户信息丢失、 以 及额外信息传递概率限定为下列相 应的用户数据面向比特的量度。 用户数据比特差错率P , ( E ) 是所有不正确用户数据比特( N E ) 与总的正确传送的用户数据比 特加不正确用户数据比特( N s - I- N E ) 之比。 用户数据比

24、特丢失率P , ( L ) 是丢失用户数据比特总数( N , ) 和发送用户数据比特总数( N O 之比。 额外用户数据传递率P , ( X ) 是( 非请求的) 额外用户数据比特总数( N x ) 和测量中接收用户数 据比特总数( NR ) 之比。 这些比 值的分母的选定是用来保证每个被定义的概率是完全规范的, 即, 每个失败结果表示为与该 结果发生的机会的总数成正比。 残错率( R E R ) 和上面定义的三个用户数据比 特传送失败概率之间的数 学关系如下: RER 二 ( P , ( E ) ) ( NE 十Ns ) + C P , ( L ) ) ( NT ) + 印I ( X ) )

25、 ( NR ) N 3 . 2 复位参数 复位激励概率和复位概率是用来描述符合C C I T T X . 2 5 和X . 7 5 建议的公用分组交换业务中一般 用户信息传送功能的可靠度相关的参数。 3 . 2 . 1 复位激励概率定义 复位激励是在单个段边界上观察得到的。 它是根据协议导致接受者” 产生复位( 或在P V C情况下, 一 次 冥 位 或 重 新 开 始 ) 的 任 何 事 件 或 事 件 组 合 。 复 位 激 励 的 一 个 例 子 是 在 分 组 重 发 设 施 未 预 先 约 定 时 , D T E发送了拒绝分组。 在边界的一个段上的复位激励概率是在每虚连接秒那段产生和

26、通过边界传送的复位激励的期望数 目。 3 . 2 . 2 复位概率定义 1 ) 为了定义性能值参数, 假定X . 2 5 D T E上的复位激励与X . 2 5 D C E上的复位激励等效。 1 2 4 7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表 6 测量复位概率所用的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a由复位事件中得出的P E对 段边界P E对 X. 2 5 X. 2 5 ( 2 0 ( X, 2 5 ) 2 0 ( X. 2 5 ) 7 X. 2 5 X. 7 5 ( 2 0 ( X. 2 5 ) 1 0 ( X. 7 5 ) 7 X. 7 5 X. 7 5 ( 1 0 ( X. 7

27、 5 ) 1 0 ( X. 7 5 ) 7 b在P V C上复位事件引起的附加的P E对 段边界P E对 X. 2 5 X. 2 5 ( 2 0 ( X. 2 5 ) 2 4 ( X. 2 5 ) ) X. 2 5 X. 7 5 ( 2 0 ( X . 2 5 ) 1 2 ( X . 7 5 ) ) 或0 2 4 ( X . 2 5 ) 1 0 ( X . 7 5 ) ) X. 7 5 X. 7 5 C I O M 7 5 ) 1 2 ( X. 7 5 ) ) 当不存在外部复位激励时, 两个分组离开本段( 每个边界上一个) , 创建在表6 中列出的C C I T T X . 1 3 4 的分组

28、层参考事件的任何一对时, 定义为该段内已经产生了复位事件。 一个虚连接段的复位概率是指在任何指定秒内在该段内 产生的复位事件的概率。 产生在某一段中的复位事件的估算方法为: 计算出在测量期内离开本段的复位请求和复位指示分 组的数目, 减去在同一时期内进入该段的复位请求、 复位指示分组的数目 除以2 , 然后从这个结果中 减 去在这一时期内进入该段的所有复位激励数目。 注: 复位事件可能和分组的丢失有关。 表6 中标明了在每一段边界上用来测量复位激励概率的特定X . 1 3 4 P E o 3 . 2 . 3 数值 在本标准描述的条件下, 每一网络部分对总的复位激励概率和复位概率的影响不应超过表

29、7 中的 规定值。 表 7 虚连接部分最坏情况的复位激励概率和复位概率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复位激励概率 ( 每 V C秒的复位激励) 1 0 1 0 - “1 ) 1 0 一 复位概率 ( 每V C秒的复位) 1 0 - s2 X1 0 - N/ A 2 X 1 0 - 1 ) 类型A国际虚连接部分仅包括一条物理电路。它对复位激励概率的影响认为忽略不计。 注: 所有规定值均为暂定的 一组串接的虚连接部分的复位激励概率和复位概率可以从如下所述的单个部分概率中估算出来 假定在边界( B ; , B ; ) 之间的复位概率是R , 复位激励概率为S, S , 。 假设在边

30、界( B j , B k ) 之间的复位概率 是R 2 , 复位激励概率为S 2j I S 2 R , 那么在一个虚连接在B , 和B * 间通过B , 的复位概率基本接近( R , + R 2 + 1 2 4 9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S , ; +S 2 ; ) 。参见图4 。在B , 上的复位激励概率为S, 在B 。 上的复位激发概率为S am , R 1凡 图4 串接虚连接部分的复位激励概率和复位概率 3 . 3 过早断开参数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率是用来描述在符合C C I T T X . 2 5 和X . 7 5 的公用分组交换网上 一般用户信息传送

31、的可靠度的相关参数。 3 . 3 . 1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定义 过早断开激励是在单个段边界上观察到的。它是根据协议导致接受者U 产生拆线或重新开始的任 何事件或事件组合。 一个过早断开激励的例子是一个不正确分组类型传入虚连接段。 过早断开激励仅 适用于虚呼叫业务。 在边界的一个段上的过早断开激励概率是在每虚连接秒内在该段内产生和通过边界传送的过早断 开激励概率。 3 . 3 . 2 过早断开概率定义 当不存在外部过早断开激励时, 两个分组离开本段( 每个边界上一个) , 产生在表8 中列出的 C C I T T X . 1 3 4 分组层参考事件的任何一对时, 定义为在本段丙 发生过早断开事件

32、。 过早断开事件仅适 用于虚呼叫业务。 一个虚连接段的过早断开概率是在任何指定秒内在该段内产生一个虚呼叫过早断开事件的概率。 表 8 测量过早断开概率的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 由过早断i f 事件引S 9 6 4 P E V) 段边界P E对 X. 2 5 X. 2 5 ( X . 2 5 ) 5 ( X . 2 5 ) 或 5 ( X . 2 5 ) 2 4 ( X . 2 5 ) ) X. 2 5 X. 7 5 (2 ( X . 2 5 ) 3 ( X . 7 5 ) 或 5 ( X . 2 5 ) 1 2 ( X . 7 5 ) 或 2 4 ( X . 2 5 ) 3 ( X

33、. 7 5 ) ) X. 7 5 X. 7 5 ( 3 ( X . 7 5 ) 3 ( X . 7 5 ) 或 3 ( X . 2 5 ) 1 2 ( X . 7 5 ) ) 产生某一段内 过早断开事件的估算方法为计算出在测量期间离开本段的拆线请求或拆线指示分组 的数目, 减去在同一时间内进入该段的拆线请求和拆线指示分组的数目除以2 , 然后从这个结果中减去 该期间内进人该段的任何过早断开激励的数目。 注: 过早断开事件可能和分组的丢失有关。 用来测量在每个段边界上的过早断开概率的特定X . 1 3 4 P E在表8 中标明。 1 ) 为了定义性能值参数, 假定X . 2 5 D T E上的过

34、早断开激励与X . 2 5 D C E上的过早断开激励等效的。 1 2 4 9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3 . 3 . 3 数值 在本标准描述的条件下, 每个网络部分对总的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率的影响将不应超 过在表9 中规定的值。 一组串 接的虚连接部分的过早断开激励和过早断开概率可以用在第3 . 2 . 3 条中描述的类似方法从 单个部分概率中估算出来。 表 9 虚连接部分最坏情况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率的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 每V C秒过早断开橄励) 1 0 - 1 0 - 1 0 - 1 0 - 过早断开概

35、率 ( 每V C秒过早断开) 5 X 1 0 - s1 0 - 0N/ A1 0 - 注: 所有的规定值均为暂定的。 4 脱开性能 呼叫拆线失败棍率 呼叫拆线失败概率只适用于虚呼叫业务 组交换业务一般脱开功能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4 . 1 呼叫拆线失败概率定义 。这个参数用来测童符合C C I T T X . 2 5 和X . 7 5 的公用分 呼叫 拆线失败定义参考了在 虚连接段的边界上( B ; , B ; ) 的事件 或拆线指示分组进入该段在及上建立一个分组层参考事件时发生 一个呼叫拆线尝试在一个拆线请求 呼叫拆线失败在1 8 0 : 内 在凡上没 有发生响 应 拆线指 示分 组层参考 事

36、件时 发生, 相 关的邓 在 表1 0 中 列举。 表 1 0 测量呼叫拆线失败概率的分组层参考事件( P E , ) 电路段 X . 1 3 4 分组层参考事件 起始 P E结束 P E 主拆D T E接入电路段 6 ( X. 2 5 ) 被拆D T E 接入电路段5 ( X . 2 5 ) ( 未发生) 网间电路段3 ( X. 7 5 )3 ( X . 7 5 ) ( 未发生) 虚连接段的呼叫拆线失败概率是一个呼叫拆线失败与总的呼叫拆线尝试之比。 4 . 2 数值 在本标准描述的条件下, 每一虚连接部分对总的呼叫 拆线失败概率的影响不应超过在表1 1 中的规 定值。 1 2 5 0 Y D

37、 / T 8 5 7 一 1 9 9 6 表 n虚连接部分最坏情况的呼叫拆线失败概率值 统计值 虚连接部分类型 国内国际 ABAB 概率 1 0 - s2 X1 0_ 51 )2 X 1 0 - s 1 ) 类型A国际虚连接部分仅包括一条物理电路。它对呼叫拆线失败概率影响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注: 所有规定值均为暂定的 4 . 3 太地拆线证实 一个段未能以拆线证实分组响应拆线请求或拆线指示分组的失败未在本标准中 说明。这种情况发 生的恢复机制在C C I T T X . 2 5 和X . 7 5 协议中都有定义。在C C I T T X . 2 5 接口的拆线证实是国内部分 的事情。 Y D /

38、 T 8 5 7 一1 9 9 6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准确度和可靠度测,的辅助信息 对准确度和可靠度的测量应指出下列各点: 用来计算概率的比值被认为是真实概率的估算值。 准确度和可靠度这两个相关概率的观察周期以及分组业务中忙时的概念本身留待进一步研 究。 图A 1 描述了一种简单近似的计算残错率的方法。一个由n T 用户数据比特组成的取样, 典型地以 许多连续的分组传送出去( 假定分组长度为 1 2 8 个八位位组) 。含有, R 用户数据比特的相应取样被接 收。如果n T -ft, 发送出去和接收下来的用户数据比特逐位比较, 试样中不正确数据比特的数目用M E 来估算。 M E 即相

39、应发送和接收的比特的不匹配数目。 如果n T n R , 试样中丢失的数据比特的数目用二 L = ( n T -n R ) 来估算。 如果n T Gn R , 试样中额外数据比特的数目用, X - ( n R -n T ) 来估算。 如果在测量取样 的传送过程中有复位请求或拆线请求发生, 该取样不包括在计算R E R估算之内。 通过足够的取样, 可按期望的准确度计算残错率, 并累加每个取样的结果, 总体取样多少与期望的 准确度的关系, 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当注意的是此处提出的残错率的近似估算方法, 如果在同一取样 中发生多于一种类别的比特传送失败则不会产生无偏差的估算值。其他更确切的估算残错率

40、的方法也 可以使用。 1 2 5 2 Y n / T 8 5 7 一 1 9 9 6 m e 一艺b , . 6 R m s 一二 T 一、 = 比特位置 图 A l 。一种计算残错率的近似的方法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有代表性的端到端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 本附录提供两个实例说明如何从本标准中规定的各个虚连接部分性能值中估算出端到端( D T E到 1 2 5 3 Y D / T 8 5 7 一 1 9 9 6 D T E ) 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定义了类型A和类型B两个串 接的虚连接部分, 端到端呼叫建立差错概 率、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残错率、 复位激励概率、 复位概率、 过早断开激励概

41、率, 过早断开概率和呼叫拆线 失败概率可以计算出来。 虽然可能有另一种网络模型和统计假设, 但在本附录中列出的方法还是提供了 一条从单个网络部分的性能估算端到端性能的实用方法。 B 1 示例端到端连接的定义 为便于参考, 在本附录中列出的两个端到端( 即D T E到D T E ) 连接示例将被称为“ 类型 1 ” 和“ 类型 2 ” 配置。 这些假想的但具有代表性的配置使用了在C C I T T X . 1 3 4 建议中描述的部分边界和分组层参考 事件。表 l 定义了虚连接部分类型。 类型1 的配置定义为: DTE 国内A 类型 2 的配置定义为: DTE 国际 A D7E 一 一- - 国

42、内A DTE 国内A国际B国内B B 2 类型1 和类型 2 配It示例的端到端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 端到端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值已 经用来为示例类型1 和类型 2 连接配置计算并报告在下面本标准 的表B 1 和B 2 中。 这些计算是通过用下列描述的方法应用于单个网络部分而得到的, 为便于定义这些 示例, 单个网络部分以在本标准规定的最坏情况下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加以表征。 表B l 类型1 配置示例中端到端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 类型 1 配置 统计端对端值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 2 X1 0 ,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1 X1 0 - 残错率 2 火1 0 - m 复位激励概率 1 X 1 0 - s 复

43、位概率 2 . 2 X1 0 5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 1 X 1 0 - 过早断开概率 1 . 0 4 火1 0 - 呼叫拆线失败概率 2 X 1 0 - 1 2 5 4 Y D / T 8 5 7 一1 9 9 6 表B 2 类型2 配置 示例端到端准确度和可靠度性能 类型 2 配置 统计端到端值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 5 X1 0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2 . 5 X 1 0 - 残错率 5 X1 0 - 1 0 复位激励概率 1 X 1 0 - 复位概率 5 . 4 X 1 0 -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 I 只1 0 - 过早断开概率 2 . 5 4 义1 0 - 0 呼叫拆线失败概率 5X1 0 -

44、 假定这些与单个网络部分相关联的性能值在统计上是独立的, 那么一个非常近似的端到端性能, 如 呼叫建立差错概率、 呼叫建立失败概率、 残错率和呼叫拆线失败概率, 可以通过简单相加串接的单个连 接部分的各个概率得到。注意这些过程假定在组合这些单个部分概率中忽略高次项而引起的近似差错 通常不是明显的, 因此在多数实际操作中不予 考虑。 例: 计算类型1 配置的端到端概率的呼叫建立差错概率, 参考表2 中取得的单个部分概率( 国内A: 概率=10一 5 ; 国际A: 概率=0 o端到端呼叫建立差错概率为 1 0 - 5 +。 十1 0 - 5 = 2 X 1 0 - s , 在每一边界上, 复位概率

45、、 复位激励概率、 过早断开激励概率和过早断开概率的近似端到端性能使 用本标准第 3 . 2 . 3 条和3 . 3 . 3 条中的方法来计算。 例: 计算类型2 配置复位概率端到端性能参考表7 中取得的单个部分概率。 在边界上的端到端复位 概率可以计算为1 0 - + 0 +1 0 - + 0 -; - 1 0 - + 0 +1 0 - = 2 . 2 X 1 0 - o 例: 计算类型1 配置复位激励概率端到端性能参考表7 中取得的单个部分概率。 在边界上的端到端 复位概率可以被检查确定为1 。 一 , 。 B 3 关键的假设、 结果和含义的注释 留待进一步研究。 1 2 5 5 *草庐一

46、苇草庐一苇*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提供优质文档, 如果 你下载的文档有缺页、 模糊等现象或 者遇到找不到的稀缺文件, 请发站内 信和我联系!我一定帮你解决! 本人有各种国内外标准 20 余万个, 包括全系 列 GB 国标国标及国内行业行业及部门标准部门标准,全系列 BSI EN DIN JIS NF AS NZS GOST ASTM ISO ASME SSPC ANSI IEC IEEE ANSI UL AASHTO ABS ACI AREMA AWS ML NACE GM FAA TBR RCC 各国船级 社 船级 社 等大量其他国际标准。豆丁下载网址:豆丁下载网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