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884-1996.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0359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884-199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YD-T-884-199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YD-T-884-199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YD-T-884-199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YD-T-884-199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D-T-884-19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884-1996.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Y D / T 8 8 4 -1 9 9 6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 E T S I ) G S M建议( 1 9 9 2 年发布, 第一阶段冻结版本) 1 1 . 1 0 0 3 . 1 0 版本编写的, 在技术上与该建议等效。 由于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时应符合标准格式的规定, 因此除在最前面增加了前言外, 还增加了第 1 , 2 , 3 , 5 章。 第4 , 6 , 7 , 8 , 9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 具体对应关系为: 第4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附录1 , 第6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 . 3 ,

2、第7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1 . 4 , 第8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 . 2 . 2 . 第9 章参考G S M建议1 1 . 1 0 1 . 1 1 ,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王晓云姜梅苏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9 O O MH z T D 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Y D / T 8 8 4 -1 9 9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9 0 0 M H z T D MA数字蜂窝移动网 移动台设备射频、 音频指标的定义、 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

3、标准适用于采用T D MA技术的9 0 0 MH 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的入网测试、 仲裁测试和性能 测试, 也可作为生产厂家、 运营部门和维修部门对设备进行适量检验和性能测试的参考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应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 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C C I T T建议P . 3 4 1 9 8 8 年蓝皮书免提电 话机的传输特性 C C I T T建议P . 5 1 1 9 8 8 年蓝皮书仿真耳和仿真嘴 C C I T T建议P . 7 6 1 9

4、8 8 年蓝皮书响度评定值的测定基本原理 C C I T T建议P . 7 9 1 9 8 8 年蓝皮书响度评定值的 计算 C C I T T建议G . 1 2 2 1 9 8 8 年蓝皮书国内系统对国际连接的稳定性、 发话回 声和受话回 声的影响 C C I T T建议G . 2 2 3 1 9 8 8 年蓝 皮书 关于电 话假 设参考电 路噪声 计算的 假 设 C C I T T建议G . 7 1 4 1 9 8 8 年蓝皮书适用于四线音频接口 的P C M信道的编码侧和解码侧分开的性 能特征 C C I T T建议0 . 1 3 2 1 9 8 8 年蓝皮书使用伪 随机噪 声测试信号的量

5、化失真测量设备 C C I T T建 议0 . 1 3 1 1 9 8 8 年蓝 皮书使用 正弦测 试信 号的 量化失真测 试设备 3 符号与缩略语 A R F C N: 绝对射频频道号 A R L : 声参考电 平 B C C H: 广播控制信道 B E R: 比特误码率 B F I : 坏帧指示 B S S : 基站子系统 D A I : 数字音频接口 D T X : 非连续发射 E R L : 回波损耗 E R P : 耳参考点 E Q 5 0 : 多径条件5 0 k m / h F E R : 帧擦除率 F A C C H: 快速随路控制信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 9 9 6 - 1

6、 2 - 0 4 批准 1 9 9 7 - 0 3 - 0 1 实施 Y D / T 8 8 4 -1 9 9 6 H T 1 0 0 : 丘陵地区1 0 0 k m/ h L R G P : 响度评定值保护环 MR P : 嘴参考点 MS : 移动台 R A2 5 0 : 郊区2 5 0 k m / h R B E R: 残余比 特误码率 R L R : 接收响度评定值 S A C C H: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S D C C H :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S I D : 静寂描述帧 S L R : 发送响度评定值 S S : 系统模拟器 S 丁 MR : 侧音掩蔽评定值 T A L : 电 话声

7、藕合损耗 T C H / F : 全速率业务信道 T C H / H : 半速率业务信道 T U5 0 : 城区 5 0 k m/ h T U3 : 城区 3 k m/ h 4 测试亲件 4 . 1 正常测试条件 本标准所涉及的移动台的电性能参数, 除另行指定的特殊情况外, 均应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测试。 4 . 1 . 1 正常温湿度条件 正常温、 湿度测试条件应是下列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任意组合条件: 温度: 1 5 3 5 0C 相对湿度: 2 0 %-7 5 % 当上述测试条件不具备时, 应将测试过程中的实际温度和相对湿度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4 . 1 . 2 电 源条件 在测试过程中, 被测

8、设备的电源应由测试电源代替。测试电源的内阻应尽可能低, 以便可以忽略电源内 阻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测试电 源的供电电压应在被测设备的输入端进行测量, 对于以组合电 池供电的 设备, 测试电源的接入点应尽可能靠近电池供电端子。 测试电源的供电电压应是被测设备的标称供电电压, 其供电电压的准确度也应符合被测设备所规定的 标称供电电压的允差。 测试电源的供电电压应具有一定的稳定度, 在测试过程中, 其供电电压相对于初始供电电压的稳定度应 保持在士3 %的范围内。 对于交流供电的 设备, 正常测试电 压应为 设备设计时所表明的标称交流电 压。 测试电 源的供电电 压准确 度应符合被测设备的标称允差,

9、测量电 源的 频率允差应在士 1 H : 范围内. 对于铅酸蓄电 池调压供电 的设备, 正常测试电压应为电 池标称电压的1 . 1 倍。 4 . 2 极端测试条件 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测试应在下列温度范围的上下限温度上进行: 一2 0 0C -+5 5 0C 测试箱内的相对湿度应予以 控制, 以 便不出 现过分凝结水。 对于以交流市电供电的设备, 极端测试电压应为交流市电标称供电电压士100, Y D / T 8 8 4 -1 9 9 6 对于以铅酸蓄电池调压供电的设备, 极端测试电压应为蓄电池标称电压的1 . 3 倍或。 . 9 倍。 对于以非调压电池供电的设备, 高极端测试电压应为正常测量

10、电压; 低极端测试电压应为: 铿电池: 0 . 8 5 倍于电池标称电压; 汞或镍铬电池: 0 . 9 倍于电池标称电压; 其它类型电池: 设备厂商标明的最低工作电压。 低极端电压应为设备生产厂商和受权检验机构协商一致的电压。 该低极端电压应记录在检验报告和技 术案卷中。 4 . 3 振动要求 在对MS 进行振动测试时, 采用以下频率/ 幅度: 频率A S D ( 加速度谱密度) I O H z -2 0 H z 0 . 0 5 g / H z 2 0 H z 1 5 O H z 0 . 0 0 5 g ( 2 0 H z 处) , 其它一3 d B / 倍频程 4 . 4 极端温度条件的测试

11、过程 在进行测量之前, 使被测设备在气候箱内达到热平衡。在温度保持期间, 应关断被测设备电源。若不用 测量方法检查热平衡, 应至少有一小时的温度持续时间或受权检验机构确定的持续时间。 对气候箱内的湿 度应进行控制, 以便不出现过分的凝结水。 在进行高温测量之前, 应将被测设备放进并保留 在气候箱内, 直至达到热平衡。 在发射状态( 非D T X ) 将 设备开启l m i n , 随后在空闲状态开启4 m i n 。此后, 设备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对于低温测量, 应将设备保留在气候箱内, 直至达到热平衡, 而后将设备开至空闲状态, 保持 l m i n时 间。此后, 设备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4

12、 . 5 一般测试条件 4 . 5 . 1 跳频方式的频率选择 跳频测量要求在2 1 MH : 带宽中有3 8 个可用频点; 频道规定为: A R F C N=1 0 +4 X n , , 取 。 , 1 , . . . 2 6 . 及A R F C N =1 0 +7 X m , m取值为0 , 1 “ “ “ 1 4 , 在仿真衰落的条件下, 可用的频率范围可根据衰落仿真器的带宽另行选择。 4 . 5 . 2 理想的无线电 条件 无多径传播; MS 功率控制级为7 ; 用于发射机测试时, 输人M S 的 射频电 平为+6 3 d B p V ( e m f ) ; 用 于接收机测试时, M

13、 S 的 输入 射频电 平为+ 2 8 d B p V ( e m f ) , 4 . 5 . 3 室外测试场点及天线布置 室外测试场点应在一水平或地面上, 场点应有一直径不小于5 m的地平面, 中 央一绝缘支柱可在水平面 旋转3 6 0 0 , 该支柱可将测试样机支出地面1 . 5 m, 测试时应在距样机半波长或3 m ( 取大者) 处架设测试或置换天线。 在安装和测试时还应特别谨慎, 尽量 减少测试场点附近的物体或地面的反射对测试结果造成的影响。 当进行辐射项目的测试时, 测试天线可用于测量测试样机或置换天线的辐射, 这类测试天线应连接一测 试接收机, 接收机应能够调谐于任一测试频点, 并

14、可精确测量其输入端的相对电平。建议测试天线应采用有 显著方向 性的夭线, 沿测量轴的天线尺寸不得超过测试距离的2 0 %, 测试接收机性能或辐射性能时, 必要情况下需使用置换天线作为发射天线, 天线装在支柱上呈水平或垂 直使用, 其中心高度应在1 -4 m间可变。 此天线应为半波偶极子夭线( 谐振于测试频率) , 或一短偶极子或 一喇叭辐射体( 1 -4 G H z ) , 非半波偶极子天线应按半波偶极子天线进行校准。 该天线的中心应与它所替换的 3 Y D / T 8 8 4 -1 9 9 6 测试样机的参考点相吻合, 此参考点即为样机( 具有内装天线) 体积的中心或外接天线的连接点。 偶极

15、子的最 低端距地面应不少于3 0 c m, 置换天线用于接收机测试时, 它应连接校准的测试接收机, 用于辐射测试时置换天线应连接一标准的信 号发生器, 测试接收机与信号发生器应工作在被测频率并须通过适当的匹配或平衡网路接至天线。 4 . 5 . 4 微波暗室 建议采用微波暗室作测试场点。 微波暗室能够模拟自 由空间环境, 可用它作为室内 测试场点替代上述室 外测试场点。 微波暗室应有l o m长、 5 m宽、 5 m高。墙与夭花板应涂敷上 l m厚的射频吸波材料, 地上铺设能承受测 试设备和操作员的l m厚吸波材料。 室中长中 轴上3 -5 m的测量距离可测量上至1 0 G H z 的频率。

16、4 . 5 . 5 天线藕合器 此设备用来将场强感应到内装天线MS 上或用来接收从该类MS 辐射的信号。 对每一种MS 和夭线辆合器的组合都必须确定路径损耗值, 这一过程的说明见7 . 3 . 2 . 检测机构可使用自己的天线悯合器或根据需要要求生产厂商提供适合其产品设备的相应藕合器。 夭线藕合器应具备下列特性: 在测试频率上应为5 0 0的阻抗; 祸合损耗不超过3 0 d B ; 祸合器在要求的功率范围内为线性, 作为频率函数的 藕合损耗, 在任一所测频率上导致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2 d B I 在温度范围一 2 5 0C 、 +6 0 0C , 藕合器的 特性参数不发生变化。 夭线祸合器在正

17、常和极端条件下的特性需得到测试机构的认可。 4 . 5 . 6 临时夭线接头 如果要测试的MS 没有永久的外接5 0 0天线接头, 则仅以测试为目 的, 可将浏试样机进行适当改进, 使 其连接一5 0 0的临时天线接头, 这样测试就可在这一种改进的样机上进行, 但这不适用于辐射测试。 临时天线接头应具备下列特性: 临时天线接头的连接方法应能保证在测试中可靠并可重复地连接; 天线接头在接收和发送频段内 标称阻抗应为5 0 0 , 最大损耗应 项。 Y D / T 8 8 4 -1 9 9 6 表2 S S 指令MS 为功率控制级的每一级 功率 等 级 功 率 控制级 发射机载频 峰值功率 容限

18、1 2 3 4 5 d B. 一般测试条件极端测试条件 士 2 . O d B 士 2 . 5 d B 士 3 d B+ 4 d B 士 4 d B 士 3 d B士 4 d B ; 43-41-39-37 nlll 十 3 d B - 士 3 d B士 4 d B 士 3 d B -士 4 d B 十 3 d B十 4 d B 士 3 d B士 4 d B + 士 3 d B士 4 d B 35-33-31-韶-即 月了-口U 生 3 些 士 M B 士4 d B 士 4 d B 25-韶 士 3 d B十 4 d B 10一11 士 3 d B士 4 d B 21一巧 生 3 d B 士

19、3 dB 士 4 d B 17-巧 托一拍 士 4 d B 注: 册) 对于每一功率级的最高功率控制级 1 3!士 3 d B士 4 d B , 正常侧试条件下最大容限为士2 . O d B , 极端条件下的最大容限为士2 . 5 d B , 14一15 f ) 在频道号为1 至5 , 3 0 至3 5 , 9 0 至9 5 和1 2 0 至1 2 4 的频道上, S S 设置M S 为最大功率控制级, 重复 b ) 至 d ) 项。 g ) S S 指令MS 在6 0 至6 5 之间的一频道上产生一个接入突发脉冲, S S 进行采样后, 确定8 7 个有用比 特的中心, 即为同 步序列末位比

20、 特跃变点前5 个数据比 特处, 该点也作为定时参考点。 S S 计算出该发射载频 峰值功率, 此功率值为。 d b 参考。 h ) S S 将g ) 中 识别出的定时参考点与S S 发出 的公共控制信道上的定时点相比 较, 得出突发脉冲定时。 i ) S S 将g ) 中得到的采样点排列在图2 的包络框架中作吻合性测试, 包络框架的中心为被测脉冲的定 时参考点。 j ) S S 修改服务小区B C C H上的 控制数据, 将M S 接入突发脉冲的发射功率置为功率级1 0 , 重做g ) 至1) 项。 k ) 在极端测试条件下( 见4 . 2 ) , 重复测试a ) 至j ) 项。 温度: 高

21、 高 低低 电压: 高 低高低 6 . 3 - 3 . 2 对具有内装天线MS 的测试 a ) 将m s 置于微波暗室或室外测试场点的隔离支架上。 将一连接S S 的测试天线也置于微波暗室或测 试场点, 距M S 应至少3 m, b ) S S 建立与MS 的通信( 业务信道的 射预频道号在6 0 至6 5 之间) , MS 应答呼叫, 功率控制级设为MS 最大功率, 时间提前量为。 。 C ) 测量接收到的发射机的载频功率峰值。 S S 对MS 发射的突发脉冲的幅度进行采样后, 识别出1 4 7 个 Y D / T 8 8 4 -1 9 9 6 有用比 特的中心, 即训练比特1 3 至1 4

22、 的跃变点, 并以该点作为定时参考点, S S 计算出在这1 4 7 个有用比特 上接收到的发射机载频功率峰值, 此功率为O d B 参考。 d ) 测试功率/ 时间包络。 S S 将功率采样值的排列在图1 的包络框架中作吻合性测试, 包络框架的中心 为b ) 项中测定的定时参考点。 e ) 测量突发脉冲定时。 S S 将b ) 中的跃变点与MS 接收突发脉冲中相应的切变点相比较, 得出突发脉冲 定时。 f ) S S 指令MS为功率控制级的每一级( 见表2 ) , 重复。 ) 至e ) 项。 H ) 在频道号为1 至5 , 3 0 至3 5 , 9 0 至9 5 和1 2 。 至1 2 4

23、的频道上, S S 设置M S 为最大功率控制级, 重复 c ) 至e ) 项。 h ) S S 指令M S 在6 0 至6 5 之间的一频道上产生一个接入突发脉冲。 S S 进行采样后, 确定8 7 个有用比 特的中心, 即为同步序列末位比 特跃变点前5 个数据比 特处, 该点也作为定时参考点。 S S 计算出 从M S 接收 到的发射机载频峰值功率, 此功率值为O d B参考。 i ) S S 将h ) 中得到的采样点排列在图2 的包络框架中作吻合性测试, 包络框架的中心为被测脉冲的定 时参考点。 j ) S S 将h ) 中 识别出的定时参考点与S S 发出的公共控制信道上的定时相比 较

24、. 得出突发脉冲定时。 k ) S S 修改服务小区B C C H上的控制数据, 将M S 接入突发脉冲的发射功率置为功率级1 0 , 重复h ) 至 i ) 项 。 1 ) 将M S 转动二 , 4 5 0 , 二 取值为1 - 7 , 每转动一个角度, 对h ) 和8 ) 中 的所有频道重做。 ) , S S 将M S 设置 为最高功率控制级。 m ) 用一副连接R F 发生器, 谐振于发射频带中 部频率( 9 0 2 . 5 M H z ) 的半波偶极子夭线替代测试ms , n ) 调节R F 发生器的输出功率, 重新产生E )最大功率控制级) 、 9 ) 和1) 项中记录的接收到的发射

25、机载 频功率的指示值( W) 。 将这些值排列成矩阵, 矩阵的列代表M S 的8 种取向, 行表示b ) 和f 项中的规定峰 值, 记下发生器传给半波偶极子夭线的各个功率的5 个频道。 即P n 。 为记录的功率值, 其中n 为ms 转动取 向, 。 为频道号。 对于每一频号, 计算如下: P a c ( 输入半波偶极子的功率W) 一 青 买 P n c P a c ( T X d B m ) =1 0 1 g ( P a c ) +3 0 +2 . 1 5 0 ) 根据每一频道八个转动方向平均的实际峰值功率( n ) 项中 计算所得) 可确定相应各功率控制级的实 际峰值功率。 同理, 可求得

26、h ) 和k ) 中 接入突 发脉冲的发射机载频峰值功率。 P ) 将另外一个测试样机安装上临时天线接头, 并将该接头连接至S S , 将测试样机放人气候箱内。 9 ) 在正常条件下, 重新测试b ) 项至k ) 项。 对每一频道上一般突发脉冲和接入脉冲的所有功率控制级的 功率电 平做记录。 f ) 项中只在功率控制级1 0 和1 5 进行测试。 将0 ) 中得到的测试结果与上述记录比较后可 得出临时天线接头的校准系数。 r ) 存下# ff 端 sY r 件下( 见4 . 2 ) , 重做测试b ) 至k ) 项, f ) 项中只要求功率控制级为1 o 和1 5 . 温度:高 高 低 低 电

27、压: 高低 高低 s ) 用q ) 中得出的校准系数, 计算极端测试条件下的峰值功率。 6 . 4 输出射频频谱 6 . 41 定义 输出R F功率谱是由于调制和功率切换等原因由MS 在标称载频的邻近边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 它包 括调制频谱和切换瞬态频谱. Y D / T 8 8 4 -1 9 9 6 6 . 4 . 2 指标 a ) 调制边带上的功率电 平( 即测量方法中9 ) 和h ) 项测得的 值) 应不超出表3 中的值。 b ) 功率切换边带上的 功率电 平( j ) 和k ) 测得的 值 ) 应不超过表4 中的 值。 c ) 在接收频段9 3 5 - 9 6 0 MH : 上的最大电

28、平( n ) 项中测得值 ) 应不超过: 一7 1 d B m ( 1 级 MS ) 一7 9 d B m( 2 , 3 , 4 , 5 级MS ) 表 3 调制边带上的功率电平 功率控制级 功率电平 ( d B m) 在距标称频率的所列偏置处( k H z ) 测量的相对载频功率的最大电平( d B ) 01 0 02 0 0 2 5 0 4 0 06 0 0 天线接头内装夭线天线接头内装天线 04 30十 0 . 5一 3 0 一 3 3一 6 0一 7 0 23 90 +0 . 5一 3 0一 3 3一 6 0一 6 6 33 70 +0 . 5一 3 0一 3 3一 6 0一 5 8一

29、 6 4一 5 8 )5(3 3 0+ 0 . 5- 3 0一 3 3一 6 0一 5 4一 6 0 一 5 4 表4 功率切换边带上的功率电平 功率控制级 功率电平 ( d B .) 距载频不同偏置处的最大功率( d B . ) 4 0 0 k Hz6 0 0 k Hz1 2 0 0 k Hz 1 8 0 0 k Hz 04 3一 9一 2 1一 2 1一 2 4 14 1一 1 1一 21一 2 1一 2 4 23 9一 1 3一 2 1一 2 1一 2 4 33 7一 1 5一 2 1 - 2 1一 2 4 43 5一 1 7 一2 1一 2 1一 2 4 53 3一 1 9一2 1一

30、2 1一 2 4 63 1一 2 1-2 3一 2 3一 2 6 72 9一 2 3一 2 5一 2 5一 2 8 82 7- 2 3一 2 6一 2 7一 3 0 92 5一 2 3一 2 6一 2 9一 3 2 1 02 3一 2 3一 2 6一 3 1一 3 4 -1 1 2 1一 2 3一 2 6 一 3 2一 3 6 6 . 4 . 3 测试方法 a ) 若MS 具有天线接头, 则直接连接S S , 若MS 具有内 装天线且无法接外天线时, 则通过改造样机连接 t在 时天线接头进行测试。 b ) S S 发出一个对MS 的呼叫, M S 应答。 S S 指令MS 进入跳频模式, 其中

31、 包括3 个频道, 频道号分别处 于 1 至5 , 6 0 至6 5 和 1 2 0 至1 2 4 之间。 注: 这里虽然是对处于跳频模式的MS 进行测试, 但各次测试只针对单个频道。 。 ) S S 指令MS 将其R X解码器输出环回 至T X编码器输人。 d ) S S 指令MS 工作于加密模式. Y D / T 8 8 4 -1 9 9 6 e ) S S 给M S 发送电 平为2 3 d B p V ( e m f ) 的标准测试信号C 1 , 并将从M S 接收到的T X信号输入其内 部 的频谱分析仪口 频谱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调为频道号为6 0 -6 5 之间的一跳频频道上。 f )

32、S S 指令M S 工作于最大功率控制级。 频谱分析仪的设置如下: 零扫频宽度 分辨带宽: 3 0 k H z 视频带宽: 3 0 k H z “ 控制选通” 频谱分析仪的视频信号, 使突发脉冲串的比 特8 7 -1 3 2 中至少4 0 个比 特所产生的频谱为唯 一的被测频谱。 频谱分析仪应对2 0 0 个以上这样的突发脉冲进行测试, 并取平均。 9 ) 在下述频率上测量功率电 平: FT F T十i o o k H z F T-l 0 0 k Hz F T+2 0 0 k H z F T一2 o o k H z F T十2 5 0 k Hz F T一2 5 o k H z F T+2 0

33、0 k Hz XN F T-2 0 0 k Hz XN N= 2 , 3 , 4 , 5 , 6 , 7 , 8 , 9 F T为R F频道标称中 心频率。 h ) 对于功率控制级1 5 , 重做F T士1 . 8 MH z 频带内的测试. i ) 将频谱分析仪的设置调整为: 零扫频宽度 分辨带宽: 3 0 k H z 视频带宽: l o o k H z 峰值保持 J ) 指令MS 为最大功率控制级, 在下述频率上测量功率电 平: F T 十4 o o k H z F T-4 0 0 k H z F T+6 o o k Hz F T一6 0 0 k H z F T+1 . 2 MH z F T

34、-1 . 2 MHz F T十1 . 8 MHz F T-1 . 8 MH z F T为R F频道标称中心频率。在各个频率上的测量时间应至少包括1 0 个突发脉冲的传输时间。 k ) 对功率控制级7 和U, 重复 ) 项。 1 ) 将e ) 项中 频谱分析仪调谐为频道号为1 至5 的一跳频频道上, 重复f ) , H ) , i ) 和i ) 项中功率控制级改 为 1 1 , m) 将频谱分析仪调谐在频道号为1 2 0 至1 2 4 之间的一跳频频道上, 重复f ) , g ) , i ) 至j ) 项, i ) 项中功率 控制级改为n。 n ) 分辨带宽置为 l 0 0 k H z , 重复

35、 f ) 项。在 9 3 5 至 9 6 0 MH z 频带内测量功率电平, 测试频率间隔为 2 o o k H z , 在每一测试频点上, 都应分别在ms工作的三个跳频频率上进行测量, 测量的突发脉冲数至少为5 0 个, 然后在此基础上取平均。 o ) 将M S 置于气候试验室。 在下述极端条件下( 见4 . 2 ) , 重做e ) , g ) , i ) 和i ) 项, j ) 项中M S 功率控制级 为 1 1 , 温度: 高高低低 电压: 高低高低 Y D / T 8 8 4 -1 9 9 6 7 接收机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了 . 飞 接收机B E R / F E R性能的统计测试

36、7 . 1 . 1 差错定义 a ) 帧擦除率( F E R ) 。 将R X中误差检测功能指示出的差错帧定义为擦除帧, 擦除帧数与总帧数之比 定 义为帧擦除率。 b ) 残余比 特误码率( R B E R ) . R B E R定义为未擦除帧中的比特误码率。 c )比 特误码率( B E R ) . B E R是指误码比特与发送的所有数据比 特之比。 7 . 1 . 2 测试原则 每一个测试都需按下述方式进行: a ) 建立所要求的测试条件, 为每个测试设置特定的参数值: 最大样本数和最大事件数。 b ) 进行测试并记录给出的样本数( 发送的比 特或帧) 和发生的事件数( 有差错的比 特或帧

37、) 。 c ) 在下列任一种条件成立时即终止测试并判定结果( 通过或失败) 。 样本数)最大样本数通过 事件数最大事件数失败 7 . 2 坏帧指示性能 7 . 2 . 1 定义 坏帧指示( B F I ) 性能是MS 在非连续发射( D T X ) 状态下有效性的一种量度, 即输人信号为一个随机调 制载频时, 以全速率话音业务信道( T C H / F S ) 上统计出的未检测出的坏帧数来度量B F I , 7 . 2 . 2 指标 当样本数等于规定的最大样本数时, 若未检测出的B F I 不超出以下给定的最大事件数, 则B F I 性能可 以接受。 最大事件数: 2 0 0 最大样本数; 8

38、 2 0 0 0 ( 不包括S I D帧) 7 . 2 . 3 测试方法 a ) S S 建立与M S 的通信( 全速率业务信道的 射频频道号在6 0 - 6 5 之间) ( 非跳频模式) , MS 应答, 在整 个测试中, S S 以2 8 d B p V ( e m f ) 的电平发送B C C H, b ) S S 指令M S 将其R X话音信道译码器输出 环回 到T X编码器输入, 同时将B F I 信息传给S S , 。 ) S S 模拟一个处于D T X工作模式的B S S 。 在不发射信号期间, S S以1 9 d B f L V ( e m f ) 的电 平发射一个 用随机数据

39、调制的载频。 S A C C H以2 8 d 即 V ( e m f ) 正常发射, 携带有效信息的S I D按正确时间间隔以2 8 d B fN ( e m f ) 的电 平 发射, 在S A C C H和S I D祯 发射期间, 中 止随 机数 据的 发射。 d ) S S 持续发射T C H / F S 信息帧的最大样本数并检查M S 环回 信号的坏祯指示( B F I ) , S S 记录B F I 未 置1 的帧数。 了3 参考灵敏度 参考灵敏度是指在得到规定的B E R或F E R条件下的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 7 . 3 . 1 全速率业务信道( T C H / F S ) 的参考

40、灵敏度。 7 . 3 . 1 . 1 定义 将一个标称频率上具有标准测试调制的信号输人接收机, 当此信号电 平设置为参考灵敏度电 平的规定 值时, 接收机经过解调和译码后产生的数据信号的B E R或F E R应满足规定要求。 7 . 3 . 1 . 2 指标 当输人电 平为参考灵敏度电平一1 0 2 d B m ( 手持M S ) 、 或一1 0 4 d B m( 其它类M S ) 时, 各类信道测出的事 件数应不超过表 5 给定的值。 Y D / T 8 8 4 -1 9 9 6 表5 各类信道测出的函件数 信道 传播条件 TU5 0RA2 5 0HT1 0 0 静态 TC H/ F S最

41、大 事件数 最大 样本数 最 大 事件数 最 大 样本数 最 大 事件数 最 大 样本数 最 大 事件数 最 大 样本数 FER6 0 0 “ a8 9 0 02 0 0 “ a1 6 4 0 0 0 i 6 类( R B E R)4 2 0 0 / . 1 0 0 0 0 0 08 2 0 0 0 / a l 7nnnnnnn i i 类( R B E R ) 1 0 0 01 2 0 0 0 01 8 0 02 4 0 0 05 6 0 06 0 0 0 02 0 08 2 0 0 其中参数a 的取值范围为1 至1 . 6 . 1 b 类R B E R测试中的a 值应与相同测试条件下从F

42、E R测试中得出 的a 值相同。 7 . 3 . 1 . 3 测试方法 a ) S S 建立与MS 的通信( 业务信道的射频频道号在6 0- 6 5 之间) , 并在6 个相邻小区设立信号强度处 于1 5 d B p V ( e m f ) - 3 5 d B t X ( e m f ) 之间的B C C H。 邻小区B C C H的频道与幅度的选择遵循6 . 2 . 3 . ) 中 描述 的原则。 b ) S S 指令MS 工作于最大功率控制级。 c ) S S 在T C H上输出 标准测试信号C , , 并置电 平为2 8 d B I N ( e m f ) . d ) S S 指令MS

43、将其R X话音信道译码器输出环回 到T X编码器输人, 同时把帧擦除事件传给S S , S S 的 衰落功能设为T U 5 0 , e ) 对手持移动台, 信号的幅度设为1 1 d B p V ( e m f ) ( 一1 0 2 d B m ) , 其他类移动台, 设为9 d 即V ( e m f ) ( 一 1 0 4 d B m) , f ) S S 将它发给M S 的信号数据与经M S 解调和译码后环回的信号作比 较, 检查帧擦除指示。 在测试中, S S 监视MS 发来的状态消息, 检查MS 是否正确地报告了邻小区的B C C H电平。 g ) S S 检查I I 类连续比 特最大样

44、本数序列, 判定I I 类比 特残余比 特差错事件的数目, 这些比 特取自B F I 置 。的帧。 h ) S S 检查I b 类连续比 特最大样本数序列, 判定I b 类比特残余比特差错事件的数目, 这些比特取自 B F I 置。 的帧。 i ) S S 检验连续帧的最大样本数序列, 判定帧擦除事件。 若无B F I 置。 , 则表示该帧被成功接收。 j ) 将M S 置人气候试验室, 在下述极端测试条件下( 见4 . 2 ) , 重做a ) 至g ) 项。 温度: 高 高低低 电压: 高低高低 k ) 分别在频道号为1 -5 和 1 2 0 - - 1 2 4 之间的信道上, 重做a )

45、至i ) 项。 1 ) d ) 项中S S 衰减功能分别设置为R A 2 5 0 和H T 1 0 0 。 重复a ) 至g ) , m) d ) 中S S 衰减功能设为静态。 指令MS 进入跳频模式, 重复a ) 至i ) o 信号的幅度设置同e ) , 除有效时 隙外的其它时隙电 平设置为2 8 d B IA V ( e m f ) ,( 这将间 接测量邻时隙信道抑制) 。 7 . 3 . 2 内装夭线MS的参考灵敏度 对于具有内装天线且无法接外接天线的移动台, 需使用改进样机连接临时天线接头进行测试, 测试前需 对该临时天线接头进行校准, 得到的校准系数对所有该类MS 的接收测试有效。

46、校准应分别在频道号为1 -5 , 6 0 -6 5 和1 2 0 - 1 2 4 之间的3 个频率上进行, 这一过程应包括两个步骤: a ) 在3 个选定频率上建立MS 的夭线辐射模式。 b ) 确定临时夭线接头的祸合系数。 7 . 3 . 2 . 1 天线辐射模式 a ) MS 应置于微波暗室或室外测试场点。 1 3 Y D / T 8 8 4 -1 9 9 6 将MS 放在隔离的竖直支架上, 可由厂商选定初始放置方向, 这一方向称为。 。 位置。 连接S S 的测试天线, 也应置于微波暗室中或室外测试场点上, 距离MS至少3 米 b ) S S 在频道号为1 -5 之间的一个频率上产生一个

47、对MS的呼叫, MS 应答。 S S 指令MS 工作于最大 发射功率级。 c ) S S 根据测试环境设置输出电平“ E “ ( 见图3 ) , 输出信号为标准测试信号C l , 该在ms接收机输入端 产生的电平约为3 2 d B p V ( e m f ) , 相当于5 5 . 5 d B p V / m的场强值。 根据( c ) 项设置S S 的枯出电 平E 读取5 个连续的R X L E V 值 图 3 流程图 d ) S S 用MS 发来的R X L E V消息判定M S 接收到的 场强, 执行图3 所示的流程图。 S S发出的恰好令R X L E V a 切变为R X L E V b

48、的信号电平记为E l 。 同时也要记录R X L E V a 和R X L E V b 的实际值, 作为校准程序的参考点。 e ) 将ms在水平面转到, * 4 5 0 , 重复d ) 项, 记录当m s 发来的R X L E V消息中R X L E V a 切变到 R X L E V b 时S S 输出的电 平E i n , f ) 根据下述公式, 用d ) 和e ) 项中得到的8 个信号电 平计算有效平均信号电 平( 均方根值) 。 一 8 lVz1E o g ) S S 将b ) 中 使用的频道改为频道号为6 0 6 5 之间的一个频道, 用同一R X L E V切变点, 重复b ) 至

49、f ) 项, 得到信号平均值E 2 , h ) S S 将频道号改为1 2 0 至1 2 4 中的一频道, 得到E 3 , 0用一副连接测量接收机的经校准的接收天线取代MS . Y D / T 8 8 4 -1 9 9 6 j ) S S 分别发送电平值为E 1 , E 2 和E 3 的信号, 测量在MS 处的场强, 分别记为E , E f2 和E f, e 7 . 3 - 2 . 2 临时夭线接头的藕合系数 祸合系数是用d B表示的S S 输出信号与MS 接收机有效输人信号间的关系, 假定天线增益为O d B i e 将第2 个测试样机连接一临时夭线接头。 荆合系数的校正程序如下: a ) 将MS 临时接头与S S 输出端相连接。 b ) S S 在频道号为1 -5 的频率上产生一个对MS的呼叫, MS 应答。 S S 指令MS 工作于最大发射功率 级, 非跳频和加密模式状态。 。 ) S S 采用7 . 3 . 2 . 1 中图3 流程, 调节其输出信号电平, 产生R X L E V a 至R X L E V b 的切变, 可分别在频 道号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