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810070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907311361(数理化网).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物理观念: 1.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一对平衡力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科学思维: 自主预习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自主预习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01 1.力是物体对_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_物体和_物体.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_和_. 3.作用力与

2、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同时_的.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力叫做_, 另一个力叫做_. 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 受力施力 作用力反作用力 依存存在作用力 反作用力 1.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 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 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_,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_,方 向_.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方向_,作 用在_. 相等 牛顿第三定律二 图图1 相等相等 相反 相等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1.受力分析中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

3、其方向_. (2)弹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_就会产生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_(填 “平行”或“垂直”). (3)摩擦力:当两个粗糙且挤压的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_ 处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_ (填“平行”或“垂直”). 竖直向下 物体的受力分析三 相互挤压时垂直 接触面 平行 2.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_ (填 “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_ _(填“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

4、用力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 平衡力则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 一个 两个不 同的 一定 不一定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 (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3)作用力施加之后才会产生反作用力,即反作用力总比作用力落后一些.( )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 零.( ) (5)物块静止放在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 ) (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即学

5、即用 重点探究 启迪思维 探究重点 02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 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 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 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 (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 导学探究 答案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 (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答案 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引力或都是斥力.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 答案 两个. 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

6、对甲的拉力呢? 答案 不是. 1.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FF,式中的“”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 (1)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2)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知识深化 例1 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 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

7、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 碎裂 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 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物体对力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作 用效果不同,故C正确,A、B、D均错误. 例2 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解析 马向前拉车的力

8、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 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 图图2 规律 总结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 “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都 成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大物体与小物 体之间,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的. (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 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

9、,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二 导学探究 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图图3 (1)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N的示意图. 重力G和支持力FN属于一对什么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吗? 答案 如图所示 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平衡力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性质不同 (2)在图4中画出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N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N.支持力FN和压 力FN属于一对什么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性质相同吗? 图图4 答案 如图

10、所示 支持力FN和压力FN属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支持力FN作用在木块上,压力 FN作用在水平面上 性质相同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知识深化 内容 比较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作用对象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存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 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无依存关系,撤除一个,另一 个依然可能存在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 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 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 是不同种性质的力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

11、3 (多选)如图5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物体的重力与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平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图图5 解析 水平力F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 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既不是平衡力, 也不是相互作用力,C

12、错误;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正确. 针对训练 如图6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 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 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B、D错误; 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图图6 牛顿第三定律的综合应用三 求解某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下选取该力的受力物体进行分析,但有些情况

13、不 便于直接求解该力时,可先通过转换研究对象,求解其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而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求得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4 建筑工人用如图7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一质量为 70.0 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 0.500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两者间的摩擦, 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解析 设绳子对建筑材料的拉力为F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解得F1m(g a)210 N,则绳子对工人的拉力F2F1210 N.工人处于静止状态,则

14、地面对工人 的支持力FNMgF249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NFN 490 N,故选项B正确. 图图7 达标检测 检测评价 达标过关 03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 后顺序,A错误; 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B错误;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错误; 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会平衡,D正确. 123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

15、,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45 12 2.(牛顿第三定律)(多选)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 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 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解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

16、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 持阶段还是在小孩被大人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 总是相等的,所以B、C正确. 453 3.(牛顿第三定律)(2019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如图8所示,船夫用撑杆 撑船前行,则 A.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 B.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 C.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 D.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 12 图图8 453 C.人竖直向上加速起跳阶段,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 D.人竖直向上加速起跳阶段,人所受的重力等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 A.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平板 车的支持力是一

17、对平衡力 B.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平板 车对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电动平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 新型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9所示,电动平板车置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12 图图9 453 解析 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人所受的重力与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人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平板车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A错误; 人站在平板车上保持静止时,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B错误; 平板车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8、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C正确; 人竖直向上起跳时,加速度向上,合力向上,人所受的重力小于平板车对人的支持 力,所以人所受的重力小于人对平板车的压力,D错误. 12453 5.(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如图10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 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 人以加速度a(ag,g为重力加速度)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 力大小为 A.(Mm)gB.(Mm)gma C.(Mm)gmaD.(Mm)g 12 解析 对竿上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竿对人有摩 擦力,人对竿也有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Mg、 方向向下的摩擦力Ff、“底人”对其支持力F,有MgFfF,又因为竿对“底 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 得到杆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FF(Mm)gma. 图图10 4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