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81528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2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2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模块说明,本模块将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和问题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和各种有效性方法。 核心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结构要素、教学模式、单元教学。 回顾与导学 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活动2: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学习成果,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影响分析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方法整合表,回顾与导学,创建小组学习 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 个人博客 思维导图,回顾与导学,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1步理解

2、课程的结构要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五个阶段: 计算机素养培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 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知识测试 1.(多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 A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B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

3、源的呈现方面,不应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BD,活动1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图2-1课程结构的四要素,课程的结构要素,知识测试 2.(单选题)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 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D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C,第2步 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各要素的作用,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对课程结构各个要素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案例

4、综合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 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影响课程实施过程 信息技术影响课程评价,第2步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 结构要素的作用,图2-2,第2步 分析信息技术对课程 各要素的作用,个人研读小组讨论:15分钟 P29案例2-1圆明园的毁灭。案例2-1是一篇小学语文(人教版)的例子,本课中作者使用了信息技术来支持课程的教学,请你研读并分析该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各结构要素形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如有好的建议,可以将其补充到 “表2-1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中(空表格的电子文档“配套光盘/模块2/作业材料/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

5、响”) 。 你觉得本案例中的目标描述合适吗? 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如何做呢?,表2-1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小组交流,在组内推选一名代表简要阐述上一步骤中分析案例的结果,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重复说过的内容 2.认真聆听,随时补充新的思想,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感官以及情感的角度,深化语文教学的主题,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信息技术手段在本案例中的基本体现在于课件的使用,教师在课程内容引入之初,利用图片让学生主观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恰到好处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升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表2

6、-2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重点),.,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作为资源获取、加工、利用工具 作为知识创建、展示、演示工具 作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手段 作为交流、通讯、协作平台 作为练习、测试、评估工具,活动1 第2步 2-2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知识测试 1.(单选题)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单纯课本到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 B从线性文本到超媒体、多媒体,包含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各种教学信息 C从既定不变的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资源,为教学知识点提供详尽的主题学习资源 D使更多的课程内容快速固

7、定化、静态化 2.(多选题)下列教学行为,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作用的有:( ) A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开展学习 B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呈现教学内容. C使用多种媒体支持教学活动 D利用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D ABCD,.,3.(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

8、前所未有的体验 4.(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电子模板、电子大纲、学科软件、效能工具、通讯工具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 5.(单选题)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多媒体视听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世界、虚拟现实软件、网络环境、Internet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

9、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B C D,模块2 活动1 第3步 形成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连续动态思维(难点),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连续动态思维。 表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表现的连续动态特点,.,目标:课程目标从统一化目标到个性化目标,体现出“统一个性”连续变化的特征。 内容:课程内容可以是结构化的课件资源,也可以是半结构化主题资源,直至那些离散的非结构化网络资源等,体现出“结构化非结构化”连续变化

10、的特征。 过程:课程过程方面从讲授型到探究型的教学活动形式,体现出“知识体验”、“接受反思”、“个人化社会性”等连续变化的特征。 评价: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也体现着连续变化特征,包括从“共性个性”,从“结果导向过程导向”,从“选择反应建构表现”等。,变化特点,自主学习(考点哪个属于哪个变量),阅读专家讲座分析教学系统设计变量 拓展学习 光盘/模块2/拓展阅读/雷杰卢斯教学系统设计框架 教学系统设计的三大变量:条件 方法 结果,活动2 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第1步 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 阅读观摩案例(P34-36):每组选一个案例重点讨论找出问题或误区,诊断其产生的原因

11、,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请将你的讨论结果记录在“表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空表格的电子文档光盘/模块2/作业材料/表2-4)”中。 案例2-2基因的分离定律 案例2-3 染血的汉碑第1 、4组 案例2-4 古希腊文化 第2、5组 案例2-5窦娥冤第3、6组,表2-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研讨记录表,小组代表发言 注意倾听 修改完善,活动2 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有效性的方法,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结合案例研讨一起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多种方法。围绕课程结构的四要素,我们追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效果,需要探究学习这六

12、种方法. 内容组织方法 思维引导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方法 资源组织方法 学习环境创设方法 学习评价设计方法,.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1)内容组织方法 观摩【案例】2-6 小说的线索和悬念/科学与艺术(高中语文)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内容组织方法。 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课程设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范畴,课程设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范畴,如图2-6所示。,图2-6课程设计的范畴,思考:为什么进行中观设计?,中观设计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有什么优势? 给学生带来什么? 给教师带来什么? 中观设计与微观设计的关系?,第2步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有效性的方法

13、,(2)思维引导方法 观摩案例2-7一碗阳春面(高中语文第三册),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思维引导方法。 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问题化设计方法,【学习】问题化设计方法 为什么强调思维引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单纯学习或操作技术,应重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核心是问题; ,课程范式迁移图,.,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1)激活学习者的先前经验;(2)以演练的方式而不是告诉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现相关问题的知识技能;(3)要求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4)鼓励学习者将所获知识技能整

14、合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图2-8 首要教学原理,教学问题设计的要求,用一组问题引导整个单元和每个专题的学习; 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均衡性; 问题要能指向高级思维,激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 在一定的学科情境、生活实际情境下提出问题。,问题设计的教育文化差异,中国的高二历史课考题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最远打到哪里? 他死于那一年?,美国的高中世界史课考题 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不是早死,对欧洲会产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强调了教学中的思维引导,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会陷入技术“陷阱”,突出学科中的问题解决,从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3)学习活动设计方法,学

15、习活动设计 观摩案例2-8科学与艺术(高一语文) ,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法。 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学习】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科学与艺术中,为不同的问题和任务设计了相应的多样化学习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根据需要而选择所采用的技术工具,使得教学过程活泼生动,富有趣味,优化和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特性分析表,(4)资源组织方法,资源组织方法 4.请观摩案例2-9 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并和小组学伴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资源组织方法 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主题资源,主题资源的组织方法,主题与教学单元对应,

16、能够解决各种分散、单一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能够将资源与新课程标准联结;精简课程内容;展现学习的学科交叉性和拓展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将资源与学习活动相融合等。 完整的主题资源主要包括:(1)知识类资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2)工具类资源:学科软件+工具模板;(3)案例类资源:教学案例+学生作品;(4)评估类资源:小测验工具+量规;(5)素材类资源:其它各种教学媒体材料等,(5)学习环境创设方法 观摩案例2-10沉与浮(小学科学三年级) ,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习环境创设方法。 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学习环境的创设,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离不开学习情境的支持。

17、认知的功能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取对一般情境中的知识进行思维处理,并将知识原理应用到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是一个从真实到抽象再到真实的过程。在各种环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教学环境,社会环境是真实的情境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丰富的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地充当拟真化的虚拟教学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环境的全空间(如图2-10)。,.,第2步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 5.请观摩案例2-10,并和小组学伴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环境创设方法,全空间教学环境,6)学习评价设计方法,学习评价设计方法 观摩案例211“2050”(高中信息技术) ,并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学习评价设计方法。

18、活动:小组分析总结 【学习】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项目综合化 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考试测评,更包括档案袋评定等发展性评价手段。 (1)传统标准化测评方式,例如客观题考试等,具有客观性强、高时效等特点; (2)档案袋评定:是一种面向过程、反映学习者能力发展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学生档案袋中所提供的各种作品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它具有许多优点:(a)具有评价的连续性,能够记录不同学习阶段中学习者的成果变化;(b)能够激励学习者的热情,并促进检查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c)可以作为共享展示材料在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和观摩;(d)学生对档案袋的制作与内容

19、选择,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使档案袋富有个性化。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作品制作成数字化的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存储多媒体数字作品,易于获取、更新发布和共享交流。 (3)量规(Rubric)评定:可以用来确定和区分学生的表现状态,具有量化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请结合以上学习内容,综合归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方法,并尝试举例。请将成果填写在“表2-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方法”中。,更多评价知识将在模块6继续学习,第2步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请结合以上内容,与小组学伴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优化方法进行综合归纳,并尝试举例。完成P49表2-7,模块总结,课程的

20、结构要素; 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影响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 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 三个层面的课程设计:微观、中观和宏观; ,休息20分钟 然后测试比赛,测试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每题5分,分必答题和抢答题 抢答题答错者扣2分 第一天模块1和模块2的得分累积 得分最低的小组下午为大家服务,习题测试(必答部分,每组1个题),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B、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中的技术含量。 C、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才能有效

21、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D、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 2、在有效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A、是。B、否。,3、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发挥了多种教学应用功能,以下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B、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信息,并对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的利用。 C、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发生的真实情境所以实验只要信息技术完成就行。 D、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练习、测试、考评或评估功能,所以信息技术是万能

22、的。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 )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B D,5、()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的事物。 6、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多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B、要把握演示的节奏,避免导致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C、教师只需专心于媒

23、体演示,可以忽略与学生交流。 D、由于多媒体能将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尽量用课件呈现。,D B,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2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的主要结构要素是指:( )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工具 B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价 C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24、、教学评价 D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A C,抢答部分,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 )渗透在( )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课程结构。 D、教育技术。 4、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多选 A、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C、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D、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E、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F、学科知识有效应用。,A C ABCDEF,5、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5、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多选题) A、课程结构。 B、课程内容。 C、课程资源。 D、上课环境。 E、教学设备。,ABC,6如果你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你觉得下列哪一种信息技术资源更可行、更能达到要求?( ) A电子档案袋B电子试卷C论坛D博客blog,7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电子课程、网络资源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

26、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8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表现的连续动态特点,下面不是从封闭到开放的是:( ) A目标:教师确定统一目标因人而异个性化目标学生自定目标 B内容: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包网络资源 C过程:协作交流信息检索内容展示模拟演示 D评价:测试题库量规电子档案袋录像观察,9雷杰卢斯(Reigeluth,1983)提出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细化了条件、方法、结果这三类变量,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下面属于方法变量的是:( ) A内容特点B教学目标C组织策略D教学效果,10下面哪

27、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 ) A思维引导方法B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C资源组织方法D内容组织方法,11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者梅瑞尔(M. David Merrill)在综合诸多教学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首要教学原理”,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 A激活、应用、练习、整合 B激活、演练、应用、探究 C整合、激活、演练、实践 D激活、演练、应用、整合,12下面哪一组教学活动类型都是高级别体验感受的?( ) A

28、同伴展示、角色扮演、操作练习、信息搜索 B课堂讲授、户外访问、微世界探究、操作练习 C实验探究、微世界探究、角色扮演、户外访问 D个别辅导、操作练习、信息搜索、实验探究,12下面包含了全空间环境的是:( ) A居民社区、公共图书馆、实验室 B野生动物园、学校教室、飞机场 C网吧、实验室、虚拟教室 D教室、公共娱乐场所、实验基地,13下面属于工具类主题资源的是:( ) A基本资源、工具模板、小测验工具 B教学案例、拓展资源、量规 C学科软件、工具模板 D小测验工具、学科软件,14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多媒体视听中心、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世界、虚拟现实软件、网络环境、Inter

29、net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15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电子模板、电子大纲、学科软件、效能工具、通讯工具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 A加速或延缓教学过程的进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B改变时空结构和互动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形态 C支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建构性、社会性学习 D增强了课堂/学校与社会/自然环境的连接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的甚至前所未有的体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