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81691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的曲折发展.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标要求: (1)了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数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毛泽东,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文革发生原因:,(1)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失误; (2)“左”倾错

2、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根因) (3)林彪、江青等推波助澜; (4)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几乎不考!淡化这部分),1、“文革”发动原因,文革期间,毛主席语录共发行 10亿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吴 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文革中批斗彭德怀, 1974年被折磨致死。,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傅雷,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

3、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三尺高帽头上戴 一盆墨汁泼满身,抄家封门皆有理,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以上海一月“全面夺权”为开端,经过20个月,到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中央成立了集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中央文革小组,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康生等出任组长。,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带来了什么?,(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材料说

4、明了什么问题?,(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还是戴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被折磨而死。,(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领导干部成黑帮,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2、“文革”对民主政治的危害

5、,(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文革”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文革是对文化、人性和道德规范的最大摧残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10上海)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 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

6、. 对外开放,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伟大的转折,“新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思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自我评测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冤假错案; 党和政府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3月,“依

7、法治国”被正式写进宪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1)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提出的“两个凡是”: “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2.措施(3点),(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阶段,初步发展,严重破坏阶段,恢复完善阶段,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1954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56年),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政协工作瘫痪,文革结束后,提出各党派

8、“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2年),挫折阶段,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新时期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情况,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总共通过了400多件全国性的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决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8000件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法 、 (不用记!),(3)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1999), 规范政府行为,使“民

9、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阅读与思考指导 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一方面说明由于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的颁布,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可依照法律对由于政府部门的怠惰、错误造成公民个人损失起诉政府相关部门。 这一切表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 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基层民主选举(含义依据),

10、地位: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基础,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精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基层民主选举,当选的村委会成员。,史上最牛的村主任选举 一张选票1500元,解析与探究概要 1975和1978年宪法都是在极“左”思潮氛围下酝酿和修订的,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错误的倾向; 1982与1999年宪法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确认和巩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正是对宪法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宪法的修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 宪法是

11、当时国情的反映,多次修宪也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宪法在现实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3分),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有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有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有助于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4分),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