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81754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课件: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pdf(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八 种群和群落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考情概览考情概览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考情概览考情概览 【考情分析】 本专题主要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分析和利用、群落 演替及生物种间关系。从命题角度看,主要以种群的增长曲线物理 模型图和新情景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实现对本章内容的综合考查, 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考点57种群的特征 1.(2018江苏,19,2分,难度)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 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 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

2、确的是 ( B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 考查。松鼠生活在森林中,农田的存在限制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 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不同斑块松鼠间的交流,保护了松鼠遗传多 样性,B项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 隔离,C项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数量可能不同, 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2.(2017

3、全国3,5,6分,难度)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 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 )科学思维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此题解题的切入点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 密度应选用样方法,不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采用样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 法,但个体数量较少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项正 确,C、D两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两看法”选择合适的

4、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2016全国2,5,6分,难度)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 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 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理解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调查某地区(甲地

5、)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逐一计数法,而 应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若干个样方(包括样 方大小、数量及取样位置等),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 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4.(2016北京,3,6分,难度)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 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 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

6、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 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 样性增加,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 例的相关描述,故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项错误。丰富度为 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项错误。 T区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 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5.(2

7、015江苏,9,2分,难度)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 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解析因为行道树一般成行排列,所以对其上的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 不适合用五点取样法,A项错误。杂食性鸟类,食物种类多,一种食 物减少可用其他食物取代,故数量波动较小,B项正确。生态瓶的稳 定性指的是抵抗力稳定性,它的高低主要与生物的种类和每种生物 的数量以及比例是否协调有关,C项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以适应 环境

8、,这是一种保护色,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6.(2013全国1,5,6分,难度)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 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 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 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 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考情概览考

9、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7.(2013浙江,4,6分,难度)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1, 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某种群年初时个体数为100,新生个体数为20,该种群年出生率 应为20100100%=20%;由于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当生 殖期雌雄比例越接近1 1,成

10、功婚配的概率越大,则出生率越高;若 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产生后代的年龄推迟,出 生率会下降;三种年龄结构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8.(2012全国,6,6分,难度)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 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右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

11、度 解析据图显示12月份没有未成熟的个体,由于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 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 可能对某些年龄段个体捕食较多,从而影响年龄结构;由于在不同 的月份种群的各年龄段的个体不断变化,所以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变 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到雌雄动物的交配,进而影响到出生 率,所以会影响到种群密度。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9.(2012海南,21,2分,难度)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 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B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

12、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排除人的 主观因素,B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0.(2011海南,23,2分,难度)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 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 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 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13、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A项错误;企鹅主要以磷 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B项正确;某区域的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C项正确;-22 范围内, 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项正确。 获取信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1.(2010海南,18,2分,难度)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 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 中最可行的是( C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

14、,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 的个体数目 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应随机取样,取其 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2.(2017全国2,31,9分,难度)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 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 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责任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 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

15、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 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捕食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 的比例 。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 (2)药物灭鼠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死亡率升高及环境恶化导 致的个体的迁出等。 (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4)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考情概览

16、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3.(2016海南,28,9分,难度)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 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 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 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杂交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 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 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基因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 到某些种间关系会

17、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 工方法对A种群的 竞争 者和 捕食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 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 。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 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 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 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 志重捕法。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4.(20

18、15全国1,31,10分,难度)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 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 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综合运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 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1 1 1 ,由此可推 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保持稳定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

19、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 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活动能力 强、活动范围广的 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 衰退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 的比例为 (92+187+121) (70+69+62+63+72+64) (55+42+39+264)=1 1 1, 即各年龄阶段比例相当,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 持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0、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 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5.(2013全国2,31,10分,难度)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 该鼠种群的 出生率 、 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 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 的影响,要做到 随机取样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垂直结构 和 水平结构 。 解析(1)流经

2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 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影 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等。(3)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以避免主 观因素的影响。(4)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6.(2013山东,26,8分,难度)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 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随机取样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 密度为 16 只/m2。 综合运用 考情

22、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 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 (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 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 A、B、C三点,则控制在 B 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 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农药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 系统中的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无机物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利用样方

23、法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即 (15+18+15+19+15+14)6=16只/m2。(2)一般情况下,作物的价值应 大于防治成本,故可判断曲线表示防治成本,两曲线的差值越大 则收益越大。(3)进行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 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粪分解成水稻所需 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考点58种群的数量变化 1.(2019全国1,6,6分,难度)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 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 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 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

24、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D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 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 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 现J型增长阶段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为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细菌甲属于异养生 物,可将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项正确。培养基更 换频率不同,为细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 量

25、的不同,B项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近似J 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项正确。 比较三组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曲线的初始阶段与其 他两条曲线是一致的,即初始阶段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2.(2019浙江,12,2分,难度)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解析逻辑斯谛增长的特点是种群起始呈加速

26、增长,K/2时增长最快, 之后增长速度减慢,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A正确; 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B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 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C正确;自然界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围绕着种群的 平衡密度(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D正确。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2018全国1,5,6分,难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D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

27、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 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 弱 解析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 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 约最大,D项错误。 理解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4.(2018浙江,18,2分,难度)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 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 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 的是( D )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

28、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解析这4年中甲种群L值均为1.5,每年增加的数量都较前一年多,D 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5.(2017全国1,5,6分,难度)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 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 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D )科学思维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此题

29、解题的切入点是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为环境 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 快,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 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 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A、C、D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6.(2016天津,3,6分,难度)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 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

30、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 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获取信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能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A 项错误。计算昆虫种群密度时,要统计昆虫中所有个体的数量,而 不是只统计成虫数量,取样时要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项错误。食物 链中,生物个体大小不同,不同生物身体中各类有机物的比例不同, 所以各营养级的数量比值不能

31、代表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昆虫的数量先上升,乙昆虫的数量后上 升,所以乙昆虫捕食甲昆虫,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 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7.(2015北京,4,6分,难度)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 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 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 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 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综合运用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大蚂蚁抑制小蚂蚁的数量增长。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8.(2015广东,4,4分,难度)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 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 解析种内斗争导致最后阶段增长缓慢,A项错误。

33、种群“J”型增长的 数学模型公式可用Nt=N0t表示,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模型为 “S”型曲线,不能用此公式表示,B项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计 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K值为 10121 000=120 000(个),D项正确。 实验与探究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9.(2014浙江,4,6分,难度)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

34、季最大 解析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错误;种 群内部因素的变动不会改变K值大小,环境条件改变才会使K值改 变,B项正确;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是恒定不变的,种群数量呈 指数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一般来说,冬季气温较低,植 被较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会较少,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0.(2014福建,3,6分,难度)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 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B ) 获取信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 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

35、幼苗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 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 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群数量略大于1975年, 而且1972年从种子萌发到个体发育成熟的存活比例(约为2501 000100%=25%),明显低于1975年的该存活比例(约为 200450100%44%),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的种内斗争应该更激 烈,A项错误;1971年从种子萌发到幼苗阶段的死亡率约为(1 000- 450)1 000100%=55%,从幼苗阶段到

36、成熟阶段的死亡率约为 (450-350)450100%=22.2%,前者大于后者,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 度时,要去掉偏离过大的数值,而不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C项错 误;根据图中数据,从1971年到1975年北点地梅的种群数量是平稳 中略有下降的,种群数量不是呈“S”型增长,D项错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1.(2010山东,8,4分,难度)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 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C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

37、最大日捕获量 解析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人口 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制约,该 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大于K/2时捕捞可持续获得 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2.(2019全国3,31,8分,难度)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 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 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

38、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S 型,且种群数量为 a/2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 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减小 (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 加前相比,K值 不变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规律,旨在考查科学思维与模型构建能力。 (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存在数量的最大值a(K值),即种群中个体的 繁殖受到环境条件等的限制,因此该种

39、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在 a/2(K/2)时,种群增长最快。 (2)由于培养基M的量减少,单细胞菌获得的营养物质减少,因此其K 值减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 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不受接种量的限制,因此增加接种量时K值仍 然不变。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3.(2015山东,27,12分,难度)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 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

40、群数量(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 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B 点;乙曲线上D、E、F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F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 曲线中 甲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综合运用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 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生产者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 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 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

41、属于 就地 保护。 解析(1)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不同生物种群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 结构。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通常用样方法。(2)甲曲线上,B点 纵坐标大于横坐标,种群数量增多;乙曲线上,F点在直线p上,说明种 群数量不发生变化。a点之前,乙曲线在直线p之上,种群数量增多, 甲曲线在直线p之下,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甲曲线代表的生物更易消 亡。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4.(2014四川,9,11分,难度)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 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 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

42、 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福寿螺的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 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消费者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捕食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 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次生 演 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狐尾草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 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 性将降低。

43、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3)据图可知,中密度小区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 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的日均密度增长 率大于0,但该种群生活于自然环境中,所以其增长模型为“S”型增 长。(4)当实验结束后,原有植被及土壤条件均被保留,这时发生的 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据图中信息可知狐尾草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受 福寿螺密度的影响,可知福寿螺不取食狐尾草,如果演替时间足够 长,该水生植物群落中狐尾草将占据优势,成为优势种。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5.(2013重庆,7,10分,难度)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人们根据

44、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 对其进行了治理。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 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 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样方法 。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 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c,物种 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 弱光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 型将是 乔木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碳元素(CO2)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

45、,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图中,Oa段,物 种的密度上升,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直接结果;bc段,物种 逐渐消失,物种逐渐降低然后维持相对稳定,可能原因是后出现 的灌木遮住了阳光,物种因不能耐受弱光的环境而逐渐消失,而 物种因能耐受弱光而得以生存;c点后,在适宜条件下,将演替到森 林阶段,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应是乔木。(2)该坡地经治理 后,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光合作用量增加,固定CO2增多。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16.(2012广东,27,16

46、分,难度)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 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垂体 ,促使其释 放 抗利尿激素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 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 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 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 定状态(如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J” 型增长。 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B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

47、捕食压 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K2 。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 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 到FNE体内的途径。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渗透 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 素并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 收,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2)根据图示可知,在一段时 间内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0 为正常情况下罗非

48、鱼的最 大环境容纳量,在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发生改变,故B点是FNE进入 水库的时间点。图示显示罗非鱼最后在K2上下波动。(3)根据题意 可以获得它们的捕食关系,藻毒素沿食物链逐级富集。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考点59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 1.(2019浙江,6,2分,难度)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 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 A ) A.荒漠 B.苔原C.草原D.森林 解析荒漠中的优势植物是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 各种仙人掌,它们的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 充分利用水分,A正确。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

49、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2.(2018浙江,4,2分,难度)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 包括( D ) 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解析群落的结构具有分层现象,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主要 是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A、B、C三项正确,D项错 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3.(2018江苏,13,2分,难度)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 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获取信息 考情概览考情概览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试题类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生命观念、科学思 维的考查。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错误;草本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中有垂直结构,B项错误;群落演替是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