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2403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体验感悟,1、调查采访你身边的老工人、老干部及 国营企业生产、生活情况。 2、收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证券,了解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问题探究 有人说: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

2、。”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 几个问题 ,联系比较,内 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 计划模式,直接 管理,工资制(平 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 易,允许商 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体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方法、手段,特 点,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项目,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

3、。,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 指令计划,单一的公 有制。,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不仅重现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基本原则,而且把这一理论发展得更完备,更系统了。 程又中,思考问题 1、斯大林抛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回归到“战时共产主义”思路上来的原因是什么? 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3、结合专题五、六等材料分析: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有哪几种可供选择的工业化模式?,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关于“斯大林模式”,甲组: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乙组: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 丙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丁组:中国从斯大林模式中可以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一)社会主义工业化,1、背景:(1

4、)国内苏联建立;经济恢复;苏联经济 政策发生变化。 (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 张。 2、过程:方针提出(时间、内容) 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成就) 3、结果:(1)实现工业化。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4、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追求高速度。 (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4)追求高积累。(5)比例失 调,粗放经营。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苏联的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

5、发而被打断,苏联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增加投资,扩大基建规模和能源、材料与劳动力消耗的粗放经营:1929至1940年,苏联基本建设投资年平均增长17.9%,比上述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工业的年平均增率高。这说明苏联在经济运行中是投放多产出少,其经营方式是粗放型而不是集约型。 -,在资源的消耗方面,到年代,与美国相比,苏联生产相同国民收入所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倍,钢1.9倍,石油2倍; 董大业 主编 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1、背景: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斯大林的决策 2、过程: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及其存在的失误 3、结果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 4、特点:(1)全盘集体化

6、 (2)机械化 (3)强制性 (4) 追求高积累。,(二)农业全盘集体化,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集体农庄化,学习思考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 与人民公社化比较类似。,对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评价 (1)认为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和错误。 (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7、实质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运动,只能对其进行有限的肯定 (3)农业全盘集体化是左倾错误路线,与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极为相似之处。,你又是如何理解“斯大林模式”的?,斯大林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即政治集权、经济集中、思想集控,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致命不足。,(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政治形势:苏联成立;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 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历史

8、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思想环境: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理解 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与个人经历,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在十月革命前的革命生涯中,斯大林曾八次被捕,其中六次从流放地逃脱,又回到原地继续革命。应当说,斯大林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力。斯大林的思想,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比

9、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对该做什么比较强调,对能做什么不够重视,这恐怕是造成斯大林理论思想中主观主义过多的原由之一。” 斯大林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专制主义、皇权主义思想严重。,结论: 由此可见,苏联在二三十年代的发展道路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这一斯大林模式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苏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如果我们要总结出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的话,请问该如何总结?为什么?,结论2:这是由苏联当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来重新整理相关历史事件。, 1925年苏联提出“

10、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6年,苏联农业政策由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1928年,新经济政策终止。 1928年起连续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 同时,30年代初,苏联各地农村出现集体化浪潮,并出现严重失误。 1932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发动的三大运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它们是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彼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斯大林坚持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苏联在10年内跑完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所走的道路。这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而

11、且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破坏,经济勉强恢复到1913年水平的国家)而言是难以承受的。首先要解决的高度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为此,斯大林发动了农业的全盘集体化运动,把个体农民组织成为集体农庄,实行义务交售制,将农村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运行轨道。不论是高速工业化,还是全盘集体化,都是由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自上而下推行的,这必然引起党内外的普遍不满。为了镇压这种不满情绪,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从而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扫清了政治障碍。由此可见,三大运动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于是,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斯大林模式。,3、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

12、乏民主;党 政不分,干部终身 制、任命制。 经济: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 得过死,缺乏活力。 思想: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 结论:,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斯大林模式基本上适合苏联国情,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不失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经济上,指令

13、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文化上,管理模式单一化、公式化,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僵硬的计划经济害苦了国家,也耗尽了体制的活力。全国实行调配,从原料到成品,全部由国家计委安排。而匪夷所思的是,苏式计划经济规定,企业领到原料,到期上缴产品。至于各企业上缴的产品是否有销路与生产企业无关,一律由计委安排销路,全国价格一律由计委制定。利润有无,与生产和销售企业无关,与职工工资不挂钩。 2006年12月25日参考消息,材料一 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

14、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材料二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结论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理论上还不成熟,5、评价斯大林模式的一种新视角,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把斯大林模式的研究置于世界现代化的宏观历史进程和背景之下,将其看作落后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创造性模式和道路,从崭新的视角拓展了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广度和深度。 他认为,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15、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政府不直接组织经济活动,只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建设方针,农业发展道路,私有制,私有为主 兼有国营,市场体制,先轻后重,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农场,分权、制衡,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企分开,农、轻、重 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市场主导国家调控,“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

16、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的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联模式把市场调节完全看作是资本主义的。 对于只搞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邓小平是态度鲜明地予以否定的。他认为,“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直到1992年初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将自己的长期思考归纳成那段令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都耳目一新的名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17、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结论4: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需要改革完善。,情感体验,找出生活中与苏联有关的事例,体验苏联对中国 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 1、人物:如高尔基、列宁、鲍罗廷、斯大林等。 2、词语:苏维埃、布尔什维克- 3、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影视:列宁在1918、这里的黎明静悄 悄- 5、体制:计划经济体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

18、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鲜血和生命,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课后探究,1、在论述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比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时,邓小平引证了斯大林的错误,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 思考:“斯大林错误”在苏联发生、在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的根源是什么?,2、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

19、系的报告。他强调:“特别值得注意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但事实上,中国还是照搬了苏联模式。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3、人物评价对斯大林进行科学、公正、深入,全面的研究 材料一 中共中央在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时重申:“我们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功大于过,前苏联对斯大林的否定引起了全面的思想混乱。 ”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埋下了苏联演变的“种种危机”。 网络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我们允许和提倡在人物评价中随着史料的丰富和人

20、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而导致观点的变化,但是我们反对为满足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的要求随意变动评价的庸俗实用主义。在前苏联,斯大林时代的个人崇拜自不待言。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把他一棍子打死,勃列日涅夫采取暧昧态度,掩盖矛盾,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改革由困境走向逆转中,他掀起一轮压过一轮的批判斯大林高潮。上述态度和做法都不足取。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斯大林的褒贬为执政需要服务,但却从来不下大力对斯大林进行科学、公正、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然,在阶段社会中,任何历史研究都为一定的阶段服务,但历史研究为无产阶段政治服务的惟一标准是,必须得出符合历史真实走向与规律的结论。 董大业 主编 高中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怎样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 生产力标准 。 客观实践。 方法:一分为二,全面的、历史的看待历史人物。 态度:科学、公正,实事求是。 立场:无产阶级立场,人民大众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