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35621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数 学 广 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在很多的奥赛教材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训练,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上也有涉及。是广大数学爱好者喜闻乐道的一类数学趣题。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为学生吃透原理,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们在教学本单元时一定要运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

2、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就有“鸡兔同笼”问题的涉及,但教材上只是出现了一个数据较小的题目,并且仅仅提倡学生用猜测尝试的策略进行解决。而本册教材却用一个单元的篇幅来介绍这一知识,同时让学生用猜测尝试、数学假设、代数方程和了解古人的解法等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题。因此我

3、们应该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3.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许多有名的这类数学趣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

4、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学建议,1.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体会这一点。,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

5、某一种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尽量每种方法都能够理解和运用。 3.本单元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二)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本单元借助古代课堂的情境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学生冥思苦想该问题的画面激发学生解决该类问题的兴趣。,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

6、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在解决这道题目时,首先要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认识到题目中隐含的两组条件:就是一只兔子有一个头和4只脚,一只鸡有一个头和两只脚。在分析解答部分,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最“朴素”的想法猜测。分别猜测鸡、兔各有多少只,然后验证脚的只数是否对应,通过这种不断地猜测、尝试最终找到答案。例1的表格可帮助学生按顺序寻找答案,虽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颇为繁琐。教材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思考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教材中主要呈现了最典型的“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法。“假设法” 是一种算术方法,但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个假设计算推理解答

7、的过程。例1中就是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然后通过计算实际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进而推理出鸡、兔的只数。,列方程则是一种代数解法,通过假设鸡或兔任何一个量为x,然后根据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即可。这种方法具有一般性,数量关系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在掌握上述两种基本解法的基础上,教材呼应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实际上“假设法”可以有很多巧妙的思路,“阅读资料”中介绍的“抬腿法”也是其中之一,这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鸡兔同笼”问题有很多的变式,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的日本民间流传的“龟鹤问题”

8、以及租船、植树等实际问题均与“鸡兔同笼”本质相同,通过让学生解决这些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做一做中的第一题与例题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第二题是属于变式题,可以假设租的这8条船都是大船,也可以假设成都是小船。同样用方程解也很好。第三题形式与第二题同。这三道题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熟悉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为下面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第一题与例题原型相似,只要找出隐藏的两个条件(三轮车有三个轮子,自行车有两个轮子即可)学生很容易能够做出来。 第二题是体育活动中的“鸡兔同笼”

9、问题。解答时要让学生明确篮球比赛中的得分规则(2分球、3分球的计算方法。及一分球也就是罚球的得分。不过本题强调没有罚球。因此只有两组条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及本题条件,并注意识别本题中的无关信息“我投了15个球。” 第三题中的条件与第一题同。 第四题是知识抢答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10616分,而不是1064分。答错一题则比答对一题要少得16分。,第五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第三题同,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 第六题是一个游戏活动,和鸡兔同笼问题很相似。实际操作时5分和2分的硬币也可以换成其他方便的教具,如5角和1角的硬币等。做题时先提供一组数

10、据供学生解答,如3个硬币共9分钱,问5分和2分的硬币各几个。 第七题重在指导学生到货柜架上去找出篮球和足球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思考题安排了另一个类似的古代数学趣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用“假设法”或列方程来求解。也可根据题意“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知道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一共吃4个馒头,也就是每4个馒头正好分给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所以不妨把100个馒头每4个分为一组,一共可分1004=25(组),而100个和尚也正好分为这样的25组,在每组中,必有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这样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另外,根据学生解题情况我们还可以增加一部分现实生活中

11、类似的题目,现列举一二,仅供大家参考:,1.某厂运进66吨煤,先供一号炉使用,每天用煤1.2吨,后供 二号炉使用,每天用煤1.5吨。前后经过50天烧完了这堆煤。问一二 号炉各烧煤多少吨? 2.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 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有几个雨天? 3.某校数学竞赛,共有20道填空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1题得5分,做 错1题倒扣3分,某题没做为0分,小英结果得了60分,那么小英有 几题没做? 4. 2元一张和5元一张的人民币37张,共149元,问2元、5元的人民 币各几张? 5.某车站售出汽车月票若干张,每张学生票6元,每张成人票14元, 售出的学生票比成人票多700张,售出的成人票比学生票多收6200 元。问售出的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多少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