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46544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7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 与典型史实分析,高三一轮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概念复习讲座之六,一、2008-2011年江苏高考真题考查回顾,三、以柏拉图一课为例谈复习策略,二、关于人物评说的一些常识,一、2008-2011年江苏高考真题考查回顾,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08考查,09考查,10考查,11考查,11考查,08年:近代世界 09年:近代世界 10年:古代中国 11年:近现代世界和中国,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

2、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

3、以说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2分),(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08年,事迹,个人品质,事迹,功绩,认识,答案要点:(12分)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华盛顿不贪恋权力。 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

4、势、历史传统等。,(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08年,26.(10分)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5、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

6、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主张及其原因,主张及其原因,评价;评价方法,(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09年,答案要点:(10分) (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原因: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原因: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一)江苏高考真

7、题回顾: 2009年,25.(10分)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富之数(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的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事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佐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然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免除)三年徭役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备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

8、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功绩及意图,措施、影响,(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10年,答案要点:(10分)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各省的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收。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10年,24.(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

9、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部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利

10、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造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理论内容,实践,实践,认识,(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11年

11、,答案要点:(10分) (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一)江苏高考真题回顾: 2011年,20082011年江苏四年高考选修四考查统计与分析,1、从考查选点来说:四年不重复、不交叉。(已考查7人,另外8人未考查),(二)几点认识与思考:,3、从考查人数和类型来说:人数不均衡,08、11年为2-3人,属于对比类;09、10年为1人,属于常规类。,4、从分值分布来

12、说:08年为12分,后三年稳定在10分。,5、从考查内容来说: (1)一般性、基础性的考查占据相当比重,如:事迹、功绩、人物品质、评价等。 (2)也注重考查对材料和的深入理解和因果考查。(甘地一题有三处考查“原因”) (3)史学方法考查了一次,观点认识类考查了两次。 (4)开放性的设问和小论文形式暂未涉及。,2、从考查单元覆盖来说:第一、三、四、五均有涉及,只有第二单元从未涉及。,(三)其它各地相关高考题集选,(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4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

13、年可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

14、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答案】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点拨】本题为选做试题,考查学生“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的“孙中山”这一人物,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

15、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史实,言之有物;更要注意对“评析”一词的回答思路(被评析观点的意图,作用,局限,实际正确的事实和观点是什么),(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4题)(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 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167

16、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

17、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答案】 (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 【点拨】本题考查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格中是皇帝二字。第(2)问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事件指平定三番之乱,这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番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

18、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2009年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

19、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 第一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

20、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二、关于人物评说的一些常识,(一)课程标准解读,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一)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 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掌握科学评

21、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重要历史人物主要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事迹和成长历程,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二)教学要求解读,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基于对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成长历程的把握,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把握

22、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善于独立地多角度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二)教学要求解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确立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提高经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二)教学要求解读,(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1、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不能过分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克服英雄史观。,(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2、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即: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

23、当地的历史环境中。(时代性) 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彼时彼地的历史人物,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内加以考察;正确把握时势和英雄的关系时势造英雄;但不能否认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试结合18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 思路提示: 1、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 2、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

24、; 3、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例】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 思路提示: 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义会议上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3、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评价。(发展性) 把重点放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方面,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评价历史人物更重视历史价值判断,避免用动机论的观点或道德

25、判断去衡量历史人物。,(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发展会造就不同的杰出人物,若干杰出人物的事迹和历史背景就能看出时代的发展。,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 唐太宗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 康熙帝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 又开始

26、下坡的皇帝。,孙中山让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4、注意全面地辨证地去评价历史人物。(辩证性) 重点放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方面。在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其时代局限性;要注意按照其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给予恰当的评价。,(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注意历史资料的搜集、鉴别、去伪存真,对有关历史人物方面的史实进行认真的甄别。,(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6、比较地看历史人物,秦始皇性残暴严刑苛法结果农民起义,短命王朝 唐太宗性仁厚用法宽简结果贞观之治,长治久安 孔子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的

27、中庸,(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 都是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建立了独裁统治 华盛顿却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为什么同是资产阶级革命,同样掌握最高权力,却有的建立独裁,有的建立民主?这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与他们的个人品质、思想以至性格有什么关系?,6、比较地看历史人物,(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共同之处 为国家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的人。他们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时,其所在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分别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由于两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尽一致,因

28、而两位先驱的民族解放道路各不相同,结局也不一样。怎样评价?,6、比较地看历史人物,(三)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基本共性品质: 1、承受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崇高孚众的人格魅力。 5、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6、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7、关注历史人物的品质,个性品质:,7、关注历史人物的品质,7、关注人物杰出人物的个性品质:,(四)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5、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6、辩证(一分为

29、二、片面和全面)的观点。 7、矛盾的观点。 8、发展的观点。 9、价值观、人生观。 1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1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个人(英雄人物)的作用。,三、以柏拉图一课为例谈选修4复习,(一)要点讲析1,关于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即理念论(可见世界是人们感官可以看见的世界,由实在物与它们的影子组成,可知世界是人们通过理智、理性

30、可以认知的抽象世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理智对可见世界实在物的抽象而认知的理念,第二部分是从前一部分得到的理念出发);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即:知识就是知觉。,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材料一:灵

31、魂是不朽的,并多次将生,见到这个世界及下界的一切事件,所以具有万物的一切知识。毫不奇怪,它当然能回忆起以前所知道的关于德性及其他事物的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做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请回答:该材料中阐述了柏拉图哪些观点?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请回答: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又有何一致性?,1、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将生 2、人能生而知之 3

32、、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4、学习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不同: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拥有了一切知识,是与生俱来的;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即人出生时是无知的。 相同:都认为人必须学习才能获得知识。,(一)要点讲析2,关于理想国: (1)主张:在理想国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

33、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2)评价: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纯粹是为贵族奴隶主专政作辩护的理论。其办法和措施是以斯巴达城邦制度为蓝本的。所谓“理想国“,实质上是斯巴达在雅典的理想化。柏拉图企图以此来挽救日趋瓦解的城邦制度。因此,其“理想国“纯粹是一个典型的乌托邦。但是,其主张也有合理之处,如他要求社会的合理分工,强调社会的和谐有序,认为统治者应该智慧,具有治理国家的知识、懂得正义与善,一心为公等,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要点讲析3,1、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2、世界诺贝尔

34、奖金获得者为什么发出“去吸取孔子智慧”的呼吁?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主张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相似之处:都有游历经历,历经坎坷;都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影响深远;都创办学校,发展教育。 (2)因为当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科学家期望借鉴孔子倡导“仁爱”观念、“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和民本等思想解决问题。,哲学思想,1.敬鬼神而远之 2.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1.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2.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

35、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孔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差异,(一)要点讲析4,伦理思想,中庸,伦理学主题:正义,中道,治学、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启发式教学、当仁不让于师,既重视政治的研究,又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东西方先哲,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各自是怎样实践的?,【答案】 主张: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亚里士多德,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境界。 实践:孔子周游列国兜售自

36、己的政治主张,但未能成功;柏拉图三次游历叙立亚,希望改造僭主为“哲学王“,但最终也失败。,(一)要点讲析5,1、评价柏拉图,必须掌握哪些历史知识? 生平经历;重要思想主张;贡献。 2、会运用到什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辩证的(有争议);特定历史条件(奴隶主阶级性质) 3、要让学生得到什么历史认识?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游历叙拉古等地) (2)重视道德品质(“哲学王”) (3)对理想社会、和谐社会的追求(理想国) (4)自由宽松的教与学的氛围(对话式) (5)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对民主失望等),(二)复习思路,(三)复习策略,1、抓实基础知识;讲透要点。 2、强化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点拨和训练。 3、加强对观点类、认识类的归纳。 4、注意同一类型历史人物(主要是同一单元内)的联系与对比。 5、关注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品质。 6、特别注意对第二单元的三位历史人物的复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