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46596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6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交流.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复习交流,学校的安排、要求,课时安排,练习安排,对备课组的要求,周课时5节,周六1节,备课组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进行活动,每星期1次。,以训练文综为主,统练、期中考、及期中考后的周六练习采用文综形式。,复习模式,“基于教材、立足指导意见、考纲”的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内容及总体时间安排,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课标、指导意见和考纲,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通过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达到指导意见和考纲要求。全面落实单元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单元线索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地建立单元知识结构,合理、有序地培养通史能力,力求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新课

2、标的单元安排有相对独立性,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及时梳理知识,进行知识整合。本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不留死角;将基础知识落实砸牢,使之步步到位。,第一轮复习,立足实际 全面兼顾 努力提高一轮复习效果,我们的做法,一、立足学生实际 了解困惑问题,1、教材的知识点多,有些事件在不同类别中多次出现,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2、时间难记; 3、课外知识不够丰富; 4、解题困难。急需培养审题、阅读理解材料、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的困惑与问题,二、落实基础知识 找准学习重点,(一)明确基础知识的内涵。 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观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历史线索。,(二)全盘通读。

3、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扫除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一轮复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复读课本这一环节,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做到毫无遗漏。 具体做法:课前5分钟,将本节课要复习内容读一遍;晚读安排时间阅读教材。 教材 = 导语+课前提示+正文+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思之窗+图表+注释+习题+专题小结+大事年表,(三)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强化时间和空间概念,1、纵向联系。理清有关专题的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重点突出其阶段性历史特征。 专题知识结

4、构及时空定位 2、横向联系。从分析各专题的政治、经济、文化阶段特征入手,理清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期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有关现象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 中外对比大事年表,(四)按要素去落实基础历史知识,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五)课堂操作的一些方法 1、借助图片、文献资料进行深化,不断变换学习材料,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效率; 2、采用学案填空的方式落实基础。 3、围绕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

5、,从而检验学习效果; 4、对于记忆基础知识做一定的指导。 概括要点,浓缩记忆;编制年表,顺序记忆; 巧用地图,空间记忆;纵横思考,联系记忆; 辨析异同,比较记忆;设计表格,概览记忆; 有效解题,实践记忆;等等。,还要注意积累一些文史常识,纪年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公元纪年 节日类: 春节、春联,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 传统文化类:五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三字经,百家姓,避讳,金榜,国学等。 地理山川类:阴阳、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塞北、九州等 史学理论:史书体例、革命史范式、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史学观、史料的应用等。,三、掌握基本方法,培养解题能

6、力,(一)掌握史学理论,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史学新观点,进行史论结合。,1、了解高考中常用的史学观点,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1、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3、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到民主。 4、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 5、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 现代化史观 1、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 2、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 3、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7、) 4、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2、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掌握基本方法,培养解题能力,(一)掌握史学理论,关注学术热点,了解史学新观点,进行史论结合。,1、了解高考中常用的史学观点,2、课堂教学力求渗透新史观,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影响:,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影响:(政治/经济/思想)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主义的没落。 推动了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8、,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新航路开辟证实了地圆说,证明了人的力量,冲击了封建神权思想。 文明交流碰撞(整体史观):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口和物种的流动,世界由分散走向联系。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殖民扩张,加强了各地联系。新航路开始了全球化,但同时伴随着暴力掠夺、疾病传播、贫富差距,(二)努力提升史学意识。 1、“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是否具备足以确认这些史实的有效而可靠地史料;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存疑待证。 2、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族人民求生存,

9、求发展的不断解放的过程,是矛盾变化、交流融合、创新进步的过程,多样性、阶段性和普遍联系性是其基本的特征。,3、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在认识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问题时,能自然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而曲折的历史,热爱和平、珍惜生命,跻身世界潮流,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大业是与每一个公民的发展休戚相关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4、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 就国内而言,多元文化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各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独特价值,一方面强调尊重异质文化,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

10、互交流,以促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重大国际问题,迫使世界各国从考虑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进行合作。,(三)精选练习,重视解题方法指导。,1、精选精讲练习。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模拟题中精选与教学进度和复习内容相符的优秀试题,进行重组。要求做到有发必改、必评,有些甚至要面批。 推荐金考卷系列。 2、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从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入手,重点在非选择题即材料题的解题指导。 (1)材料题归类:文字类材料解析题 地图类材料解析题 图片图像类材料解析题 数据图表类材料解析题 混合材料型解析题 (2)方法指导: (3)结合典型试题,实践操作,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4)教师及时批阅,指出不足,

11、加深理解。,比如文字类材料题:,比较难以把握的有以下几种文本:(1)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先秦的。但高考命题者一般避开这个问题,难以读懂的都加上注释,但对文言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2)国际关系条约文本。主要存在语法上的把握问题。(3)近代文言,这类材料高考比较多。(4)一些难懂的名词。 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抓住题眼。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将史料弄明白。将原文不妨看个两三遍,对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再和中学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第二,针对所问,归纳概括。,理解文字(注意材料涉及的时间、人物、派别、国家、事件等) 1、正

12、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 2、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及关键性的连词(“因为”“但是”等)划分层次。 4、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材料题中时间信息散见于材料的各个角落,或于材料文字间明确提示,或隐于表述时间及材料出处。 5、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重要的标点符号:书名号、冒号和引号、分号、省略号等)(重要的词语:因为 但是 所以 而且等等) 6、解答:结合设问,理解材料; 分析层次,寻找信息; 联系书本,

13、判断分析; 提炼观点,转换词语; 材料为主,结合书本,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2011年3、4月,复习思路,(一)根据考纲要求,把必修和选修内容按时序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部分,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近代史包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代史包括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因为学生通史知识缺乏,可通过补充阶段特征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阶段变化,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进程。 (三)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四)要针对考

14、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配练习,要有针对性进行测试、反馈。,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时间安排,2011年5、6月,复习思路,(一)继续关注“双基”的落实。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联系和复习。 (二)回归课本,注意几个问题。 1、回归课本要“返璞归真”。 2、回归课本时对教材中具有结论性的句子要引起重视,不但要记牢,还要注意理解。 3、教科书中的相关插图、材料要与教材正文相联系,注意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三)讲求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冲刺阶段强化训练,要尽量营造高考实战氛围,方法点拨、解题指导应贯穿于讲评的始终。 (四)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