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4756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课研讨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双分法:生物科学备考,高考(生物)复课研讨,讨论框架,一.理解能力解读,二.双分复习法,三.2012年高考展望,一:理解能力解读,1:考试能力要求,理解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2、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3、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的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中的第(1)(2)和(3)之间既是递进关系又是包含关系,课标中对评价的要求,3:理解能力之一知识网络结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染色体,DNA,基因,染色体数,同源染 色 体,染色单体,丝分,复制,减一分,减二分,受精出现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消失,复制单体出现,着丝点分开单体发育为染色

4、体而消失,何时加倍,何时减半,图表,数学方式,酶促反应曲线,种群增长曲线,生长素曲线,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曲线,图解(细胞分裂),统计表、知识归纳表,概念图、流程图,模式图(分泌蛋白相关结构),2:理解能力之二描述方式,数理计算,数形结合,基因频率计算,(07年全国卷)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双重表征,例1(11海南).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 S P+W ) 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 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 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

5、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D,例2(11天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 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中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A,例3(11浙江)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 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 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 C该

6、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B,例4(11福建)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 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 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请回答: (1) (2) (3)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 位置,在右图圆圈中画出组合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3:理解能力之三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二:生物双分复习法,1:信息加工理论 的知识分类,2:知识内容1-1 细胞的分子组成,2011年陕西考试说明必修各模块考点统计,注意与预期,1.新知识

7、习得阶段,通过复述和精加工,命题网络重建或改组,4:双分法复习,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通过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解决问题,2.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讨论重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双分法复习操作流程,近年高考试题,考纲,知识点,课标,考纲四种能力,考察角度,变式练习程序性知识,知识网络陈述性知识,细化考点,5:样例1变异,2-4 生物的变异,有性生殖,染色体基因,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镰刀型贫血症,猫叫综合症,三倍体无

8、籽西瓜,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单个 变化,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碱基对增添、缺失,碱基对替换,整套变化,例1(10陕西)在白花豌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 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 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 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的含量,B,例2(11安徽).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 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 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 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

9、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C,例3(11海南)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例4(11山东)基因型为AaXB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型 配子。等位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 未分离时期

10、的分析,正确的是 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A B C D,A,例5(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 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 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A处插入碱基对GC 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 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11、B,例6(09福建)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 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例7(11江苏)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 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四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C、D,1

12、.基础知识及其网络,2.知识联系,文内联系,文外联系,细化知识点(考点),基因突变的延伸一个角度的细化,3-2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6:样例2神经调节,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例1(07宁夏)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 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 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A,例2(08四川延考区)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 错误的是 .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在

13、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例3(05江苏)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 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 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例4(09江苏)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 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例5(07陕西)

1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 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 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C,神经元,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 传递,神经纤维 传导,反射弧,兴奋 传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小体,传导方向,兴奋部位 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方向,膜外局部电流方向,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例6(09上海)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 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 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 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 外,其它

15、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C,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例7(10海南)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 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 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 变化的曲线是,D,例8(06天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 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 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 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将药物放在A,刺激B, 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B,刺激A, 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B, 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

16、放在C,刺激A, 肌肉收缩 A B C D,A,例9(06重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 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 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 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人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C,例10(08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 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 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 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

17、质的释放,B,例11(08江苏)-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 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 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 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A,例12(09宁夏)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 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 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例13(09山东)右图表

18、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 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 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 刺激时,膜外Na+浓度 高于膜内,C,例14(10陕西)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 溶液(溶液S)中,可测到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 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 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Na+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测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19、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例15(2011浙江)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 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C,见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例16(2011海南)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 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 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K+ 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A,7:变式练习设计,蜜蜂狂追蝴蝶,蝴蝶却嫁给了蜗牛

20、。 蜜蜂不解:他哪里比我好? 蝴蝶回答:人家好歹有自己的房子, 哪像你一辈子住在集体宿舍。,老鼠没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 蝙蝠答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 别人笑他没眼光,老鼠:你们懂什么,人家好歹是个空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的碱基序列。,1.果蝇基因组计划呢?,2.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的水稻基因组计划呢?,水平变式,垂直变式,研究表明:三类学生(学优生、学中生、学差生)对较低变式水平的问题解决差异不显著,但随着变式水平的提高,三类学生的问题解决表现的差异逐渐突显出来。,变式练习的设计,逆向变式,条件改变变式,知识重组变式,原创试题的设计,学生问题积累,知识理

21、解、细化,专业教材、实验,(08全国1).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 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 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 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 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 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 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 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 之收缩。请回答:,(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 是 (填写标号);能进 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 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

22、肌肉是 。,(1)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例1:(10三模)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 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 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按下 图连接,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 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 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 现直接刺激,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A左肌肉 B左肌肉和中肌肉 C中肌肉和右肌肉 D左肌肉、中肌肉和右肌肉,B,例2:(11一摸)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图中A 、B、C分别表示一个种群中不同年龄段个体数 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A、B、C为某

23、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 、B、C 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 的食物链,但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 A、B、C为某生态系统中 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 出现同一生物种群。,A.图中A 、B、C分别表示一个种群中 不同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 则A 、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定地域中所有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D. 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

24、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C.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但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例2:(11一摸)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图中A 、B、C分别表示一个种群中不同年龄段个体数 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 、B、C 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 的食物链,但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 A、B、C为某生态系统中 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 出现同一生物种群。,C,一般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

25、具体食物链,食物网,例3:(11三模)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既包括配子生成时基因的组合、 又包含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时基因的组合。 B. 中心法则适用于豌豆和果蝇等真核生物, 不适合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等原核生物和病毒。 C. 同源染色体相应部位间发生的交叉互换、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E和e的 碱基对数既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镰刀型贫血症,猫叫综合症,多倍体无籽西瓜,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6、,缺失,增加、颠倒、移接,单个 变化,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碱基对增添、缺失,碱基对替换,整套变化,缺体,三体,单配体,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基因与各自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没变,基因与各自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改变,基因与各自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改变,关于神经调节,A. Na+和K +在神经元中即可内流也可外流,B. 在光镜下可以看见突触的结构,C. 递质释放到间隙就可引起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D.后膜所在神经元不会产生神经递质,E.后膜有递质受体,前膜没有,F.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其微环境也需稳态,三:2012年高考展望,选择题中个模块所占比例?,根据证据作出合理科学的判断,1.推理是否合乎

27、逻辑规则,2.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正确性,有效性,逻辑条件,推理正确,推理得到的观点,权威的观点,验证并揭示机理,课标,考纲,知识点全面、细化,热点和冷门,知识点考察角度,例(11三模)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既包括配子生成时基因的组合、 又包含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时基因的组合。 B. 中心法则适用于豌豆和果蝇等真核生物, 不适合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等原核生物和病毒。 C. 同源染色体相应部位间发生的交叉互换、 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均属于染色体变异。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E和e的 碱基对数既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D,(11江苏)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 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 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四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C、D,课标,考纲,知识点全面、细化,热点和冷门,知识点考察角度,题海战术,押题一博,双分复习法科学备考,敬请批评指正!,联系方式:刘画奇 陕西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721016 E-mail: QQ:493547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