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布置.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3852236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平面布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总平面布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总平面布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总平面布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总平面布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平面布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平面布置.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总平面布置,2.1 总平面设计的原则 1. 必须按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和上级文件进行设计; 2.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或工业区规划; 3. 符合有关要求,布置紧凑合理; 4. 总平面布置应节约用地; 5. 改、扩建厂应合理地利用原有设施,并尽量减少对现有生产的影响; 6. 分期建设的企业应合理地处理近远期关系; 7. 为企业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8. 采用多种运输方式,缩短运输距离; 9. 总平面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2 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2.1 符合工艺流程,顺畅连续短捷 1. 总平面布置应符合流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保证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和连续性,使整个企业的各

2、个生产环节具有良好的联系,避免生产流程出现不合理的往复倒流现象。 2. 尽量使生产线直线运行,使货流运行距离最短。 1. 纵向作业线 3. 一般生产作业线的三种类型 2. 横向生产作业线 3. 环状生产作业 4. 总平面布置还应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应为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 备创造必要的条件。 5.合理的生产流程对较低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总平面设 计的重要核心。,2.2.2 满足运输要求,运费能耗最小 1. 为什么要满足运输要求? (1)运输线路技术条件的要求: 铁路运输:曲线半经、最大纵坡、道岔型号、进入建、构筑物的方式 等; 胶带运输机要求:最大坡度要求、运输货物形

3、状; 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平曲线半径、最大限坡等,车间引道、回车场设 置等; (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耗的要求,最终降低生产费用。 2. 运输设计的原则要求:运量大的车间靠近布置;总的吨.公里数最小。 3. 总平面布置应与场外接轨点或码头的位置相适应 总平面布置的车间工艺流量尽可能与主要货流方向一致,避免生产同主 要货流方向逆向。 接轨点距厂区的中间距离应适宜。若咽喉距离太短,影响改扩建。,4. 总平面布置应考虑多种运输方式,并使之协调,以节约投资,减少运输 费用。 5. 总平面布局时,主要运输道路尽可避免同运输繁忙的铁路相交,减少干 扰。 2.2.3 布置紧凑合理,节约建设用地 1.合理缩小建

4、构筑物的间距。 2.建筑物功能相近,可考虑合并布置采用联合厂房。如许多纺织厂、和机 械厂就是采用一个联合大厂房。 3.建筑物组合集中布置。 4.提高建筑物层数。(像办公室、仓库(主体仓库)、生活福利设施等可 以采用竖向叠加,减少占地面积) 5.合理布置铁路线路,减少厂内铁路长度和扇形面积。 6.开展综合利用,减少废渣、废料等的占地面积。 7.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征用土地。避免早征晚用,征而不用。 8.合理预留发展用地:预留在车间一侧或一端;在厂区留出整块场地在发 展端;预留厂外。 9.采取合理的建筑外形 10.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以及改扩建的新老关系。,2.2.4 利用自然条件,因

5、地制宜布置 1. 充分利用地形布置建、构筑物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采用平坡式布置; 丘陵地区高低起伏,可考虑阶梯布置; 山坡地区高差较大,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布置; 建筑物长轴宜沿等高线布置; 结合工艺利用地形高差采用自流运输; 根据场地的面积及外形,选择不同的总平面布置形式。 2. 符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将重量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在承载力好的地段。 将有地下室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地下水较深的地段。 避免在土质不均、地基承载力悬殊的地段(断层、滑坡、溶洞、软土 等)布置建筑物,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降。 特殊地区的布置要求(湿陷性黄土地区、冻土地区、膨胀土地区、软土 地

6、区等)。,3. 符合水文条件 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车间布置在水位低的地段,以减少防水设施费用。 如:乙炔站,电石与水生产乙炔气,故应放在地势较高,地面水位较低的地段。 场地整平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以上。 对位于山脚、低洼地及内涝地区的企业应有截洪、防洪、排洪设施。 对有可能渗漏腐蚀性介质的建构筑物,应考虑地下水的流向以免污染地 下水其及其它建筑物的基础。 2.2.5 注意建、构筑物的朝向、通风与采光 1. 厂区方位的确定 影响厂区方位的因素: (1)建筑朝向; (2)场地形状与南北向的关系; 东西长南北短,则有利南北向布置 南北长东西短,则有利于东西向布置 (3)运输线路的影响,进厂铁路线

7、路沿长轴布置,建筑物和铁路线平行布置。,2. 建筑物的朝向 影响因素: 当地的气候条件:寒冷地区南北向好,炎热地区应避免西晒; 地理环境:山区考虑小气候适应山沟走向,平原地区南北向有利; 建筑场地形状:丘陵地、山坡地、平原地;注意山坡地阴面和阳面; 车间的生产要求:如有的车间有通风防晒要求 ; 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如需要求通风的车间以及需日照等要求的车间。 3.自然采光要求:两个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满足采光要求,按冬至中午太阳 的高度角计算 4.自然通风要求 高温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炼铁、炼钢、烧结、铸造车间长轴宜 与盛行风向呈4590夹角。 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的车间应布置在通风良好地段,

8、但应在夏季盛行风向 的下风侧。 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寒风袭击,采用0-45(建筑物长轴与盛行风向夹 角)布置。,2.2.6 满足卫生要求,有利环境保护 1.将卫生要求相同、相似的车间靠近布置; 2.洁净厂房应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3.对产生烟尘或有害气体的车间或设备布置在厂区边缘,且位于居住区和 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4.在山区建厂要注山区小气候的影响,如:山谷风、窝风,逆温层等; 5.对三废的综合治理,从位置、场地上妥善安排,以保护环境; 6.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如:相关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2.7 符合防护间距,确保生产安全 在满足工艺及运输要求的总平面位置相对确定之后,要合理确

9、定建构筑物之 间的间距,各种防护间距要求如下: 1.防火间距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87)规定执行; (1)使用大量易燃液体或气体的车间应布置在人少的场所及火源的下风侧; (2)大型易燃液体罐区的布置应考虑到液体流散时不致威胁到企业其他主要 建、构筑物及人多的场所。 (3)消防设施的布置宜靠近火灾危险比较大的区域,并能从两个方面快速到 达。,(4)防火间距的确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的分类,分为5类: 甲类:见防火规范规定,为乙烷,甲苯、甲醇、汽油、60以上的酒精; 乙类:见防火规范规定,为煤油、松节油、硝酸、氧气等; 丙类:见防火规范规定,为动物油、植物油、沥青、机油实油,仅纤棉主、系

10、、麻、木、竹等; 丁类:见防火规范规定,塑料制品等; 戊类:见防火规范,钢材、铝材、搪瓷、陶瓷制品、玻璃等 生产车间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甲:乙炔站、氢气站、乙烯厂、天然气、水煤气,金属钠、钾加工厂房 乙:甲酚厂房,松节油车间,氧气站、空分厂房,铝粉、铸粉厂房等; 丙:沥青间、木工厂房,纺织、印刷等车间; 丁:金属冶炼、镀造、铆爆、铸造、炉房、耐火材料等; 戊:制砖车间,石棉车间、金属冷加工车间、仪表、器械等; 建筑物的耐火分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对建筑物使用的耐火材料有要求,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规范2.0.1的规定。 对建筑物的面积有要求,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应符和相关

11、规定。, 民用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见书25页,表2-2-3。 甲类生产厂房与建筑物等的防火间距(m)其防火间距详见下表: 库房、储罐、堆物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见课本26页表2-2-4。 2. 防爆要求 防爆的主要对象: a.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厂房; b. 炸药库(矿山开采均有); c. 爆炸材料仓库,场地等;, 防爆的主要目标: 对一些易燃、可燃液体的蒸汽或粉尘纤维等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火爆炸而规定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平面布置要求: a.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尽可能露天布置; b.布置在易散发火花车间的上风侧; c.炸药库距周围建构筑物除应有全面防护外,应布置在远离居民点和工厂

12、的 空旷地带,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屏障。 执行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J89-85。 3.防噪音要求 防噪音布置要求 a 将噪音大的建筑物集中布置在凹地内,以减少噪音扩散。 b 要求安静的车间应避开声源或远离噪音大的车间且位于噪音车间的盛行风 向上风侧; c 对隔音要求高的建筑物应避开交通主干道布置; d 合理布置绿化带,减低工厂噪音。, 防噪声间距 a. 厂区噪声限制值如下表所示; b. 几种建筑物防噪声间距参考; ( 见课本28页,表2.2.5 ) 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的规定执行。 2.2.8 适应生产弹性,合理预留发展 1.预留在厂外 2.预留在厂内(整块

13、预留) 3.预留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一端,2.2.9 适应山区地形,灵活多样布置 1.应加强对山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的勘测和调研 (1)山区的自然地形复杂; (2)山区的地质构造复杂; (3)山区的河流坡陡、水急、落差大; (4)山区的风向、气温、湿度、雨量等性能不同于平原地区。 2.充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进行布置 (1)充分利用山区地形、采用阶梯布置; (2)利用地形依山就势,灵活布置; (3)主要建、构筑物长轴宜沿等高线布置; (4)利用洼地、山沟作为废料场。 3.山区总平面布置应与运输布置相适应 (1)铁路与机械运输相配合 (2)采用阶梯布置时,两台阶的高差应满足铁路技术条件的要求

14、; (3)采用阶梯布置时,应使车间的主要出入口与道路连接方便; (4)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高站台、低货位或半壁料仓等装卸。,4.总平面布置应考虑厂区防洪排涝要求 (1)厂区外缘的汇水排洪沟不宜穿越厂区; (2)厂区边缘山坡上宜设截洪沟; (3)排洪沟距厂区围墙边缘应保持有安全距离; (4)厂区排水宜采用明沟与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5)排洪沟的位置应选择地形平缓、地质稳定地带; (6)主干排洪沟与支干排洪沟相交时,应顺水相交。 5.工厂靠山布置的几种形式: (1)沿山沟布置; (2)沿山坡建厂; (3)丘陵地建厂。 2.2.10 湿陷地黄土地区建厂要求 1.总平面布置要求 (1)具有排水通畅的

15、地形条件; (2)避开不良地形地带; (3)避开地下洼穴集中地带; (4)主要建筑物尽量避免布置在湿陷地等级高的新近堆积黄土地基上;,(5)同一建筑物地基的压缩性和湿陷性应变化不大; (6)尽量避开新建人工湖。 2. 总平面布置时防护距离 (1)水沟类构筑物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应不小于防护距离的规定,若小于则应 采取防水措施; (2)建筑物距新建水渠之间应有不小于2.5m距离; (3)埋地管道、排水沟、雨水明沟和水池类建构筑物与建筑之间的防护距 离;(见课本表2-2-6) (4)执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2.3 功能分区及厂区通道,2.3.1 工厂的一般组成 1

16、.主要生产车间,生产成品、半成品或为生产准备主要原料的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为主要生产车间服务的其它车间; 3.动力设施; 4.运输设施; 5.仓库、堆场设施; 6.修理设施; 7.文化科技建筑; 8.生活福利建筑; 9.行政、经营建筑。 2.3.2 功能分区 1.什么是功能分区? 为了便于企业的管理和更好组织生产,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干扰,以便创造良好的环境,将工业企业场地及厂区内、建构筑物按其使用功能分成不同的区域,这就是功能分区。,2. 功能分区的一般要求 (1)将生产性质相同、功能相近的,工艺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一个功 能区内; 如机械厂的备料区(铸造、锻造、热处理等)

17、、仓库区、厂前区、动力区等。 (2)围绕主要生产车间将与其直接有关的设施布置在一个功能区内; a. 炼铁厂是以高炉为中心布置贮矿糟、铸铁机,水浇池等; b. 火力发电厂是围绕主厂房布置锅炉房、除尘设施、变压器等。 (3)需要原燃料相同的或采用运输方式相同的车间可布置在一个功能区内,且 应与运输作业区的划分相一致; (4)对防火、安全、卫生、防震等要求相同的车间可布置在一个功能区内; a. 如易燃的石油,天燃气、氧气贮存,因要求防爆,一般集中布置在一个区 内; b. 易炸的炸药库,一般集中的布置在偏僻而安全的地带; c. 对环境要求高的建构筑物布置在上风侧,且环境好的地带,如:办公、医 院、实验

18、室等洁净厂房等。,d. 对防振要求高的建构筑物布置在一个功能区内,为计算机房,试验室稳 量设施。 (5)要求相同动力供应的车间,尽量布置在同一生活区内。 (6)功能分区是以道路或通道分区的界限; (7)示例讲解: 1.钢铁厂功能分区以宝钢为例; 2.机械厂功能分区以抚顺挖掘机厂,某机修厂为例; 3.石油化工厂功能分区杨子乙烯公司,宁夏石油化工厂为例; 4.火力发电厂功能分区宝鸡二电为例; 5.煤矿选煤厂功能分区黄陵二号井为例。 2.3.3 厂区通道 1.通道的概念 系指两相邻的主要建构筑物之间或主要建筑物与构筑物之间,由于布置有交 通线路、工程管线,满足各种防护间距所必须的宽度,按其所处的位置

19、、宽度和 重要性分为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 2.合理确定通道的意义, 影响总平面布置的紧凑程度; 影响厂区占地的多少(约占用地35-45%); 影响基建投资大小; 影响今后的经营管理; 影响厂容美观。 3.影响通道宽度的因素 合理确定建构筑物的位置(动力设施不宜集中布置在一个通道内); 交通运输方式及运输繁忙程度的影响; 各种工程管线所必须的宽度; 各种防护间距要求; 绿化、美化、人行道、排水沟占地宽度; 地形及竖向布置的影响; 适宜的视觉要求; 道路两侧通入车间的引道的技术条件; 车间发展及扩建要求; 室外构筑物及其它要求; 4.主要工业企业厂内通道宽度参考数据(见课本表2.4.1),2.3.

20、4 总平面规划(区划)的步骤 1. 理想的总平面示意图形成。(见课本72页图2-4-3) a. 车间组成,不管是企业还是民用建筑项目,均有建构筑物组成,功能要 求、彼此关系、相互影响、物流运输方式要求等; b.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或工艺流程要求,根据物流、人流及其相互影响程 度、结合地形情况就可布置出理想总平面示意图; 理想功能示意图反映了车间在使用功能上的正确布置,反映了企业主要生产 流程和外部衔接的初步安排;示意图没有尺寸比例,不反映车间的形状和大小。 2. 企业面积比例示意图。(见课本74页图2-4-4) a. 按车间组成所需面积通过计算得到,也可通过有关专业提供,计算总面 积时,应考虑未

21、来的扩建和发展。 b. 在各车间面积确定的基础上,把理想总平面图变成面积比例示意图,此 时应按物流、人流大小考虑其相应位置。 3.面积比例示意图与厂址条件的配合。 结合厂址外形和大小、工程地质、地形、现有建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 根据有关法规和标准; 厂址外的运输、能耗、衔接条件; 确定企业主要功能轴线;,4.管线规划图; 5.总平面图; 6.总平面规划的步骤。 2.4 建、构筑物布置 2.4.1 建、构筑物的布置应与交通运输线路相协调 1.满足铁路线路布置的要求 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配置要求 a. 根据铁路同建构筑物的功能关系;铁路进入建构筑物的功能要求; b. 铁路技术条件要求(宽度、限量、

22、坡度、转弯半径等) c. 铁路运输组织要求 d. 场地条件(场地平地、坡度、外形等) 铁路同建构筑物的配置形式(如图3.4.1所示) 2. 建、构筑物同铁路的间距 平行建筑物布置铁路时,铁路距中心线距建长物3.75m(准轨), 窄轨铁路距中心线距建筑物(窄轨900)距离3.2m; 构筑物同铁路中心线间距(桥柱、管线支架支柱,同胶带机支架等;信号机、电力秆、电信杆等)2.44m 普通货物站台距离铁路中心距离1.75m; 车库门距离铁路中心距离2.0m(超限货物进入2.44m); 正对线路无出入口的房屋,有调车人员上下时5.00m,无调车人员上下 时3.00m; 正对线路有出口的房屋边缘,有防护栅

23、栏5.0m,无防护栅栏6.0m; 2. 满足道路布置要求 满足道路的技术条件;如:坡度、半径、交叉转变半径,宽度等; 满足道路使用功能的要求(货流、人流、转向、引道长度); 满足特殊要求急救道路,消防道路等; 道路同建筑物配置形式(如图3.4.2所示) 建、构筑物与道路的间距; a. 建筑物无出入口与道路边缘1.5m; b. 建筑物有出入口与道路边缘3.0m;,c 有出入口有车间引道按实际要求,为一个车长时6-9m,单辆拖车接一个 车长一般9m,消防车15m,救护车6m,叉式汽车6m,电动机4m; d 铁路进入建筑物与运输繁忙的道路之间20m; e 建、构筑物与铁路按限不定; f 道路距铁路间

24、距; 3. 满足机械化运输的要求 满足胶带运输的要求; 大小与物种性能大小有关。见课本173页表3-6-1 ) 满足净空要求; 有汽车通过时,5.5-6.5m,有人通过时,2.2m。 连接形式; a 错开连接,垂直相交 b 单侧斜交; c 与建筑物垂直、斜交; d 与建筑一角斜交;,2.4.2 建、构筑物布置安全与利用地形 1.坡地建、构筑物的布置 一般采用: 建筑物长轴与高度线平行,不仅可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也可节约基础工程量; 建筑物长轴与等高线有一个夹角。土方工程量稍大,基础部分较深,但有利于朝向; 建筑物长轴与等高线垂直。此种布置方法多用于矿山运输。 2.山区建、构筑物布置要求 按建筑物

25、的功能要求及建筑物体积大小,设置在不同的台阶上; 依山就势,因地制宜,见书表2.5.3。 3.低洼地、山沟地形利用; 对于工业场地的某些低洼地段,可以布置火药库、废渣场、有地下室的建筑 物等;,2.5 货流人流组织及出入口,2.5.1 合理组织人流、货流 货流含货物运输量及物流向(运输方向),一般以万t/s、t/日,通常是 用货流图表示的; 1. 原则要求 满足生产流程; 运输路径短; 减少货流交叉; 尽可能使运输过程和生产加工过程一致。 2. 货流组织 定义 含义 表示单位及表示方法(万t/年、t/日) 表示方法:形象表示,用粗细线表示,用颜色也可,用数字表示,横线上表 示运量,横线下表示车

26、数;, 货流图 表明货流的分布,货流的大小,货流路径路,货流运输距离;有利于确定车 间相对位置,布置运输线路,有利考虑人流组织; 居住规划就有人流货流分析图,作为道路布置的依据;(民用总图设计) a.结构图 b.道路交通分析 c.绿化景观分析 d.总平面图 e.用地现状图 3. 人流组织 要求:人行路径短捷,与货流交叉最少。 当厂区以铁路、道路运输为主时,人流和货流方向最好相反且相互平行 布置; 将人流大的建筑物布置在厂前区,货流大的车间布置厂后边缘地带; 当人流货流交叉不可避免时,人流货流小时,采用平交,大时采用立 交; 将人流出入口货流出入口分开设置。,2.5.2 厂区出入口解决出入口的位

27、置及数量 一般分为货流出入口,人流出入口,其布置要求如下: 1. 保证职工从居住区到工业地点距离最短; 2. 主要出入口应面临城市主干道路或居住区 3. 出入口布置要考虑保证工作的方便; 4. 尽量减少人流、货流交叉,特别要减少同铁路交叉; 5. 大厂一般为400米-500米专设一个出入口; 6. 出入口数量,一般大型厂1-2个货流口,1-2个人流口,特大型可多设。,2.6 总平面的布置形式,2.6.1 周边式布置 含义:建筑物沿着工业场地的四周的红线或最近红线布置,形成一个或几个 内院; 适用范围:用于城镇中小企业,为用小型机械厂、纺织厂等;工业场地规 划,无铁路引入,城市规划要求较高地带;

28、 2.6.2 区带式布置 含义:物工业场地按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划分成宽度不等(或相等)的几 个区带,将功能相近的建筑物进行组合,布置在同一个区带,建筑物长轴尽可能 同等高线平行; 优点: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范,方便组织生产,有利于布置运输线路、敷 设管网、有利于组织建筑群体和绿化美化; 适用范围:运输较大的中型企业;,2.6.3 不均齐式布置 企业总平面布置由于场址、工艺流程、运输要求以及地形变化而形成不规整 的形式,如:钢铁厂、石化厂等; 2.6.4 整片式布置; 将企业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行政管理及生活福利等建筑物尽可能集 中布置在一个联合厂房里。 2.6.5 钢铁厂总平面布置形式 1.串联布置; 2.并联布置; 3.串并联布置; 4.斜角成组布置; 5.直角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