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5362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亲,该文档总共1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 政治必修课件 必修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基础再现,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包括_(领土、河流、土壤、植被)、_,但是主要指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包括_、艺术、_、宗教、_、科学、风俗习惯等。,物质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精神方面,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_的关系 (1)社会存在_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的社会意

2、识_社会存在的发展,_的社会意识则_社会存在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_。,辩证统一,决定,反映,反作用,正确,推动,错误,阻碍,相对独立性,易错提示: 误区一: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注意: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误区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注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前进。 误区三: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发展,但它

3、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1.(2010年江苏联考)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建国6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表明(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正是由于“政治经济”这一社会存在的变化才引起了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变化,所以应选B。 答案:B,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_社会的发展。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_

4、和_,决定着社会形态的_和_。,基础,推动,性质,面貌,变革,更替,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_,_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生产关系的_,生产力的发展_生产关系的_。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_。当生产关系_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_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_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最终要_生产力的_。,最活跃,最革命,决定,性质,必然引起,变革,反作用,适合,推动,阻碍,适应,发展状况和要求,易错提示: 误区一:生产关系的状况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的变革。 注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误区

5、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反作用。当生产力适合生产关系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的哲理是( ) A.生产工具决定社会的性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马克思的话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C、D三项与题意不

6、相符合。故排除。 答案:B,1.经济基础:_构成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_、_、_、_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_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社会意识形态,决定,(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_服务时,它就_生产力的发展,_社会进步;当它为_服务时,则_生产力的发展,_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_的规律。,反

7、作用,促进,阻碍,先进的经济基础,促进,推动,落后的经济基础,束缚,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易错提示: 误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注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3.(2008年广东卷改编)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这表明(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

8、完善 A. B. C. D. 解析:本题以我国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切入,考查对社会基本规律的理解。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以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也说明我国的机构臃肿已阻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机构的精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选D。 答案:D,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发展的过程是_。社会发展是在_、_的矛盾运动中,在_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_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阶级社会的发展可以采取革命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改良的方式。至于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要看旧的生产关系对

9、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程度,看阶级之间利益冲突的激烈程度,还要看具体的历史环境。,前进的,上升的,曲折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直接动力,3.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它们是_的矛盾,只能采取_的方式加以解决。,非对抗性,改革,易错提示: 误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 注意:这两大基本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4.(2010年山东模拟)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 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 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是为了

10、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 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之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起到了解放生产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是不正确的,阶级矛盾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 答案:B,高分跨栏,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

11、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008年上海卷)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禀实(仓禀:仓库)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解析:认为物质材料生产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是错误的,故不选B;A与题意不合;D本身叙述错误。根据题意应选C。 答案:C,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两对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1)

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2)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2010年苏北联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力必须适应

13、生产关系的发展 C.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比较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属于经济基础的内容,政府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故A符合题意要求。B关系颠倒,应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D是辩证法的内容,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答案:A,课堂集训,一、选择题 1.(2009年广东卷)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

14、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辨别能力。难度中等。A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决定于”错误,关系颠倒了;B与题意无关;材料强调了通过调查,并公布结果,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要求;D说法不正确,应为“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答案:C,2.(2009年安徽卷)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层建筑适合

15、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B. C. D.,解析:此题关键在于明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及关系。我国农村改革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是对生产关系的调节,目的在于使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解决基本矛盾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充分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正确。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只要不改变所有制性质,就不会改变社会性质,故错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而关键是,这一生产关系是不是与生产力相适应,故片面,应排除。 答案:A,3.(2009年山东卷)国

16、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这些流行语是对08年社会现实的反应,故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正确。流行语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意识是对

17、物质的反映,这些流行语是08年新产生的,可见主观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流行语虽然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但是不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因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没有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排除。 答案:B,4.(2009年浙江卷)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

18、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伴随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神新的神力,那就是保护商贾的力量。鬼神概念属于社会意识,可见新神力的赋予,是人们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强调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强调了社会意识的本质,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强调社会意识的产生,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故答案为C。 答案:C,二、非选择题 5.(2009年重庆卷)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

19、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 (2010年广州模拟)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民生”一词继续升温为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辫证法的要求 解析:媒体报端、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属于社会意识,这些热点词是对09年社会现实的反映,故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B。 答案:B,2. (2010年潍坊模拟)贵州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1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各项指标整整增加了35亿元。这种超常规发展速度的取得,归功

21、于开发区在抓好城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诚信引资”,以诚信为本,积极招商引资。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积极的导向作用A. B. C. D. 解析:属于唯物论,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舍去;说法错误,舍去;符合题意,故应选D 答案:D,二、非选择题 7. (2010年福建模拟)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作为闽江的源头,武夷山以清澈的九曲溪和苍翠的青山闻名遐迩。然而,过去一段时期内,上游山区的水土流失,曾让闽江“喘不过气来”。

22、为了保护母亲河和生态的完整性,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征求林区广大农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改“木头经济”为“旅游经济”,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种树、护林、养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民众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上述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答案:(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作用。武夷山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环境,使民众尝到甜头。(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武夷山市的改革举措充分征求

23、民意,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武夷山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武夷山市通过林权制度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上答案学生能从其中任意三个角度回答便可),祝,您,学业有成,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基础再现,1.人民

24、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的人们,既包括_,也包括_。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_、_、拥护_和拥护_,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推动作用,普通个人,杰出人物,劳动群众,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易错提示: 误区一: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 注意: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么样变化,劳动群众都

25、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误区二:唯物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历史。 注意: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1.(2010年海南模拟)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B. C. D. 解析:考查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认识。错误,应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该观点

26、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都正确,体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畴的特征,故选C项。 答案:C,1.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_。 2.人民群众是_的创造者,从而全面推动了社会的_。 3.人民群众是_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_。 4.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物质财富,社会的发展,精神财富,全面进步,社会变革,主体作用,决定力量,易错提示: 误区一:英雄人物、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

27、者。 注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误区二:人民群众只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注意:人民群众是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2.(2010年山东模拟)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正确。蒲

28、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正确。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答案:D,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_,_,_,_。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_,_,_,_。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易错提示: 误区一: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来进行的。 注意:社会主义的

29、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加以解决。 误区二:马列原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注意: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3. (2010年河北模拟)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这段话启示我们(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

30、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解析:材料中所引述的名人名言,表明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就启示我们要坚定地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应选D。A、C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观点本身不科学。 答案:D,高分跨栏,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2010年青岛模拟)传说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

31、手,他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个故事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C.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他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可以看出,A项是正确的,B、C、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A,2.中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 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

32、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2010年广州模拟)下图漫画说明 要切实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B. C. D. 解析: 本题要注意讲台上的人闭着眼睛的神态及他所讲的话,再对比讲台下农民们说的话,可知讲台上的人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客观要求;漫画出现这样的结果,实质是讲台上的人没有深入群众实践,了解实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认识的来源是实践;结合上述情况,可排除、两项,确定入选。 答案:D ,课

33、堂集训,一、选择题 1.(2009年江苏卷)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选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指向。C说法本身不准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答案:A,2.(2009年福建卷)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定”,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

34、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解析:此题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故排除A。虽然生产力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但是社会存在的外延远远大于生产力,故A犯了随意扩大外延的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再者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故排除B。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途径有两种方式:在阶级社会需要通过革命,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故排除D。7

35、8年中国农村的改革源自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也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积极性,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故选C。 答案:C,3.(2008年广东卷)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解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的表现。A与题意不符,不选。B是一种工作方法,

36、未直接指明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不符合题意。C虽说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但也无法准确对应题干。 答案:D,4. (2010年甘肃模拟)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 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 B.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C.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本题B、D说法错误,C与题干无关,没有表达出群众实践和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作活动的关系。 答案:A,二、非选择题 5.(2009年广东卷)人民群众在监督

37、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问题: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材料表明在人民

38、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材料表明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为增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39、这充分体现了政府( )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析:A、B、D三项本身观点都正确,但均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C项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C,2. (2010年江苏模拟)2009年11月30日,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多年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志愿者都无私地参加了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做出了表率,为全球防治艾滋病事业做出了贡献。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充分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

40、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坚持群众路线是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唯一保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B观点正确但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不选。C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D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答案:A,二、非选择题 8.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

41、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面对当前两岸关系中呈现出的良好势头,我们必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不利因素,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

42、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历史的潮流,是一定会实现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因而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祝,您,学业有成,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3课时 价值与价值观,基础再现,1.价值的基本含义。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_,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_的_和_。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_,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_、_的需要。同时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_。,积极意义,主体需要,属性,功能,责任和贡献,社会,他人以及自己,满足,3.对人的价值评价。对个人

43、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_。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是对_和_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_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_和_。,贡献,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事业,各种具体事物,总的看法,根本观点,易错提示: 误区一: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误区二: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 注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误区三:人们的价值观

44、具有单一性。 注意: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即使是正确的价值观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1.(2010年福建模拟)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 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这些花儿很漂亮 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这些水果真香甜 A. B.C. D. 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哲学领域的价值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哲学领域的价值是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在本题中,只是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状态,并未说明它们对主体的意义。中的“漂亮”、“香甜”表明了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属于哲学上的价值判断。故D为正确选项。 答案:D,1.价值观对人们_和_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_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_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是人生的_,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_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易错提示: 误区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注意: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