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899714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0.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3 页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极其拯救学 院: 法 学 院 专 业: 法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前 言1一、法律信仰的概念及法治价值1二、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根源2(一)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危机的体现2(二)当代中国法

2、律信仰危机的根源3三、当代我国如何培育法律信仰3(一)通过改善立法培育法律信仰3(二)通过司法改革培育法律信仰4(三)通过法律教育解决我国法律信仰问题5结 论5参考文献7致 谢8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拯救摘要法律信仰是人们对待法律的一种宗教般的虔诚的态度,它是法治的心理基础和内在驱动力。当前中国存在法律信仰的危机,其思想上的根源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把法律当作处罚而畏惧法律,德主刑辅的观念使许多人轻视法律的作用,其制度上的根源在于法制的不健全,造成许多违法的现象得不到处理,从而使人们怀疑法律的正当性及其效力。中国要想克服法律信仰的危机,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同时提高立法质量,实行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公正

3、,这又有利于法治建设的成功。关键词:法律信仰 危机 法治On Chinas legal crisis and its belief in the rescueAbstract Legal belief is people treat the law as a religion of the pious attitude, it i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nternal driving force. Chinas current legal existence of the crisis of faith, their

4、ideology is the roo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law as a punishment and fear of the law, Zhu Xing Fu Germany to the concept of many people underestimate the role of law, the system is rooted in the rule of law is not perfect , Resulting in many offenders are not dealing with the phenomeno

5、n, so that people doubt the legitim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law. Chinese law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risis of faith, the need to strengthen legal education,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nd justice, and help build the success

6、of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egal belief,Crisis,The rule of law 前 言回顾我国法律发展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法律发展上我国有非常辉煌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法律运行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制度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法律信仰危机就是其中之一。法律作为一种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在人民的心中应该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对待法律的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态度是法制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揭示我国法律信仰危机的根源,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无疑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一、 法律信仰的概念及法治价值霍姆斯曾经说过

7、:“要了解法律是什么,我们必须知道它曾经是什么,以及它将要变成什么。”1霍姆斯.普通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365.要讨论法律信仰问题,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是法律信仰。并且,要了解什么是法律信仰,就必须理解何为信仰。根据有关词典的解释,信仰是指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信服、崇尚而奉为言行的准则。2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2001:895.信仰在西方的语意中特指宗教,其特点是超验性,代表一种终极性的、毋庸置疑和无需论证的真理。3范愉:法律信仰批判J.现代法学,2008.1:8.因此,法律信仰是人民对法律的态度非常信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状态和宗教般的虔诚,也就是人民对法所表现出的忠诚意

8、识、神圣崇尚、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是社会主体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人民对法的主观心理状况的上层境界。4王满春:论法律信仰与法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3.3:6.法律信仰一词之所以近十年来引起国内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只要是法律信仰对法治所具有的价值。在法治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中,法律信仰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律信仰对立法的重要性。立法作为法治运行的起点环节,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因此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法治的成功。但是,如果立法者本身没有对法律的信仰,而只是把法律作为一种工具,把立法当作一件迫不得以的任务,法律的质量很

9、难得到保证。其次,法律信仰有助于司法公正。司法离不开司法者,司法者对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司法的结果,那些徇私枉法的司法者肯定是不信仰法律的人,法律在他们的眼里只是牟利的工具。再次,法律信仰有助于人们积极守法。法律一经制定就应得到遵守,否则法律难免成为一纸空文。但是如果没有对法律的信仰,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往往会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法律对其有利时就守法,否则便违法。再次,法律信仰对政府的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凡不信仰法律的行政执法人员,往往会把自己的私利、上级的指示甚至其它众多因素放在法律之上,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做出违法的行为。而一个具有法律信仰的执法者自然会把法律放在崇高的地位,把依法行

10、政原则作为行动的指南。由上可见,法律信仰对法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法律信仰,法治总有让位给“人治” 的危险。可以说,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二、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根源(一)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危机的体现有人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间存在严重信仰危机。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已经丧失了其统治地位,许多人因此无所适从,也不知信仰何物。在这样一个信仰危机的社会里,法律信仰的危机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从人们的法律知识以及对待法律的态度和心理来看,民众不懂法是普遍现象,法律在一些人的眼里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许多人即使知法也不信赖法律。从实践来看,法律信仰的危机外在表现为有法

11、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据统计,自1979年至1993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48部法律和若干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颁布了700多件行政法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了3000多个地方性法规,此外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也制定了数以千万计的行政规章。5范愉.法律信仰批判J.现代法学,2008.1:4.但是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有法不依的现象相当普遍,许多地方得到认真执行的法律仅有20%,有的地方只有10%。6钟明霞 范进学.试论法律信仰的若干问题Z.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此外,我国行政机关中也普遍存在不依法执法的现象,即便是国务院的部委也不例外

12、,国家审计署的历次“审计风暴”反映了这一现象。最后,司法机关的司法腐败现象也经常发生,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仍然是社会的毒瘤,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1985.432.(二)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危机的根源当代中国出现法律信仰危机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原因。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思想根源从我国的发展过程来看,封建社会占据了非常长的时期,在封建社会法律是统治者的工具,在中国古代,“法即是刑,刑即是法”、“刑乃不祥之器”的观点牢固地树立于先祖们的脑海之中

13、,以至于连同法律接触的人都会被认为是恶人或刁民的代表而遭到主流社会的一致排斥,所谓的信仰更是无从谈起。8郭艳.论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法律信仰J.广西大学学报,2004.6.这样的观点影响了我国几千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的封建观点依然遗留在人们的脑中,人们摆脱不掉一直以来封建思想对于他们的压迫,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不相信法律的思想,这样的不相信是一味的主观不信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其次,人们对法律的无知以及传统中国的德主刑辅观的地影响也是当代中国法律信仰危机的思想根源。2、制度上的根源从制度层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苦于无法可依的尴尬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主要为依葫芦画瓢而立法不讲技术,不讲

14、民主出台的周期太短,主体分散,以至于法律横出,有学者称之为“立法膨胀”。9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86.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立法质量低下,司法不公以及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法律信仰的缺失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法律信仰的危机,使人们怀疑法律的正当性和神圣性,并产生权大于法以及法律无用等多方面的感觉。三、当代我国如何培育法律信仰要在我国树立法律信仰,就要从三元化的角度考虑。三元化主要是指从立法、司法、人民,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法律信仰进行拯救。(一)通过改善立法培育法律信仰从立法方面解决我国法律信仰问题,必须先完

15、善立法的公开。我国在立法时以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并讨论,人民代表大会是否真正的代表人民,是立法问题关键,人大代表是通过人民的选举,最后确定名单上报国家。如果是以民主的形式选举出现的人大代表就能很好的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样立法就可以以人民的意志为前提。但是我国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上不可能做到全民参与,这是因为我国地广人多,文化以及受教育程度有着十分大的差异,如果由全民投票选举,就会出现人大代表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使得我国立法受到制约,法制脚步也会放慢。就会形成我国的人大制度与人民的公共意志所对立的局面。对于相对文化程度较低地区可能人大代表的比例较低,甚至可能没有体现他们意志的人大代表。这样对应产生的也就是

16、法律与人民公共意志相对立的萌芽,当法律不能体现人民公共意志时,法律信仰就不可能出现。如何解决这样对立面,本人认为解决方法有:一、对人大代表的选举进行改革,加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加强文化程度较低地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大多数的人大代表能代表多数人民的意志;二、是加强立法的民主以及合理性。法律是为人民与社会发展所服务的,脱离了人民法律也就脱离了实际,有法却无人遵守的情况就可能发生,所以法律必须在人民公共意志下修改以及制定;三、加强宪法的教育,让人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母法,主要是规定人民的权利,人民应该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四、加构违宪审查制度。新中国以来我

17、国已有四部宪法,但宪法仅仅是立法之后便束之高阁,无法进入真正的司法渠道,甚至有些人直斥其为有其名无其实,宪法强制力的疲软。10沐石.法律信仰的现实处境浅析J.法律论坛,2005.12.违宪审查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加构违宪审查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违宪审查就是对法律是否违背宪法的原则进行审查,只有符合宪法规定才能保障是符合人民的权利的。我国违宪审查的机关应该是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充分考虑违宪问题,出现违宪问题时可以快速的修改,这是立法机关作为违宪审查机关的好处。只有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律,才能被人民所信任,有了对法律的信任才会出现法律信仰。在立法方面的改进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司

18、法方面的改进应该是我国法律信仰拯救的关键。(二)通过司法改革培育法律信仰司法建设中的问题是我国不能形成法律信仰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司法腐败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本人认为要解决司法腐败问题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法官的自身法律素质,从而能更好的解决疑难复杂案件。还可以增强法官的使命感,因为法官是公证判决的基础,法官身上肩负着保护人民利益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不能被替代的,是法官职业所特有的,应当是被人民尊重。所以法官的社会地位要相当高。在我国法官就是缺少了这样的使命感,使得法官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升;二是提高法官的待遇。法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法官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法官的报酬应当有别于其他的职业,

19、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背离自身的职责,可以更好的保护人民的权利;三提高法官的准入门槛。法官准入制度的提高,可以把法官的整体素质提高,增强法官的自律。法官自律是治理司法腐败的另一个方法,自律是自己对自己的监督,是以自身原则来对抗外部诱惑,法官自律的提高避免了一些贪污事件的发生。司法不能独立也影响着我国法律信仰的形成。司法独立概念主要来自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他们认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58.所以必须对权力进行划分,用不同的权力来进行相互的制约

20、,避免了权力的无限扩大。这样就形成了三权分立的理论。在三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力就是司法独立权。司法独立可以制约其他权力的扩张,把权力的使用控制在法的范围内,把其他权力用法律来规范,也就是用人民的公共意志来规范,人民的公共意志就可以得到体现。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保护者,也就当然的被人民所信任。国家在法律的前提下运行,人民在法律的保护下成长,法律自然就成为了人们信仰的对象。(三)通过法律教育解决我国法律信仰问题在人民方面,注重培养“主体的权利意识和法意识”12许章润.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6.主要从法律知识的提高来解决法律信仰的问题。前文提到过我国人民

21、对法律的认识是不一的,一半农村人口对法律是一种不知道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和农民的文化程度挂钩的。所以在农村我们不能与城市中一样,一味的用相同的模式进行教育,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程度以及当地的道德习惯来开展法律教育。一半的城市人口对法律是一种不理解的状态,这就要靠司法、以及社会来加强城市人口对法律的理解。我国人民的素质不一、文化程度不一导致了法律教育的多样化。如张永和教授指出的:“将一个在中国跟们没有任何可操作性的历年引进中国,希望在中国得以生根是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和不理智的表现。”13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5.结 论总之,法律信仰的是法治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法

22、治建设的成功与法律信仰的培育是分不开的。要克服法律信仰的危机,不仅需要满足规律科学性,人道正义性,方便效益性这三项要素,14还需要注重 “主体的权利意识和法意识的培养”。14谢辉.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可以肯定,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中,要想在全国培植法律信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对中华民族而言,法律不仅是国家关心和努力从事的事情,更是社会公众所关心和应当努力投身其中的事业。15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当人们真正的形成一种法律信仰时,中国的法治建设肯定会取得巨大成功。

23、参考文献1霍姆斯.普通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365.2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2001:895.3范愉:法律信仰批判J.现代法学,2008.1:8.4王满春:论法律信仰与法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3.3:6.5范愉.法律信仰批判J.现代法学,2008.1:4.6钟明霞 范进学.试论法律信仰的若干问题Z.中国民商法律网,2006.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1985.432.8郭艳.论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法律信仰J.广西大学学报,2004.6.9王利民.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86.10沐石.法律信仰的现实处境浅析J.法律论坛

24、,2005.12.1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58.12许章润.法律信仰-中国语境及其意义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6.13张永和.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5.14谢辉.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5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致 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大学四年的时光转眼就要结束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很多。在快要步入社会的时候,回顾我大学四年的情况感触很深。首先我要感谢在大学四年中教育过我的所有老师,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的知识积累。在工作以后我一定秉承贵大的教言,不段的学习,辛勤的工作,争取做到明日贵大以我为荣。最后在一次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老师,是你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很好的完成了本次毕业论文,也是你平日的辛劳工作,才使得我学会了专业知识。我今后一定不忘师恩,在工作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