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030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52.A 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祝培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探讨学院201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院(系)别 经 济 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国贸071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二一年六月原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尊重知识产权,并愿为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 日期:2010年6月2日

2、 I学院毕业论文摘要食品安全或安全食品,学术界里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而食品卫生指的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对食品的贸易安全关注较早的国家之中就有日本。在丰富的理论研究指导下,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的规制和经验比起中国都成熟,食品安全水平比起中国也较高。食品的安全化改革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成功实施食品的安全化,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机制,客观分析实行食品安全化已具备

3、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我国食品安全化的改革战略,为食品安全化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关键词:日本,食品安全机制,改革,启示AbstractSafety food and food safety, the academe also lacks a unified, clearly defined. In 1996,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its publication strengthening national food safety plan guidelines, food safety is interpreted as accord

4、ing to its original purpose of food production or consumption on consumers will suffer a guarantee , but the food hygiene refers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fit in all stages of food must adopt all the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Food safety concerns for the trade country earlier had Japan. In rich theor

5、etical research, Japanese food tra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afety regulation of regulation and experience are mature than China, Chinas food safety level higher than. Food safety reform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

6、t of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Chinas current macro food safety mechanism and implement objective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has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cientific design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food safety and food safety strategy for the implemen

7、tation do some preparation.Key words: Japan, Food safety mechanism, Reform, enlightenmentIII目 录摘要I前 言11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的现状与特点21.1中国食品贸易的现状21.1.1中国食品贸易易的发展历程21.1.2中国食品贸易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我国发展外贸的重要部分21.2中国食品贸易呈现的特点31.2.1中国食品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31.2.2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国食品贸易出口快速增长31.2.3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已得到一定的优化31.2.4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问题初露端

8、倪32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现状的不足42.1外资民营占中国食品贸易一定比例;国有及集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相对较弱42.2产品档次较低,卫生条件较弱,产品结构仍需改善42.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国际食品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42.4食品法律体系仍不完善43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53.1 认识日本食品安全机制53.1.1 日本定制食品安全机制的背景53.1.2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的要素53.1.3 日本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53.2 日本食品安全体系的作用63.2.1 定制食品安全机制前的状况63.2.2 定制食品安全机制后的状况63.2.3 定制后对其食品贸易领域在国际经济的影响64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

9、制的比较64.1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制的相同点64.1.1 法规上的相同点64.1.2 制度上的相同点64.2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制的不同点74.2.1 法规上的不同点74.2.2 具体实施上的不同点74.3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机制的优点74.3.1 实施各部门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74.3.2 构筑了保证食品安全规制体系和食品贸易的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84.3.3 抓住了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85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对中国的启示85.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85.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整合95.3 品牌化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95.4 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

10、检疫体系10结论11致 谢12参考文献13学院毕业论文前 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对人类来讲与水一样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等等原因都会引起食物的污染。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日渐密切,商品贸易日益频繁。其中,食品的贸易是频繁贸易中之一。近几年,世界各国不断发生食品中毒、食品污染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贸易安全问题又一次出现在各国贸易,尤其是食品贸易的谈判桌上。各国为了避免进口他国食品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的增加食品进口的力度,不断加高食品进口的条件,进而形成

11、了食品贸易壁垒。各国纷纷形成贸易壁垒,各国食品进口量减少的同时,出口量也相对减少。各国提高食品贸易壁垒不仅会影响本国的国际贸易,也会影响世界经济贸易。我国近几年发生好几起食品安全问题事件,从毒猪肉到毒牛奶,从毒蛋到毒鸡肉。这一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说明,我国的食品贸易安全机制还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引起这些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其他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问题,其后果无法预测。所以,加强我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刻不容缓。对食品的贸易安全关注较早的国家之中就有日本。在丰富的理论研究指导下,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的规制和经验比起中国都成熟,食品安全水平比起中国也较高。本文将从日本的食品贸易安全规制的机

12、构设置、检疫检验标准程序、法律体系及对规制者的规制等多方面对日本食品贸易安全规制的体系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据此提出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改革的建议。食品贸易的安全化改革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成功实施食品的安全化,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机制,客观分析实行食品安全化已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我国食品安全化的改革战略,为食品安全化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1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的现状与特点1.1中国食品贸易的现状1.1.1中国食品贸易的发展历程 学术界至今仍未给食品安全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食品安全便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

13、足够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在语言学上,每个事物的概念都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上对食品安全的概念反映了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尤指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存储等等方面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对食品安全给予的概念。中国历史悠久,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十分之九以上的时间处于农业大国的地位。农业发达,土壤肥沃,适宜的气候,再加上勤劳的人民,农作物的产量渐渐地不仅满足了本国人民的需要,还渐渐地有了剩余。多余的农作物一部分存进粮仓,以便不时之需;一部分便用来出售,以赚取购买其他生活用品的银两。这就是中国古代食品

14、贸易的源头。为此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食品贸易安全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保障食品贸易安全措施。努力钻研与研究前时措施与经验,在继续努力培育更好的现有作物种子的同时,在明清时代还引进了我们现在常吃的红薯和土豆,足以见得明清时代的中国就努力的发展食品贸易。对于应对当今人口爆炸、耕地缩减、环境恶化等而导致食品安全日益紧张的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建国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日渐明显,各国经济日益密切,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在各国国际经济与贸易日益频繁的同时,进口国的进口标准也日益抬高,尤指食品贸易。食品是人之根本,食品的安全更是食品的基本要求。而这些都要求各国完善本国的食品贸易安全机制,使之能

15、适应国际市场的积累竞争。为了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积累竞争,提高我国食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因此中国逐渐颁布了十多部涉及食品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食品贸易的顺利发展。此外,初步形成一套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六大类标准:食品加工品及农副产品标准;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这类标准包括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各种食品工业技术用语、果蔬贮藏技术等;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加工产品卫生标准,包括各类食品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量标准等;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1.1.2中国食品贸易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我

16、国发展外贸的重要部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农产品及加工后的食品占有重要部分。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食品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近几年,中国食品贸易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食品贸易的标准又一次抬升,使中国食品净出口呈下滑趋势,可见进口增加速度明显超过出口。1.2中国食品贸易呈现的特点1.2.1中国食品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农产品及加工后的食品占有重要部分。向纵横两方面扩展延伸,成为国民经济振兴、人民生活改善、与国际市场接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

17、一支重要的经济体系。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食品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1.2.2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国食品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外合资及外资独资公司、民营企业共同驾驭运行中国的食品贸易。在我国走出国门的同时,别人也渐渐走进我国。国外的食品贸易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系统化的生产、雄厚的资金及高标准的要求等逐渐站稳中国市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肯德基、麦当劳等。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及壮大,已成为中国食品贸易中的主力军。在我国一些食品贸易发展较快的地区,民营企业甚至占有主导地位

18、。在世界关注中国食品贸易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功不可没。1.2.3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已得到一定的优化世界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对食品贸易的要求也逐年抬高,不断增加新的检测标准。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初步形成一套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涉及食品加工、食品工业、食品标签、食品工业用语、存储技术等;食品检测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农药残留标准等;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及其标准等。1.2.4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问题初露端倪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好几起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肉松,原是大人、小孩都爱吃的食品,有些不法商人用病死的猪来做肉松,使得很多人短期内不敢购买肉松。此外还有工业盐泡菜、“黑”木耳等等。后

19、来又发生了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又一次引起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风暴,在这场风暴中,不少企业倒闭。由此可见,食品贸易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还会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甚至信誉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2中国食品贸易安全机制现状的不足2.1外资民营占中国食品贸易一定比例;国有及集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在外资民营企业在我国食品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相对较弱。有些企业自恃资金优厚,不思进取等等原因使其的发展缓慢。2.2产品档次较低,卫生条件较弱,产品结构仍需改善在我国市场上各类食品类产品中,大部分仍是小企业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档次低,卫生方面也相对宽松。与国际市场的产品相比

20、相差甚远,若比起竞争力,这些食品几乎不具备竞争力。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贸易安全方面的标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讲究营养的同时,还要求色香味俱全,与此同时,食品的包装与外形也在消费者考虑的范围之内。2.3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国际食品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日渐发达的同时,使各国经济荣辱与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想尽办法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将不必要的食品进口取消,将必要食品的进口量压倒最低,以此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2.4食品法律体系仍不完善目前,我国尚不存在统一的食品安全法,现行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

21、国内法规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为核心的集合法群。有很多近几年国际市场发现的新检测指标中国法律中鲜有提及,而中国消费者的相关法律意识不强,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利可图。(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体现在:基础和管理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配套互补性差且各个标准之间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划分界线不够合理;重要标准短缺,某些重要领域至今尚未制定国家标准。例如:对于食品中兽药残留限量只有行标而无国家标准,几类重点

22、食品行业(如:乳制品、饮料等)尚未制定专用的良好操作规范。(2)我国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研究薄弱。我国在食品安全限量标准方面缺乏基础研究,缺少科学依据和监测网络与实验室分析手段。因而,当国外提出某项安全限量标准指标,设定一个技术壁垒后,我国才开始被动地研究相关对策。鉴于此,无法为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缺乏,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本底不清,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兽药、真菌毒素、有害微生物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检测工作,但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3)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由于中小型食品企业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

23、比例,普遍存在着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食品的生产或流通。3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3.1 认识日本食品安全机制3.1.1 日本定制食品安全机制的背景日本是个岛国,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国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丘陵面积才占四分之一。而日本有一亿多人口,本国的食品产量远远不够,所以,日本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食品。近十几年来,日本食品和食品原料进口不断增加,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进口量急剧增多。与此同时,日本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为了降低食品贸易引起的食品贸易安全方面的问题,日本政府进一步完善本国现有的食品贸易安全机制。3.1.2 日本食

24、品安全机制的要素日本在修订食品卫生法的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对所有食品进行安全评估。并有权对食品添加剂、包装、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检验,并指导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安全对策措施,保证食品贸易的安全性。同时,修改了2003年的关税定率法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如食品安全基本法、农药管理法、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等。并制定了日本食品安全应急响应基本纲要并根据该纲要制定了日本食品安全紧急应对基本方针。本着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的信念,收集、整理和分析食品事故等受害信息;政府全体保持一致,迅速和合理地进行纲要所规定的紧急应对,以此努力防止或控制对国民健康的不

25、良影响。3.1.3 日本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修改了2003年的关税定率法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如食品安全基本法、农药管理法、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等。3.1.4 日本食品安全体系各部门的关系本着保护本国人民的健康的信念,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危机管理机构相互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平时收集、整理和分析食品事故等受害信息,在紧急应对的时候,政府全体保持一致,迅速和合理地进行纲要所规定的紧急应对,以此努力防止或控制对国民健康的不良影响。3.2 日本食品安全体系的作用3.2.1 定制食品安全机制前的状况日本是个食品进口大国,食品进口量大,而其食品进口国较多,使得其进口的食品质量不一,这就造成

26、了日本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3.2.2 定制食品安全机制后的状况一系列关于食品贸易安全的法规及措施,使得日本关于食品贸易方面的标准上升,降低了本国从别国进口不合格的食品的比例,减少了国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3.2.3 定制后对其食品贸易领域在国际经济的影响日本提高了本国的食品贸易安全标准,使本国食品出口企业的出口质量增加,提高了本国食品贸易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食品的出口量,加快了日本食品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同时,日本的食品及食品原料进口国为了能够继续对日出口,进而使本国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质量符合日本对于食品贸易的标准。从而使这些国家的食品出口企业的出口质量增

27、加,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加快其食品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4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制的比较4.1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制的相同点4.1.1 法规上的相同点中日两国为了本国的食品贸易的基本发展,都制定了基本的法律,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农药管理法、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等等。以食品安全法为例,两国都包括食品安全的基本标准和相关的法律责任。4.1.2 制度上的相同点中日两国不仅在法律上有相同点,制度上也有相同点。两国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由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对所有食品进行安全评估。并有权对食品添加剂、包装、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检验,并指导相关部门采取

28、必要的安全对策措施,保证食品贸易的安全性。4.2 中日两国食品安全机制的不同点4.2.1 法规上的不同点中日两国的法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相同,但其本质是不同的。以食品安全法为例,如果大体上看法律框架,中国的法律章节及条款都远远多于日本。但细看法律内容却不难发现,中国的执法主体非常不清:“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防疫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29、的主要部门,而这些部门有很多交叉的的职责。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只听到对生产者进行处罚,但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听到过对有关监督部门进行处罚,往往是将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拉下马,给予二把手处分,很少将相关执法人员也纳入其中。而日本的该法中,关于执法责任的条款最多,包括组成、任期及任免等一系列的条款。对生产经营者的要求在原则上远远没有中国具体,但日本让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成为食品贸易安全负的主要责任人,使其采用许多先进技术和科学指标帮助自己生产经营是食品贸易,使生产经营者根据自身的要求来确定合适的管理控制措施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2.2 具体实施上的不同点中国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

30、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由地方政府对其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责。而日本对食品安全负大部分责任的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运用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指标来对食品的安全负责。4.3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相比中国食品安全机制的优点4.3.1 实施各部门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管理策略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危机管理机构相互保持十分密切的联系,平时收集、整理和分析食品事故等受害信息,在紧急应对的时候,政府各相关部门全体保持一致,迅速和合理地进行纲要

31、所规定的紧急应对,以此努力防止或控制对国民健康的不良影响。4.3.2 构筑了保证食品安全规制体系和食品贸易的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机制体系,对食品的各个方面的进出口要求大多作出标准,使本国各个有关食品贸易部门有依可循。为了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日本提高了对外进口食品的标准,使得进口的食品的质量明显提高。但对于日本食品的进口国来讲,日本提高了食品进口的技术贸易壁垒。4.3.3 抓住了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好自身的工作,食品贸易也一样。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贸易安全方面严格把关,生产高标准的食品产品,其他相关部门仅仅负责监督,既提高了食品产品的生产,又减

32、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本便抓住了这一关键。5 日本食品安全机制对中国的启示5.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对于食品安全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立法体例的选择与内容的安排尚需进一步的探讨。以食品安全,还是以食品卫生或者食品质量为要素来构筑我国的食品保障体系,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变革。首先,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概念上是种属关系,以食品卫生为平台的法律体系不足以容纳食品安全的法律功能。其次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取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它有利于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性。目前,我国基本确立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普遍

33、存在标准不一、多头监管的弊端,时常出现监管缺位或重复监管的情况。食品安全可以涵盖食品生产经营的多个环节,也可以涵盖监管部门、食品企业、中介机构等多部门,可以统一各环节、各部门的准入条件与标准体系,克服目前部门立法或环节立法的缺陷。构建独立的食品安全法也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确立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制度、食品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制度、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的预警制度与召回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制度等。以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动态环节作为内容安排的纵线,逐一构建相应的规范体系。同时,食品安全法应当

34、成为食品安全的综合法,既包括食品安全的实体内容,也包括食品安全的程序内容,避免我国以往食品安全相关立法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弊端。5.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整合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基本上是以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具体工作主要由五大部门负责: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质监部门与药监部门俗称“五龙治水”。多头监管不可避免地导致监管效率低下,执法标准不一,监管成本增加。而且这种分段监管模式与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内在要求不符。整合现有各食品监管部门的资源,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有效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必然途径。关于该部门的归口问题,我以为可以划归农业部。一则因为在我国的食品安全诸环节中,种植

35、、养殖环节可以说是最薄弱的一环。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基地化与自动化程度低,安全生产标准欠缺,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挫便是明证。二则因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归属农业部,也符合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习惯做法便于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关于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能设计,我以为,应与食品安全法确立的食品安全制度体系相呼应。可以考虑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内部设立分别负责食品市场准人管理部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执行部门、食品风险评估与预警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搜集、通报与调研部门和食品安全稽查部门。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及执行程序。另外,应鼓励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民间组织、协会的建立与发

36、展并建立食品监管部门与这些组织、协会之间的制度性联系,推动以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5.3 品牌化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品牌,甚至是每一种商品都有,食品贸易也不例外。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日益密切。中国是个农业和工业大国,农业和工业比较发达,每年对外出口大量的食品及食品原材料,但由于其技术水平低,低于很多进口国的进口标准,使得我国食品有货无处销。安全食品商场品牌是建立在经营安全食品的基础上的不能保证经营食品一定的安全性的商场,是不可能建立起安全食品商场品牌的。建立安全食品商场品牌最重要和摹础的工作,是加强对

37、经营食品的安全性管理。商场通过挑选供货商 与供货商订立安全食品供货契约、必要的技术监督等手段,保证和稳定了安全食品的货物来源,建立起安全食品的商场品牌 食品安全信誉好的食品生产者成为商场优先考虑的供货商,并在经营过程中监督供货商食品的安全品质:对于一些产品质量保证 缺乏一定规模和品牌的分散经营者,商场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指导监督和规范分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商场还可以利用本身品牌的优势,进行自有品牌的安全食品生产 建立起本身的产品品牌 在安全食品商场品牌的建立过程中同时也对安全食品产品品牌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帮助作用。因此,在我国目前的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管理状况下,推动安全食品品

38、牌的建立,尤其是首先和重点推动典型安全食品商场品牌的建立,使这些品牌商场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品牌竞争力依靠信誉机制推动安全食品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不安全食品压缩在一个及其狭小的市场空间。5.4 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检疫体系借鉴日本建立地方保健所的地方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建构我国地方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我国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设置了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建构了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明确了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应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应当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案。我国也应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实质就是一个食品安全决

39、策的监管和政策执行监督的专家和技术机关。某种程度上,委员会相当于食品安全和健康影响评价方面的准立法和司法机关。所以,该机构能够很好的协调乃至统领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11结 论食品的安全化改革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成功实施食品的安全化,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机制,客观分析实行食品安全化已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设计我国食品安全化的改革战略,为食品安全化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进而增强我国食品贸易在国际是市场的竞争力,带动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致 谢本文从论题的确定,提纲的设计,初稿的完成到几度修改,始终凝结着老师的心血。陈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

40、博、待人和善,从治学为文之道到处世为人之本,无时无刻都在深深的教导着我,使我在三年的专科学习中受益匪浅。没有陈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篇论文是难以完成的。简单的可能就是完美的。在此,我真诚的道一声:感谢您,陈老师!参考文献1 董华强,宁正祥品牌化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商场现代化,2006年01S期2 张美玲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探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7期3 钱玲玲,霍增辉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5期4 杨辉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农场经济管理,2006年1期5 刘炳智,王尚日本食品安全对策与检测技术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1期6 大桥

41、日本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与制度解读国际农产品贸易,2007年2期7 韩永红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论我国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国际经贸探索,2006年1期8 钟沈军日本食品安全保障农产品市场周刊,2007年17期9 Paul Krugman RMaoRuiSi Oliver.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Sep 200610 Hai Wen, PLindert, Wang Xinkui. International Trade.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Sep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