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085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4-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教育硕士论文.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 单位名称: 华东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2011年10月20日论文题目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滕军燕2009年1月语文教育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探析火星文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发表在考试周刊2008年第32期上(独立完成)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本人执教于中等专业学校,对于两套教材的分析,可使本人对教材的把握更为准确,对教材的分析更加到位,也更好地在教学中做到教材的恰当处理,使教材更适合学生发展。论文中所提到的改进

2、的地方,也为后期中职教材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对于两套上海中职教材的比较分析,对本校语文类校本教材的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开发的校本教材对两套教材起到补充的作用。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2011年4月论文让社会热点走入高中语文教学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优秀论文评选获三等奖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两套教材,都是依据200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的精神进行编写的。教材以就业为目标,以语

3、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中职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对上教版和高教版两套教材进行比较,通过对其编写原则、编排体例和选文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编写原则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两套教材都遵循了以能力为本、因材施教和知识的渗透整合等原则。但由于编写者观念的差异,两套教材编写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高教版注重知识的渗透整合,而上教版更强调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从编排体例的比较中,我们看到实用性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同时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在两套教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融会贯通。本文还选取了现代文、文言

4、文、口语训练、必学与选学课文、外国作品、经典篇目与时文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希望通过两套教材的比较研究,考察异同,讨论得失,希望能对今后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上海市中小学校教材评价指南(3) 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94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 周庆元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论,1994年8月,湖南出版社出版。(5)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003年6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6)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1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8)区培

5、民著: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9月,浙江教育工作者出版社出版。(8)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语文教材比较论集,2001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9)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教材,200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0)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通知2000年3月。(1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等专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2004年10月专家推荐理由 文章通过对上海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

6、(语文)两套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对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了颇为富有新意的探讨。作者选择的研究入口具体,具有问题意识,思路较清晰,对于相关教材的编写和研究的展开具有一定启发价值。特此推荐。 专家签字:单位推荐意见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主席(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2008年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10269 学号:61050205005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院 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语文) 指

7、导教师: 冯钧国 (副教授) 申 请 人: 滕军燕 2008年8月完成2008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thesis School Code:10269Number: 61050205005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two Chinese Tsxtbooks of Shang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College: LiteratureMajor:Mastre of Eduction ManagementResearch direct

8、ion:Chinese teachingInstructor: Feng JunguoApplicant: Teng JunyanFinishing Time:October ,2008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9、。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 日期: 滕军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于东航高级教师南洋中学主席李海林教授洋泾中学乔 刚副教授上海商学院陈 虹特级教师上海中学黄 怡高级教师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论 文 摘 要上海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和高教版)两套教材,都是依据200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的精神进行编

10、写的。教材以就业为目标,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中职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对上教版和高教版两套教材进行比较,通过对其编写原则、编排体例和选文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编写原则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两套教材都遵循了以能力为本、因材施教和知识的渗透整合等原则。但由于编写者观念的差异,两套教材编写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高教版注重知识的渗透整合,而上教版更强调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从编排体例的比较中,我们看到实用性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同时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在两套教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融会贯

11、通。本文还选取了现代文、文言文、口语训练、必学与选学课文、外国作品、经典篇目与时文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希望通过两套教材的比较研究,考察异同,讨论得失,希望能对今后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关键词:中职 教材 上教版 高教版 比较ABSTRACT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 (Chinese) are based on the the spirit of 2005 S

12、hanghai-bas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ultural subjects Curriculum standards (trial draft) prepared to carry out. The aim is to work and the centre is to activities of Chinese which can make the students get a certain aesthetic use of ability of language and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quali

13、ty of language to create a good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y, which can set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on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 we compare the two se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objectives, system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aspects.Comparing the two obje

14、ctives of the two books, we can know that they all obey the objectives: the ability to follow-oriented,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to infiltrate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However, the two se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re prepared on different focus, for different concept of the authors. Higher Educat

15、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aterials of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emphasize on teaching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Comparing the two systems, we have see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actical level in language t

16、eaching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textbooks all contain the four abilitie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he angles of my article is formed from modern works, classical works , spoken language training, elective lessons and required/compulsory lessons, foreign texts, and so on

17、. Further more, we figure out our own point of view as well.By this article, we hope to compare them and do some researches to kno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books, to discuss the gains and loss. We also hope it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in t

18、he future.KEY WOR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s,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 Publishing House of Higher Education , comparison 目 录绪 论8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8 第二节 研究对象分析8第一章 教材的编写原则9 第一节 两套教材的编写原则9 第二节 两套教材编写原则的异同9第三节 关于编写原则的思考11第二章 教材的编排与体例12 第一节 两套教材编排的特点12 第二节 两套教材的体例安排上的共同点16第三节 两套教材在编排

19、体例上的不同18第三章 教材选文的内容19 第一节 现代文体裁、题材等比较20 第二节 两套教材选文的优点26第三节 关于教材选文的两个问题27第四章 关于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的若干建议28 第一节 教材编写从市场对学生的需求出发28 第二节 教材编写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出发29第三节 教材编写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出发32第四节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专业化”角度出发33附 录34参 考 文 献35后 记37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的比较与分析滕军燕绪论一、研究的目的、意义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逐步上升,“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140亿元用来加强职业教育。可见,以往受到“歧视

20、”的中职教育开始渐渐被人们认可,同时也向中职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对中职学生需求的变化,学生结构的变化,生源的变化,要求中职教学也要有所变革。而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状况更是让我们感觉到中职教学改革的是在必行。语文是中职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语文作为中职重要文化课之一,它的优劣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因此,中职语文的变革十分必要,而变革首先就要从教材开始。因为教材是一定教学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教材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其内容与深度

21、以及体系安排都有所不同。对现行教材的分析是教学改革的起点。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直接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200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市中等专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并提出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和文化基础教育,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供切实保障”,计划中更是指出“要组织编写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形式新颖的示范性教材”。然而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可谓百花齐放,但给一线教师却带来了诸多的迷惑和困难。一是如何挑选一套合适的教材,二是这些教材虽然在不断的做修改和改进,但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

22、上海中职学校现用的两套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异同,讨论得失。并试图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改革提出自己的若干想法,寻求最适合中职教育的语文教材。二、研究对象分析本文选取上海市中职学校目前较多选用的两套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谢海泉主编)、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过传忠主编,附光盘)。两套教材都是根据200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的精神进行编写的。在下文中,两套教材分别简称为高教版和上教版。第一章 教材的编写原则一、各套教材的编写原则高教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根

23、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要求,降低了教学内容难度,并将较高要求的内容作为拓展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贯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编写原则。编写精炼实用的单元导语,课文采用旁注进行导学,单元综合练习的设计,这些都使教材具有了“学材”的特点和功能,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材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实用角度帮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乃至就业大环境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按就业目标来设定可能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解决方案,力求打造出能满足师生授受双方教学需求的新文本、新载体,从而适应上海地区

24、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上教版遵循“以人为本”、“各得其所”的原则,通过综合操作实践,引导每个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与“习”并重,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每单元后设计了“综合训练”,其中安排了“朗读指导”、“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和“活动建议”四块内容。同时教材也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把教材分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与“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两部分,供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选学。二、各套教材编写原则的异同两套教材都是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试用稿)进行编写的。遵循课程理念,“全面顾及社会发展、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

25、,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与训练,促使学生规范用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语文基础”。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套教材编写原则上的相同之处:(一)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活动化、实践性的原则。传统的语文教材以学生掌握静态的知识为目标,忽略学生的活动性、实践性。这两套教材更强调学生实践、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践已经证明,将知识技能教学与实践活动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掌握人类正确的认识成果本身,而且还具有人类认识过程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能力。使得教材“能够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我建构

26、与发展的空间,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判断与评价的机会。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主体性,因而活动性学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决定因素。对学生来说,活动性学习是其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手段;惟有活动,才能使实现多种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的确定性转化。”两套教材的编写、听说读写训练的设计、单元的安排都贯穿这样的理念,以学生活动性学习为主线,倡导多元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实践性和针对性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注重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相辅相成。这也正符合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在

27、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培养“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更重视能力的培养。(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两套教材均将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教材的合理分配,首先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特殊矛盾特殊对待,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各类课文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施教;实施双向因材施教,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而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其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个人的语文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很大

28、差异。在教学目标基本达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主体性,根据教材,制定切合个人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选学部分内容,以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而能力差一些的学生,以必学部分为主,这样既可以通过努力看见自身的进步,以满足个人的成就动机,又能正视与别人的差距,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三)贯彻知识的渗透整合原则。两套教材在编写时都持有大语文的观念,重视语文学科内板块之间和语文学科外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沟通与融合。教材均分为三个板块,即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三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材读中有听,说中有写,

29、听说读写全面融合。当然由于编写者对语文素质的理解不同,两套教材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语文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生活体验等七个组成部分,但这七个方面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说来,语文素质以语文知识、文化素养、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为指导,以语文能力为核心”。高教版注重语文教学在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在每册教材后都附有“文化博览”一栏,试图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其文化底蕴,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上教版更强调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材加强了

30、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其基础知识涉及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础能力则包括写作、口语交际和朗读三个方面。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主要特征。中职语文既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三、关于编写原则的思考(一)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在进行教材编写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训练模块。要拓宽知识基础、注重实践,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语文课程的应用性,这是中职教育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强调教材内容的应用性。要以解决实

31、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教材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在教材的内容上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教材的编写要在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时,也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只有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以中职学生为本。人类积累的知识成果和经验要转化为教材、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文化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思想观点,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即经过学生主动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才能实现。课本既

32、是教师使用的教材,同时也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材”,要具有“学材”的特点和功能,既利教,更便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语文学习,更是语文熏陶。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这一特征决定了中职学生要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实践技能外,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积极生存发展、敢于承受风险、勇于开拓创新等心理因素和社会交往、与人共处、合作共事等“做人”的能力等。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定位于以人为本的编写原则,以职业准备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注重考虑教材的编写是

33、否合理、科学。2、以中职教师为本。以人为本,不仅以中职学生发展为本,还应包括中职教师发展为本。语文教师历来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和教材使用者的角色,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尤其是知识化的考试把教师变成了知识的奴隶。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当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使教师从原来单纯的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评价者和开发者的角色,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满足他们的精神探寻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同时,教材还应专门为授课的教师提供教学光盘、教学软件等,其内容可以是课文具体分析、习题答案、口语交际能力的资料等,多方面地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和参考。如上教版教材就专门为教师编写了朗读光

34、盘,供教师教学使用。(三)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文与道自古统一,故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之说。两套教材也体现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既重视了思想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又重视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选文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规范,思想内容健康,题材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文言选文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难易适度的古文,现代文除选编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外,还精选了能体现时代特点,反映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富有生活气息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佳作。(四)坚持生活化原则。语文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生活化、综合化的特点,教材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生活的原生

35、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材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发现的原动力,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实现自我建构。两套教材编写时注意联系中职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言语实践活动,从他们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倡导生活化学习,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在学习中最有乐趣的文本和材料,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新鲜、活泼、有创意的生活化语文学习活动。应用文和口语训练的活动设计以校园活动为主,以将来的职业活动为主,以社会活动为主。教材中的一次演讲,一场辩论,一次竞聘,都能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和亲切感,产生共鸣。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母语也会有相应产生新的语言现象,如网络语言的出现、外来语的渗

36、透等语言现象也应该引起教材编写者的关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言现象,从而丰富语言的累积。第二章 教材的编排和体例一、各套教材编排的特点(一)高教版编排体例及特点该套教科书注重阅读中的读写互动,将读和写联通起来构成具有互动关系的阅读板块。设计了读写互动的阅读板块、听说互动的口语板块以及切合学生实际的应用文读写指导板块。全书贯穿了阅读、口语、应用文写作三个系统的训练。各系统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该教材共四册二十四个单元。每册六个单元中前两个单元为读写互动板块,后一单元为文言文解读,第四单元为特殊文体文章的鉴赏,最后两个单元为口语单元及应用文读写单元。每个单元均配有精美的单元导

37、语,以指明单元学习要点。课文采用旁注导学,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和学习课文。单元后还有与旁注相辅的“想与练”及单元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每册书最后还附有文化博览,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供学生课余学习。阅读系统:按能力要求做了如下安排:读:主旨与材料:感知全文材料,读懂题旨文意(1册)思路与结构:探究作者行文思路,解读剖析文章结构(2册)表达与文采: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感受文采(3册)比较与分析:比较阅读,提高分析概括和理解鉴赏能力(4册)写:主旨与材料:确立文章主旨,选择典型材料(1册) 思路与结构:学会谋篇布局,把握思路与结构,做到条分缕析(2册)表达

38、与文采: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用语得体生动(3册)比较与分析:写作时恰当的运用比较和分析(4册) 按文体类别做了如下安排:文体单元册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诗歌剧本散文小说第一册分散编于1、2单元中3、4(部分)4第二册34第三册34第四册34 (注:表中数字为单元序号)按不同目标做了如下安排:内容课文篇数册基本内容选学内容第一册165第二册164第三册134第四册134 口语系统:按能力要求做如下安排:介绍与交谈:学会与人交谈,并能向人介绍(1册)推销与咨询:掌握咨询基本技能,积极运用语言技巧进行推销(2册)主持与发言:学会发言,更好地与人交流。模拟练习,学会主持(3册)演讲:阐明道理、发表见解,显示

39、信心、表现风度的进行演讲(4册)应用文系统:按能力要求做了如下安排:切实掌握各种便条、单据和启示的写法,掌握规章制度的行文规定(1册)学写各类书信,学习各种记录(2册)掌握说明书基本的写作方法,比较熟练地写出三类常用公文(3册)掌握求职文书的写作方法,熟悉常见合同的格式和写法(4册)从上述梳理中,可以发现该套教材编排上的几个特点:1、阅读、口语、应用文写作三个系统独立而完整。三个系统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编排。2、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将所学内容分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两部分,合理分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3、阅读系统在选文旁

40、加以少许旁注和导学,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每册书的最后还附有“文化博览”供学生自读,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4、口语和应用文写作系统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所选择的口语和应用文教学内容均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职业岗位乃至就业大环境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5、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他又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叶老的话也表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

41、、互相联系的整体。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四者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本套教材将读写融于阅读系统,听说融于口语系统,以阅读促写作,以听促说,做到了读中有写,说中有听,听说读写全面融合。(二)上教版编排体例及特点上教版教材编排上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基础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本能力包括写作、口语交际和朗读三个方面。教材还配备了相应的课文朗读光盘,供教师在教学时使用,学生在学习时选用。教材还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重视“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的合理分配,合理设置,便于不用层

42、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利教便学。该教材共分为四册,由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四个部分组成。四册以“知、情、意、行”为顺序,每册按主题设计四个单元,构成现代文阅读部分。每册设计一个文言文单元,由浅显易懂又经典耐读的文章构成。同时还设计一个应用文单元,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文体形式的写作。基础写作则融于综合训练中。 该教材的最大特色之处在于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综合训练”,安排了“朗读指导”、“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和“活动建议”四块内容。现代文部分按主题做了如下安排:第一册围绕“知”设计了“认识自我”、“了解环境”、“感悟人生”、“追求理想”四个单元。第二册围绕“情”设计了“

43、感受亲情”、“乡土情结”、“爱情友情”、“爱国爱民”四个单元。第三册围绕“意”设计了“拥有自信”、“执着追求”、“坚强意志”、“风骨气节”四个单元。第四册围绕“行”设计了“习惯养成”、“健康心理”、“人文精神”、“理想价值”四个单元。文言文部分按内容做了如下安排:册数篇数启蒙读物家训诸子百家文言短文唐诗宋词第一册1112第二册1111第三册1111第四册1111应用文部分按能力要求做了如下安排:第一册:了解应用文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各类书信的写法。第二册:掌握条据、启示、声明和读书笔记的写法。第三册:学会写会议记录、规章制度和说明书。第四册:了解计划、总结与合同的特点,并能正确运用。朗

44、读指导根据不同体裁进行指导: 体裁单元现代诗歌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记叙文古诗词其它第一册1、4235第二册24315第三册41325第四册43251(注:表中数字为单元数)根据上述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该套教材在编排上的几个特点:1、现代文编排打破以往按体裁划分的传统,按照主题来设计单元。并在每个单元之前附上单元导语,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重视朗读训练。每册书后均附有名家朗读光盘,起到示范的作用。每个单元后的综合训练中同样也安排了朗读指导板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3、基础写作立足于表达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四册均按单元设计了抒情、说明、叙述和描写、议论及诗词鉴赏五个方面的写作指导。4、重视口语交际训练。“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有声语言,即口语是语言最初的直接的形式,文字只是它的记录符合。然而,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不发达的社会形态造成了“重文轻语”的弊端。应试教育更是使得“重文轻语”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