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1895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毕业论文.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I 页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GPS 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 学学 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专专 业:测绘工程业:测绘工程 第 II 页 摘 要 随着GPS的升级和新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相比较传统GPS接收机,GPS软件 接收机具有的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点越来越突出。它使用软件方法和少量硬件即 可实现信号接收处理,可以直接由运行在微处理器上的Matlab程序完成信号处理, 因此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移植性及可扩展性。因此,研究GPS软件接收机的仿真 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GPS软件接收机的捕获和跟踪部分进行了研究,并 在Matlab中进行

2、了定位解算。 本文在掌握 GPS 软件接收机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信号的仿真、捕获、跟踪 及定位。捕获部分为了提高 GPS 软件接收机的定位速度和定位精度,选用了在 Matlab 环境下执行时间短、性能高的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跟踪部分将码跟踪 环和载波跟踪环组合在一起,降低了跟踪环路的复杂度。载波跟踪环路则选用了对 1800相位转换不敏感的 Costas 环,以保证载波跟踪环路对信号的正确跟踪。最后在 Matlab 环境下,编写了捕获、跟踪和数据处理等程序,用软件方式实现了对用户的 定位,并对定位结果进行了分析概括,验证了所有算法的可行性,讨论了不足之处, 为后续软件接收机的相关研究工作奠

3、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GPS,软件接收机,仿真,捕获,跟踪,同步 第 III 页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1 1.1 GPS 发展概况与组成1 1.2 GPS 的组成1 1.2.1 GPS 空间卫星星座部分2 1.2.2 地面控制部分.2 1.2.3 用户设备部分.3 1.3 GPS 接收机的发展概况3 1.4 软件接收机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4 1.4.1 软件接收机的结构特点.4 1.4.2 软件接收机的发展现状.6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6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7 第二章 GPS 信号的产生和结构 .9 2.1 GPS 信号的产生9 2.2 GPS

4、 信号结构10 2.2.1 载波信号.10 2.2.2 C/A 码和 P 码 10 2.2.3 导航电文.13 2.2.4 GPS 卫星信号的调制14 2.3 本章小结14 第三章 GPS 信号的捕获 .15 3.1 GPS 信号捕获原理15 3.2 GPS 软件接收机捕获算法15 3.2.1 串行搜索捕获算法.15 3.2.2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算法.16 3.2.3 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17 3.3 本章小结19 第四章 GPS 信号的跟踪 .20 4.1 解调过程20 4.2 锁相环原理21 4.3 载波跟踪22 4.4 码跟踪24 4.5 本章小结24 第五章 GPS 软件接收机的

5、MATLAB 实现.26 5.1 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的 MATLAB 实现及捕获结果.26 5.2 GPS 信号跟踪的 MATLAB 实现及跟踪结果.29 5.3 软件接收机的定位结果34 5.4 本章小结35 总结与展望37 致 谢38 第 IV 页 参考文献39 附录41 共 46 页 第 1 页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略介绍了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相关知识,介绍了软件定义无 线电技术,阐述了软件接收机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最后一节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 内容及研究思路。 1.1 GPS 发展概况与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其全称为定时和测距地导航卫星(

6、NANSTAR.Navigation System Timing and Ranging)。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1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 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18。它具有全球覆盖、连续全天候工作、高精度和能为 高动态平台提供服务等特点,可以提供军用和民用两种服务,并与1995年初达到了 全运行能力1。1999年1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在新的GPS卫星信号中增加两个民用信 号L2C和L5的提案,这些新增信号将会大大增加民用用户的精度,为全球的民用、 商用和科研用户提供帮助,截止目前,新的GPSIII计划又提出

7、了重新评估整个GPS体 系结构,以满足直到2030年的民用和军用用户的需求。相对于GPS,目前存在的其 他卫星导航系统还包括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我国的北 斗导航系统,它们分别为不同的政府和部门提供服务2。 1.2 GPS 的组成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为军事目的建立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 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 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能为 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PS定位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三 部分。G

8、PS联合计划办公室对这些组成部分的正式计划性术语分别是空间段、控制 段和用户设备区段。 空间星座部分包括在轨卫星,它们向用户设备提供测距信号和数据电文。地面 控制部分更新卫星的时钟校正量、星历,以及其他用于确定用户位置、速度和时间 的参数。此外还对卫星进行跟踪和维护,维持卫星的轨道布局,并监测卫星的健康 状况和信号的完好性3。用户接收设备部分完成导航、授时等功能。三者各有独立 的功能和作用,但又是有机配合、缺一不可的整体系统。图1.1显示了GPS定位系统 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共 46 页 第 2 页 图1.1 GPS系统组成 1.2.1 GPS 空间卫星星座部分 GPS空间卫星星座的基

9、本配置由24颗分布在6个等间隔轨道平面上的卫星组成。 每个轨道平面上有4颗卫星,它们按与地球赤道面成55度的相同方向运行。卫星的这 种特定分布保证了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任一点、任何时刻均可同时观测到至少4颗 GPS卫星,情况好时最多可观测到n颗。通过测量这些卫星播发的信号到达用户接收 机的时间,用户可以用4颗卫星确定出自己的位置。每颗GPS卫星都携带有高稳定度 的两台伽原子钟和两台艳原子钟,为用户提供准确定时,并保持与GPS系统时同步。 卫星上的S波段接收机用于接收地面注入站的数据和指令,L波段双频发射机用于向 GPS用户发射包括卫星星历时钟校正参数、电离层传输延迟校正参数等信息的导航 信号4

10、。 GPS 系统采用码分多址体制将 24 颗卫星分开,每颗卫星以相同的频率和同样 的调制方式使用各自唯一的伪随机码发射信号。伪随机码是一种周期性的可复制的、 具有良好自相关特性的二进制伪随机序列。 1.2.2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每个监测 站配有GPS接收机,监测站的主要任务是对每颗卫星进行观测,并向主控站提供观 测数据。 主控站采集各个监测站传送来的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每一颗卫星的星历、 时钟校正量、状态参数、大气校正量等,并按一定格式编辑成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 站。地面控制站也称作地面天线,地面控制站与卫星之间有通信链路。由主控站传

11、 来的卫星星历和时钟参数以S波段射频上行注入到各个卫星19。 共 46 页 第 3 页 1.2.3 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的核心是GPS接收机,处理由卫星发射的L波段信号。GPS接收机 可以捕获到用户当前位置所能观测到的待测卫星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 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 天线的传播时间,提取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对获得的导航电文中的广播 星历、卫星时钟修正等参数进行处理而实时地计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 度和时间。 1.3 GPS 接收机的发展概况 GPS 接收机,作为 GPS 系统中的地面用户设备,是与人们获

12、取 GPS 信号并应 用于自己生活的方式与媒介,所以接收机的发展则是 GPS 系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 从第一台商用 GPS 接收机面世至今己有近 30 年。早期的 GPS 接收机基于模拟 信号处理,采用微处理器做应用计算工作。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模拟器件,早期的 GPS 接收机体积非常庞大。随着 1989 年第二阶段卫星投入使用,GPS 接收机实现 了用微处理器和一个附加的集成电路来完成原来所有由模拟信号处理来完成的工作。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现代 GPS 接收机采用特定用途的 ASIC 进行信号处理, 并采用高速微处理器进行应用计算,实现了由模拟器件到数字固态器件的转变。这 种利用集成

13、电路制造的 GPS 接收机功能强大而且体积比较小,具有许多优点。上述 GPS 接收机均采用了大量模拟器件或集成电路来实现,通常称这种采用硬件来实现 的接收机为传统 GPS 接收机5。 从目前国内外 GPS 接收机应用的情况来看,GPS 接收机己经嵌入到了我们日常 生活的许多用品中,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和汽车等,其应用范围从为计算 机网络提供同步的参考时间源涉及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导航。同时,对于商用和军 用方面,GPS 接收机在陆用、航空、海事和空间引导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用户定位、导航和监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伽利略计划是欧洲提出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计划。伽利略计划的最

14、终 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性能优于 GPS,与现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互用性的民 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计划从 2008 年开始投入正式运行,2005 年 12 月 28 日,伽利略计划首颗实验卫星“GIOVE.A”顺利发射升空。中国与欧盟于 2004 年 10 月 9 日在北京签署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成为参加该计划 的第一个非 欧盟成员国6。 2003 年 5 月 25 日,我国在西昌将第三颗“北斗一号”送入太空,与 2000 年发 射的前两颗一起构成了我国完备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简

15、称 CNSS7。目前改进型的“北斗二号” 共 46 页 第 4 页 正在研制中,计划 2007 年初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2008 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 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可为我国陆地、海洋、空中和空间的各类军事和民用提供多种业务保障, 尤其对提高我国国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 GPS 还是计划中的伽利略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用户部分的核心都是导 航接收机,可以预计,随着新一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需要开发适用于 新一代导航卫星的接收机。新一代导航接收机与现有的 GPS 接收机是不兼容的,用 户向下一代导航接收机的过渡

16、将面临巨大的升级费用。现代数字 GPS 接收机多是基 于数字信号处理专用芯片和高速微处理器构成的,采用 ASIC 处理数字中频信号来 实现跟踪及解调等工作,其速度较快,但算法固定且不容易改变硬件架构,当算法 改变时,必须重新进行芯片设计,代价高昂。软件无线电跟 GPS 接收机的结合孕育 出了 GPS 软件接收机,采用软件无线电思想的软件接收机,基于相对通用的硬件平 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运用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11。 1.4 软件接收机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软件接收机的结构特点 接收机是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星导航系统与用户之间的唯一接 口。传统接收机

17、大多都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专用芯片和用于快速计算的微处理器 构成的。其主要结构如图 1.2 所示。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射频前端进行放大、 混频、滤波、下变频,形成中频信号,然后经模拟/数字转换器得到数字中频信号。 此信号经过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和导航解算模块之后输出定位结果,发送给用户。在 硬件接收接中基带信号处理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信号的捕获和跟踪。 共 46 页 第 5 页 天 线 RF 定位 结果 图 1.2 硬件接收机结构图 硬件接收机对信号的处理通过 ASIC 实现,其运算速度快,但算法固定且不

18、容 易改变硬件架构。当出现新的发射信号,或者卫星发射的信号结构发生变化时,需 要由芯片厂商重新设计并更换接收机内部的专用芯片才可实现,这样不仅代价高昂, 更严重影响了接收机的灵活性。另外,硬件接收机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黑盒子,用 户只能获得最终处理的数据结果,无法控制其内部信号处理过程,一旦出现问题, 用户无法查找原因。 为了解决硬件接收机的弊端,将软件定义无线电引入到卫星导航接收机的研究 中,实现接收机的软件化设计。其全新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打破了以硬件为核 心的传统接收机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的设计局限13。软件接收机的结构如图 1.3 所示: 天 线 数字 RF IF 图 1.3 软件接收

19、机结构图 与硬件接收机不同的是,软件接收机除了射频前端和 A/D 转换器用硬件实现外, 其他功能全部由软件来实现,包括基带信号处理过程中对卫星信号的捕获与跟踪。 当出现新的卫星信号时,只需要修改软件,增加对新信号的处理模块即可,不需要 更换或升级硬件。若信号出现失锁成不能正常捕获时,可通过软件调整不同的捕获 和跟踪参数等方法来解决,方便寻找和分析原因。利用软件接收机通过多个导航定 位系统的数据组合可以加快定位速度,提高定位精度。另外,通过集成软件接收机 与相关的测试分析工具构建一个完整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方便的测试和优化 接收机的结构、功能、性能,研究信号特性,探讨信号处理方法,设计和验证

20、接收 机各组成单元一些关键参数的选择等。总之,软件接收机与硬件接收机相比,成本 低,易于实现,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开放性等优点,成为卫星导航接收机 新的发展方向。 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 IF RF 前端 基带信 号处理 导航 解算 用户 接口 A/D 转换 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 IF RF 前端 A/D 转换 基带信 号处理 用户 接口 导航 解算 共 46 页 第 6 页 1.4.2 软件接收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 GPS 软件接收机,软件接收机研究成为导航领 域的一个热点。受元器件发展缓慢的影响,早期的软件接收机的研究大多只实现了 跟踪和导航解算软件化,而基带信号的相

21、关处理仍需要采用硬件实现。随着 IC 技术 的发展,软件接收机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真正的软件化。射频前端输出数字中频信 号后,信号的捕获、跟踪和导航数据的解调与解算全部通过软件实现。2001 年,美 国 Data Fusion Corporation 研发了一套基于 Matlab/C 的完整的 GPS 单频软件接收机 开发测试平台。200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瑞典吕勒奥科技大学共同合作开发了四 通道的 GPS 实时软件接收机,之后又合作研究了直接采样的射频前端,并设计了 GPS/Galileo 多频接收机117。2003 年,美国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Inc 开发

22、出一 套开放式的 GPS 软件接收机开发和测试平台,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对该平台各个 软件模块进行连接和配置。2003 年,美国 Cornell 大学开发出一套 12 通道单频 GPS 实时软件接收机,在普通 PC 上实现了 12 通道的实时处理。2004 年,丹麦 Alborg 大学 GPS 中心研制出基于 Matlab 的 GPS 软件接收机测试样机,并在 2005 年的美国 导航学会上提出了单频 GPS 和 Galileo 软件接收机的研制方案2。2006 年,瑞典的 Nordnav 公司开发山 GPS 软件接收机 R30。在该软件接收机中 RF 前端输出的数字 中频信号通过 USB2.

23、0 接口输入至 PC 机进行处理,最多可并行处理 24 个通道的信 号,每个信号通道的捕获门限、相关器数量及载波相位和码相位的跟踪环路参数都 可独立设置,而且接收机还支持实时和后处理两种工作方式,在 PC 上可并行实时 处理 12 通道的数据1。 近几年我国对接收机的研究和开发也有了很大进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金天 等人实现了基于 Pentium/AMD 的处理器的 12 通道 GPS 实时软件接收机。中国科学 院光电研究院的廖炳瑜等人实现了基于 FPGA XILINX XC2V3000 和 DSPTMS320C6416 的星载双频 GPS 软件接收机2。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也 开始了对

24、软件接收机进行研究,这将促进我国导航技术的发展。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GPS 软件接收机较之传统的 GPS 接收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具有以下许多优 点。 1.实用性:实用性:使用软件方法和少量硬件进行 GPS 信号接收处理。GPS 软件接收机 成本低,开发速度快,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它只需要进行软件修改,就可以对接 收机进行修改和升级。当出现新的 GPS 信号频率或使用新的伪随机码序列时,只需 对接收软件进行更改就可以适应新的信号。 2.灵活性:灵活性:GPS 软件接收机也可以在进行修改后用于接收处理新的 GPS 信号和 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可以根据环境使用不同的门限值或者调整和修改

25、参数, 共 46 页 第 7 页 保证接收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定位。随着美国政府新的 GPS 计划的 提出和其他新的导航系统的出现,GPS 软件接收机的灵活性越来越显著。 3.高性价比:高性价比:适应于各种卫星导航系统;软件模块可重复使用;可供教育、研 究机构研究测试新的软件算法,评估接收机性能;还可以用来实现比较复杂的算法。 4.强适应性强适应性:若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出现后,只要对软件稍做调整,便可以适 应不用的导航系统,而不需要另外购买新的接收机。 5.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部分软件模块可以进行复用,从而可以降低开发的成本8。 基于以上优点,GPS 软件接收机的实现必将为其带来广

26、阔的应用前景。较之传 统的 GPS 接收机,软件接收机能快速适应现代化的 GPS 信号和新的卫星导航系统, 它的出现和壮大将为 GPS 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卫星导航系统现 代化的重要保障。另外,我国正在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 软件接收机修改后 便可以应用于北斗定位算法的验证和开发。因此,深入研究 GPS 软件接收机对我国 的卫星导航事业也具有促进作用。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GPS 软件接收机的仿真与实现。在课题内容中重点研 究了 GPS 软件接受机的算法,并用编程语言进行了实现,以及 GPS 软件接收机的 具体设计与实现。 论文主要内容分为

27、 6 个部分,其中各章内容分别为: 第 1 章 绪论 主要介绍了 GPS 的发展概况和结构组成、GPS 接收机的发展概况,阐述了课题 的研究意义,给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 2 章 GPS 信号的产生和结构 本章详细分析了 GPS 信号的产生过程和 GPS 信号包含的具体内容和结构。 第 3 章 GPS 信号的捕获 讨论了时域滑动相关算法、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并行频域搜索和并 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对其做了性能对比分析。 第 4 章 GPS 信号的跟踪 介绍了锁相环原理。码跟踪采用非相干延迟锁定环(DLL) ,载波跟踪采用经典 的 Costas 锁相环。 第 5 章 GPS

28、 软件接收机的 MATLAB 实现 介绍了用编程语言实现 GPS 软件接收机的算法,并对各个部分进行了成果展示 与分析。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对本文的工作做了总结,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共 46 页 第 8 页 第二章 GPS 信号的产生和结构 GPS 卫星向广大用户发送的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是一种调制波,但有别常用 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发送的调频调幅信号,它是利用伪随机码传送导航电文的调相信 号。GPS 卫星信号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卫星导航定位信号之一,它包含有载波信号 (L1 和 L2)、测距码(C/A 码和 P 码)和数据码(D 码,也称导航电文) 。 2.1 GPS 信号的产生 GPS 卫星播

29、发的信号在 UHF(Ultra High Frequency)频段的两个频率部分 L1 和 L2 上传播(UHF 频段覆盖了从 500MHz 到 3GHz 的所有频率) 。下图 2.1 描述了 GPS 信号的产生原理: 图2.1 GPS信号的产生 在图2.1的最左边,时钟信号f0=1023MHz分别和154和120相乘产生Ll和L2载波信 号。同时时钟信号f0在左下角限幅器作用后输入到P(Y)码生成器和C/A码生成器。在 图2.1的最底部,数据生成器产生导航数据。码生成器和数据生成器通过P(Y)码生成 器产生的信号X1同步9。 在码生成器右边,P(Y)码生成器和C/A码生成器分别产生的P(Y)

30、码和C/A码分别 通过模2加法器和导航数据组合。产生的P(Y)码导航数据和C/A导航数据输入到 Ll频率支路的两个调制器,通过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法调制到载波Ll上。P(Y) 部分信号衰减3dB后,P(Y)支路和C/A支路相加产生Ll信号。另外一路P(Y)码导航 数据输入到L2频率支路的调制器,通过二进制相移键控方法调制到载波L2上,这部 分信号衰减6dB后产生L2信号。 共 46 页 第 9 页 2.2 GPS 信号结构 2.2.1 载波信号 GPS卫星测距码信号和导航电文的传输速率都很低,C/A码、P码和导航电文的 传输速率分别为l.023Mbit/s、10.23Mbit/s和50

31、bit/s。且GPS卫星离地面约20200km, 其电能非常紧张,因此很难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速率很低的信号传输到地面。解决 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将测距码信号和导航电文调制到L频段的两种载波频率(fL1和fL2) 上发射,其中fL1=154f0=1575.42MHz,波长1=19.03cm,其上调制C/A码、P码和导 航电文;fL2=120f0=1227.60MHz,波长2=24.42cm,其上仅调制C/A码或者P码其中 一种,或者都不调制。 2.2.2 C/A 码和 P 码 每个GPS卫星发送的测距码有两种:精密测距码P(Y)码和粗捕获码C/A码,两种 均为伪随机码。伪随机码全称伪随机噪声码(P

32、RN Pseudo Random Noise Code),简称 伪码,是一种可以预先确定又可重复产生和复制,具有类似于白噪声随机统计特性 的二进制码序列。伪码的产生方式很多,GPS系统中采用的是由m序列(即最长线性 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产生的复合码。m序列是由多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的,不同 级数的反馈寄存器以及不同的反馈抽头都将产生不同的m序列。 1.C/A码的生成原理 GPS信号中的C/A码是序列长度为1023位(码片数)的Gold码。Gold码是m序列的 复合码,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模2和构成。改变产生它 的两个m序列的相对相位,就能得到一个新的Gold序列。Gol

33、d码有较优良的自相关 和互相关特性,构造简单,产生的序列数多,广泛的应用于码分多址系统10。 本GPS软件接收机使用带有C/A码的L1频段的GPS信号进行定位。GPS信号中 C/A码的码速率为1.023MHz,周期为1ms。其中每个基码码片的宽度为 1ms/1023=977.5ns。C/A码的产生原理如下图2.2所示: 共 46 页 第 10 页 图2.2 C/A码的产生原理 根据C/A码的产生原理可知,G1的输出为第10位线性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即MLS 输出,G2的输出则依赖于相位选择器,相位选择器选择两个位的输出经过一个模2 加法器产生的码序列为G2的输出。C/A码发生器将G1和G2的输出作

34、为输入,在用一 个 模2加法器产生C/A码。每到1023个周期,移位寄存器的值会重置为“1” ,开始 产生下一周期的码。由图2-5可知,G1和G2的驱动时钟为1.023MHz。G1寄存器的生 成多项式为: (2.1) 103 1 1)(xxxG 由式(2.1)可知,寄存器的第3位和第10位的状态反馈给输入。同样,G2寄存器 的生成多项式为: (2.2) 1098632 2 1)(xxxxxxxG GPS星座中总共有37颗卫星,因此要产生37个不同的PRN码序列。如何产生不 同的C/A码主要取决于G2序列的相位选择器。表2-1列出了不同卫星的对应的不同相 位选择器的选择。 表21 码相位分配 卫

35、星ID编号GPS PRN信号 编号 码相位选择码延迟码片C/A码前10个 码片 11 26 51440 22 37 61620 33 48 71710 44 59 81744 55 19 171133 66 210 181455 77 18 1391131 88 29 1401454 共 46 页 第 11 页 99 310 1411623 1010 23 2511504 1111 34 1521642 1212 56 2541750 1313 67 2551764 1414 78 2561772 1515 89 2571775 1616 910 2581776 1717 14 4691156

36、 1818 25 4701467 1919 36 4711633 2020 47 4721715 2121 58 4731746 2222 69 4741763 2323 13 5091063 2424 46 5121706 2525 57 5131743 2626 68 5141761 2727 79 5151770 2828 810 5161774 2929 16 8591127 3030 27 8601453 3131 38 8611625 3232 49 8621712 表中共有5列,第1列是卫星的ID(Identity)号,第2列是PRN信号号码,第3列 是码相位选择,用于形成G2产

37、生器的输出,第4列是以码元数表示的码延迟,这个 延迟就是MLS和G2输出之差。一旦码相位定了,延迟数也就定了。最后一列为每颗 卫星的C/A码的前10位的八进制表,用于检查产生的C/A码是否有误11。 C/A码之所以用作GPS信号传输,是因为它有以下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1)互相关特性 对于卫星i和卫星k对应的C/A码Ci(k)和Ck(k),其互相关函数如下: 任意 m (2.3)0)()()( 1022 0 mlClCmr k l i ik (2)自相关特性 共 46 页 第 12 页 对于卫星k对应的C/A码Ck(k),其自相关函数如下: (2.4)0)()()( 1022 0 ml

38、ClCmr k l k kk 1m (2.5)1023)()()( 1022 0 mlClCmr k l k kk 1m 由上述特性可以看出,所有的C/A码之间是几乎互不相关的。除了完全对齐的 情况,所有的C/A码自身也是几乎不相关的。这种特性使得很容易找出两个完全对 齐的相同的C/A码。 2.P码的生成原理 P码的码速率为10.23MHz,每个基码码片约宽97.7ns,对应的空间距离为 29.3m。由于其基码码片宽度为C/A码的1/10,所以其测距精度远远高于C/A码,故 称P码为精密测距码。P码的产生原理与C/A码相似,由两个码长互素的子码x1和x2 组成的模2和复码产生。两个子码x1和x

39、2是由24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截短码,x1和x2 的码速率均为10.23MHz。不同的卫星分别对应于不同的P码。 2.2.3 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主要包括卫星星历、时钟改正、 电离层时延改正、工作状态信息已经C/A码转到捕获P码的信息,这些数据以二进制 的形式发送给用户,因此导航电文又称为数据码,或称之为D码。 图2.3 导航电文的组成格式 导航电文的格式如图2.3所示,它的基本单位是1500bits的一个主帧,导航电文 的传输速率为50bps,因此,每30s才能够传送完一个主帧。每一个主帧包含5个子帧, 前三个子帧各有10个字码,每个字码30bits;第4、5子帧

40、各有25个页面,共有 37500bits,长达12.5min。第4、5子帧与第1、2、3子帧不同,它需要750s才能传送 完毕全部信息量。 共 46 页 第 13 页 2.2.4 GPS 卫星信号的调制 传统的GPS信号属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信号的调制过程只是周期性地改变载 波的相位,而载波的频率没有变化。各模块都是在以频率f0=10.23MHz为基准时钟的 基础上产生的,基准频率f0经过限幅器为C/A码和P码生成器提供了稳定的时钟,导 航数据和C/A码是由P码发生器生成的X1历元控制同步和叠加而成。叠加后的C/A码 和P码再通过调制器以BPSK相互正交的调制方式调制到载波L1上,即分别调制在

41、载 波L1的同相和正交通道上。P码部分的信号衰减3dB后,与C/A码部分信号相加就是 L1频段上发射的信号。L2频段上的GPS信号的结构与L1频段上信号基本一致,但是 它通过切换开关仅提供P码与导航数据异或、C/A码与导航数据异或和单独P码中的 一种12。 由此,GPS卫星发射信号的结构分别为: L1 载波上: (2.6)cos()()()sin()()()( 11011 ttDtPAttDtCAtS LPLCL L2 载波上: (2.7)2cos()()()( 22 ttDtPBtS LPL 图2.4 信号调制结果图 2.3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有载波信号、测距码、D码组成的GPS信号结构,

42、并详细介绍了C/A 码的生成原理及GPS卫星信号的调制,为后续捕获和跟踪技术奠定了基础。 共 46 页 第 14 页 第三章 GPS 信号的捕获 在传统GPS接收机中,捕获部分通常是用专用的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的。而 在GPS软件接收机中,捕获部分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本章首先介绍了几种基本的 捕获算法。随后给出了一种能在软件接收机中有效实现捕获的算法,并在MATLAB 中利用算法对一组实际采集的信号进行了捕获。 3.1 GPS 信号捕获原理 在软件接收机中,捕获是利用伪随机码良好的相关特性,检测本地C从码和卫 星信号伪随机码的相关输出。对某一颗可见卫星,当本地C/A码的码相位、本地载 波

43、的频率和输入信号中的码相位以及载波频率相匹配时,有最大的相关值。本地 C/A码的码相位与输入信号中的码相位在任何一边的偏移超过一个码元时,有最小 的相关值。当检测到最大相关值时便达到了捕获的目的。通过对GPS信号的捕获, 可以确定犯颗卫星中的可见卫星,并可计算出可见卫星的载波频率和OA码的码相位 的粗略值。接收到的GPS信号通常是几颗可见卫星播发的GPS信号的组合,如下式: (3.1)()()()( 21 tstststs n 上式中表示卫星播发的GPS信号,是接收机接收到的所有颗可见)(tsnn)(tsn 卫星播发的GPS信号的组合。当捕获卫星时,输入信号和本地所产生的不同k)(ts C/A

44、码序列、不同本地载波序列相乘。利用C/A码良好的相关特性,通过检测到的最 大相关值,找到可见卫星和对应卫星的载波频率和C/A码的码相位的粗略值,达到 捕获的目的。其中信号捕获输出的C/A码的码相位和载波频率是用于跟踪的初始条 件13。 3.2 GPS 软件接收机捕获算法 对于GPS卫星信号有多种捕获方案,以下几节将分别介绍三种捕获算法:串行 搜索捕获算法,并行频域搜索捕获算法和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 3.2.1 串行搜索捕获算法 串行搜索捕获算法在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是一 种常用的方法。GPS就是一种CDMA系统。下图3.1给

45、出了串行搜索捕获算法的基本 原理框图。 共 46 页 第 15 页 图3.1 串行搜索捕获算法原理图 由图3.1可以看出,串行搜索捕获算法基于本地产生的C/A码序列、本地振荡器 产生的载波与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乘运算。对于一个特定的卫星,C/A码产生器产生 一个本地C/A码序列。这个本地C/A码序列的码相位变化范围是01022个码元。输入 信号首先和本地产生的C/A码序列相乘,然后再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载波相乘。其 中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载波相乘后产生支路,和本地载波偏移900相位后相乘产生I 正交的支路。然后支路和支路分别经过积分运算和平方运算后相加作为输出。QIQ 理论上,由于C/A码只在信号上调

46、制,信号的能量应该在支路。但是由于不II 知道接收到的GPS信号的相位,解调后的信号不一定等于卫星产生的信号。所以II 为了保证能够检测到信号,对支路和支路分别做积分运算是必要的。最后的输IQ 出信号是输入信号和本地产生信号的相关值。如果输出大于预先给定的门限值,那 么本地产生的载波频率和C/A码的相位就是正确的。然后将该载波频率值和C/A码的 相位值传递给跟踪部分,作为跟踪部分的初始值。 串行搜索捕获算法中有两次不同的扫描运算过程。一次是对中频IF10kHz范围 内所有频率以一定步长的频率搜索,本论文采用500Hz为步长;一次是对1023个不 同的码相位搜索。这两次的搜索过程总共有41943

47、次运算。如下式: (3.2) 419434110231 500 10000 21023 频率 码相位 显然,41943次运算的运算量非常大。这种耗时的搜索是串行搜索捕获方法的主 要弱点。但是它同时也具有算法简单,实现起来简单直接的优点14。 3.2.2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算法 如果能从搜索过程中消除对其中一个参数的搜索,或者能使对两个参数的搜索 同时进行,算法性能将会大大提高。这一小节介绍的并行频域搜索捕获算法,就是 对一个参数的搜索。这种方法利用了傅立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并行频 域搜索捕获算法的原理图如下图3.2所示: 共 46 页 第 16 页 图3.2 并行频域搜索捕获算法原理图

48、 图3.2中,输入信号首先和本地产生的C/A码序列相乘。对于一个特定的卫星, C/A码的相位介于01022个码元之间。然后对相乘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使其 变换到 频域。进行傅里叶变换时,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实现。其中FFT比DFT的运算速度快,但是FFT要求输入序列的长度等于2的正整数 次幂15。 3.2.3 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算法 相比较以500Hz为步长的载波频率搜索总量41,码相位的搜索总量1023是比较 大的。上节介绍的并行频域搜索捕获方法中,通过将信号在频域的搜索并行化方式, 消除了对41个可能的载波频率进行必要的搜索过程。如果能使捕获过程在相位域并 行化,那么相比较并行频域搜索捕获方法中的1023次搜索,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搜索 41次。下面介绍的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就是用到了以上提到的并行化码相位搜索过 程的办法。 捕获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输入信号和一个C/A码序列做相关运算。相比较串行搜 索捕获方法中输入信号分别和1023个不同码相位的C/A码序列相乘,对输入信号和 具有不同码相位偏移的C/A码序列做循环互相关更方便。下面是一种通过傅立叶变 换实现循环相关的方法。 两个长度同为N的有限长序列和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和计算如)(nx)(ny)(kX)(kY 下: (3.6) 1 0 /2 )()( N n Nknj enxkX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