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411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探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名称 学士学位论文失范探究项目类别 普通立项 指导老师 主 持 人 参 与 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学士学位论文失范探究内容提要 :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但是现在大学生几乎都将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任务,草草完成就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探究毕业论文失范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在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概述。第二部分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实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日常观察和个别访谈,探究论文失范的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各种资料及咨询探究解决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的方法。关键词:毕业论文失范 学术 优秀论文一 毕业论文失范概述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被认为是“一次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作业机会。”然而,理论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终身受益的作业”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

3、士论文出现抄袭、剽窃、侵占、拼贴乃至买卖等严重现象。学生抱着一种应付交差的心态完成论文,而学校教授对于“大势所趋”的该行为只能无奈的接受。这极不严肃的现象使得本科生毕业论文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道德失范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也日益普遍,其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和侵蚀作用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生活观察的形式,力求从现实的层面上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从中找出其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理性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4、。根据笔者的研究,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的失误,还有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弱化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如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载体等方面陈旧落后,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等。一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取消强制写学是论文的制度,希望不要浪费不必要的资源。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本科生写学士论文本身并不是问题,如果学生在写论文中能够如果说老师给予足够的指导,让学生在某个题目内多读文献,多多思考,应该还是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的。但是,没有老师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老师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最后完全看老师个

5、人的责任心,有些老师还会认真看看学生的论文,有些老师却只看看格式就算了事。所以,这是一种各方面多因素造成的道德失范现象。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论文失范实证分析从上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从总数上看,武汉大学的优秀论文总数近似我校3倍,而实际上,武汉大学的毕业人数约为我校的1.8倍。虽与人数规模相近的农业大学在获奖总数上相对持平,但从等级数量分布上看,我校的分布却是因获奖等级的降低而成倍增长,相交之下,华中农业大学三种等级的分布则保持与武汉大学相似的分布率,并相对稳定,这就凸显出我校极不正常的分布,这样的分布明显显示出我校的论文质量有待提高。那么这种现象出现的真实原因是怎样呢?1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

6、状调查(一) 道德理想缺乏(1)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 在改革浪潮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使他们为祖国的成就深感欣慰,感受到了自我责任的重大,激起勤奋学习的热情。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 ,他们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厌恶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勉强参加也要讲究报酬如何等。据了解,学生们在平时的学术比赛或论文发表中,绝大多数同学是为了在评比奖学金或考研,保研时为自己增加筹码.为学术而学术的很少。(2)急功近利,目标短期化,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图表二我们针对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在全校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不难发现,处于中间的人

7、数占绝大多数,即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由参考资料拼装而成。大多数学生都将毕业论文视为一种任务,完成任务即为目标。所以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们东拼西凑,集各家之所言,就拼装成了一篇论文!(二) 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诚信度下降,责任感和正义感缺失,责任感和正义感缺失,公共意识淡漠,法制观念模糊这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的直接感受。 学术研究活动包括收集,获取资料和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形成新的理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在该领域中,大学生常出现的越轨行为包括:捏造或伪造数据、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杜撰参考文献、一稿两投或多投。 不仅如此,在论文失范中,更有拉关系、走后门、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我们的调查表

8、明:13%的学生认为有向评委行贿的现象。(三)、学习道德失范严重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在平时的作业或者论文中就已有所体现。下面是我们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做的调查情况:图表三: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状况 单位:%平时论文作业中是否有抄袭行为 发现过未发现过不清楚68.213.118.7平时论文作业中的抄袭行为的普遍程度普遍(50%以上)较普遍(20%以上)不普遍(20%以下)31.838.629.6考试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率50%左右30%左右20%左右不清楚10823.949.415.9考试中有抄袭行为的人中是否包括学生干部包括不包括不清楚61.96.831.3考试中学生干部抄袭行为的

9、发生率普遍(50%以上)较普遍(20%以上)不普遍(20%以下)15.92955.1学生论文中是否有抄袭行为有没有不清楚39.79.151.2学生论文中抄袭行为的发生率普遍较普遍不普遍不清楚18.833.540.96.8(四) 网络道德失范广泛 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其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在这个

10、虚拟的网络里,大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我个性,发挥自我想象,追求自我超越,体验自我成功。但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又极大地助长了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首先,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良好有序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恶化了网络环境,不利的网络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其次,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品德心理畸形发展。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体道德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时期。良好品德心理的形成,需要知、情、意

11、、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促进,以及内外途径综合作用。网络道德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些学生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大学生的品德心理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畸形发展和扭曲。 最后,网络道德失范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放弃了刻苦钻研,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浮躁的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公然在网络上寻人替考或是替人代考,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沽名钓誉,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这种剽窃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加剧了学术腐败,导致学生品德素质和学术水平急剧下降。网络传播迅速而快捷,网络群体庞大而

12、复杂,一种不良思想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扩散,极具感染性和危害。2.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一、学术制度供给不足 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学术制度内在学术制度外在学术制度学术法律制度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励制度图表四:学术制度的构成 学术制度由内在学术制度和外在学术制度构成。内在学术制度就是指学术共同体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用以约束、规范学术工作者学术活动的传统、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外在学术制度是指社会或学术机构自觉制定的用以规范、引导、激励学术人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则,包括学术法律制度、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励制度及各自相应的实施机制。外在学术制度实际上又包括亚层次的制度

13、,从而构成了一个制度网络,对学术人的学术行为(科研、评价、奖励)产生直接规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1)内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大学师生缺乏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支撑 内在学术制度是学术发展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这些传统和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学界拥有的用以约束学术工作者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 (2)外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 .学术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首先,学术法律制度的宣传及制度的缺位.学术法律意识的形成所以必要,是由于学术法律意识是学术法律有效运行的基础.作为人的心理层次的学术法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学术法律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就具

14、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行为.学人们学术法律意识的形成,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进行系统教育,或进行广泛宣传,使法律知识能够得以普及.然而,我们的调查却表明,社会对于学术法律却不够重视. 图表五:开设知识产权法的学校比例 其次,学术监察制度、惩罚制度的实质性缺位。我国确有学术法律监察制度和惩罚制度,但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并没有有效地识别和查处人们的违规行为。 .学术评审指标存在着缺陷。过分追求数量是学术评审中一个很大的缺陷,一些高校在职称及学术成果的评定中,对学术著作评价都离不开数量规定,学术著作字数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其质量的高低。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过分强调数量标准,轻视质量标准

15、,并不意味着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质量指标。实际上,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中,质量标准也是存在的。然而,这些标准却是:将刊物行政级别的高低等同或近似等同于其学术水平的高低等不合科学的标准。 综上所述,内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大学师生缺乏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支撑,外在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大学生中的某些投机者。所以,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根源二、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的弱化 大学学术道德失范从其行为主体的角度考察,是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低下的外在行为表现。人的学术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否及其高低优劣,与教育直接相关。 首先,大学教育制度上的缺陷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上只重视培养大学生学术智力素质,忽视他们

16、的学术道德素质。其次,与大学培养目标上的缺陷相联系,大学教育制度的缺陷也表现在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课程忽视了用以培育学生学术素养的重要课程学术规范课程的设置。学术规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是技术层面的规范,即从事学术活动应遵循的“范式”。如学术论文写作应有的关键词,中英文摘要、注释和引文应该如何的规范。这类规范是基础。二是学术道德层面的行为规则。如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的成果,引用他人的成果需要注明,不能伪造和杜撰数据等等。第三层是理念层面的规范。这一层次的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的人的目的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如学术研究要追求知识创新,要为人类提供知识增量,学术评审和奖励活动要公正、

17、客观、实事求是。 三 探究解决大学生毕业论文失范现象一、优化道德育人环境(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要保证大学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首先是要构建完整的大学教育目标。完整的大学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在教育目标中既重视培养学术智能素质,又重视培养学术道德素养,才有可能保证大学生学术素质的和谐发展。其次,是要完善道德课程体系。学术课程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如论文写作的基本范式、如何引用他人的成果、如何进行注释等方面;学术法律和学术道德规范,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专利法,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奖励中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活动方面的

18、理念等。最后,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大学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既要有利于合格研究人才的培养,又要有利于制约、控制大学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为此,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改进学位论文的评价方法,严把论文质量关。一是保证答辩委员会成员能够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实事求是、不循私情。二是保证评价程序的公正。如学位评阅表的送达采用匿名的方式,论文的答辩决议经过评审专家集体讨论再起草等等都是保证评价程序公正的具体措施。(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

19、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20、。也就是说,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三)加强网络思想教育1、提高网络主体素质 首先,积极能动地去开创高校网络德育的新阵地。目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传统思想教育的封闭

21、性受到网络社会开放性的极大挑战和冲击。其次,要努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作为网络德育的受教育主体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如果违背道德准则,其危害性往往更大。一方面,应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除了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提升品德修养。由于大学生过去都有着一帆风顺的学习与生活,自我中心观念较重,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淡薄。在虚拟网

22、络中,他们只追求自我满足,体验个人成功,而忽视社会责任。网络道德失范正是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的直接体现和反映。因此,加强科学道德责任教育不仅可以积极预防网络道德失范,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孤僻、固执和不合群等网络心理障碍。 2、优化网络文化环境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文化,它在当今信息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普遍而又深刻,因此必须将其纳入校园文化的整体范畴之内。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辨别和抵制不良信

23、息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的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3、加强制度建设 道德原则和舆论能够在道义上约束和规范人的举止,却不能惩罚超越道德界限的不法行为,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面对网络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迫切需要,各种网

24、络法规、条例相继出台,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二、加强学术制度的有效供给 (1)学术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 对知识产权法的有关重要条目应做出明晰的规定,是学术法律制度有效供给的重要条件。任何制度规章只有在明晰界定的情况下,才便于人们理解和执行。相反,如果法律规范过于抽象,既容易引起歧义,也难于操作而流于形式。既然对相关词条的界定不清是我国知识产权法有效供给不足的一种主要表现,那么,完善学术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对有关重要词条做出明晰规定。 (2)学术评价制度的

25、有效供给 学术评价制度的有效供给包括学术评审制度应建立公正合理的程序。任何评价都离不开程序,在评审专家、评审对象及评审标准确定的前提下,评价程序是影响甚至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和公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学术评审制度如何才能保证程序的公正与合理?一般而言,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是要预先建立规则。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必须在评审前确定,且学些规则的确定应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取得共识,然后以部门法规的形式予以颁布。正式颁布的规则应如同法令,不得以任何形式的借口随意变通执行。二是专家遴选的随机性。评审专家一旦固定化和公开化,就可能会有人利用专家的头衔“寻租”,给试图行贿者以可乘之机,无法保证评审

26、的中立性。三、高校应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一) 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

27、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二) 采取有效措施,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 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为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必须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要抓好典型示范。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

28、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固然重要,但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有关部门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

29、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结束语:学术道德失范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领域中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规范制度、提高素质、建立良好的环境,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参考文献:1 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靳诺、吴树青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张文新 高等教育心理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4 戴维.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德生活经济学 中信出版社 20065 陈红梅 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20066 程虹 制度变迁的周期第一版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07 方舟子 溃疡-直面中国的学术腐败第一版 海南出版社 19978 王炎坤 科技奖励论第一版 华中理工大出版社 20009 张应强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构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10 毕业论文网 http:/ http:/ http:/www.00100.cc/ht1/WenJuan.aspx?BianHao=1329320083190334112 青少年思想道德网 http:/ 经济学院 联系电话1320717616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