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563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交通土建毕业论文.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陕西省商州至陕豫界一级公路施工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陕西省商州至陕豫界一级公路施工设计图 第 1 页 共 38 页 目录摘要3第一章 绪论5 1.1.1 设计标准5 1.1.2 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51.1.3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61.1.4 建设条件81.1.5 与周围环境协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81.1.6 路基路面91.1.6.1 设计依据91.1.6.2 公路横断面的设置情况91.1.7 桥梁、涵洞101.1.7.1 桥梁部分101.1.7.2 涵洞部分101.1.7.3 通道及人行天桥11第2章 平纵横设计12 2.1.1 选线122.1.1.1 丘陵地区路线特点122.1.1.2

2、选线原则及依据122.1.2 道路等级的确定132.1.2.1 已知交通量资料132.1.2.2 折算标准132.1.2.3 交通量计算132.1.3 平面线形设计142.1.3.1 设计线形资料142.1.3.2 路线长、方位角及转角计算142.1.3.3 圆曲线计算152.1.4 纵断面设计172.1.4.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72.1.4.2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72.1.4.3 曲线设计注意要点182.1.4.4 竖曲线计算18第3章 路基设计233.1.1 路基横断面布置233.1.2 路基边坡及压实233.1.3 公路用地宽度24第4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244.1.1 路基排水设计

3、244.1.2 路面排水设计244.1.3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254.1.3.1 设计资料25第5章 挡土墙设计265.1.1 土压力及挡土墙自重计算265.1.1.1 土压力计算265.1.1.2 挡土墙自重计算285.1.2 倾覆及抗滑稳定性验算295.1.2.1 抗滑稳定性验算295.1.2.2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305.1.3 地基承载力验算305.1.4 墙身强度验算31第6章 路面设计336.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336.1.1.1 交通分析33致谢.35参考文献.36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陕西省商州至陕豫界一级公路是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

4、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一 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切面。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空间 位置和各部分尺寸的工作, 即通常所说的路线平面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 三者是相互关联, 既分别进行,又综合考虑。本设计论文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 耕地、 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然后进行选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 土方调配,边坡设计,沥青路面设计。关键词:路基;路

5、面;涵洞;沥青;砼;横断面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Shangzhou to Shanxi and Henan, Shanxi Province, circles a highway road is a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It is a linear structure of roadbed, road, bridges, culverts, and along the facility. Us

6、ually said route, refers to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road centerline. The projection of the line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referred to the plane of the route. Along the the midline vertical cut further expand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route. The center line of any point of law to the cut surface

7、is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road at that point. Route design is to determine the route spatial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k, that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route graphic design, route profile design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ree are interrelated, and both were, and con

8、sidering. The design thesis to be familiar with topographic maps and to the original data,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ts topography, the height difference, canals, and arable land, buildings, etc. Then line selection, program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line,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9、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earthwork calculations, of Earthwork, slope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asphalt pavement.Keywords: roadbed; pavement; culverts; asphalt; concrete; cross-section 第一章 绪论1.1.1设计标准 根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交通部文件,结合陕西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和经济发展要求,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发展需要,全线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表 1.1

10、 主要技术指标表指 标 名 称单 位规 范 值采 用 值公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四车道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级一一级设计速度公里/小时8080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米24.524.5路面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平面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7005000圆曲线极限半径米400-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400050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85200平曲线最小长度米170269.353纵断面最大纵坡%42.0833最小坡长米250233.43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1000053130凸形竖曲线极限半径米65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450011560凹形竖曲线极限半径米3000-竖曲线最小长度米85360.008

11、设计荷载计算荷载公路I级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1/300大中小桥、涵洞、路基-1.1.2 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起点位于窑家坳,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位于横冲,终点桩号为K2+803.432,全长2.803Km。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采用8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级。该段路线全场长2.8公里,全线挖方202353m3, 填方400551m3,小桥562米/1座,全线设有配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1.3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1.3.1 地理位置路线大致沿南东-北西向展布,路线起于窑家坳、青草坝、茶园、止于横冲。沿线交通较为方便

12、。测区地形起伏大,海拔高程多在38m235m,高差一般在6m40m左右。路线沿线丘陵连绵起伏,沟谷普遍分布。 1.1.3.2 气象及水文本项目研究区域属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且多集中在48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0度;月平均最低气温4.5度,四季有大风,春秋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地方性大风大雨。公路沿线经过的河流主要为渌水一级支流潭水。每年38月为汛期,雨量集中,暴雨后河水陡涨;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因此暴雨季节汇流较快,水力坡降大,流速较大。路线所经区域按全国水文分区为59区。 1.1.3.3 工程

13、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路线大致沿南东-北西向展布,沿线为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发育。地面黄海高程为38235m,相对高差一般为640m。山丘平面形态一般呈带状或不规则圆形,剥蚀较强烈,山丘自然边坡1035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冲沟中地势一般较平缓,冲沟宽度一般50400m,冲沟遍布农田、水塘,冲沟中地面高程一般为4065m。本段水系为渌水及渌水的支流,侧向侵蚀为主,河曲发育;路线所经较大的水系为渌水的支流潭水。路线走向一般与山丘及冲沟走向大角度相交。2)、地层岩性冲沟中上覆土层为亚粘土,一般为可硬塑状,厚度2.56.0m;局部地段池塘中发育流塑软塑淤泥、淤泥质粘土,软土厚0.51.0m,采用

14、清淤换填处置即可。山坡上上覆土层为硬塑粘土及亚粘土等,厚度一般3.56.5m;局部地段厚达20.0m以上,下伏基岩泥盆系灰岩与钙质砂岩、泥灰岩等,以灰岩和钙质砂岩为主。灰岩为弱风化,岩石英钟一般完整,坚硬,局部地段灰岩中发育溶沟、溶洞等岩溶现象,充填物为流软塑粘性土。钙质砂岩、泥灰岩等薄中厚层状,岩石一般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505.5m。挖方地段既有土质边坡,也有石质边陂。边坡上部的强风化砂岩易风化可能会出现碎落、坍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3)、地质构造及地震沿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醴攸盆地、株洲盆地,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勘察区石回咀北东向构造发育较为明显,该北东向构造发育

15、于元古界板溪群中;另外,勘察区花岗岩发育地段,位于板杉铺旋卷构造中,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一般大角度相交。沿线分布的一系列向斜、背斜等褶皱构造,控制着区内溪流、沟谷的发育方向。勘察区褶皱发育,一般为直立的背、向斜。本段大的褶皱楚东桥短轴背斜等。褶皱轴部走向为北东或北北东向。背斜的核部为泥盆系。本段一般以中小型断层为主。共发育14条断层(F114)。,本段较大规模的断层为发育于板杉铺旋卷构造附近的黎家桥逆断层(F2)、石回咀逆断层(F3)、十里长冲逆断层(F9或F13)。其中黎家桥逆断层倾向南东,倾角约50;石回咀逆断层倾向北西,倾角约60;十里长冲逆断层倾向南东,倾角约30路线两次与该断层相交,断

16、层带附近的泥质板岩受挤压痕迹较显著。除这三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外,其余一般为平移断层。区内发育的断层一般未直接出露,均被第四系覆盖,发育宽度一般不明。勘察区构造以单斜构造及褶皱为主,未见活动断裂发育的痕迹,新构造运动的痕迹不显著。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勘察区中硬场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因此,路线所经地段区域稳定性良好。区域地质构造对路基稳定无大的影响。4)、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17.217.6;年平均降水量为13671432mm,全年无霜期为275288天。所经地域属湘江流域范围,地表水系较发育河水

17、位受季节性降水影响大,河流流向一般由西向东,在株洲渌口流入湘江。勘察区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及山间谷地砂性土或碎石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渗流形式排泄于湘江及其支流中。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的表层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但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中,水量较大。岩溶水分布于灰岩中,大气降水通过溶沟、溶槽、溶蚀裂隙下渗,储存于溶洞、溶沟、溶蚀裂隙等管道。1.1.4 建设条件各料场储藏量丰富,与国道、省道、县道相互连接,交通运输方便,材料支距相对较近,材质、规格和数量均能满足本项目工程结构物、路面材料的施工要

18、求。1.1.5 与周围环境协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为使高速公路建设与周围景观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在测设工作中,本着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1).路线布设尽量与沿线地物、地形、环境、景观及规划相协调;尽量避开村庄和城镇规划,减少拆迁,少占良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尽量维持既有水利设施,完善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系统,确保水系畅通;3).合理设置立交和通道等构造物,减少因公路建设而给沿线群众带来的生产和生活的不便;4).注意桥梁构造物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尽量避免采用呆板、单一的结构形式,增加构造物的美感;5).加强高边坡、路基及沿河防护,最大限度地避免水土

19、流失,路基防护突出绿化为主的思想;6).加强景观设计,做好美化,在中央分隔带、护坡道、取土坑等处种植各种适宜生长的灌木、乔木和花卉等,既可隔蔽噪声,又可吸收部分废气、减少尘土,净化环境;7).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合理选择利用施工场地,减少施工期间污水、废料、噪音等污染。竣工后应及时清理河道、沟渠及道路上堆积物,及时清除临时工程及废弃物,恢复原有地貌景观;加强环境保护设计,尽量使公路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适应,使公路融入大自然中。1.1.6 路基路面1.1.6.1 设计依据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

20、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0189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03395)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及设计指导意见。1.1.6.2 公路横断面的设置情况1)、公路路基横断面表 1.2 横断面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整体式路基1路基宽度米24.52中央分隔带米2.03路缘带米20.54行车道米47.55硬路肩米2.56土路肩米 0.752)、高填深挖路段在施设阶段认真贯彻了交通部要求的尽量控制挖方边坡高度不大于30米,填方边坡不大于20米的环保思想。结合本路段地形起伏大、横坡陡峻的自然特点,通过对路线平面、纵面的优化以及局部路段与桥梁、

21、隧道方案的认真比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高填、深挖路段。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6.0m时,边坡按1:1.5设计;当边坡高度大于6.0m时,大于6.0m的部分,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分别采用路肩墙、护脚的形式收缩坡脚。挖方路基边坡设一级或多级平台,各级边坡高度一般为810m(土质为8m,石质为10m),对于局部岩石边坡,采用一坡到顶;每两级边坡间设1.5m宽平台,平台外侧设回填种植土槽,进行绿化。3)、边坡防护挖方边坡坡比采用1:0.751:1.5,植草绿化,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坡面绿化。4)、对于斜坡路堤、半填半挖路基及填挖交界处,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类土、砾类土、碎石填筑,石质路段过渡段对路床进行加固处理

22、,可减少路基的沉降,确保路基的稳定。5)、挡土墙路堤挡墙控制在200米内。减少路基占用农田数量,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由于项目处在山岭区,结合以往湖南高速公路的经验,挡墙高度控制在20米内,对于高挡墙,均需进行特殊计算。1.1.7 桥梁、涵洞1.1.7.1 桥梁部分桥梁以简支梁桥为主,标准化、定型化,方便施工。并使特殊桥梁各具特色,桥梁布置贴近自然,充分体现与环境相协调。施设阶段结合详勘资料以及地形、地质和水文、水力情况,对初设桥梁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以确保桥梁安全并经济合理。桥梁采取的荷在等级为公路级,桥面宽为26米,起点K0+547终点K0+577,全长30米。桥梁平面,在直线上。纵断在

23、i=1.03%的纵坡上。上部结构采用3x10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扩大基础,U型桥台、扩大基础。1.1.7.2 涵洞部分圆管涵预制管节中节长1.0m/节,端管节0.5 m/节。管涵内径1m,管壁厚10cm,埋置超过9米适当增加管壁厚度 ,涵基础厚度用2倍管涵壁厚,基础砂砾垫层20,涵身每46 m设一道沉降缝。圆管涵进出水口、八字翼墙未端或锥坡未端,用25cm,厚7.5号浆砌片石+10cm砂砾垫层。 并在铺砌未端设隔水墙,宽40cm, 深150cm。涵洞基础埋置深度见设计图纸。涵洞施工注意事项:1)、涵洞设计中基本采用标准斜交角。施工中可根据实际地形、地质情况,选拔非标准交

24、角,合理调整涵位,或者对涵洞进出口型式作必要的调整,但应注意进出口与路基排水系统及原沟渠的协调处理。2)、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也可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3)、对于钢筋混凝土明板涵,在台帽上设置三角垫层,以使涵面形成1.5%的横坡。4)、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5)、管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才能脱模、堆放和运输。脱模时应在管壁上注明适用的填土高度。6)、涵洞顶上及涵身两侧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的填土须分层对称夯实,相对密度达到95%。7)、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

25、厚度小于0.8m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8)、与涵台结合部分的涵洞基础,必须戳毛并预留钢筋,使涵台与基础结合更好。1.1.7.3 通道及人行天桥本项目通道及人行天桥的设置,共分以下几种类型:机耕通道兼排水 净宽 5.0m 净 高 3.5m 主要供行人车通行及排水机耕通道 净宽 4.0m 净 高 3.0m 主要供拖拉机通行 人行天桥 净宽 4.0m 桥下净高 5.0m 主要供行人通行凡下穿高速公路的乡村路、机耕道、人行道,从洞口翼墙外向两端各20m范围改造为水泥砼路面结构(即设计文件中的通道路面结构图)。根据地方公路等级、与主线交叉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勘测,广泛收集地方意见,结合当地路网

26、规划,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本标段的通道及人行天桥的布置进行了合理增减、改移、归并,本标段共布设通道6处,设置天桥2处。第2章 平纵横设计2.1.1 选线2.1.1.1 丘陵地区路线特点山丘连绵,岗坳交错,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发育,山形迂回曲折,领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不大。路线受地形的限制。2.1.1.2 选线原则及依据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1)路线的布设结合沿线地形、

27、地物、地质等自然条件,路网布局、互通式立交设置,严格遵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合理布设路线方案。2)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在选用线形要素和技术标准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论证;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3)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使线形顺适、连续、技术指标均衡,平、纵、横相互配合协调,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并能满足驾驶员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4)本路段经过农田密区,农村道路较多,村庄及高压电网密布,路线布设应满足地方道路规划要求,尽量避开村庄、农田保护区及不良地质地段,少拆高压电网,降低造价。

28、5)路线的布设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做好道路的景观设计。2.1.2 道路等级的确定2.1.2.1 已知交通量资料 表2.1 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85%) 三 菱T653B 黄 河JN163江 淮HF150太脱拉138S解 放SP9200湘 江HQP40东 风EQ1554364866364364866865362.1.2.2 折算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高速公路以小客车为折算标准。如下:表2.2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自量2t的货车大

29、型车2.0载质量7t至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的货车2.1.2.3 交通量计算根据表2.1和表2.2计算初始年交通量为:N0=4361.0+4861.0+6362.0+4361.5+4863.0+6863.0+5362.0=7436辆/日2.2.4 确定公路等级计算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1.0.4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按道路勘测设计P13公式(1-1)计算: N= N0 (2.1)由公式(2.1)得:N= N0(1+k)20-1=7436(1+6.85%)20-1=26185.2辆/日由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26185.2辆/日,查公路

30、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拟定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四车道,设计车速为100km/h。2.1.3 平面线形设计2.1.3.1 设计线形资料图2.1 平面线形示意图由图计算出起点、交点重点坐标如下:A (3088413.886 ,487565.9468)JD2(B) (3088065.2475 ,488925.3297)B (3087591.7227,490243.2721)2.1.3.2 路线长、方位角及转角计算(一)、路线长、方位角(1)、AB段 AB间距离公式: (2.2)由式(2.2)计算得: =75 3756则方位角为:=80317+180-360=104。 234(2)、同理B

31、C段为: DBC=1400.428m BC =701414BC=1094546(二)、转角计算=1094546-104 234=52244(右)2.1.3.3 圆曲线计算(1) ABC段即JD2已知=52244,圆曲线半径R=5000m,缓和曲线长=200m.平曲线图大致如下:其中:路线转角 L曲线长(m) T切线长(m)E外矩(m) J校正数(m) R曲线半径(m)图2.2 JD2平曲线图根据道路勘测设计公式(3-13),公式(3-14),公式(3-15),公式(3-16),公式(3-17),公式(3-18),公式(3-19):q= (2.3) p= (2.4) (2.5)切线长: (2.6

32、)曲线长: (2.7)圆曲线长: (2.8)外 距: (2.9)超 距: (2.10) 由公式(2.3)计算得:q=/2-=99.999m由公式(2.4)计算得: p= =0.249由公式(2.5)计算得:=1.15由公式(2.6)计算得: 由公式(2.7)计算得:=669.353(m)由公式(2.8)计算得:=269.353(m)由公式(2.9)计算得:=5.846(m)由公式(2.10)计算得:=0.339(m)特殊点桩号校核: A K0+000.000 +LAB +1403.378JD2 K1+403.378 T 334.864ZH K1+068.515 + LS +200HY K1+2

33、68.515+ LY +269.353YH K1+537.868 + LS +200 HZ K1+737.868 - L/2 -669.353/2 QZ K1+403.192 +J2/2 +0.339/2 JD2 K1+403.378 校核无误。2.1.4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小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2.1.4.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 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

34、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2)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3) 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4) 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5)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6) 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7) 合成坡度组合要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8)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2.1.4.2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

35、值。 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 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2.1.4.3 曲线设计注意要点竖曲线设计计算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

36、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3%为宜,保证排水要求。考虑设计洪水位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找准控制点,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2.1.4.4 竖曲线计算1)变坡点JD2,其的桩号K0+480 根据设计得知: 图2.3 JD2竖曲线图拟定R2=11560.00,查道路勘测设计得: (2.11)切线长: (2.12)竖曲线外距: (2.13)由公式(2.10)计算得:由公式(2.11)计算得:由公式(2.12)

37、计算得:=1.4m2)、竖曲线内桩号的设计高程计算已知变坡点JD2的高程=56m,则K0+480的设计高程H=56+1.4=57.4m。查道路勘测设计计算公式如下:右半部分: (2.14)左半部分: (2.15)其中: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 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表2.3 JD2曲线内整桩设计高程K0+299.9960059.75059.750K0+32020.0040.017 59.334 59.351K0+34040.0040.069 58.917 58.986K0+36060.0040.156 58.500 58.656K0+38080.00

38、40.277 58.083 58.360K0+400100.0040.433 57.666 58.099K0+420120.0040.623 57.250 57.873K0+440140.0040.848 56.833 57.681K0+460160.0041.107 56.417 57.524K0+500180.0041.401 55.913 57.314K0+520160.0041.107 56.153 57.260K0+540120.0040.623 56.618 57.241K0+560100.0040.433 56.824 57.257K0+58080.0040.277 57.031

39、 57.308K0+60060.0040.156 57.237 57.393K0+62040.0040.069 57.444 57.513K0+64020.0040.017 57.650 57.667K0+660.00400 57.856 57.8562、1)变坡点JD3其的桩号K1+450根据设计得知: 图2.4 JD3竖曲线图拟定R3=78770,则同理:由公式(2.10)计算得:由公式(2.11)计算得:由公式(2.12)计算得:=0.498m2)、竖曲线内桩号的设计高程计算已知变坡点JD3的高程=66.0m,则K1+450的设计高程H=66-0.498=65.502m。由公式(2.13

40、)(2.14)即下式计算:右半部分:左半部分:其中:曲线上任意点到曲线起点(左半曲线)或终点(右半曲线)的水平距离。 直线上点到相邻变坡点的距离表2.4 JD3曲线内整桩设计高程K1+170.0010063.11363.113K1+1809.9990.001 63.217 63.216K1+20029.9990.069 63.423 63.417K1+22049.9990.156 63.629 63.613K1+24069.9990.277 63.835 63.804K1+26089.9990.433 64.041 63.990K1+280109.9990.623 64.144 64.067K1+300129.9990.848 64.278 64.171K1+320149.9991.107 64.489 64.346K1+340169.9991.401 64.700 64.517K1+360189.9991.107 64.912 64.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