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641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7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毕业论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英文) Analysis of bilateral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in high-tech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摘要:中日两国都是高技术产业及产品生产的大国,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中国在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却与日本连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逆差。本文对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现状与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贸易竞争力指

2、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小于日本,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逐渐呈现出互补性,中国应继续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的对日出口,并加快调整对日出口的贸易结构以扭转贸易逆差局面。关键词:中日;竞争性;互补性;高技术产品 Abstract:Both China and Japan are dominant countries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produc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 And the develo

3、pment of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rapi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in the world has been rising in status. But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with Japan has remained a huge trade deficit.This paper

4、analyzes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and focus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ies in China-Japan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y using TC and C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5、 of high-tech products is less than Japans, but the products having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gradually showing a complementary. So 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expand the export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6、high-tech product to Japan,and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export structure to Japan in order to reverse the trade deficit situation. Key words: China and Japan;High-tech products;Competitiveness;Complementarities;目 录摘要 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1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 1 1.1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1 1.1.1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1 1.1.2中国高技术产

7、品贸易结构2 1.2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3 1.2.1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3 1.2.2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3 1.3中日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状况41.3.1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41.3.2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52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6 2.1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62.1.1贸易竞争力指数62.1.2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6 2.2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72.2.1贸易互补性指数72.2.2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8 2.3中日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92.3.1贸易结构问题 92.3.2贸易逆差问题 93 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对日本出口的对

8、策建议103.1提高高技术产品的竞争能力 103.2优化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 103.3制定对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114 结论11参考文献12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日本是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的主要来源地,而且高技术产品是中日贸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地缘经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较为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逐步消除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逆差地位,大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品对日本的出口,理清中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1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1.1 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1.1.1 中国高

9、技术产品贸易规模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处在起步状态,所以出口量很小。然而短短20多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总额及其占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攀升,大大拉动了外贸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表2-1 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占总比重(%)出口总值出口增长率(%)占总出口比重(%)进口总值进口增长率(%)占总进口比重(%)2003229652.427.0110362.425.2119344.128.92004326742.328.3165450.027.9161335.228.7200

10、5416027.329.3218332.028.6197722.630.02006528827.130.0281529.029.0247325.131.22007634820.029.2347823.628.6287016.130.02008757419.329.6415619.529.1341819.130.220096868-0.131.13769-0.131.43099-0.130.8资料来源:中国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其他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司数据库UNdata,所有数据均通过作者整理。如表2-1所示,2003-2009年期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2296

11、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6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占中国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稳定在30%左右。从进出口类别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值由2003年的1103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76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2%;进口值由1193亿美元增长到30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6%。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出现明显下降,这是20年来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首次同时出现下降。但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均低于海关进出口商品的平均降幅【1】。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图2-1)。 如图2-1所示,2002-2008年,中

12、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整体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出口增长大于进口。2004年中国开始扭转贸易逆差局面,并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2009年由于出口额和进口额出现同步下降,因而得以继续保持自2004年以来的贸易顺差趋势,只是差额较上年减少了9.1%。中国能够取得顺差地位并得以保持主要得益于国际产业的转移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2】。1.1.2 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 “高技术产品”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目前各国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采用我国的分类方法,将高技术产品分为9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 根据2008-20

13、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所占的贸易比例最大,达到50%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子技术,占25%以上。而贸易额最小的是生物技术,只占了0.1%。从进出口类别来看,出口最多的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其次是电子技术,而进口最多的是电子技术,其次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表2-2 2008-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分类别对外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分类20082009出口占总额(%)进口占总额(%)出口占总额(%)进口占总额(%)计算机与通信技术30845074.27966123.328246574.97358523.7电子技术5540213.316115747.

14、15107513.614848147.9光电技术245915.94854714.2209275.63853812.4生命科学技术133943.280632.4110592.994773.1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63451.5247037.250971.4196916.4航空航天技术32130.8131353.826840.7140344.5材料技术36210.957631.729630.850741.6生物技术2630.13220.12960.13600.1其他技术3260.14690.13650.16130.2资料来源:同表2-11.2 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1.2.1 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日

15、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岛国,依靠科技立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从美国先后引进专利和专有技术40多亿美元,60年代重点引进成套设备,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就从一个技术输入国成为世界主要技术出口国之一。2003-2009年期间,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从2003年的2071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36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占日本全部商品出口比重在20%左右,但是该比重在逐年缩小。从进出口类别来看,日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值由2003年的127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31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0.5%;进口值由801亿美元增长到10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3

16、.8%。2003-2009年期间,日本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低主要是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进出口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且降幅均大于中国。表2-3 20032009年日本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占总比重(%)出口总值出口增长率(%)占总出口比重(%)进口总值进口增长率(%)占总进口比重(%)2003207113.924.2127015.326.880111.720.92004249020.224.2154421.627.394618.120.8200525361.822.81536-0.525.810005.719.4200626564.

17、721.716094.824.910474.718.1200728577.621.417498.724.511085.817.8200829342.719.017791.722.811554.215.120092361-19.520.81318-25.922.71043-9.718.9资料来源:同表2-121世纪以来,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总体上呈现稳健增长的趋势,但增速较为缓慢。虽然2009年日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出现大幅下降,导致贸易总额的下降,但仍然保持着贸易顺差。从图2-2可以直观看出,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是连年巨额顺差,2008年贸易顺差额高达624亿美元。1.2.2 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

18、 根据2008-2009年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表2-4)可知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所占的贸易比例最大,达到33.2%;排在第二位的是电子技术,也占到30%左右。而贸易额最小的是生物技术,只占到2%左右。从进出口类别来看,出口最多的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而进口最多的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其次是电子技术。虽然这两类产品也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重要产品,但是与中国在电子产品的巨大贸易逆差不同,日本在这两类产品上均保持着贸易顺差。表2-4 2008-2009年日本高技术产品分类别对外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分类20082009出口占总额(%)进口占总额(%)出口占总额

19、(%)进口占总额(%)计算机与通信技术5723432.24220436.64064230.83766336.1电子技术5641231.73142827.24596434.92534224.3光电技术41032.323002.024351.813791.3生命科学技术100615.71819015.899857.62171120.8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3548619.966535.81976115.042724.1航空航天技术62713.5113719.868215.2101679.7材料技术78574.417851.556734.314311.4生物技术1250.13400.31190.1594

20、0.6其他技术3920.212170.13730.317481.7资料来源:同表2-1 1.3 中日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现状1.3.1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中日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在两国的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商品贸易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出口日本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对日本出口全部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例约为20%,并且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而日本出口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占日本出口全部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例大于中国,约为25%,但正在逐年下降。从出口市场比例来看,中国自2003年以来对日本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5.3%降低到2009年的3.2%;而日本

21、对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占其对外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2009年达到了最高值11%。表3-5 2003-2009年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状况(单位:亿美元)年份AB(%)C(%)DE(%)F(%)20031225.320.51617.828.120041635.022.22038.227.520051824.421.72118.326.320061923.620.12479.326.620072223.521.730110.527.520082443.221.031910.925.520092163.222.026011.023.7资料来源:同表2-1注:A指中国对日本高技

22、术产品出口额;B指A占中国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C指A占中国对日本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D指日本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E指D占日本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F指D占日本对中国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2003-2009年期间,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量大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由2003年的283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47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71%。而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贸易逆差虽有波动,总体上却在不断扩大,2007年的逆差更高达79亿美元。1.3.2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根据2003-200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前三类高技术产品依次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23、集成制造技术。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2%。表3-6 2007-200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前三类高技术产品(单位:亿美元)类别200720082009均值比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157.1176.2163.1165.4772.79%电子技术38.441.232.337.3016.41%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7.98.76.87.803.43%资料来源:同表2-1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前三类高技术产品依次为: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其中电子技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日本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4%。表3-7 2007-2009年日本对中国出口

24、前三类高技术产品(单位:亿美元)类别200720082009均值比例电子技术132.8132.6118.0127.843.54%计算机与通信技术81.188.370.079.827.19%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57.866.243.455.819.01%资料来源:同表2-1通过对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日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在其外贸商品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中日高技术产品的双边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中国对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逆差地位仍没有改变;第三,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中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现象。2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自20世纪60年

25、代,经济学家开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每个国家的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1965年,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提出了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随后该方法被许多经济学家广泛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中,同时,他们又对该指数进行了改造,提出了旨在度量一个国家在其所处的经济区域的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后一些经济学家结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提出了用来测算产品和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同时,其他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其他相关度量指标,例如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2.1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一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反映了该国的比较成本优势、资源优势

26、与规模优势。下文将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日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2.1.1 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

27、,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2.1.2 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通过计算2003-2009年中日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出两国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日本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大于中国,除2009年竞争力出现明显下降外,其竞争力指数在0.21左右徘徊,但中国高技术产品竞争力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近期稳定在0.1左右。这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日本高技术产品起步早于中国,虽然中国高技术产业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但其竞争力还是落后于日本。表3-1 2003-2009年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单位:亿美元)国家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28、中国-0.040.010.050.060.100.100.10日本0.230.240.210.210.220.210.12资料来源:同表2-1由于高技术产品种类很多,因此我们在分析中日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时,还需对各细类高技术产品进行分析,找出两国之间各细类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距,从而为我国制定高技术产品对日贸易策略奠定基础。表3-2 2009年中日各细类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比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 技术光电 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材料技术生物 技术其他 技术中国0.59-0.49-0.300.08-0.59-0.68-0.26-0.10-0.25日本0.

29、040.290.28-0.370.64-0.200.60-0.67-0.65资料来源:同表2-1从表3-2可知,中国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生命科学技术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其余产品均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比较劣势。而日本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材料技术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但在生物技术产品上具有极强的比较劣势。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虽然逐年增强,但仍明显小于日本。从产品类别来看,中国有强劲竞争优势的只有计算机与通信技

30、术产品,而日本有强劲优势的产品较多,有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等。2.2 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理论建议一国应该使用本国在技术,资源或者生产规模方面的比较优势来获得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通过贸易来满足本国不占比较优势的产品的需要。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意味着一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和另一国主要的进口产品是相同的,而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将有利于保持现存的生产模式。相反的,如果两国贸易的互补性相对较小,那么双边贸易的发展潜力将会受到限制【4】。下文将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高技术产品的互补性测算及分析。2.2.1 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是衡量两国之间贸易互补程度的指数,分为单产品

31、(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由于本文只测算中日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关系,因此本文将用单产品(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测量。单产品(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是通过测度两国某个产品(产业)的比较优势的方法来衡量两国在该产品(产业)上的贸易关系。当一国主要进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 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不能对应时,两国间的互补性指数就小,单产品(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公式为: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劣势:式中:为中国对i国(日本)k产品的出口额,为中国对i国的出口额,为中国K产品的出口总额,为中国的总出口

32、额,为i国(日本)对中国k产品的进口额,为i国对中国的进口额,为i国k产品的总进口额,为i国的总进口额。如果,越大,则表明中国的k产品比较优势越明显,i国在k产品上的比较劣势越明显,此时的值也就越大,在产品k的贸易上,中国的出口与i国的进口互补性也就越强。当时,表明中国与i国的k产品双边贸易呈现互补关系;但时,表明中国与i国的k产品贸易呈现竞争关系。2.2.2 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通过中日2003-2009年贸易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出下面的数据图表(表3-3)。表3-3 2003-2009年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R

33、CAxk0.810.800.760.690.760.720.70RCAmk0.961.061.191.231.291.531.28Ck0.780.840.900.860.981.110.90资料来源:同表2-1计算结果表明,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两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整体上不断增强,这说明中日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趋好。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结构和分工格局存在阶梯型模式有关。日本在其产业转移与传递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把劳动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转移到中国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其本土则集中生产和出口那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尽管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参

34、与到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但与日本的垂直分工仍是目前的主要分工状态。下面来具体测算2009年各细类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表3-4是计算得来的2009年中日各细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表3-4 2009年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类别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寒天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其他技术RCAxk0.730.551.370.811.060.721.061.250.52RCAmk2.660.841.160.181.080.050.900.250.07Ck1.950.461.580.151.150.030.960.320

35、.03资料来源:同表2-1计算结果表明,在中日高技术产品的双边贸易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的互补性指数都大于1,说明这些产品方面中日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很大,但是中国在这些产品上只具有的显性比较优势并不强,所以中国在扩大这类产品的贸易时,更要努力增强竞争优势。总体而言,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还是存在较大互补性的,这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中国具有劳动力自然禀赋,而日本具有资本和技术禀赋;二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形成的产业结构的差异。2.3 中日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与日本高技术产品贸易取得了巨大进展,总体

36、形势大好,潜力巨大,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3.1 贸易结构问题虽然中日两国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逐渐显现出互补性并有增强的趋势,但两国在互补的基础上也存在着竞争。具体而言,中国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上具有强劲的比较优势,而这类产品相对于其他8类高技术产品来说是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相比中国,日本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和材料技术等对资金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对日本出口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占中国对日本出口的高技术产品总额的70%以上,这说明中国对日本出口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极大的比重,这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相对较低,而附

37、加值相对较高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只占一小部分。2.3.2 贸易逆差问题虽然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中,但是中国对日本的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随着双方贸易总额的扩大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这一巨额逆差的存在不但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不利于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从而影响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造成这种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两国商品需求结构不平衡【5】。日本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以资本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上,而这些产品与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结构十分吻合,因此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增长较快。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计算机与通信技

38、术产品,这些产品比较容易受到冲击,很容易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替代。这是逆差扩容的主要原因。第二,日本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由于地缘相邻、文化相近以及中国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许多日本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在华的日资企业主要从日本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然后再销往其他国家。中国出口的最终制成品中含有大量“日本成分”【6】。第三,日本的贸易壁垒影响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日本至今仍存在较强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技术标准等构成的变相贸易壁垒【7】。日本制定了许多技术法规和标准,且大都高于国际标准,不达标的产品都不能进入日本国内市场。3 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对日本出口

39、的对策建议随着中日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今后双方的经济合作不仅要求量的扩大,更要求质的提高。要实现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合作长期、均衡、稳定的发展,必须要调整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提高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缓解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3.1 提高高技术产品的竞争能力从具体类别来看,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垂直分工仍然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发展高技术产品贸易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扩大高技术产品对日出口的主要形式。因此,根据传统的比较成本学说和资源禀赋理论,我国应继续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对日劳动密集型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是此类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并不稳定,容易

40、受到国际其他市场的冲击,所以,我国应该重视提高该类产品的非价格竞争能力,即出口企业凭借自己产品与别的企业产品在质量、品牌、包装、广告、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差别化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从整体来看,中国高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小于日本,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技术产品对外出口的贸易环境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加强高技术产业自身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化被动为主动;(2)加大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8】;(3)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9】。完善对外出口贸易环境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出口退税率;(2)扩大买方信贷规模;(3)增加出口信用保险资本金;

41、(4)赋予更多高技术企业外贸经营权;(5)完善外贸代理制;(6)给予企业开辟新市场的垄断经营许可;(7)运用反倾销与反补贴来保护高技术产业;(8)增加政府采购【10】。3.2 优化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从短期来看,扩大劳动密集型高技术产品的对日出口可以缓解中日高技术产品的贸易逆差。但是此类产品不仅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冲击,而且其所含的附加值很低,不利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而且中日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国需求结构的不平衡性,中国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高技术产品无法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新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可变的,因此,从长远来看,要扭转逆差局面,我国应加大

42、高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资本等转变为我国的比较优势,着力开发高附加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品并促进其对日出口,加大此类产品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中的比重。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具体措施有:(1)国家应在有发展前途、能够较快占领日本市场的高技术产品上投入更多的资金;(2)充分利用国际分工,采取合作开发等形式,与国际市场信息和技术相结合,共同研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适销对路的高技术产品;(3)国家可以对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投资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促使企业依靠自身独有的高技术要素积累形成技术优势【11】。3.3 制定对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标准是主要壁垒。标准数量多,层次多,复杂,覆盖范围广泛【12】。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尚有不少部门不把国际标准当做自己的标准。而且日本制定的标准和相关的条例,以及相关的信息缺乏透明度,认证费用昂贵,认证时间也很长。这些壁垒都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对日本的出口。但技术壁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