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642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8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毕业论文.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占重要地位的风景画也是如此。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别处在两种不同的文明当中,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二者之间的异同的比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那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同样也是影响巨大的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

2、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中国艺术家在儒道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西方的画家则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光环中完成自己理想的嬗变。我们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就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出发去分析。因为艺术的根本区别和差异并不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它们所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美学理念才是相互比较的关键。所以,本文理所当然将双方的美学基础和美学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尽管叙述深刻需要较好的美学素养及理论修养,尽管作者的理论水平不能让这段美学思想的异同的语言写的有见地,但是这个中西方艺术甚至是不管那两种艺术相互比较的首要前提还是应放在重要的地位。

3、当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比较的一个重点,这是直观明了了解两种艺术区别的最有效的方法。不管那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譬如当亚洲人在用笔渲染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时,非洲的土著却在用刀刻划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执著的崇拜。所以,本文将具体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一、起源及发展的比较 (一)起源及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

4、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戴逵有吴溪山邑居图,戴勃有九州名山图等山水画问世,可惜都已经失传,所以我们无法具体知道当时山水画的概貌。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

5、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就证明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样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很是能抒发作者的情怀,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

6、、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是,不能否认山水画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的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

7、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才可以算是“媳妇熬成了婆”。荷兰的著名画家雷斯达尔、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意大利的卡拉奇等人在当时还发展了“理想风景画”,描绘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似乎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还有法国的普桑、克洛德洛兰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这些作品被称为是“英雄风景画”。克洛德洛兰用逆光表现早晨

8、或黄昏的景色在当时极具特色。而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 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特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泰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以后又被克洛德洛兰的画风吸引。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米莱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二

9、)分类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

10、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古典时期那种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这个时期一般都概括称之为古典时期,写实性极强。随着风景画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逐渐涌现出来。譬如英国的水彩,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巴比松画派,都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印象派 二、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比较 (一)美学基础 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

11、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哪儿,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者作画的立足点,都是对中国山水画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的心中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受基督教的影响,

12、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这样的话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12。因此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13,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

13、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二)创作理念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并视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起步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艺术。笔墨里渗透的是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对景写生中国画家也有,但不是创作,只是收集些素材罢了。 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的表现自然,这种创作方法最基本手段是不断的观察自然,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更为彻底。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逐渐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点不同。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的理念不同,所

15、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打个比方就是,中国山水画飘逸如“仙”,而西方风景画更象是稳坐高台的“正神”。 三、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表现手法 1.造型手段 中国画的造型手段是“线”。通过在创作中积累出的各种不同的“线”,抒写自己的胸怀,抒写心中独有的山川。“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有极深刻的含义,往往是将许多繁复的事物,仅仅通过几条富有生命力的“线”表达出来。在山水画中,中国山水画家依靠“线”来塑造山石的特性,因此得以形成各种含义迥异的“线”,以及

16、各式各样的皴擦。这里的“线”在作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优劣,因此,中国画家大都穷其一生追求富有生命力的“线”,有很多优秀的画家,就是因为他能成功的驾驭简单却含义无限的“线”,而成为大家。 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

17、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2.造型特点 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又一突出特点。中国画的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作者的抒情达意,所以中国画家敢于舍弃对象外在的形态,敢于为了强化作者感情的表达而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艺术夸张。善于抓住对象本质特征以及神情的中国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灵活的表现对象。同时也为了区别主次宾主,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及自己情感的充分表达,他们将个性化的构图、装饰化的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构图布局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有时候完全省略环境描写,大胆利用空白

18、,突出主体,并借助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去自由发挥。中国画的构图除紧密结合所描内容的“经营位置”之外,还讲求平面布局中的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聚散的相生相应,这也是一个很突出的特色。 讲求笔墨是中国画的另一特点,所谓笔墨并不是用具材料上的笔墨,而是作者传情达意的的一种艺术技巧。中国画使用的最富于弹力的毛笔,对笔触水分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形成了中国画笔墨变幻无穷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家把笔法看成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它的作用就是以不用的笔法墨法描写不同的形象,也能更好的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体现出每一位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以画为主,在

19、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同样,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 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油画技法就是

20、把各项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画家熟练地使用油画材料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并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真实的再现大自然一树一草,油画的特性有利于作者反复的修改,长时间的观察,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因此,西方风景画家的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具体的命名,当然这与中国画家笔下命名的山水不尽相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

21、所忽略。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英国的康斯泰勒的威文霍公园、美国的科罗西的秋就都对水的描绘下了极细致的功夫,在画面上形成了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 3.空间 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中西方山水或风景绘画上相差迥异。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14”这不单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于天地间的充满诗意的空间概念,也就是有中国画家寻求的“神游”的意境,并非现实生活的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中国画所要求

22、的画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这样,我们在理解中国画和中国的画论时,就不能把这种空间理解成科学的透视空间。为了表达这种感觉,中国画家相应地又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虽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纪已经发现了物理透视原理),这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空间,即所谓的“心视”。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才受到西方的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开阔美术的表现作用和功能。但是在此之前的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却是另一番天地。 就象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风景画所描摹的自然就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的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15,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

23、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绘画成为人们认识自己、反思生活的一种形式”16。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的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而不是像中国山水画家那样吞吐天地、浑然一体。他们的笔下并不像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空间那样穷极宇宙、变幻无穷。尽管在表面上接近于自然,却在心灵上没有于自然融为一体,终究是徘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为自然景观所园囿。当然,这样的理解带有极浓厚的东方色彩,因为西方的的风景画家并不会因为真实的描绘自然就没有了与自然交流的乐趣,事实上,西方风景画并非单纯的自然的翻版,同样带着个人的感情基调。 4.色彩 重

24、视立意构思的重要作用,提倡艺术形象是为了表达内心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敢于使用程式化、装饰化与夸张变形的手法,为对象传神,为作者达意”;创造了独特的“计白当黑”审美观念,所以中国山水画使用的色彩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这种化繁为简的创作方法更符合中国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种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中国画虽多水墨画,但是也并不是厌恶和排斥色彩,反倒有水墨淡色与重着色的画法。在墨与色的关系上,一种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另一种是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互不侵犯相得益彰。古画论中的“随类赋彩”,并不是完全照抄自然,而是经过画家们多年的总结和经验得出的对自然物象概括的认识。并不是像印象派那样苦苦追求色彩在不同光

25、影下的变化,中国山水画只讲究四季的区别,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讲究“点到为止”的态度,主要还须欣赏者进行“二次创作”去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油画在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身和仙境。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并直接描绘。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

26、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光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光与色彩关系也了解的较为深刻,因此这时候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更为丰富。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 (二)表现形式 1.笔 中国的毛笔很早就诞生了,这种尖头,且极富弹性的工具为中国画的特色打下一个基础。这不知是不是中国造型艺术以“线”为主的思想的起源,但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画以“线”为造型手段使用的最适合的工具。中国画中各种各样的“线”,就是依赖于这种工具得以完美的表现。同理,也正是这种工具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

27、技法当然也包括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的“笔”,并非单纯指一种材料,它是中国画家对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的认识。“笔”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优劣,“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家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标准。 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东方人是如此理解)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和东方画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这种工具也是极具弹性的。在早期的的风景画中,笔触的应用并不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在古典时期。后来,随着画家们对油画艺术的表现功能要求的提高,笔触才逐渐应用的广泛起来。 2.墨(颜色) 在对中国画中的笔作了介绍之后,对于中国画的“墨”,也就不能单纯的理解成为一种工具材料。作画中是用墨

28、,而且用墨也是东方艺术的一大特色。墨在宣纸纸上产生的变幻无穷的效果,也是中国画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但一说到“用墨”,学问就深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比一般的人物、花鸟画还要丰富多变。中国画的笔法主要表现为多种皴法和点苔法,墨法则多了,有“染”、有“擦”、有“破墨”、有“积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彼此互相渗透,“极尽千变万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笔墨状物抒情与表达独特风格的作用”。 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并因此而发展。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在古典,还是近代,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一直是西方风景画家的创作方法及目的。随着技法及理论的

29、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达逐渐全面。体现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已略微区分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因学识浅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略表一家之言,权当抛砖引玉之作。 注解: 1.古代艺术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周积寅等著 2.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篇(光盘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同上 4.山水画起步浙江出版社 1994年版徐英槐著 5.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肖驰著 7.同上 8.同上 9.石涛山水画风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李一等编 9.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王宏建

30、 袁宝林主编 10.同上 11.同上 12.画论丛刊书摘 13.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 14.同上_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艺术特点之比较内容摘要:东西方艺术泾渭分明,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艺术表现出一种写意性,而西方艺术则强调写实性。在此,我们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内容摘要:东西方艺术泾渭分明,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艺术表现出一种写意性,而西方艺术则强调写实性。在此,我们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艺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这种比较同时有助于两种伟大的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交

31、融和吸收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写意 写实 塑造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当然,比较中西方艺术我们并不能泛泛而谈,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所谓写意,就是偏

32、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的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但这种抒情的表达又并不是无本之源,并不是的随心所欲,而是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就要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西方艺术因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艺术家对外在

33、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目的是向上帝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所以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与写意性是相对的。所谓写实,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关注内容所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是否较真实地模仿再现对象,而不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这种表现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的。二、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和对

34、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线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山水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想要画好中国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与练习笔墨和线条,以达到十分娴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好一幅画作。因为,每一个画家对生命的领悟都不一样,中国画家把这种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渗透到线条与笔墨之中,最后形成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

35、,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上面说到西方艺术强调写实性,真实的摹写对象,而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要想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塑造出三维空间来,必须用块面和明暗来表现对象。所以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艺术家认为,必须通过一个个小的块面,才能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来,因此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加之光影与色彩,来增强画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不同我们比较中西的两幅作品:黄宾虹的山中坐雨和多比

36、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山中坐雨是一种自由的流动式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见中国画的这种空间观念不是一般的物理空间观念,而是一种置于天地间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多山下农舍掩映于群山林野之中、行旅之人漫步于溪桥湖畔边,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毫不拘泥于现实的空间环境。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特殊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法。再来看看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画家力图

37、在平面上塑造出一种立体空间感,逼真的再现对象所处的空间环境,他只是在自然和风景画的空间转化中充当了一个载体的角色。他运用的是带理性的科学分析的焦点透视法,他的这种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其科学和理性思想的指导下的,是用明暗和透视来表现的。所以说,西方艺术家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的空间认识,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能够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中西艺术的确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思想和表现手法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它们又有着共同之处,完全可以互为借鉴,共同创新协调发展。参考文献:周积寅.古代艺术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陈洛加.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38、3年9月第1版.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_色彩风景画的季节特点与作画分析学生在进行风景写生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天气下的色彩变化。同一个景观,每半个小时就会有非常大的色彩变化,因此应该注意仔细观察,培养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把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对景物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充分表现出来。每幅作品的时间不宜过久作品也不宜过大,应该抓住景物的特征,适当的夸张色彩,使其具有更强的色彩表现力。 (3)秋天大多数画家是更喜欢秋季写生的。阳光并不刺眼,天空变得更蓝、更清澈,云的变化也极为丰富,目不暇接缤纷的色彩,温和的阳光使得色彩的变化更加强烈,冷灰的大山

39、衬托着暖红、暖黄的树木。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不仅使人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忙碌,还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博大、浩瀚、缤纷和浓郁的美。表现秋天,不必刻意营造气氛,客观地去表现已经很丰富了。浓艳的红、光亮的黄、眩目的橙、鲜活的蓝、神秘的紫,都能描绘出不同的色调,还可以大胆使用冷暖明亮不同的灰性色,但定要注意色块之间的层次对比,拉开色彩关系,突出主体物。由于秋季有极为丰富的色彩,描绘秋天一定要构架和谐的色调,避免画面的支离破碎,小心画面的“花”、“乱”(4)冬天冬天的景色实在是太凄凉,树叶落尽,草木枯萎,田野里一片孤寂,大概只有下雪的时候才能激发你表现的欲望。晴天后的雪景的确是一个好题材,

40、极为强烈的冷暖变化,明确的明暗关系,静素的气氛,温暖的阳光,都很入画,但不是很容易找到鲜艳的色彩,色调以灰调子为主,一定要把握住画面的亮度,黑色、白色的用量很大。当然,这个季节外出写生极为辛苦。对于景物在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在描绘的时候只要多观察和比较,总结其特点和之间的差别,不断的练习,是不难表现的。_从张冬峰的艺术特点看中国风景油画的“中国情结”油画创作中的所谓“中国情结”,是指中国油画家一直坚持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溶入油画风景画的尝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提倡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油画家们在对艺术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张冬峰是“漓江

41、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张冬峰为代表的一批风景画家的作品,从形式、技法、气韵、感觉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趣味,但又不牺牲油画的特质来传承民族风格,从而演化出一种崭新的饱含浓郁中国风格的风景图像。 (共2页)关键词:中国情结,漓江画派,文人画,笔墨情趣_山水画和风景画创作观比较闫 勇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山水风光、江川河流养育着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以及不同特色的文化,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和描绘似乎是人类的本能。仅就绘画来说,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洋的风景画都是对大自然的无限歌颂和对田园风光的眷属和依恋。不同的是,两种形式的绘画因为所参照的审美观、世界观的不同而各有千秋。山水画起源

42、中国山水画正式兴于晋宋时期,六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隐居山林,喜好山水,山水诗的兴起以及魏晋玄学的发展是中国山水画产生的重要原因。魏晋时期的战乱和政治高压使文人士大夫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转而遁形于山林田园之间,谈玄论道,把酒临风,崇尚精神自由,如竹林七贤、陶渊明,他们鼓吹玄学、阐释老庄思想,于是宋初从谢灵运开始由田园诗转向山水诗,所以孙绰在庾亮碑中有云:“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山水和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因此魏晋以降的士大夫们迷恋山水以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对诗歌和绘画产生了必然的影响。山水和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因此魏晋以降的士大夫们迷恋山水以领略玄趣

43、,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这也对诗歌和绘画产生了必然的影响。由于山水形象是表达玄理的最合适的媒介,所以山水景物大量进入诗歌和绘画之中,使得山水诗、山水画成为言玄悟道的工具。宗炳说山水画的作用是为了“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澄怀观道”语见宋书宗炳传。“澄怀味象”语见画山水序,“象”是由圣人之道所显现之象,也有作“像”)。他在画山水序中明确地指出:“山水以形媚道。” 产生山水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华大地所特有的山水状貌,黄宾虹先生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名山大川独特而丰富的地理状貌也造就了中国的山水画。对中国人来说,山水从实体上讲的是乡土故国,从象征意义上来讲是精神家园,它象征着对江

44、山如画的歌颂、对山河破碎的悲叹、对关山万重的思念、对身处江湖的寄托。对名山大川的欣赏,对精神自由的固执,决定了山水永远地走进了中国人的审美领域。山水画的成就与中国人的哲学、信仰、处世之道密切相关。风景画起源 西洋风景画始于古罗马庞贝王朝时期的装饰壁画。后来在中世纪晚期细密画的背景中也有出现,而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风景画随之独立。西洋人对田园的看法起初是和古希腊、古罗马那些充满神秘情愫的动人故事联系着的。从伊甸园开始,美丽的田园风光是和人体、神仙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很难看到荒山老林中的隐士成为田园风光的代表,相反,像仙女似的女人体却常常变成古典田园情趣的焦点。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打破了

45、虔诚肃穆的气氛而塑造出以田园风光为主和对农民的生活含有深厚感情的风景画。但他们笔下的田园风光仍然与古典诗歌、文学和传说联系着,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柯罗的笔下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后来的印象主义主张对景写生,描绘瞬间的色彩和光影变化下大自然风光,总体来说:西洋风景画乐于构想模拟自然界中辉煌、写实、奇幻、浪漫这样一些营造戏剧气氛,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多的注重自然和真实,而且以一种近乎科学的逻辑和技巧来处理画面来达到这种视觉上的真实,而东方的绘画宁愿放弃视觉真实而强调心理真实。以乔尔乔内为其中最有特色的代表,他擅长描绘风景,以景抒情,使动人的自然风光与美丽优雅的人物相得益彰,一幅名为田园合奏的画就向我

46、们展示了这种风景加人体的经典组合。从而增强了绘画的戏剧性和生活化的审美特点。 影响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哲学观 西方向来把自然对象化、工具化,西方哲学家说“人为自然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与自然是二元对立的,自然是用来衬托人,仅作为人存在的一个背景。而中国文化中,自然是人格化、精神化的,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生生和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道”与“天道”是一物两体。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其他画科不可比拟的,五代以降,可以说山水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其技法之全面,派别之多,理论之丰富度完全能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粹典型,而西方的风景画一直位于人物画之后,15世纪才独立出来,而

47、且一直作为人物背景和室内的装饰物而产生的,除了一定的装饰审美作用外,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和象征意义极其有限,如果我们说某位山水画家的画像风景,那他肯定会感到不自在,同样,如果我们说某位西洋画家的风景画像山水画,那他也会莫名其妙的。这就是中西绘画在创作上的分野之所在。 一、中西画家对待写生的态度不同 中国画家属笔记、默写型,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态度,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并将物象高度概括使其图示化、程式化、符号化。西方画家的写生则是直抒心意、对景写生。中国画家对待客观事物是注重感受,而且关注事物的本质特点,甚至为了事物的本质牺牲视觉上的真实感,他们将物象高度概括甚至符号化,以至于变成

48、固定的程式,如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树的龙爪、蟹爪画法。二、中西画家观察角度的差异 中国画家往往采用跨越时空的散点透视技巧,西方画家则采用以定点观察为基础的焦点透视技巧,这就造成了中国山水绘画形式上的多样性,如卷轴画和长幅的手卷,中国的散点透视它强调时间和空间的蒙太奇效果,强调连续性和叙述性,它所摄取的画面效果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画家这种以大观小、走马观花式的创作手法具有运动性。但有时中国画家也会用特写的方式描绘秀丽的景致,如南宋时期的马远和夏圭,他们用富有诗意和寄托着深厚的爱国之情的笔墨描绘着一角山水,半壁江山,其孤寂、萧瑟、风雨如晦的画面情景凝含着对亡国之耻永生难忘的刻骨铭心情结。西方风景画家更像透过窗户看世界,因此他们在写生时总会使用取景框。他强调的是一种静止的、瞬间的从固定位置所反映的真实,所以在欣赏西洋画的时候,距离感的表达是非常严谨的。但无论是山水画还是风景画的透视方法都是通过表现景物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画家们都倾向于把主要景物放在近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