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662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毕业论文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浅述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和存在的弊端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起着主导作用,而国有企业则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搞好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尽管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是在学习原苏联国有企业制度以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对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的集中建设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它一开始就处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其在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和布局结构上具有全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从而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国有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向市场经济

2、,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乃至国际大市场的海洋里拼搏、成长、壮大,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 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解放战争中,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最初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改变长期贫困落后的状况、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党提出了用比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使我国由落后的

3、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仅“一五”时期,全国由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大军,建设了904个大型项目,其中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一五”时期,国有经济总投资为612亿元,新增国有固定资产492亿元,其中对工业建设投资260.1亿元,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42.5,用于工业22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5。同时,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了国有企业。国家通过新建和改造两种形式所建立的国有经济,使我国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力地促进了社会

4、的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支撑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经济提供了资金。显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十分突出的主体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围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在24年的光辉历程中,国有企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自身

5、也获得了巨大发展。 1国有经济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培育出了一批有竞争实力、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资产量平均增长16.8,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4.5,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2.3。据财政部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82211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占75.9。在国有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如占有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8的千户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降到了56.5,2000年,国家确定的520户重点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4户,

6、企业数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O.3,而其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部工业的54.9、42.1、45.2和48.3。这些优势企业通过多年在市场经济中的拼搏,大多具有了较先进的管理水平、较高的资本运营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值得庆幸的是,1999年我国国有经济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在这一年当中,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快速推进,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组建成立

7、;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显著减少。原来亏损最为严重的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到2000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公司实现整体盈利,其中12个扭亏为盈,19个继续盈利或盈利增加,扭亏为盈最为困难的煤炭行业也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脱困。1997年亏损的659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通过各种形式减少4799户,占72.7。这些企业有的实现了扭亏为盈,有的通过关停退出了市场,有的被兼并或进行了改制。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

8、业及各地选择的试点企业共2700户,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列入52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51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占84。这些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在实现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在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同时,国有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经营状况的改善。到2000年底,国有小企业实现利润481亿元,结束了连续年净亏损的局面。 2国有企业始终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9、和国计民生产业的控制力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有经济战线有所收缩,但仍在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一直占据绝对优势。金融、铁路、邮政、通信、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关键领域,几乎95掌握在国有经济手里。我国的钢铁、煤炭、化肥、电视机等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原油、化纤产量等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产品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的。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部门,冶金、化工等原材料部门,汽车、机械、电子、石化等支柱产业部门都占有支配地位。在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等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绝对优势,发挥着决

10、定性的作用,取得了像核技术、空间技术、水稻杂交、银河II型计算机、曙光l号计算机、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科技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加强了支持和改造国民经济体系的能力,带动了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力的增强,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辐射作用相应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上升。 3国有企业对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1)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和上缴所得

11、税占实现利润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目前,国家财政收入的55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2)国有企业是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很快,而它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企业为它们提供的各种支持。没有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和铁路、公路、港口、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以及各种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4国有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l949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第32位上升到第

12、11位;国家外汇储备由1978年底的一20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底的l765亿美元。在对外贸易和创汇方面,国有企业均保持着主体地位。在“走出去”的对外经济方面,截至1999年底,我国累计签约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共21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6亿美元,其中1999年当年签约13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所有这些,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对外签订和完成的。在1998年美国工程新闻杂志评选出来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企业占30家,全部是国有企业,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预见,在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2l世纪,我国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参与国际竞

13、争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5国有企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可以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政府也难以用其他手段来实现的社会政策目标,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1)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往往需要有巨额投资,且这种投资一般具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但社会效益显著而企业效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一般企业不愿意也无力进行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正是由众多的国有企业肩负着这一重任,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14、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2)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不仅拥有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和较先进的技术装备,而且具有科学技术开发的潜力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3)国有企业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支点和手段。现代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发展,离不井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国家的宏观调控除了依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以外,依靠国有企业启动经济复苏或抑制通货膨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不足时,政府将会实行以刺激需求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但是,由于预期利润水平较低,一般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投资。此时,以国有为主

15、进行投资或国家通过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扩大需求,将起到带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见,国有企业的壮大与成长,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 1、传统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益低下。 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就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承担了无限责任,结果造成政府对企业的软约束企业亏损有政府给予补贴,企业也就永无破产之虑。加之企业经营好坏都一个样,从而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再则传统体制下政府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企业职工的个人所得按政府颁布的工资标准确定,与企业职工的个人所得没有任何关系,而劳动支出却随政府下达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个人所得水平固定与

16、计划指标变动相对应的情况下,企业与员工的经济理性,必然是尽可能减少劳动的支出。职工尽可能减少劳动支出,企业与政府讨价还价,要求低指标、高投入,最终必将导致企业效益低下。 2资源配置低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由政府统一配置,政府官员在思想上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流通;重外延的倾向,结果就形成了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一度能源利用率仅为20;钢材、木材和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的58倍、412

17、倍和1030倍,从而加速了能源和重要资源的消耗。资源配置低效还表现在国有资产营运效益低下。1996年第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首次出现了建国以来的净亏损,亏损34亿元。1997年国有亏损企业亏损额达831亿元,占全部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2。 3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1949年以来,国有资产年平均递增12.4,其中1990年以来平均递增17.9。至1997年国有资产总量已达51920亿元。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有企业原有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如产权虚置、所有者缺位、责权利不清、监控不严等,再加上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如税收、法制改革滞后,致使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流失。据统计:19821992年,国有资产大约流失了5000亿元,平均每天流失13亿元。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承包经营中流失,股份制改造中流失,国有企业亏损中流失,企业破产倒闭中流失,与外商合资中流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造成流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