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675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厉紫明摘要:为了了解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促进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四所高中抽取的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等,对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制约因素;对策;高中前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由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

2、,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强度适宜,并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活动之中。随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以及全面启动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作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种强有力的形式已经被广泛推行了五六年,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影响。然而,在这关键的时期,大课间活动是否达到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预期目标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专家的质疑。因此,

3、我以的部分高中为对象,调查高中目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促进各所高中更好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所高中,在四所高中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生200名,女生200名),访谈相关数名体育教师。(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及网络等检索,体育类国家级核心期刊的检索,查找相关资料信息。2.问卷调查法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借鉴已有实证研究,形成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问卷,对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

4、68份,有效率为92%。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表 大成中学义亭中学六中二中份数1009280963.数理统计法通过回收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4.访谈法走访各所高中体育老师及相关人员进行咨询。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1.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本次调查共抽样的四所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见表2。表2 高中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表 大成中学义亭中学六中二中开展情况开展开展开展开展从表中我们了解到高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较普遍。但是在高中学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有较大的升学压力,这一压力造成的直

5、接后果就是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从而忽视了身体锻炼,不能做到每天一小时的身体锻炼。更直接地说,学校、学生忽视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搞形式、浪费时间,所以造成了高中学段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敷衍了事的现象。被调查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者都是学生,没有教师。通过各班体育委员汇报人数和体育教师抽查情况可以得出,除了个别身体有特殊疾病的学生、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和利用课间打扫卫生的学生以外,其余在校学生都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见表3)。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人数占97.3%,经常参加的占85.9%。表3 抽查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情况表 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不参加人数(个)3164210图

6、1 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表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学校不是每天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这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可能有另外的事情冲突了,但只要是开展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体现出参加率较高。2.高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了解情况对一件事物,特别是像大课间体育活动这样的新事物的了解,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理解和贯彻落实的情况。此外我们对学生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研究,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了解情况。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了解情况请见表4。表4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了解情况统计表 知道基本知道不知道人数(个)百分比14238.6%19653.3%3

7、08.1%从上表可以看出,有91.9%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所了解的,但在对问卷填写情况仔细研究之后,感觉到大多数同学的了解还仅仅局限在表面形式,正是这种浅层的了解大大的局限了学生的兴趣取向,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作为主体却依然处在被动的位置,最终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只能流于形式。3.高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或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的动机多是需要的具体动态表现,人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驱使,并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动机在体育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激励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它重视挖掘人们从事体

8、育锻炼的潜在能力和积极性。它引起和维持人体的活动,对人的运动行为具有推动力。体育动机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因此,只有了解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他们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对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见表5。表5 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动机统计表 学生人数(个)百分比 排序锻炼身体提高技术兴趣爱好调节情绪应付达标考试娱乐交友玩、游戏其他310122243288273134803084.2%33.2%66.0%78.3%74.2%36.4%21.7% 8.2% 1642357 8由此表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

9、机依次是锻炼身体84.2%、调节情绪78.3%、应付达标考试74.2%、兴趣爱好66.0%、娱乐交友36.4%、提高技术33.2%、玩,游戏21.7%、其他8.2%。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来提高学习效率。从动机的调查结果看,我们可以感觉到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繁重,需要及时的调节好情绪,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更好的学习,但是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达标考试,不难想象他们的学习压力很重,觉得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在浪费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而忽略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的作用,为了搞好素质教育那么就要改变这种状况。4.高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满意程度学

10、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因此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满意程度能反映出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满意程度见表6。表6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满意程度统计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反感人数(个)百分比369.8%12634.2%13436.4%5013.6%226%从表6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是很满意,说明高中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从高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从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中挖掘其新颖和情趣因素,吸引和激发学生的

11、兴趣;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教师的各种引导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的稳定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选择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地方法来唤起他们的活动激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组织形式,来把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避免其流于形式。5.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所以受学生的欢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多,内容丰富。对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要的项目和内容有: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类项目(自编校操、武术操、健美操、集体舞、兔子舞等)。棋类项目(象棋、围棋、跳棋、军棋、五子棋、飞行棋等)。民族传统类项目

12、(跳绳、踢毽子、呼啦圈、跳皮筋、放风筝、滚铁环、竹竿舞等)。新兴体育类项目(软式排球、滑板、轮滑、飞镖等)。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喜欢程度见图2。图2 学生喜欢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图图2显示学生比较喜欢球类项目和名族传统类项目,这是因为球类项目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其本质的多样性、直观性,且具有娱乐、健身、教育的功能。而民族传统类项目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中有很大的优势,形式多样的传统强体健身方式和健身活动流传至今。这些健身活动比较常见而且简便易行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实效性,正因为这样很多的民族体育活动项目正渐渐被引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从调查结果分析,(一)球

13、类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中的首选项目。(二)民族传统类项目的引入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锦上添花,而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但很好的传承了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还不断地延伸。完善、挖掘民族体育活动的价值。(三)如今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兴体育项目正被人们发掘、使用。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兴体育项目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新鲜血液,值得我们好好利用。四、场地器材匮乏的学校可以考虑几类项目进行分析及合理的改编、组合、搭配,不但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也充分地合理地利用了人力物力资源。五、场地器材充裕的学校可以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做一个突破口,搞好大课间、搞有特色的大课间,提

14、升学校的综合实力。6.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情况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相当重要,现今只有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推广起来了,保证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见图3。图3 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情况统计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一般集中在25分钟到40分钟之间,平均在30分钟左右。这几所高中都把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放在上午两节课后,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时间太长学生运动量太大,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时间太短达不到活动的效果。学校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文化课的时间安排。7.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

15、动场地器材情况场地器材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决定着该校能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满足需要情况见图4。图4 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满足需要情况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中有61%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眼下困扰不少学校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高中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一道屏障,场地器材匮乏成为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点。第一,学校占地面积不足,造成运动场地有限。第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生均运

16、动场地不足。第三,学校对体育投入不够,造成设施陈旧、器材不足。第四,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兴趣爱好发生变化。显然,想改变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8.高中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雨天安排情况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不管在晴天还是雨天都需要按时进行,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雨天的安排情况见图5。图5 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在雨天的安排情况图从图5中看以看出56%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在下雨天都不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34%的学生所在学校在下雨天是安排室内活动的,还有10%的学生可能是做一些其他活动来代替。总体而言

17、,在雨天基本上不能完成每天一小时锻炼的计划,要在雨天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更多的场地和更适合在雨天的运动,这需要政府领导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9.高中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情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老师的指导和领导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督促学校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高中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情况见图6、7。图6 高中学生大课间指导教师情况图图7 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时领导的检查情况图从图6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老师相当缺乏,只是有个别学校有几个指导老师,从图7可以看出学校的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也不够重视,基本上不会去检查或者很少去,这势必将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搞

18、搞形式,不会起到预定的成效。要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好的发展需要学校领导更加重视,每个学校必须培养专门的指导老师。(二)影响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也发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困难重重。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通过调查访问总结出有以下制约因素,见表8。表8 影响高中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影响因素人数(个)选中率排序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重视教师的惰性场地器材匮乏大课间活动的观摩学习、科研活动太少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还不完善其他22617619710613231261.4%47.8%53.

19、5%28.8%35.9%84.8%243651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除了这几项影响因素以外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而在这几项影响因素中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重视是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首要因素。各种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较大。1.学校领导对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学校领导不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思想观念没转变,没有认识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弊大于利。第二、应试教育影响学校领导的决策。现在全国都在推广素质教育,但是迫于竞争压力还是有很多学校采取应试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好的升学率就招不到好的生源,没有好的生源学校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环

20、境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容易变成一种形式。因此,如何转变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是关系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2.教师的惰性对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时间的安排,内容、组织形式的选择,场地的规划等基本都是由学校领导和老师来完成的,其中体育教师担当着重要的任务。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扮演着组织、管理、参与者等重要的角色,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程度将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个不小的工作,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会使体育老师的

21、工作量明显增多,现在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人员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难度,开展活动中的各种困难都影响着体育教师的积极性。3.场地器材对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场地器材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条件,场地器材匮乏自然成为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直接因素。一直以来许多学校在体育这一块投入的资金就比较的少,经费的紧张导致场地没法改造,设备没法添加,活动器材没法更新。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学校领导去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场地进行适当的改建,多投点资金在体育器材上。4.观摩学习和科研活动太少对高中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学校相互学习和

22、各种科研活动。科研活动的各种形式和方法是针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群体效应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通过各校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借助教科研手段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经验获得提升并进行推广和示范,应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观摩学习、科研活动少一方面由于观念上还没转变,各区教育局没牵头开展大规模的观摩学习、研究活动,这样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就限在各自学校,教师就没有相互的交流学习和相互促进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没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各学校的领导人不愿花太多的财力物力在这个方面。5.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

23、不完善对高中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组织管理和评价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教师和班级的评价,对活动的效果质量、参与程度与效率的评价,也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及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还不完善,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评价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按照层次目标管理的理念,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管理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由各学校认真完成的。调查中发现地方有出台大课间管理制度的文件,大课间评价制度的几乎没有,还需

24、要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完善。三、结论与对策(一)结论1.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比较普及,所调查的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国家号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各个学校开展的情况较不均衡。2.高中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有如下特征:男生倾向于球类项目和新兴体育类项目,女生倾向于体操类项目和民族传统类项目。3.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所了解,并且积极地参与到了学校组织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来,但是他们对学校组织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不是很满意,他们认为场地器材也是基本不能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4.高中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排在第一位的是锻炼身体,说明高中学生大部分已经了解到了大课间

25、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5.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在25分钟到40分钟之间,活动的内容形式多样,但是缺少领导的重视和专业老师的指导。6. 影响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有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不重视、教师的惰性、场地器材匮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观摩学习和科研活动太少、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还不完善等。(一)建议1.政府和行政部门加大关注和投入,加大管理力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政府更多关注和投入专项资金,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宏观统筹,深入指导督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全市举行每年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拉练评比,对评比的结果进行通报,从而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

26、2.重视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各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转变观念,加深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各校领导的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相互交流,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3.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执行力度学校任何事情的开展都少不了制度的保证,德育要落实到实处,要有相关的校纪校规,教学要有成效,要有相应的教学规范。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做到有效有序开展,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保证活动开展的数量、质量和成效。只有学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4.建立专人负责体

27、系确保实施效果有了制度要有人负责落实协调,必须形成一定的体系,从校领导开始都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校领导、主管部门、体育教研组这样一个三级体系的建立,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也可以逐级反应,体育老师解决不了的,主管部门解决,主管部门解决不了的,校领导解决。这样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才能落到实处。5.体育教师要不断研究、更新活动内容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引入民间体育游戏、校外新兴的体育运动,让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源源不断地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不断充实、更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无疑给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了生

28、机,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具有时代的气息。参考文献1陈武.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0):14.2单雨峰,罗军.郑州市城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0,(24):269-270.3徐艳萍.甘肃省金昌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0):79.4向阳.学校课间(操)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2,9(4):95-96.5刘乃胜.关于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探析J.教师,2008, (20):27.6魏各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 (9):64-65.7戴晓东.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及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123-124.8李洪江.关于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 (11):62.9祁生仓.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J.青海教育,2005, (4):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