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688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 摘要从两岸钢铁产业发展的历史、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各自在钢铁产业的不同方面所具有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并从优劣势分析中结合当前大陆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未来两岸钢铁产业的发展与合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业比较优劣势分析 1两岸钢铁产业发展简介 1.1大陆钢铁业发展简介 大陆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创立的汉阳铁厂算起,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飞速发展应该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年钢产量仅为15.8万t,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1996年突破亿吨大关,钢产量位居世界首位,2003年大陆产钢2

2、2234万t,同比增长22.38%;产生铁20231万t,同比增长19.65%;产钢材(含重复材)24119万t,同比增长24.3%。2003年大陆的年钢产量首次突破2亿t,并连续第8年钢产量居世界第1位,也是全球第一个年产钢量突破2亿t的国家,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大陆钢铁在国际钢铁市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2003年全世界新增钢铁的85%是由中国大陆消费的。但是,目前美国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欧盟和日本经济踏上复苏之路,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由3%上升到4%。由此,2004年以来钢铁的市场价格出现了国际价格比国内价格高的趋势。这表明,大陆钢铁市场之外的全球钢铁市场需求也

3、将比2003年有明显增长。 1.2台湾钢铁业发展简介 考察台湾地区钢铁产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十三年即1871年,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1875年,直隶磁州煤铁矿向英国订购熔铁机器,因运道艰远未能成交。但此事表明,当时已开始注重举办新式钢铁事业。 中国台湾地区钢铁工业现代化道路起步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中钢公司引进西方主要产钢国家先进炼钢技术和设备,进而带动整个岛内钢铁工业技术及设备换代升级。其发展过程与大陆钢铁工业的发展有其相似之处,即政府在钢铁产业的发展上基本甚至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台湾刘廷烈先生的硕士论

4、文加入WTO对钢铁贸易之影响(2002年7月)(以下简称刘廷烈(2002)关于台湾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有如下内容值得参考。 “台湾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政府占相当大的主导地位,就政策而言,有两个主要方向:一为配合经济发展而拟定的相应对策;二为针对特定时期所产生的特定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 在台湾光复初期,全台饱受战争破坏,百废待举,政府全力进行重建工作。因此,钢铁工业乘此机会迅速成长。然而,在这时期钢铁生产纯粹供应内需,并没有整体性的发展计划。 但是由于经济快速成长,钢铁材料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促使业者不断扩充设备产能、改进生产技术,钢铁工业因此渐具规模。在此期间钢铁工业呈现企业多、规模

5、小的局面,生产形态则以拆船、单轧、电炉炼钢为主,产品则以棒线类为主,并以钢筋为最大宗。20世纪70年代,鉴于台湾进一步发展工业及经济所需,政府基于:达到国防自给自足;积累经验,提高制钢生产力;支援钢铁下游工业等考虑下,乃决定拟筹建一贯作业大钢厂,因此在1977年,中国钢铁公司(简称中钢)的第一阶段建厂工程竣工,粗钢年产能150万t,其主要产品有钢板、线材及机械结构用棒钢,台湾钢铁工业向前跃进一大步。 目前来说,台湾地区粗钢消费量而言,预估年增长率在6%左右,显示台湾地区的钢铁需求量仍然很大,但是台湾目前的粗钢供给量仍嫌不足,自给率仅约50%左右,不仅低于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比韩国、印度低。因此提

6、升粗钢自给率是目前台湾钢铁界现在首要的目标之一。 台湾钢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以普通钢材为主,特殊钢材与半成品居次。钢铁生产主要供应内外销市场。” 2两岸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优劣势比较 2.1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根据中国研磨网提供的材料,中国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到2004年,中国大陆的铁、钢、材的年产量已分别达到了2.51亿t、2.72亿t和2.97亿t(含重复材)。2005年分别新增产能为0.5亿t、0.6亿t和0.78亿t,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已接近4亿t,大大超过目前中国大陆对钢铁的需求。2006年中国大陆的铁、钢产量将达到3.

7、13亿t、3.32亿t左右。 (2)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2004年中国大陆共有871家钢铁企业,其中产钢在500万t以上的企业只有16家,钢产量占全国的4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长材比重过大,而板、带材比重小。目前中国大陆的板、带比38.62%,板、管比45.3%,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满足不了下游行业的需要,每年进口钢材中板材占90%左右。 (4)布局不合理。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在省会城市,有34家在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国大陆钢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市,但中国大陆的钢材主要消费市场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这就造成钢材的

8、流向不合理,又给本来就严重滞后的铁路运输造成困难。 (5)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钢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大陆钢铁工业近年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必须看到:在重大装备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大陆主要依靠进口,在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档汽车板、高牌号的取向硅钢、高钢级的管线钢等还需从国外进口。 (6)钢铁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中国大陆的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特别是钢铁生产的主要矿产品,铁矿、锰矿、鉻矿等是资源短缺。2004年中国大陆进口铁矿石所产生铁占到50%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

9、。这一关系产业安全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7)中国大陆钢材深加工比重低。钢材本身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与下游行业的发展结合还不够紧密,使用钢材的综合成材率和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 2.2台湾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1)产业结构失衡隐忧。上游钢胚原料供应能力不足,粗钢自给率只有63%,但是在中游轧制厂生产品却供过于求。造成原料、成品都要依赖他人的结构,产业结构呈上尖下宽的不均衡现象,上游钢胚依赖进口,下游成品严重供过于求。 (2)中下游产业对本土特殊钢材缺乏信心且需求量少。目前所产特殊钢材通用品较为下游接受外,在高级材质或应用零件之特殊钢材,下游业者对此不熟悉,缺乏信心,接受度不高。同时,

10、中下游产业并无大型用钢产业,因此先天上就与欧美日韩等钢铁业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为台湾钢铁业中下游如制管、运动器材、脚踏车、车身零件、螺丝、螺帽、钢线钢缆、手工具等行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位厂商用钢需求不大,与欧美日韩等国依赖汽车、重机业的形态不同。 (3)产销失衡导致市场秩序问题。近年来台湾地区厂商所投资生产,均集中在量大且通用品级产品,造成重复投资,产生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恶化,对钢铁发展不利。 (4)外货低价竞争。新兴国家韩国、巴西、南非等,致力于扩大规模,生产过剩,大量外销。而苏联解体后,东欧等国家对外大量出售钢材,加上台湾地区钢铁自由化发展,致使大量低价品涌入台湾地区市场,对钢铁业有相当

11、大冲击;若以钢材市场而言,内需导向产业受冲击较大;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如钢筋、H型钢及电线电缆业,在加入WTO后遭受冲击的影响较大。 (5)中下游产业外移之隐忧。由于台湾地区内目前社会环境变迁,土地缺乏,扩厂土地取得困难;劳动力缺乏,劳工环保成本增加及国内环保抗争严重,导致许多厂商往国外或大陆地区生产,造成台湾地区内钢铁下游产业影响。 (6)遭受国外竞争厂家的倾销控诉压力。台湾地区内的钢材在世界上受到许多国家的肯定,但是加工外销钢材却时受欧美景气之影响,2006年来出口有大幅度成长,但是出口量大增,却容易造成国外竞争对手关切,而拟采用反倾销的行动,此举导致钢品被外国控诉倾销案件不断发生。 (7

12、)国际环保公约的冲击。近年来,国际环保公约如联合国的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管制规范,冲击台湾地区内钢铁产业生存空间。 2.3两岸钢铁产业优劣势比较 目前台湾地区内现已经有许多商家到大陆设厂,导致目前台湾地区内钢铁工业厂商业必须要前往投资与服务,同时台湾也有相当大的比例钢品,是销售往大陆,例如冷热轧钢品,未来大陆势必为台湾钢铁业的一个大腹地,是不容忽视的地区。 而两岸钢铁产业是否能够互补,其特性及强弱为何?从表1可以看出,台湾的强势在于生产设施、技术及市场、管理及完整的产业结构链,弱势则在于土地、市场需求;若跟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有低价原料、广大的市场,需求量也大,两岸的钢铁业若能

13、够互相帮助、彼此策略合作,应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3结论与建议 从资源、技术水平来看,大陆与台湾钢铁业的互补性很强,若两岸能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必将推动两岸钢铁业的更大发展。2005年4月,中国大陆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考虑该政策的实施以及未来两岸钢铁业的发展,参考刘廷烈(2002),本文对两岸钢铁业的合作方式提出如下建议: (1)由于大陆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台湾钢铁厂向大陆迁移,建立新厂将变得不太现实,而可行的办法是参与到大陆钢铁产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造上来,对旧厂更新改造,使之合理化、现代化,在大陆钢铁产业的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发挥台湾钢铁在技术、资金上的优势,并不断地在大陆扩

14、大台湾钢铁下游加工业。 (2)发挥台湾钢铁业在市场化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大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钢铁企业重组提供支持,甚至参与进来。 (3)增强贸易往来,台湾和大陆近在咫尺,从大陆进口原料,运费可大幅度降低,大陆的价格也普遍较其他国家低廉。目前,台湾与大陆均要进口钢材,但两岸的钢铁贸易呈现不同的特点,若能增加贸易往来,可以各取所需。 目前,两岸加入WTO随着台湾钢铁下游加工业不断在大陆扩大规模,对钢铁需求也将不断扩增,未来大陆将取代日本成为台湾钢铁主要出口地区。以台湾目前钢铁产业的发展及地理位置的优势,配合下游加工业外移,未来台湾将逐渐成为大陆钢材的重要供应中心,若能够真的彼此相配合,两岸钢铁产业应有共创双赢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