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712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题】中西酒文化比较研究 【作者】王 维 【关键词】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指导老师】白 敏 【专业】英语 【正文】一、前言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世界西方欧洲的希腊和东方亚洲的中国,几乎同时诞生了一种改变世界的饮品酒。酒作为一种饮品,得到大多数中外人士的满腔热爱。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诗中理直气壮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酒文化,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酒是以谷物、水果、花瓣、种子或其他含有丰富糖分、淀粉的植物,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等生产工艺而生产出来的含有食用酒精的食品,是由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

2、产生的。酒自产生以来便给人类社会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文化研究表明,酒文化的历史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几乎不差上下。在数千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不同,中西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性。本文从解读中国酒文化和西方酒文化的差异这方面着手,研究跨文化交际中酒文化的差异。二、中西酒文化发展的的历史背景(一)中国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域广大,气候温和,有许多良田沃土,极适宜农作物的耕种,农业发展极快,很早就成为农业大国,五谷类粮

3、食产量大、品种多,人们便大量用粮食酿造出很有中国特色的白酒、黄酒。宋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酿酒原料主要取用北方所产的小麦、高粱和粟等;从宋代开始,南方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酿酒原料则主要取用江南等地大量出产的稻谷。2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看重今生,主张通过修炼和服食养生等手段,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而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更看重目的,有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之说。道家认为,酒是服食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养生和修炼,是达到羽化成仙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道士们常常饮酒、酿酒。但是,饮酒必须适量,否则将伤害身体。李时珍指出:“酒,天

4、之美禄也,少饮则和气行血,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可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微醉是饮酒的最佳境界。受道家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中国人认为,酒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或媒介。它不仅能消除忧愁、催生欢乐,而且能激发灵感、创造趣味和美,把酒别称作欢伯等。汉代人焦赣在易林中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当代作家高晓声指出,“酒是能帮助我们创造美的”。(二)西方酒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1地理环境的影响西方国家大多以畜牧业或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许多地方的气候和土壤等不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却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致使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首屈一指,因此

5、人们可以大量地酿造葡萄酒。以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希腊为例,它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大部分地区为贫瘠的坡地,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河流在夏季常干涸。这样的自然条件极不利于一般农作物的生长,许多农作物都难以成活,但葡萄的耐旱能力很强,于是希腊人就大量种植葡萄。另外,形成葡萄酒品质的精华物质大多存在于深层土壤的矿物质中,肥沃的土壤表层能够使葡萄树容易成活,不必把根扎入土壤深处,也就不能结出优质葡萄,生长在相对贫瘠土壤中的葡萄树由于把根扎入土壤深处,反而结出了优质果实。2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6、说:“酒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圣经记载道,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把葡萄酒分给门徒,并且告诉他们,葡萄酒是自己的血,让人们记住他是为了替人们赎罪而死的。在这里,葡萄酒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在不少西方人眼里,酒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拥有魅力和生命。美国作家威廉?杨格曾经说,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一旦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有了动物的生命。面对这个充满魅力和生命的神圣艺术品,西方人自然会热爱它、饮用它,并且用心去欣赏和玩味。对于西方人而言,醉翁之意就在酒,在酒的“味内之味”。美酒当前,却不懂得如何品尝和欣赏,那样不仅辜负了美酒,更有失风雅。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

7、大部分人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酒的种类、酿造和品鉴方法。三、中西酒文化的差异(一)酿酒起源的差异中西酒文化的起源,几乎同时产生于公元前 2000年左右,但在酒文化的起源上,中西方的看法完全不同。中国人一向主张“人造酒说”,而西方则普遍认为酒是由神创造的。在中国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载有多种。战国策中言:“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酒诰中言:“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民间更是流传着多个版本关于酒的起源的传说。而无论是记载还是传说都将酒作为一种人造的佳酿。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要数“杜康造酒”。相传杜康是个牧羊人,于放牧中不小心丢失装有小米粥的竹筒,半月后失而复得并意外发现小米粥发酵而成为醇香扑

8、鼻的琼浆。杜康于是弃牧停鞭,创酒坊,酿美酒,开酒肆,售佳酿,名扬天下。杜康也渐成为酒的代名词。“何以解愁,唯有杜康”便见证了杜康的影响力。神话传说之外,酒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酒的解释是“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隧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战国策云: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说文云,少康造酒,即杜康也。然本草已著酒名,素问已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

9、可见,对酒的起源中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西方的“神造酒说”。西方关于酒的起源也有许多种说法。古埃及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里西斯发明的,而希腊人认为酒是由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又名巴库斯)带到人间来的,是酒神赐予人们的礼物,也是人们丰收的象征。此种起源说也都把酒解释为神造的产物。在这些传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酒神造酒”说。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相传是众神之父宙斯(Zeus)与底比斯公主西姆莱(Semele)所生。天后赫拉(Hera)出于嫉妒烧死西姆莱。宙斯把狄奥尼索斯救出缝在他的大腿里,使他获得第二次诞生。后由女神伊诺及山林仙女们抚养长大,流浪于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希腊,到处

10、传授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技术,酒便逐渐在欧洲大陆盛行起来。传说中狄奥尼索斯的身边还有一个随从萨提尔。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他往往被描绘成赤身裸体的,面目狰狞,行为放荡的半人半羊的精怪,兼醉汉与色鬼于一身。酒神带着他的随从四处流浪,所到之处便飘起了酒香。古希腊人为祈祷丰收和庆祝丰收,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奠酒神仪式。在仪式上,人们扮成半人半山羊的样子合唱酒神颂歌,在树林里或荒野上沉醉、狂欢、游行等等。狭奥尼索斯也成为酒或与酒有关的狂欢的代名词。人造与神造两种不同的起源说造就了不同的饮酒方式,形成不同的酒文化风格。在酒文化的核心上,中国人把酒当作工具,意不在酒;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在酒的“味内之味

11、”。在中国人看来,酒的发明是用来为人服务的,酒在欢乐时助兴,在忧愁时浇愁,神医华佗更用它作麻醉剂替人疗伤。因此,中国人饮酒只求尽兴。(二)酒原料的差异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主要以粮食为原料,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在中国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料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五谷杂粮与酒的品类、质量密切相关,如用糯米酿造的黄酒味醇厚、品质最好,用高粱酿造的白酒味很香,且酒精度和出酒率都比较高;而在白酒中,用玉米酿的甜,大米酿的净,大麦酿的冲。“美酒必有佳泉”,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酒的品质、风格等,为此人们特别注意识水性、知水味、选好水。关

12、键之三是酒曲。它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与酶类,不仅是糖化发酵剂,而且能赋予酒特殊的风味和品质,是中国酿酒的重要而精妙之处。西方主要以葡萄为原料,则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西方人常说,好酒出自好葡萄。葡萄的品种和质量,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特色和主要香型。在西方国家,可以酿酒的葡萄数以千计,但真正能酿造出顶级、名贵葡萄酒的葡萄,只有十余种而已,著名的有赤霞珠、黑品诺、席拉夏多内等。其中,赤霞珠是酿造高贵红酒的葡萄之王,黑品诺是酿造名贵红酒的葡萄皇后。(三)酒的种类的差异中国酒的品种繁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以原料进行分类的,有以酒精含量高低分类的,也有以酒的特

13、性分类的。最为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生产厂家根据酿制工艺来分类,二是经营部门根据经营习惯来分类。习惯上大都采用经营部门的分类法,将中国酒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和啤酒等五类。1白酒是用粮食或其他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而成。白酒的特点是无色透明,质地纯净,醇香浓郁,味感丰富,酒度在30度以上,刺激性较强。2黄酒是我国生产历史悠久的传统酒品,因其顔色黄亮而得名。以糯米、黍米和大米为原料,经酒药,麺曲发酵压榨而成。酒性醇和,适于长期贮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属低度发酵的原汁酒。酒度一般在8度20度之间。3凡是用水果、浆果为原料直接发酵酿造的酒都可以称为果酒,品种繁

14、多,酒度在15度左右。各种果酒大都以果实名称命名。果酒因选用的果实原料不同而风味各异,但都具有其原料果实的芳香,并具有令人喜爱的天然色泽和醇美滋味。果酒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如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由于人们更喜欢用葡萄来酿造酒,所以果酒可以分成葡萄酒类和其他果酒类。4药酒是以成品酒(大多用白酒)为酒基,配各种中药材和糖料,经过酿造或浸泡制成,具有不同作用的酒品。5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发芽、糖化、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原汁酒,通常人们把它看成为一种清凉饮料。其酒精含量在2度5度之间。其特点是有显著的麦芽和啤酒花的清香,味道纯正爽口。啤酒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15、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清凉舒适之感,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西方依照制造酒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酿造酒、蒸馏酒、再制酒1酿造酒:以自然方式用酵母菌将淀粉发酵产生的酒。这种酒的酒精度低,放久会酸。如果是由葡萄酒酿造的酒,可分成:(1)餐酒(Table Wine),包括红酒(Red Wine)、白酒(White Wine)和玫瑰红酒(Rose Wine)。(2)气泡酒(Sparkling Wine),如香槟(Champagne)。(3)强化酒(Fortified Wine),添加白兰地来增强其酒精度至18%- 23%,如波特酒(Port Wine)、雪莉酒(Sherry)。 2蒸馏酒:以水果和谷物酿

16、成的酒,经蒸馏而得酒精含量极高的酒,会愈陈愈香。可分成:(1)威士忌酒(Whisky):以谷物为原料发酵蒸馏,在橡木桶中成熟的酒。(2)白兰地(Brandy):以水果酿造蒸馏的水果酒。(3)伏特加酒(Vodka):俄国以马铃薯制,美国以玉米制。(4)兰姆酒(Rum):用甘蔗酿造蒸馏的酒。(5)龙舌兰酒(Tequila):以仙人掌发酵蒸馏的酒。3再制酒:在蒸馏酒中添加调味香料,而制成的口味独特的酒,又称利口酒(Liqueur),可分为:药草香料味:(1)茴香甜酒:以八角为主,如Sambuca。(2)以奎宁皮、金橘等为主的,如金巴利酒(Campari)。水果味:(1)桔香白酒:如Cointreau

17、、Grand Marnier。(2)浆果酒:如Cassis。(3)西洋犁酒:如Williams Christ Birne。坚果种子、核仁味:(1)杏仁酒:如Amaretto。(2)咖啡酒:如Kahlua。(四)酒器的差异中国古代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闻名。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著称。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青铜酒器中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动人。另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但现在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西洋酒器。西方酒

18、器多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以被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接受。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具,所以他们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红酒杯、白兰地酒杯等。(五)酒的礼俗的差异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

19、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较短年份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变化的规律,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

20、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六)酒文化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差异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要以酒祭祀天地神灵,宗族祖先,用酒祈福消灾,趋吉避邪,可以说,无酒不成礼。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从古至今,中国的各种宴会上就不曾离开过酒,为助酒兴,席间还增添了丰富的文娱活动,如行酒令、作画咏诗等,这些都是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是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一种灵感激发剂。我国历史上一直就有“酒文一家”之

21、说。翻开我国的文学史,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郭小川的祝酒歌等,诗作的字里行间无不飘溢着酒香。三国时代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书写酒魄诗情。“诗仙”李白更是一生嗜酒,与酒为伴,平生在酒宴上或是饮酒中赋诗不计其数。可见,酒与艺术的结合,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一种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饮酒赋诗”“饮酒唱和”的文人风习,被历代文人所传承。总之,酒与文化已经水乳交融地连成一体,这使得中国的酒文化更加显得文采飞扬,灿烂辉煌。在西方,酒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既有利又有害。在罗马神话里,酒神被尊称为巴克斯(Bacchus)。从公元前 7世纪,

22、古希腊就有了专门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大酒神节”(Great Dionysia)。酒神节中,人们载歌载舞,纵情狂欢,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即兴而歌。这种即兴抒情的“酒神赞歌”(Dithyramb)极大地推动了希腊抒情合唱诗的盛行,为后来伟大的希腊戏剧艺术奠定了基础。在 20世纪上半叶,酒文化在美国文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劳里等文学巨匠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饮酒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作品中。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散发初浓烈的酒气,飘散着酒的清香。基督教把红葡萄酒视为“圣血”,不但圣餐中(Lords Supper)包含面包和葡萄酒,而且每次弥撒的时候都要饮用。因此,种植葡萄并

23、且酿造美酒也成了修道院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著名的葡萄酒都可以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找到源头。可以说,一部葡萄酒悠长的发展史在酿造出醇厚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深深浸透。酒作为一种饮品,也构筑了西方世界古老而坚实的文化。四、中西酒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发展趋势(一)中西酒文化的交流由于语言中反映出的隐蔽文化面广大,所以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从某一民族的语言宝库中寻找到该民族的隐蔽文化层。下面从中西方酒文化的词语形态来探究其之间的交流。当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们习惯用酒精麻醉自己,以此“借酒消愁”。在此观点上,中国和西方有相近的人生观。但不同的是,汉语中的“借酒消愁”常含有“愁上加愁”的隐深含义。如诗仙(酒仙)李白的

24、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英语中的“wine”却不会令人“愁上加愁”,相反,它能令人忘记烦恼。圣经中就有喝酒忘记烦恼的说法:“Give strong drink to him who is perishing, and wine to those who are bitter to heart. Let him drink and forget his poverty, and remember his misery no more.”(Proverbs,31:67,The Old Testament)汉语中有“旧瓶装新酒”的说法,它源自英语谚语“to put new wine

25、in old bottles”,但两者的语义有很大差别。英语中的“to put new wine in old bottles”来自圣经,常用来指:“把一些新的原则强加于太老或者不适合的人或事物,以至于使之承受不了”。而汉语中的“旧瓶装新酒”则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用来比喻文言文与新思想内容的格格不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瓶装新酒”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多数情况下用作褒义,比喻用旧形式来表现新内容。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中西方酒文化也得到进一步融合:青岛的啤酒节,水井坊中法酒文化交流,张裕葡萄酒的成立,国酒茅台走向了世界,西方酒如白兰地、威尼斯的洋酒名字在中国的出现,近年来中

26、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酒吧,甚至有些中国人家里还出现了西方家庭式的酒柜,这些现象都是中西酒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西方酒都成了商品。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洋酒店,里面有来自西方各国的酒:Scotch whisky-Royal, French champagne-Remy Martin and French Martell;当然,中国的茅台,水井坊,张裕葡萄酒也远销西方。(二)中西酒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葡萄酒是西方国家的主要酒种,西方人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饮酒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引用香槟酒,干

27、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搭配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而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礼酒俗,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底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

28、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五、结论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且历史悠久。悠久的酿酒历史使我国酒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酿造出许多被誉为“神品”、“琼浆”的酒类珍品。通过对中西酒文化进行比较,酒文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们,甚至不同的心情当中被理解的程度,方式也不同。对于中西酒文化的不同理解,关键在于能够使酒文化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这就需要中西酒文化相互融合。如今,西方的酒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酒文化,尤其在品酒的意境方面更趋向于西方,希望也可以使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酒文化的优良传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无论是中国的豪饮,还是西方的品酒,都希望酒文化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让更多的人了解酒文化,欣赏酒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