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750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题】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对比研究 【作者】杨 珊 【关键词】餐桌礼仪中西方差异文化原因 【指导老师】白 敏 黄凤菊 【专业】英语 【正文】一、引言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仪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日常礼仪标准的差异性是和在不同文化中礼仪的不同起源以及长期历史过程中受社会、历史、地理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价值分不开的。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与不同,可以使人

2、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进入21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使餐桌礼仪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餐桌礼仪的差异,仅仅是其中不多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跨出国门,更好地与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

3、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背景分析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职场、商务礼仪之外,大部分人经常会忽略餐桌礼仪。其实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让你举手投足优雅于餐桌之间,绝对是现在人士必须学习的。(一)中方餐桌礼仪背景分析中国人把自谦、容忍特别是儒家的中庸之道看为美德,凡事都以温和之势相迎,以谦逊之礼相待。人们大多反对或

4、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认为谦逊能更好地引导我们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的鲜花与掌声。中国文化且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集体本位或家族本位,讲求我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对他人,对家族,对社会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的是一种无私奉献、体贴关爱的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主动关心。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在东方文化中,比如:中国、韩国、日本,男性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传统思想里,一直强调男女有别,从人格地位上制造

5、尊卑贵贱的差异,认为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虽然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性的地位仍然比女性优越性,女性在很多时候仍然受到歧视。中国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的礼就是维护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即“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传统的礼的观念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得制度。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届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

6、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席为二座,首席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饮宴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与传统中国家庭同桌用餐,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餐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用餐时犯了禁忌,便会带来厄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着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心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

7、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为这样有点像在拜祭先祖;用饭后不可说:“我吃饱完饭了”,这意味着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时不礼貌,亦意味着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在碗里,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也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只是满足基本生理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二)西方餐桌礼仪背景分析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强调张扬个性

8、,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谦让、容忍对他们来说是信心不足,自谦不仅否定了自己而显得太虚伪,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西方人自独立意识和我中心意识很强,提倡个人主义。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过分关注他人,不打听别人的隐私。在西方人眼中,人权是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人权当然包括公民的隐私权。因此,西方人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的传统风俗是与西方各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背景紧密结合的。女士优先是西方国

9、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人们往往认为女性在生理上较男性弱,需要男性保护,男性在尊重女性的同时完善自己,如果男士们对女士以礼相待,女士们会更加敬重男士。一名男子如果不对“女士优先”身体力行,便是没有教养的粗汉莽夫。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酒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餐桌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西方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的。三、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的具体表现中

10、西方在餐桌上的礼仪存在很大差异,并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餐桌礼仪。(一)座次安排礼仪1中餐餐桌座次安排礼仪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每张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点: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11、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主人的右侧和左侧。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各桌次的尊卑,应以与这桌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对于少于5人的便餐,位次的排列可以遵循四个原则:右高左低;中坐为尊;面门为上;灵活安排。2西餐餐桌座次安排礼仪西餐中,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

12、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顺序是:男女主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主人和男主人的右边。如果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主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主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如果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坐,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们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此外,男士应当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生先坐。

13、(二)餐具的使用礼仪1中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的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一定要整齐的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竖直插放在食物上面;不能用筷子剔牙、挠痒或用来夹取食物以外的东西。(2)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的碟子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千万不要用嘴去吹,也不要把勺子塞进嘴里,或反复吮吸。(3)盘子。盘

14、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一般放在碗的左边,是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过多的菜肴,不要把多种菜肴放在一起,以防它们相互串味。不吃的残渣、骨、刺应放在食盘的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加放到碟子旁边。(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一般放在碟子的左上方。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5)餐巾。在用餐前,比较讲究的餐厅或主人,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是用来擦手的,擦手后,由服务员或主人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

15、前,会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擦脸、抹汗。(6)牙签。剔牙时,应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欣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的叼着牙签。2西餐餐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餐具的取用应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边切边用;也可用英美式,即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

16、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一般用右手拿汤匙和杯子,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要把盘碗端起来。餐具的使用方法也很有讲究,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刀用来切割食物,叉用来送食物入口。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息放置于餐盘上,表示用餐结束。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动。用完刀叉后,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以便于取走时的安全性

17、。餐匙的使用原则:通常,餐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汤匙,个头比较大,被摆放在右侧最外端,与刀并齐摆放;一种是甜品匙,个头比较小,被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当用汤匙合调味料时,需右手拿汤匙,左手拿叉。食物切好后,在盘中上将食物与酱料一同舀起食用;喝完汤之后,应该把汤匙放在餐盘对面的一方。要注意餐匙绝对不能直接用来舀取任何主食或者菜肴,已经开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处。酒杯的使用原则:在西餐中,吃不同的菜需要搭配不同的酒,通常不同的酒杯用来喝不同的酒。在每位用餐者右边餐刀的上方,会摆着三四只酒水杯。可一次由外侧向内侧使用,一般香槟酒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是不可缺少的。(三)上菜顺序的

18、差异饭菜是否可口合意,与上菜顺序也有一定关系。在这方面中西方各有特色。1中餐上菜顺序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凉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2西餐上菜顺序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

19、同时就着面包吃。凉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四)用餐过程中的礼仪要使宴会从始至终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氛,不仅客人要举止得当,彬彬有礼,餐桌上人们的举止也至关重要。1餐桌上取食礼仪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不要取得太多;邻座的男士可以替女士服务。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宾主身份为序,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应注意的事项取菜时不要左顾右盼,在公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多人一桌用餐,取菜应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可以请人帮忙盛取,切忌起身甚至离座去取;进餐时不要打嗝,吃面喝

20、汤时也不要发出呼噜声”,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应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盘子的声音;就餐时尽量少说话,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聊天时间;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慢慢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如果不是条形的面,直接用叉匙舀起来即可;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不能扔在地上或放在台布上,而应当放在盘子的一角。2餐桌上

21、话语礼仪中餐讲究热闹,喜欢边吃边聊。交谈时注意几点:讲话要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不宜深谈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交谈中要神态专注,用词委婉,礼让对方。西方餐桌上以静为主,进餐时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3餐桌上离席礼仪中餐在宴会结束时,只能由主人来示意宴会结束;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宾客才能散席;主人应在门口为宾客送行;客人应向主人致谢;如果中途道别只需和主人打个招呼或向左右宾客点头示意即可。西餐在宴会结束时,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

22、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告别时应向主人致谢,更为慎重时,还可再以电话或谢卡致谢。四、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中西方餐桌礼仪在座次、餐具、入席、上菜顺序、餐桌上话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解读,具体分析情况如下:(一)文化内涵不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家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主义。其

23、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对国家中的人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的教义信奉上帝创造了人类,并且相信基督教的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原罪,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原罪说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的原罪文化,对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到地狱里去受煎熬。以餐桌礼仪中具体使用的餐具为例,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两者作为餐具来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但是,筷子取材于大自然,造价低廉,工艺简单而直接,即使是在单个的家庭中,整个的制作工艺也可以

24、独立完成。从筷子的使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筷子的整个使用过程是集体协同劳动,若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将整个工作完成,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刀叉是诞生于现代工业社会中,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是金属。这种工具带有现代社会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功能,且未能摆脱它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攻击性。因而,餐桌礼仪是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心理的体现。(二)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具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同时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辑分析。朴素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我们民族的

25、宏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在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国家,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再以餐具筷子和刀叉为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分析筷子我们不难发现筷子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在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文明的折射,刀

26、叉在运用的过程中反映的是分析哲学的思维。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西方国家的思维是在结构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任,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三)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最深层次,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在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准则,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因此,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

27、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是在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人们点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

28、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五、结语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的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通过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发现个人在用餐的仪态会对别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影响。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和文化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只有了解了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和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对我国文明的发展和在国外生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礼仪源自文化,不同国家有着

29、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引出了各自的礼仪习惯。在这个人与人交往越来越紧密的年代,只有熟悉,了解,尊重和宽容各个国家和人民的风俗习惯,才能使我们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注释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朱燕:现代礼仪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殷莉、韩晓玲:英语习语与民俗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林莹、毛永年:西餐礼仪,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阎冬:筷子与刀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同上杜莉、孙俊秀:西方饮食文化,北京,中国轻

30、工业出版社,2006年.段洁:餐桌礼仪与口才,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参考文献1段洁.餐桌礼仪与口才.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杜莉、孙俊秀.西方饮食文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J.A.G.罗伯茨(J.A.G. Roberts)著杨东平译.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4晋保平、张宇燕.国外的饮食文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5林莹、毛永年.西餐礼仪.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6玛格丽特?维萨(Margaret Visser)著刘晓媛译.餐桌礼仪.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7阎冬.筷子与刀叉-中西饮食文化比较.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8周书存、檀素君.谈饮食礼仪.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