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7600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论文: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行走在创造中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摘要: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书法教师应利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资源,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入手,给予创造丰富的源泉;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为创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尝试创造练习,让学生在创造的乐园里遨游。关键字:创造能力 审美 观察 尝试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人们习惯的意识中书法课只不过是写写字而矣,是枯燥的,重复的,没有新意的学科,更不要说创造力了。表面上看二者没有关联,实则不然,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书法与其他课程一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书法教学中的各项训练活动与

2、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密切的联系,让创造的火花在书法教学中萌芽、成长,将使我们的书法教学摆脱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创造的火花在教学中迸发,将使我们的书法课更富有艺术的激扬。 一、 审美,创造的源泉。书法中的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偏于感性的、综合的,往往在瞬间发生;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把握书写的真谛,而这种感性的思维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凭借逻辑思维是无法达到的。根据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靠理性方面的培养,也要进行对美的感知接受能力的感性方面的教育。而汉字也以她独特的构造向我们展示她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意境深远、造型优美的艺术美。

3、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书法所带来的视觉美、空间美、线条美等直观的形象更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创造力提供了无尽的源泉。如在教学行书的特点体势多变时,我出示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让学生来数数在这一篇作品中,一共有几个“之”字,并且把这二十个“之”在课件中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比较结体的异同,来品味其中的结体美。然后,我把兰亭集序中第六行“管弦之盛”的“之”字和第十八行“俯仰之间”的“之”字对调,让学生观察这样书写的效果怎样?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纷纷发言都说不好,有的说:“管弦之盛的之字,因为行尾的空隙较大,加上右边第五行行尾的水字形状扁而且有捺脚,所以将之字写成

4、长方形并用点捺收笔,让人感到有让有揖,灵活流动。” 有的说:“第十八行俯仰之间的之字,由于一行中没有一个字有捺脚,所以,最后一笔用长捺飘出,显得婀娜多姿,优美稳当。”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后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赞不绝口,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讨论后不仅品出了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品出了美。汉字蕴涵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事物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如果我们的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品味一些名家名帖,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品贴,喜欢品贴。那么,当学生在欣赏这些书法作品时,就像是在艺术的殿堂流连徜徉,使学生在艺术美的感受中受到熏陶,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升他们的

5、艺术眼光。长此以往,当学生的脑袋中积累了中国几千年的书法美感,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将从这块土壤中汲取最为丰富和深厚的营养。 二、观察,创造的前提。观察的过程是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分析是找出局部的特征,同分析相反综合是把局部的点联系起来,使之结合为一个知识整体。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

6、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所谓“了然于心”而后才能“演于笔端”。这是写好字的前提。另一方面,通过细致观察点画的位置、方向、长短、取势、肥瘦的变化,在结体的大小、宽窄、高低、疏密、向背等,在有形的观察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感知。美学家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教师应重视挖掘学生的感觉体验,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觉体验,给学生以感觉的空间和自由。小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形象思维,认识有时虽然肤浅,但率真直露;有时虽然偏颇,但个体鲜明。如在教学笔画变化时,我让学生观察 “对”“欢”等字,学生们通过观察,有的发现了它们都是

7、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有的发现例字都是左小右大,有的发现了“欢”字“欠字旁”的“横撇”的“横”很短,有的发现了撇捺的下脚很平,有的发现了“又”做偏旁时,“捺”变成了“点”,有的学生还发现了例字是用毛笔写的。在观察之中,学生总是表现出童趣迭出,情趣盎然,我认为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对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三 、尝试,创造的载体。尝试是探究和创造的基石,恰当的尝试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尝试、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创造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因

8、此,在上课时,在让学生充分的观察之后,我都要让学生尝试书写今天要写的字。尝试练习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对结构布局的匠心独特地把它表现出来,这不就是一种创造吗?尝试练习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的练习,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度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布局,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练习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是分析力、观察力、记忆力的统一。第三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尝试练写与文本中的例字同类但文本中没有的字。如在教学撇折和撇点这一课时,教材只安排了撇点在女字旁时和在女字底时的变化。其实这儿就有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契机当撇点在作

9、为独体字的“女”时又有什么特点。这个字在教材中没有例字的。需要学生在概括撇点写法的基础上,然后又要加以区别撇点在不用位置时的长短宽窄变化,才能写好。这就需要学生经过思维的概括、比较、创造后来实施。于是,在这一次的尝试练习中。我向学生抛出了:“如果撇点在独体字的女时,撇点会有什么变化?” 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撇点应该稍微窄点;有的学生说撇点应该稍微宽点;有的学生说应该撇长点短;有的说应该撇短点长;有的说撇点的长度应该差不多。这时教师不予评论,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碰撞,可以说这个见解正是他们初步创造的成果。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女“练写两遍,最后再评析哪个“女”字最美观,通过比较评析,学生知道了独体字的“女”时撇点的写法:撇和点的长度差不多,比女子旁的撇点宽。这样,很自然的把学生由被动的临摹拉向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我想只有我们的书法教师在对文本的理解时,能跳出教材的束缚,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创造的火把点燃在每一节书法课中,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书法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创造之花。众所周知,书法课是一门古老传统的、综合内容很强的课,我们只有根植于传统,从传统中给予学生营养,发展于创造,在创造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在创造中弘扬璀璨的书艺。 参考文献:1.孙过庭书谱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