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949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条件限制法提升小学生运控球技能的实践研究摘要:根据足球运、控球技术的特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在足球运、控球技术的训练中设计了种种“条件限制”,并在这些限制中进行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结果表明:条件限制法简便易行,既丰富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又体验了足球运动的乐趣。此法有利于突破足球运、控球技术的关键环节,对正确、熟练地掌握动作技能,帮助学生较快上手运控球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条件限制 小学生 运控球 技能1、 研究目的通过对足球运、控球技术的特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结合作者这几年带足球训练队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一种科学的、

2、可操作性强的,适合初学足球的小学生、能够使他们的运控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训练方法,与同行们探讨、研究。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学校本学期组建的五年级足球队18名男生。2.2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理论、数据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践经验总结法等。2.2.1理论、数据分析法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数据分析则是运用SPSS软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看看所得结果是否比较客观。2.2.2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最前沿的研究情况。2.2.3实践经验总结法通过走访其他学校足球教员和总结多年教学、训练经验,就如何使学生尽

3、快的掌握运控球技术的练习方法、搞好少年儿童足球基础训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将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应用的各种方法、手段等去伪存真,使之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具有探讨与推广价值的东西。3.结果与分析3.1运控球技术在当前小学足球训练中的现状。运控球是指球员有目的地用脚的各个部位连续推拨球,使球处于自己能够控制范围内的触球动作。它通过运用推、拉、挑、拨、扣等各种技术将球主动地导向,是足球运动的技术基础,一个足球运动员是否有发展提高的前景,很大程度就是看对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运控球也是一个球队组织有效进攻的基础,是比赛胜利与否的关键。一个球员掌握了良好的的运控球技术,就能够有效地

4、突破对方的防守,才能威胁对方的球门为自己的球队得分。但是,它又是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尤其是对初接触足球的小学生来说。小学生要掌握它的唯一办法就是要使球与脚多接触、熟悉球性并持之于恒地练习,才能有所收获。但是在基层实际训练中,却使很多教练头疼不已,因为许多教练并非科班出身,鲜有运动训练的背景,适合小学生的训练方法不多,对这方面展开研究的也不多,有的只是书本上学来的理论。而书本上的东西虽然详尽,但却不一定符合实际需要。这就导致在训练时没有重点,缺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常常是想到什么训练什么,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自然是难以满意。我校五年级足球队的18名男生,之前从未接触过足球,五月份组队后第一个月的四

5、个星期由一位老师足球踢得不错的负责训练和管理。在这个月的时间里,该老师兢兢业业,每天准时准点展开训练。可是他却跟我说,每次学生练球时掌握不了力度,脚一触球就在5米开外,好像球一碰脚就弹走,导致捡球的时间比练习的时间还多,训练的效果很差。后来学校又安排我从田径那边转过来负责足球。我看了该老师的训练课后与该老师一起分析训练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得出学生因为没有基础,对一些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动作而他们却难于掌握,而采取的训练方法又缺乏针对性的结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从练习控运球开始,细化技术动作,采用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来让队员练习。到六月初时,情况大有改观,队员的运控球能力大有提高,已经可以开展教

6、学比赛了。看着学生们的进步,我大有感触,刚好又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用条件限制法训练篮球的文章,觉得这个名称用在我们采取的方法上很是适合,于是便我们也叫条件限制法。3.2条件限制法在训练中可行性的理论依据3.2.1条件限制法的定义:我设置的“条件限制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运控球技术动作时,把技术动作细化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练习动作加以限制,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求的技术动作上,保证对球的接触次数、增加正确信息的感知度,使错误少出现或不出现。从而保证练习的数量与质量,加快动力定型的形成。3.2.2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任何技术动作的形成都要经过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最后达到自动化阶段。

7、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学生需要大量的、不断的重覆练习,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对学生在训练时加以一定的条件限制,目的就是要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球、尽可能多地进行脚下的练习,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3.2.3俄国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的反射学说认为,一切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大脑的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都归结为肌肉运动。娴熟的运控球技术,就是外部刺激建立反射并不断累而使肌肉运动精确的表现。积条件限制法就是设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脚下的练习,把在练习中建立的正确的条件反射不断的在大脑皮层积累和巩固下来。3.3条件限制法在控运球训练中的具体实施措施足球的控运球训练中最重

8、要的就是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才能熟练动作,动作熟练了才能生巧。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却是明白道理缺少手段,许多老师喊得声嘶力竭,学生却练得一塌糊涂的场景让人心酸。在多年的实践中,个人觉得作为小学阶段的技术训练,我们老师首先要树立下面几个指导思想:1)让学生的个性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无拘无束的发展,能从足球运动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这样才能培养起浓厚的足球兴趣;2)使儿童的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得到长足发展。3)把“正规比赛”简化为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的小型比赛;要以比赛为依托来学习足球基本技术和活动行为,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比赛。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可以设立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训练要求,简单易行

9、的“限制条件”,让训练变得充满乐趣而又卓有成效。3.3.1球在原地的、触球的协调性练习:限制要求是球不动人动。要求学生两脚交替进行练习,可以设计围绕球转圈、交换位置、变换身体触球部位等练习。目的是要学生在不断的移动当中提升身体重心快速转换能力、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练习兴趣,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低效。3.3.2在个人移动运控球练习中:根据足球运控球技术的推、拉、挑、拨、扣等动作,把这些技术细化,细化成左脚怎样、右脚怎样、加上身体晃动又怎样、动作之间怎样衔接等等这样简单易练习的方式,设计出特定的限制性的方法来约束学生强制执行。这样一来,每个动作学生脑中都有一个清新明确的动作概念,练习起来也就目的性明确

10、、方式上简单多了。如脚背外侧运球,严格要求学生一步一运、一运一停来练习;从一个脚再到另一个脚来练习。教师可以用口令、哨音、手势来指挥练习,一段时间下来,效果非常显著。3.3.3在小组训练中:限制性地要求用某种传球方式进行传球,既可以熟练此种传球方式,又可以熟练接这种传球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两人配合限制地要求用撞墙式二过一练习;传球跑位设计人数比目标点数少一个的多位置练习等等,这种限制性练习的目的性非常强,可以达到强化某个技术的效果,比普通的说练形式的效果要好很多。日积月累下来,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自然就能水到渠成。3.3.4再有在对抗的练习中:设计一些限制动作的方法与范围的练习,让学生不断反复、

11、重复地练习,把单纯的技术动作与实战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得到了实战的锻炼树立其自信心,又避免训练的枯燥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如训练学生护球和变向,可以根据人数把他们限制在一个合适大小的圆圈里来进行;为了让学生能够展示学到的技术有点成功感,可以设置一个小场地进行一对一比赛等等。这样就比在大场地上总是捡球的练习次数要多得多,效果自然也要好得多。3.4数据对比分析:对我校足球队的18名男生在组队初期和训练两个月以后的30米运球过5个障碍的测试数据如下:训练前12.5212.6013.0012.8013.1012.0011.8012.3011.7011.5012.4013.3011.0012.7011.601

12、2.8013.3011.20训练后10.2010.0010.2010.809.809.208.9010.0010.208.809.7010.109.408.608.308.209.808.00把以上数据输入SPSS,运用统计学的T检验方法,得出下面结果:(表1、表2和表3)(表1)成对样本统计量均值N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对 1训练前12.312218.71397.16828训练后9.455618.81690.19254(表2) 成对样本相关系数N相关系数Sig.对 1训练前 & 训练后18.479.044(表3)成对样本检验成对差分tdfSig.(双侧)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分的 95% 置信

13、区间下限上限对 1训练前 - 训练后2.85667.78600.185262.465803.2475415.42017.000由表1看出,训练前18名队员的平均成绩是12.3122秒,标准差是0.71397,标准误是0.16828;而训练后的平均成绩是9.4556秒,标准差是0.81690,标准误是0.19254。由表2可以看出,本次样本共18个,相关性为0.479,显著水平为0.044,由于选取的=0.05,即选取位置信度为95%,若P0.05,则还不能拒绝H0。测试结果中的P=0.0440.05,所以拒接H0接受H1假设。由表3可以看出,P0.05,即训练前与训练后的成绩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14、由此可见,这种训练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运控球能力效果明显。4.结论与建议4.1结论:要提升足球的运控球技术,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训练。训练的最重要要求就是要使球与脚多接触。如何才能满意地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寻找到一种适合的办法。从实践检验的结果来看,条件限制法是比较科学的而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适合初学足球的小学生、能够使他们的运控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训练方法。 4.2建议:不同技术动作,要根据其结构来细化,细化后再研究采用何种方法来练习、强化,需要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对动作结构非常熟悉才能做到。因此,我们建议教师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多看专业书籍、多向专业队取经,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总结,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足球教学训练的实效性得到保证,也使我们老师的训练工作变得较为轻松。参考文献1维尔库柏.攻击型足球训练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2岛田信幸.足球训练100课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潘宁敏.条件限制练习法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