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0960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前言1.1 婚外恋1.1.1 婚外恋的定义婚外恋在大众口中有很多别名,如外遇、红杏出墙、第三者插足、包二奶等,它严重违反了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是对配偶在思想或行为上的不忠,与我国传统的家庭美德相违背。学者们对于婚外恋的界定都有自己的看法。吴梓雄认为“婚外恋是夫妻任一方秘密与第三方恋爱,并有同居事实的特殊关系。1”程继隆认为婚外恋是指已婚夫妇在婚姻之外与其他的异性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恋爱关系2。刘达临则将婚外恋简单地定义为“婚外与他人的恋情。3”还有人认为婚外恋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超出其范围所发生的不违反法律规定或法律管不了的两性之情。4”婚姻专家一般将其定义为夫妻双方中某一方与婚外异性产生比

2、较持久而巩固的情感的现象5。纵观各种婚外恋定义和现象,我们不难得出婚外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发生于夫妻双方婚姻关系之外;二是有一定的感情维系;三是多半会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四是这种感情不受法律保护。婚外恋是相对于与婚姻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婚外恋必须在其是否已与他人结缔为婚姻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承认下的夫妻双方中的任意一方与除配偶以外的异性在情感或肉体上发生不正当的且不受法律保护的关系才符合本文对婚外恋的定义。1.1.2 婚外恋的原因婚外恋的原因非常复杂,它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大背景,又有着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数思想的禁锢,还有很多个人因素及一系列其他问

3、题交织在一起。综合前人的研究,我把婚外恋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外国不良思潮和本国封建思想的双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偏差。“唯性论”、“享乐主义”等更是将一些意志不坚定者拉离了传统的伦理轨道。第二:商品生产的冲击在一些人身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有人把婚姻视为交换金钱和财富的筹码,婚后一旦发现配偶无法满足其需要便将自己的欲望转嫁给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者。第三:受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不少地方还存在买办婚姻,商业或政治联姻等现象,婚姻自由得不到保证。他人干涉下结缔的婚姻关系更脆弱,更容易引发婚外情。第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4、不再一味地关注于家庭生活的物质层面,更关注于爱情层面,要求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间感情和睦,有融洽的思想交流。只有契约没有爱情的婚姻越来越被人们所排斥甚至厌恶。第五:片面理解婚姻自由和离婚自由。有些人认为我国婚姻制度太保守,认为只有采用“试婚”走婚”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方式才能确保婚姻自由;有些人认为男女双方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理想对象,可以不组合家庭,不放弃原有婚姻关系,于是开始婚外恋1。而有些人则仗着婚姻法中明文规定的离婚自由,亵渎婚姻的神圣性,抱着“被发现了大不了离婚,反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的心态对待婚外恋。第六:心理原因。就婚外恋的心理原因则多种多样。如:好奇心理、补偿相爱心理、欠情报恩心理

5、、报复反抗心理、贪图美色心理/钱财心理、爱慕虚荣心理等。第七:影视作品的影响。某些影视作品专门描写婚外恋,或对陷入婚外恋却不能结合的两人持惋惜态度(如廊桥遗梦),或对婚外恋中的爱情大家赞赏(如英国病人),或美化了婚外恋的结局(如甜蜜蜜),影响了一些人对婚外情的态度。第八:社会对婚外恋开始呈现出宽容的态度。舆论对婚外恋不再抱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苛刻态度,转为更加理性的态度。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个时髦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的时候,似乎更多的人为了拯救爱情而力图掘开“婚姻的坟墓”,并且很快惊异地发现一旦“婚外恋”为人们所容忍,它好像就不与婚姻构成“二律背反”了5。1.1.3 婚外恋的道德评价

6、我们在对某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此种行为是否可被划入伦理范畴。伦理学将人类行为划分为伦理行为和非伦理行为。所谓伦理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所谓非伦理行为,即是指既不是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也不涉及有益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7。按此标准,显然“婚外恋”是一种不道德的伦理行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当两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选择组建一个家庭时,就意味着在婚姻持续期间要为对方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已婚者一旦发生婚外恋就部分或完全推脱了应肩负的家庭责任。一方面无法全心全意地对待配偶,另一方面也无法完成对子女的照顾和教

7、育。另外,婚外恋也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要求夫妻双方相互忠诚,而“婚外恋者”同非配偶者发生恋情,甚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对配偶的极度不忠实。这种情感方面的不忠甚至性行为方面的不忠,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它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综上所述,“婚外恋者”未能承担起对配偶及家庭应尽的道德责任,而这种行为的直接原因便是“婚外恋”的发生。因而,我们认为“婚外恋”是对婚姻道德责任的裹读,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1.1.4 前人对人们婚外恋态度的研究 国内学者多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婚外恋的态度。2002年4月至6月的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国家庭状况问卷调查”

8、,该调查中,对“婚外恋”持否定态度的占调查者的34。尽管如此,仍有部分人对“婚外恋”持肯定态度。当人们被问及“对一个人有婚外情人这件事的态度”时,有219的人选择“令人羡慕”,77l认为是“个人私事;无可指责”,1654的人表示“可以理解”,2997的人选择应受谴责,3761认为“只能因事而论”。数据表明,一方面尽管大多数人对“婚外恋”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婚外恋”的宽容度上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婚外恋”者越来越给自己进行道德解脱,以不严肃的态度对行婚姻家庭的道德问题8。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在北京地区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当一个男性在婚外爱上一个女性而与其发生接吻、拥抱、性关

9、系的行为时,人们对此三种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为:83.%4、82.%4、93.%1。而当一个女性在婚外爱上一个男性而与其发生接吻、拥抱、性关系的行为时,人们对此三种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为:85.%7、84.%5、94.%5。通过对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男性的“婚外恋”比对女性的“婚外恋”的容许程度高,即男、女双重道德标准依然存在9。国外对于婚外恋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视角进行的。家庭治疗中历来把婚外恋视为对婚姻关系破坏力最强的而且是最难解决的,婚外恋是美国最常见的离婚理由,婚外恋的发现往往意味着婚姻的终结。而且婚外恋常会导致当事入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10、Mark AWhisman等以2291位已婚群体为样本,研究了婚外恋的预测因素。Bowen,David JMoultrup从动力学理论角度分析了婚外恋的治疗。Douglas KSnyder(2005)等从婚姻辅导和治疗的角度提出了不忠行为的治疗方案。Mark AWhisman&Douglas KSnyder(2007)对4884位已婚妇女为样本采用研究者与被试面对面访谈和让被试自行通过电脑程序回答两种方式调查婚外性经历。结果表明面对面访谈中报告有过婚外性经历的为108,而通过电脑程序报告出的比例为613,从而也提出了研究方法对于这种社会敏感性问题的重要影响10。 1.2 传媒1.2.1 传媒的

11、定义郭庆光教授将传媒定义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心生产和传播活动8。1.2.2 传媒影响大众的形式 传媒的日益丰富和发达带来了信息数量的激增,洪流般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对传媒的解构,我们或许不难发现其影响我们的形式。传媒一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的形式来介入我们的生活,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1.2.3 传媒对价值观的影响功能早在20世纪中期,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赖特等人就对大众传媒的功能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三功能说”、“四功能说”。虽然人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大众

12、传媒的社会功能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传媒的功能可概括为:第一,为社会各方面和大众提供信息;第二,解释和影响社会舆论;第三,通过先进文化教育社会公民;第四,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五,为人民大众提供消遣和娱乐。研究人员发现高度暴露的性内容可能对受众在一个或几个方面产生影响。第一,性冲动。若干项研究已经证明围绕性主题展开的传媒内容可以激发观看者或受众的性冲动。第二,价值观念和态度的改变(Bryant&Rockwell,1994)。反复接触高度暴露的性内容会导致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脱敏现象。这里的脱敏现象指由于经常地通过大众传媒观看性内容,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生活态度,逐渐地接受了那些原先视为禁忌的行为

13、。很多色情内容宣传了这样一些意识形态的信息歧视或非人性地对待妇女,仅把她们当做牺牲品或玩物看待(Buchwald,Fletcher,roth,1993;Rysell,1998)。1.4 内隐态度的研究1.4.1 内隐态度概念一直以来态度被定义为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要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格林沃尔德和博纳基提出了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它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11。1.4.2 常用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 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目前使用的较多的是序列启动任务(Seq

14、uential Priming Task)、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The Go/No-Go Association Test、Affective Simon Task和The 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等12。 本实验采用的是AMP内隐测量范式。该实验范式是由B.Keith Payne,Melissa A.Burkley等人于2005年提出的。此范式对于内隐态度的测量不依赖于传统的反应时,而是依赖于被试对意义模糊的项目进行评价。该实验先呈现白人照片、黑人照片和中性刺激各100毫秒,作为启动刺激。然后空屏100毫秒,

15、接着呈现汉字100毫秒,最后是噪音掩蔽。噪音掩蔽时,屏幕下方是四个对汉字喜欢程度的等级评价:很不喜欢、有点不喜欢、有点喜欢和很喜欢,分别由-2、-1、1和2来表示。被试的任务就是对汉字的喜好程度进行评价。1.4.3 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学术界关于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格林沃尔德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对偏见的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相关很低,因此认为人们只有一种态度,即内隐态度,外显测量获得的是迫于社会期许所作出的虚假反应13。威尔逊等人则认为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是两种并存的态度。当个体面对同一对象时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能被人意识到的、所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则是人们无意识的、自动生成的

16、内隐态度。这就是著名的双重态度模型。1.4.4 前人对婚外恋内隐态度的研究基于婚外恋对于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人们对于婚外恋大多抱着否定的态度。之前的研究几乎都采取问卷形式调查人们对婚外恋的态度。众所周知,外显态度测量受到印象管理策略的干扰,尤其当调查主题涉及社会敏感话题时,人们往往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进行评价而不会报告自己的真实想法。目前国内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对婚外恋现象进行实证研究或者从婚姻心理辅导的角度对婚外恋现象提出指导和建议,对人们对婚外恋态度如何让改变的研究匮乏。河北师范大学的杨慧首次对大学生对婚外恋现象的内隐及外显态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倾向的学习材料不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外显态

17、度,但能改变大学生的内隐态度。1.5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 研究的目的 模拟传媒报道,通过改变传媒对婚外恋的评价(积极评价&消极评价)来观察大学生对于婚外恋的内隐态度是否会改变,试图揭示传媒评价与大学生对婚外恋内隐态度间是否存在相关或因果关系。1.5.2 研究的意义婚外恋日益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造成婚外恋的原因有很多,本研究力图揭示传媒态度与大学生婚外恋内隐态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大学生从自身意识层面抵制婚外恋,也有利于警示传媒在报道中注意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用词,在舆论上形成坚决打击婚外恋,维护美满婚姻的良好社会氛围。2 研究方法2.1 被试选取长春大学光华学

18、院大三学生38人,男生12名,女生26名,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积极评价组和消极评价组。经矫正后视力正常,没有参加过任务分离实验,熟悉计算机操作。2.2 实验材料家庭类词汇十个钟爱一生、忠贞不渝、伉俪情深、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中性词汇十个抽屉、毛巾、盒子、台灯、茶杯、铅笔、电池、眼镜、胶水、插头。婚外恋类词汇劈腿、地下情、姘居、出轨、通奸、第三者、红杏出墙、婚外恋、外遇、偷情。希伯来字母和拉丁字母(详见附录)共30个,每个字母分别对应30个不同的启动词。四张新闻图片、5段对婚外恋积极评价的文字材料及5段对婚外恋消极评价的文字材料。(详见附录)。2

19、.3 实验程序 所有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完成。指导语是:欢迎参加实验!本实验时判断任务。实验程序如下:屏幕中央先闪现词汇,再闪现字母。第一轮实验中,你的任务是对字母的喜好程度进行等级评价。“1”键表示非常喜欢;“2”键表示有点喜欢;“3”键表示有点不喜欢;“4”键表示非常不喜欢。请注意不要受先行词汇的影响,给出你真实的反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第二轮实验的任务与第一轮相同。请在读懂上述文字后按任意键开始实验。正式实验开始前,被试先进行6组与正式实验操作完全相同的测验熟悉实验操作。测验过后开始第一轮实验。第一轮实验结束后被试将看到图片和文字材料,为了保证被试能认真地阅读材料,在所有材料呈现完毕后会针对

20、每段材料提出一个小问题让被试回答。之后再进行第二轮实验。2.4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的是2(组别:积极评价组VS.消极评价组)3(内隐启动词汇:家庭类词汇VS.中性词汇VS.婚外恋词汇)两因素混合设计。组别为被试间设计,内隐态度为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对无意义字母的喜好程度。2.5 实验仪器15寸屏幕,xp系统,安装了E-prime软件的计算机若干台。2.6 数据统计方法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剔除无效结构外,剩27份有效数据。 3 结果与讨论3.1 大学生对家庭词汇、中性词汇以后婚外恋词汇的原始态度要比较不同传媒评价对大学生内隐态度的影响,要先了解大学生对家庭、婚外恋原始的内隐态

21、度。表1 大学生对家庭词汇、中性词汇和婚外恋词汇的原始内隐态度统计描述组别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家庭词汇 积极组 13 23.85 5.352 消极组 14 23.21 3.704中性词汇 积极组 13 24.08 2.957 消极组 14 23.93 3.772婚外恋词汇 积极组 13 23.54 3.620 消极组 14 22.50 1.743表2 三类词汇独立样本T检验 F值 Sig. t值 df Sig.(2-tailed) MeanDifference家庭词汇 3.067 0.092 0.359 25 0.723 0.63中性词汇 0.275 0.605 0.113 25 0.91

22、1 0.15婚外恋词汇 4.105 0.054 0.961 25 0.361 1.04根据表1和表2的结果看,27位大学生对家庭词汇、中性词汇和婚外恋词汇的t值分别为0.359,0.113和0.961,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723、0.911和0.361,均大于0.05,因此,三类词汇的原始内隐态度方差齐性,没有差异。32 积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的比较积极组在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得出的数据不同,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观察两者之间差异是否显著。表3 积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统计量分析 阅读前后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家庭词汇 前 13 23.85 5.352 后 13 2

23、1.92 4.112 中性词汇 前 13 24.08 2.957 后 13 23.08 5.722 婚外恋词汇 前 13 23.54 3.620 后 13 21.23 4.969 表4 积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均值差检验表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自由度df p值(双尾)家庭词汇前-后 1.92 3.278 2.115 12 0.056 中性词汇前-后 1.00 4.813 0.749 12 0.468婚外恋词汇前-后 2.31 3.351 2.483 12 0.029*注:* p0.05,其他表格要有表注从表3和表4可知,阅读积极评价的被试组在阅读前后对以婚外恋词汇做启动词的无意义

24、字母的喜好程度发生了变化,p值为0.0290.05,前后差异显著,有此可得出积极组被试对婚外恋的内隐态度的确发生了改变。由于阅读前后的差异为2.31,可见阅读材料后被试对字母的喜好程度高于阅读前,即增加了对婚外恋宽容程度。另外,阅读对婚外恋积极评价的材料前后,被试对以家庭为启动词的无意义字母的喜欢程度也有所改变,p值为0.056,临界显著,可见积极的评价也能提高被试对家庭的喜好程度。3.3 消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的比较对消极组的数据同样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来观察前后差异是否显著。表5 消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统计量分析 阅读前后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家庭词汇 前 14

25、 23.93 3.125 后 14 23.86 3.053 中性词汇 前 14 23.93 3.772 后 14 23.93 3.407 婚外恋词汇 前 14 22.57 1.785 后 14 24.71 3.688 表6 积极组阅读媒体评价前后对字母喜好程度均值差检验表 平均数 标准差 t值 自由度df p值(双尾)家庭词汇前-后 0.07 1.439 0.186 13 0.856 中性词汇前-后 0.00 3.211 0.000 13 1.000婚外恋词汇前-后 -2.14 3.231 -2.482 13 0.028*从表5和表6可知,阅读消极评价的被试组在阅读前后对以婚外恋词汇做启动词的

26、无意义字母的喜好程度发生了变化,p值为0.0280.05,前后差异显著,有此可得出消极组被试对婚外恋的内隐态度的确发生了改变。由前后的差异为-2.14可知,阅读了关于婚外恋负面评价的材料后,被试对婚外恋的厌恶程度增加。3.4 积极组、消极组阅读评价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的方差分析 为了知道阅读媒体评价后,积极组和消极组被试是否对无意义字母的喜好程度有显著差异,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7 积极组和消极组阅读评价后对字母喜好程度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均方 F值 p值 家庭词汇 组间 4.220 1 4.220 0.385 0.540 组内 273.780 25 10.951 总和

27、 278.000 26中性词汇 组间 4.889 1 4.889 0.225 0.640 组内 543.852 25 21.754 总和 548.741 26婚外恋词汇 组间 81.798 1 81.798 4.322 0.048* 组内 473.165 25 18.927 总和 554.963 26由表7可知,在积极组和消极组的被试阅读完各自不同的材料后,对以婚外恋为启动词的无意义字母的喜好程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任务分离试验范式,证实了传媒对婚外恋采取不同的评价的确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婚外恋的内隐态度。当传媒给予婚外恋积极正面的评价时,大学生不仅更倾向于对婚外恋表现出宽容的态

28、度,而且也会增加他们对于美满和谐家庭的认可程度;当传媒对婚外恋进行批判时,则会加重大学生对婚外恋行为的反感。3.5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传媒评价的确能改变被试对婚外恋的内隐态度,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本次试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是被试所熟悉的,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在真实新闻基础上进行的评价更有利于改变被试的内隐态度。但是,由于实验室实验固有的局限性,本次实验要推广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局限。阅读完不同评价后改变的内隐态度能维持多久?是仅仅局限在实验中,还是能一直把这种态度延续到实际生活中去呢?希望能在下次做更进一步的研究。4 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探讨 胡章建认为传媒在内在的功能、规律上具有对社会

29、伦理道德的传承、构建、维持作用。首先,传媒传承社会伦理道德。传媒天然的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作为文化体系的核心,社会伦理道德成为传媒承的主要部分。其二,传媒建构社会伦理道德。传媒作为传播工具和精神思想产品的生产者,既有助于培养公民新的、健全且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同时也能促进就旧的、错误的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观念的废除。其三,传媒维持社会伦理道德。传媒倾向于社会伦理道德秩序,传媒通过强化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提供全社会共享的道德价值观念,促进伦理道德的社会化,阻止群体、个体的伦理道德越轨行为16。传媒对于和谐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建立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近来我国传媒中出现的少数低俗化、过度

30、娱乐化等缺乏职业道德的现象,结合本文得出的结论,我想就传媒如何最大化地发挥自身在宣扬正确道德风尚上的作用提几点建议。一方面:传媒加强职业伦理道德建设方面。作为传媒的从业人员自身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在工作中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注意社会效果,要纠正在传播中的不良倾向,力求在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培养、提高社会成员对传媒的鉴别能力。公众作为传媒报道的受众,自身也应增强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和过滤能力,在伦理道德的建设养成上不被传媒所左右。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他们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从而建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价值观。 致谢语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

31、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 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2、”。 另外,我还不得不感谢 同学,他在自己课业负担沉重的同时帮我设计了E-Prime程序,使得我的毕业论文从设想变成现实。期间,他一次有一次耐心地帮我改进程序,我是他对完美程序追求的最大受益者。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1 吴梓雄.婚外恋的成因及防范与处理.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1562 程继隆.中国婚姻文化大潮关于中国婚姻现状的社会学反思.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1603

33、刘达临.社会学家的观点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044 高嫒.婚外恋的伦理审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5 张敏,熊循庆.当代“婚外恋”现象伦理透视.中华女子学院院报,2005,17(2):476 吴芳.我国社会转型期“婚外恋”引发的伦理思考. 企业家天地,2009,11:1847 杨慧.大学生对婚外恋现象的内隐及外显态度的实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9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59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史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410 申凡,威海龙.当代传播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0211

34、(美)布莱恩特,汤普森. 陆剑南等译.传媒效果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57158,163175,17919012 郭秀艳,杨志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415416 13 Shearon A.Lowery,Melvin L.Defleur.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dia Effect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9431314 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72315 Ciaran McCullagh.Media Power a Sociological Introduction.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22822916 胡章建. 论传媒对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06:3738附录:家庭类词汇十个钟爱一生、忠贞不渝、伉俪情深、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中性词汇十个抽屉、毛巾、盒子、台灯、茶杯、铅笔、电池、眼镜、胶水、插头。婚外恋类词汇劈腿、地下情、姘居、出轨、通奸、第三者、红杏出墙、婚外恋、外遇、偷情。三十个无意义字母、。(希伯来字母和拉丁字母)积极组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消极组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