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046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健康教学论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摘 要:新学期开始,东莞地区就出现了几件学生离家出走,还有学生自杀的事件,表明不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负担的轻重,学习心理负荷到底有多重,真实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寻找提高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关 键 词:心理 压力 抑郁 体育活动 健康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世界3.4亿人不同程度的抑郁,中国2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每年14万人因抑郁而死。每年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150万人受到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100万人受到亲友自杀未遂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

2、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全国4千多万儿童青少年在经受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5%8%,约1600万孩子存在口语阅读障碍;6%即1900万孩子有计算障碍;8%10%即2500万学生存在学习障碍。预计到2020年,儿童心理发病率将增加50%,成为儿童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越来越差的呢? 我们来看下:1.1学生抑郁以下是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安徽省初一至高三,共6个年级共12430名中学生进行抑郁症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8%,其中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

3、于城市学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分类年 级性别城乡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男女农村城市报告率(%)15.820.126.325.524.756.821.224.925.215.4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意见发布一年后的调查”发现,表示“平时感到抑郁的时候比较多”的少年儿童为14.6%,有4.6%“感到抑郁的时候非常多”。在抑郁的体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初中生感到抑郁的比例更高,感到抑郁比较多的为16.7%,而小学生则为12.7%。12心理压力学生年纪小小,为什么会抑郁呢,小学生都有12.7%感到抑郁,通过调查,主要是因为压力。以下是“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课题组对

4、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查的结果。项目压力较大(%)略有压力(%)没有压力(%)升学和考试的压力62.332.05.8课业负担过重37.755.66.7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34.95.812.3父母不和造成的家庭问题22.327.050.7来自学校的压力21.356.122.6父母离异20.616.263.2与父母的冲突18.651.629.8家庭经济困难15.537.347.2来自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压力11.356.632.1有时失眠11.346.442.4自己太胖体重超重11.131.956.9恋爱10.934.354.8自己的相貌不够好9.544.745.5去学校的路上不安全5.844.04

5、9.2有关青春期发育的问题5.545.149.3对15项压力来源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归纳为“升学压力”、“学校压力”、“家庭压力”、“青春期压力”和“形象压力”五个方面。调查结果也表明,五个方面压力的平均分分别为:3.31、2.17、2.07、2.01和1.90。相对强度而言,升学问题是中学生生活压力中最大的压力源,即由于升学和考试、课业负担过重和父母要求过高等产生的压力,而“形象压力”对中学生相对较小。大量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在一个危险的区域,2004年,上海市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孩子曾有

6、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到1.71%,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达到15.23%。2 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量的心理学试验表明:学生的疲劳,心理负担偏重是由于失望和失败所造成的。当他们失望和失败之后,又不能很好地分解和缓冲这些情绪,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受挫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受挫的能力是从小就应该开始的并且长期的过程。通过开展身体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21通过身体活动增加学生自信体育

7、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年龄越小的幼儿,身体活动的能力就越是他的一切行为的基础,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其身体活劝的能力。因此,幼儿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的接受 和肯定程度对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那些身体活动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多种体育活动的幼儿,往往会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而且行动积极、主动。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就常常会遭受失败。因而他们也常常会产生否定的“自我”倾向,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动消极、被动和退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从小对学生进行合

8、理的体育教育,有助于增加自信,使他们建立健全的心理素质。如何为合理的体育教育,那就是学生可以做得到的,他们自己认可的,喜欢的体育活动,包括一些游戏和一些低难度的竞技活动。体育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结合他们的兴趣,开展这些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2.2通过身体活动平衡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从生理上讲,大脑是学习的器官,学习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即心理反映过程),合理的学习会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相反,偏重的课业负担使大脑始终处于疲劳状态,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因此,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等神经功能症。在与学

9、生的访谈中发现,当前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不佳,与年龄不相称的学习心理负担,让一些孩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怎么看书都看不进去,怎么学习也学不好,效率太低。在课堂学习上有严重的倦怠心理。加强体育教育课程的完善,使学生的课程更加合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平衡,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自信心。23通过身体活动调节学习情绪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

10、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对他们的活动有合理的,正确的评价,使他们能更加认识自己。对部分学生的良好转变,要及时地充分地给予肯定。使学生保持积极、认真的情感。24通过身体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主要发是一种身体活动课,实践课体现了一种开放式、灵活性的特征,以课堂“小社会”的形式存在。学生要以班级、小

11、组或个体参与运动实践,个体或群体为达到某种目的,彼此配合、互相协调与对方进行较量,展开竞争、服从规则。在组合进行合作或对抗中,或给以保护和帮助,并要承担各种角色。如:“追者和被追者”、“组织者和被组织”、“决策人与被决策人”,社会角色的预演和体育活动特殊的规则效应,使学生学会控制与自控、服从与顺应,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结论:发展学生身体活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能增加学生自信、平衡大脑学习的兴奋与抑制、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是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

12、的社会健康水平调查结果:对象社会健康水平高较高一般低普通专业学生209人21.5%389人40%340人35%34人3.5%体育专业学生143人29.2%241人49.1%102人20.8%4人0.9%P值0.050.050.050.05从表中看出,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与普通专业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在四个层次是都呈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表明了,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作用。在体育培养学生个性的实验研究中,通过体育课选项教学(必修40% 选修60%)和改革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经过3年实验教学,学生的独立性增强,情绪稳定性增加,焦虑水平

13、下降,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综合表现为更积极、良好的个性特征。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社会健康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社会健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社会健康教育,寓社会适应教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社会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季 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肖丽琴.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J.广州;体育学刊2003.4.3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2005)C.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课题组. 4周忠.中学体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刊.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