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08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系 别管理学院专 业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 密 年 不保密 本学位论文属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年 月 日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

2、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

3、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4、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

5、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

6、(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

7、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

8、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摘 要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问题日益重视,不良贷款率连年降低,但信贷风险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作为贷款的使用者,对贷款的投资

9、收益和风险了解较为充分,在贷款使用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违约行为,而商业对此却不能完全了解,所以借款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具有信息优势。借款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极易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失误和借款企业贷款使用违约,产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使得商业银行对贷款业务的控制更为严格,却又导致商业银行惜贷现象的发生,所以对银行信贷业务中信息的甄别与控制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对称度,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能力,进而在其为企业正常融资的过程中,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对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控制,使商业银行达到安全性与收

10、益性的平衡,在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增强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定性。所以从信息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寻找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为视角,分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号传递模型和声誉模型的模型分析得出加强商业银行信号指标的选择和信息识别能力以及与企业建立产长期的信贷关系可以有效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结论。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论文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是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文献综述,最后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难点。第二

11、部分首先分别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一般理论介绍。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我国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特殊原因,并运用案例进行佐证。第四部分运用信息不对称原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进行了模型分析,运用信号传递模型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逆向选择风险进行了分析,运用声誉模型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模型分析均衡条件。第五部分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对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 逆向选择 道德风

12、险ABSTRACTCredit is the core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Loan asset quality i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a growing respect for the credit risk, and non-performing loan rate has been reduced year by year, but credit risk is still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13、 risk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A major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is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borrowing enterprise, borrowing enterprise as the user of the loan ha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oan earnings and loan risk, and also to be prone to

14、default, so the loan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mmercial bank is asymmetrical,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 is more superior than commercial bank.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enterprise and commercial bank leads to the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problems, and easily makes co

15、mmercial banks make wrong credit decision and borrowing enterprise default, and the emergence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he emergence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kes commercial bank have a more stringent credit risk control than before, which may result in reluctance to lend. So enhancing

16、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ymmetry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enterprise, and improv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decision-making ability, which in turn in the course of normal financing for enterprises, improv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ability. The co

17、ntrol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control makes commercial banks reach the balance of safety and profitability, providing financing servic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loan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

18、herefore, It is very meaningful that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formation and finding out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and game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

19、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enterprise and the caus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enterprise, and under the model analysis of the signal delivery model and reputation model, this articl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enhancing signal indicator selectio

20、n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discrimination ability and making a long-term credit relationship can elimin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enterpris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

21、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articl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difficult points. The second part is introduc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theory respe

22、ctively and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control under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The third par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isks caused b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reas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bank and borrowing enterprise arising from special reaso

23、ns in China, and then the case is applie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model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und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Signal transfer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credit risk adverse selection; reput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credit risk moral hazard, and drew eq

24、uilibrium solution of models. The fifth part makes targeted and operable suggestions for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control based on previous parts.Key words: Information Asymmetry,credit risk,adverse selection,moral risk目 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 论1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 研究意义21.2 文献综述31.2.1 国外文献综述41.

25、2.2 国内文献综述61.3 研究方法与难点71.3.1 研究方法71.3.2 论文难点81.4 论文框架8第二章 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论1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112.1.1 信息不对称含义112.1.2 信息不对称分类12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本质13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论132.2.1信贷风险概念界定132.2.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型142.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传统理论152.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论162.3.1 银行信贷逆向选择产生机理及风险控制模型162.3.2 银行信贷道德风险产生机理及风险控制模型18第三章 银企之间信

26、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及产生原因213.1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213.1.1 信贷决策失误风险223.1.2 信贷集中风险223.1.3 贷款使用违约风险233.1.4 贷款偿还违约风险243.2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原因243.2.1 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外部环境因素243.2.2 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内部管理因素263.3案例研究283.3.1 背景资料283.3.2 案例分析28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博弈314.1 贷款申请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博弈分析314.1.1 银行信贷信号传递模型的假设说明314.1.2 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存在的条件324.1.3 博弈均衡

27、对银行信贷逆向选择风险控制的作用334.2 贷款使用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博弈分析344.2.1 银行信贷声誉模型的假设说明354.2.2 多期动态博弈均衡存在条件354.2.3 博弈均衡对银行信贷道德风险控制的作用36第五章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395.1 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处理能力395.1.1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管理机制395.1.2 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甄别能力405.1.3 强化信息有效传递415.2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415.2.1 规范借款企业信息披露制度425.2.2 扩大信息共享开放度425.2.3 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435.3 发展

28、关系型贷款435.3.1 发展关系型贷款的优势445.3.2 发展关系型贷款的关键445.4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内部控制机制455.4.1 重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组织结构455.4.2 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455.4.3 强化信贷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46参考文献49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51致 谢53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对以对称信息为假设的各种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扩展,使之在理论上更为科学,通过以信息不对称为假设条件研究现实生活中

29、存在的问题,使之在应用性上更为贴近现实。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该理论被应用到金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工程项目等领域,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领域的某些现象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对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许多国家受到重创,金融机构纷纷倒闭,金融市场严重萎缩。这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很多,但从信息的角度看,次级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这次危机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突出。为了应对这次经济危机

30、,在外贸大幅缩水的背景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增加信贷投放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以及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从微观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存在信贷决策不科学、信贷方向趋同、借款企业贷款使用违约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通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确保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运行和发展的核心,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的核心

31、业务。随着经济的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资金融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涉足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被巴塞尔协议定义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在银行实际风险资本配置的条件下,信用风险占总风险暴露的60%,而其它两类风险各占20%。狭义的信用风险就是信贷风险,所以信贷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80%的收入来自于信贷收入,并且信贷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0%。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动商业银行的市场主

32、体地位,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及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信贷资金运行的效率,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信贷风险测度方法落后,并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所以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借款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贷状况、贷款使用情况等信息是全面了解的,而商业银行对此却不能完全了解,这就产生了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银行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产生银行信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33、,威胁到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降低信贷市场运行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信贷市场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的商业银行将处于不利位置,这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流向低质客户而非银行所希望的高质客户,即产生信贷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银行信贷逆向选择问题。在贷款使用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信息的缺失和监督的不力会使贷款的使用偏离贷款原定的方向,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即银行信贷道德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本质是信贷资产的情况的不确定性,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对银行信贷的分析可以减少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害。所以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视角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微观机

34、理,并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设计是很有必要的。1.1.2 研究意义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金融领域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中,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期,所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借款企业利用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违约贷款,如利用虚假信息隐瞒企业风险类型、骗取银行贷款,把信贷资金用于贷款合同之外的高风险项目,商业银行缺乏全面的、富有成效的信息控制手段,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使得商业银行对贷款业务的控制更为严格,这又导致商业银行惜贷现象的发生,所以对银行信贷业务中信

35、息的甄别与控制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对称度,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能力,进而在其为企业正常融资的过程中,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从信息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控制,使商业银行达到安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一方面通过贷款支援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又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定性。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对于我国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通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可以为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第二,可以根据激励机制理论提供一些抑制信贷风险的措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36、。第三,可以拓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路,提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多样化理论基础。2、现实意义第一,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分析商业银行,有助于克服商业银行经营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第二,可以促使银行与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相互交流,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提高我国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信贷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第三,有助于促使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第四,可以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信贷机制,解决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第五,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1.2 文

37、献综述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交易双方拥有对称信息,即交易双方的信息从质和量上看都是对等的,交易一方不会比交易另一方拥有信息优势,而且还假设信息的获得是无成本的。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以对称信息为假设的条件下使市场达到均衡,进而实现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市场主体之间经常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市场经常是不均衡的,并且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很难达到怕累托最优状态。为了研究更加贴近真实的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许多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展开了有益的探索。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应用到信贷市场,通过对信贷市场信

38、息不对称因素的分析,为解决信贷市场的问题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1.2.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对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较早。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er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对交易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对交易的影响的相应策略。70年代初英国剑桥大学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lees)以信息不对称为出发点,通过构造有效的契约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建立了委托代理的基本模型,形成了初步的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在此后多年间,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其在信

39、息不对称领域取得的开创性地成就获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70年代,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关于交易双方完全信息的假设,他们分别在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三位经济学家以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为假设条件,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学理论阐述了信息不对称对各个市场的影响,并解释了在完全信息假设下无法解释的厂商、劳动力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为信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乔治阿克尔洛夫(Gorge Akerlof)通过对“柠檬市场”模型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逆向选择理论。他在其经典论文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

40、市场机制(1970)中以汽车市场为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次品市场进行了研究。在旧车市场上,买卖双方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方准确地知道旧车的真实质量,而买方很难准确知道旧车的真实质量(或准确知道真实信息的成本过高),而只知道旧车的平均质量,因此只愿意按照旧车的平均质量的旧车价格支付任意一辆旧车。由于质量差别不能带来价格的差别,高质量的旧车就会退出旧车市场,旧车市场中可供交易的旧车更多的是低质量的旧车。最终结果是旧车市场交易的旧车质量下降,买方的支付价格也随之降低。这就出现了旧车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极端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市场可能最终会消失,进而不能实现完全信

41、息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阿克尔洛夫由此得出结论:在以对称信息为假设的传统经济学中,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但在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经济学中,商品质量却依赖于商品预期价格水平。阿罗 (Arrow)对信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各个角度对信息的分析使其在信息的理解和应用上更为全面和深入。在其一系列文章信息价值与信息需求(l971年)、信息与经济行为(l973年)和较高教育水平的过滤作用(1973年)中对信息的成本、信息的价值、信息的需求、信息对经济行为及市场均衡的影响、非对称信息造成的市场失灵、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风险转移等信息经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A

42、Spence)首次提出了信号传递模型。他是以劳动力市场为例的,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其博士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1973)中深入分析了人才市场中应聘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接着在其论著市场信号:雇用过程中的信号传递(1974)中提出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改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的信号传递理论,即通过信息转移来克服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用人单位得到劳动力的真实信息,以改善市场运行效率。信号传递模型为解决现实社会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斯蒂格利茨(stiglitz)提出了现代经济学最优理论的非均衡量。他指出了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完全信息假设的错误

43、。在其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论不完全信息经济学(1976)中应用不完全信息假设代替完全信息假设,修正了古典经济理论中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从而使该理论更为贴近现实,进一步以信息不对称为条件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并且进一步证明了信号甄别理论。由于乔治阿科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三人为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人因此获得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信息经济学以其理论的深入性和实践上的适用性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信贷市场就是其中之一。信贷市场领域到处充斥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许多学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信贷市场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也促进了信息不对称

44、理论的进一步发展。Stiglitz (1981)将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扩展到信贷市场,指出信贷市场中信贷配给现象的存在。他和他的合作者Weiss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在信贷市场的模型中,得出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利率可以起到筛选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的作用的结论。借款者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之分,借款者知道自己的风险类型而贷款者并不知道,借款者是拥有信息的一方。当利率升高时,那些低风险的借款者由于其低利润而退出信贷市场,而高风险借款者由于其预期高利润可以支付高利率留在信贷市场,若失败则宣布破产。这样利率的高低会吸引不同的贷款者。也就是说,高利率吸引高风险贷款者,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如果降低利率,会吸引更多的低风险贷款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逆向选择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