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145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38154.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901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声明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没有任何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 道德、学术规范的行为,也没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或组织的科研成果及专利。与我 一同

2、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如本毕业设计(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归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摘 要要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日益普及,它宣告了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所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也 正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 媒体最频繁

3、、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当 代大学生的影响,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 学生和生活所产生的利与弊,提出合理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媒介环境促进大学生健 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将深入的了解什么是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的特性。在分析新媒体的基础 上,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探讨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突出表现。分析新 媒体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合理 措施,端正对新媒体的认识,通过政府、新媒体从业人员、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 同努力使新媒体更加健全的发展,共同营造和谐的媒体传播环境。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大学

4、生;利弊;措施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network applications of new me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t proclaimed the coming of the age of new media. The so-called new media, is the new media forms that appear under the

5、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it also has been changing the lives and lifestyles of people gradually, but also became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the l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haracters of College student, active, fast learning, also determined that they are the major groups of using new media. So

6、 its quite import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sed of the new media,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ow mew media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take measures to build an wonderful medi

7、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what exactly the new media i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From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to start discussion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ffected by new media based on the analysis

8、 of new media, analyze the reasons of new media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put forward Reasonable meas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media properly and upright the knowledge of new media. Making a goo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of media transmission by j

9、oint effort of government, New media practitioners, The College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New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 Pros and cons; Measure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目 录录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1 1.1 新媒体的定义1 1.2 新媒体的特性2 第第 2 章章 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主要表现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主要表现.4 2.1 以淘宝网为例浅析新媒体发展对经济生活模式的影响

10、4 2.1.1 生活习惯的改变.4 2.1.2 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5 2.1.3 交友平台的增加.5 2.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6 2.2.1 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6 2.2.2 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6 2.2.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7 2.3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7 2.3.1 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失.7 2.3.2 网络成瘾症等心理问题.8 2.3.3 滋生不良学术道德观念.8 2.3.4 大学校园新文化的影响.9 第第 3 章章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12 3.1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影响12 3.2 当代

11、大学生的自身特点12 3.3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13 第第 4 章章 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方式当代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方式.14 4.1 从政府角度来看14 4.1.1 要强化秩序.14 4.1.2 要加强立法,对新媒体进行规范.14 4.1.3 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15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2 新媒体从业人员角度15 4.3 学校监督与引导15 4.4 从学生自身出发18 第第 6 章章 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1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 致谢致谢.21 附录附录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22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

12、设计(论文) 1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渐普及,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这些 新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 探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及对其成长的不良影响,提出措施建构良好媒介环境促 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1 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 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 体等1。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 地称为

13、“第五媒体” 。基于此,按其形式划分为以下四大类,即: 户外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包括户外视频、户外投影、户外触摸等,这些户外新 媒体都包含一些户外互动因素,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气,提升媒体价值的目的就是 户外新媒体。 移动新媒体是指以移动电视,车载电视,地铁电视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 移动电视节目的包装设计,来增加受众黏性,便于广告投放。渠道传播媒体也是 新媒体的一种。 手机新媒体是指手机媒体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 最为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平台,它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未来的两到三年 内,3G 手机逐渐普及,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 段。 图案是平面广

14、告的重要“视觉传达要素”是新媒体广告的特点,而色彩在视 觉传达上要优于其他要素。在电子制版和印刷机械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告业如雨 后春笋般地出现,而作为半永久平面户外广告,借助某个载体使其广告能悬挂在 墙壁上,其安全性能有待改进。而且面积越大,投资成本就越高。而新媒体广告 只借助一个平米不到平面就可以做其同样的效果,其投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1.2 新媒体的特性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 电视、手机、MP4 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如果仔细观察现代人的生活,不难发现 以下特点:生活节奏加快,移

15、动时间增多,观念不断更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已 经很难耐心地逗留在某一时空,被动地等待着大众媒体的传播辐射。在受众决定 一切的时代,事实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博客、播客、手机报和手机电视 等新的媒体形式已经相继涌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多种需要,证实了新媒体作为 媒介平台中的新型力量而拥有的巨大潜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新媒体在大学 生中的使用率极高。这与现代新媒体的一些特性具有很大的关系。 1. 快捷性快捷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随时随 地传播。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充满新奇,希望及时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以打破 大学校园环境下信息封闭性的制约,而新媒体信息传

16、播的快捷性能够满足大学生 需求。 2. 个性化个性化 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 台发布信息或接受信息,新媒体不断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如自由的 BBS 论坛,袒 露心扉的博客日记, QQ、MSN、手机短信、飞信、彩铃等,而大学生向来追求 个性,他们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新媒体的个性化服务 出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3. 互动性互动性 新媒体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由传播者主导的单一的线路,赋予了受众信息自 由选择的权利,并且受众在接受信息之后进行反馈与信息的再加工,形成了上下 之间多方向的信息互动式传播,增加了信息传播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17、大学生渴 望与人交往和沟通,并向外表达自我,新媒体的互动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交 往的空间。 4. 娱乐性娱乐性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新媒体形式多样,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使得新媒体的内容丰 富多彩,大学生在致力于学业的同时,需要放松身心,新媒体拥有的网络(手机) 电视、网络(手机)游戏、网络(手机)文学等种种娱乐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发泄情 绪、逃离生活烦扰以及释放压力的渠道。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新”特性,是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媒体 形态,它所具备的传播特性是以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 1.3 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区别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区别 新媒体与

18、传统媒体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也同时表现在思维方式上, 后者是他们的本质区别,这也是传统媒体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成为新媒体的原因。 在表现形式上,新媒体更多的依赖于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就是 指大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受益者。 分众是媒体的一种全新型形式,但是分众也只是增加了更多的信息终端而已,是 一种媒体的量变还不属于新媒体。 新媒体的形成孕育在 web 2.0 中,web 2.0 网站的兴起以及他们对于用户参与 和创造的推崇,使得草根阶层也积极参与到媒体中来,彻底改变了媒体固有的 “中心”形式。 美国公共电视公司在一篇文章中对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

19、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 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新旧媒体的思维方式在以下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旧媒体以信息的整理、过滤以及经济利益为核心,而新媒体则更注重于大服 务大众,提高用户体验。 旧媒体依靠专业的编辑进行内容制作和筛选,由他们确定大众应该知道什么, 而新媒体则将话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进行信息的整理,并由大众决 定他们接收什么样的信息; 旧媒体要求大众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来获取信息,新媒体则允许用户随时获取 感兴趣的内容。2 大众为旧媒体创造广告价值,可自己一无所获,而在新媒体中,大众也可以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 获得广告或者内容收益。 传统媒体自办网站,

20、4 大门户网站,楼宇视频的媒体形式,由于在形式上或 者思维上尚无法彻底转变,仍属于旧媒体行列。 在盈利模式上,新旧媒体有共同的形式,即广告和内容提供。 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汇聚草根阶层的“长尾”力量,从而可以形成超越 任何一个旧媒体的传播力量;新媒体通过参与者个体的主动传播,以人际圈的方 式进行扩散,具有一定的按人际圈分众特点。从这两方面看,新媒体的广告盈利 能力强于旧媒体。 在内容提供上,旧媒体更容易创造出精品内容,而新媒体则包罗万象、数量 庞大。二者各有千秋。随着大众审美口味的多样化,新媒体的内容将在内容市场 份额上逐渐增加。 新媒体的弱点在于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于新媒体来说

21、,如何管 理和存储这些海量信息,并让用户从信息库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都是比 较大的挑战。 从 Blog 以及播客的迅速发展来看,新媒体由于给与大众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其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所有 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门槛不断降低,且更加及时,3G 业务成熟之时,也应是新媒 体壮大之日。 当然,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并破除媒体上的垄断 因素,让新型媒体公司在市场中可以自由发展。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第第 2 章章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新媒体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 2.1 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22、影响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影响 拟态环境( Pseudo-environment)作为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术语, 是由美国 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于 1922 年在其著作公众 舆论( Public Opinion)中提出的。3在李普曼看来,拟态环境是由传播媒体在人与 现实环境之间插入的信息环境。它并非客观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经过传 播媒体选择、加工后向人们提供的模拟环境。但由于人们往往忽略媒体的这种选 择和加工,把这种拟态环境当成真实的客观现实环境而接受,并据此做出行为反 应。这一媒介理论的核心在于,人们所接受的拟态环境虽然是模拟的,非绝对真 实的,

23、 但他们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却是现实的,绝对真实的。在社会生活的层面, 所谓的人对他的环境的调整不过是通过虚拟的媒介进行的,只要我们认定了图景 是真实的,我们就会把它当成环境本身。因此,由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对人们 的现实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谁控制了拟态环境,谁就将控制人们头脑中的现 实世界。在信息高速公路尚未完全铺就的 20 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社会精英 们控制了大众媒介的拟态环境,就能够控制民众头脑中的现实世界,民众就会把 这种头脑中的现实当成社会现实本身。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以不同的 形式登上人类信息传播的舞台,人们对信息获取的依赖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 体,由此对传统媒体的精英

24、传播理念造成了巨大冲击,拟态环境不再是广播、电 视、报纸等传统大众媒介的特权,新媒体正以其独有的媒介属性和传播特质,迸 发出巨大的传播影响力,构建起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拟态环境。3 2.2 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自身心理发展需求决定其对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他们对如何学习和 实践、如何与同龄人之间的熟练交际、如何选择专业或者职业、如何找到自己的 角色定位等方面存在大量的信息缺失。网络无疑是学生寻求信息的主要来源,也 是他们求知的主要渠道,通过社交网站等多重方式获取即时信息,例如 MSN,跨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 越地域限制的沟通也是他们摆脱新

25、鲜人生疏感和迅速找准角色定位的绝佳方式。 另一方面, “90”后大学生张扬个性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强,思想开放独 立 等鲜明特点都与新媒体的互动性传播方式不谋而合。原本处于学校中低年级 的“90”后大学生在各类媒体中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也可能对别人产生深远的 影响,这种信息发布平台一旦被提供,便刺激了他们自我表达的欲望和张扬个性 的追求,可预见到他们的行为可能影响的不再是小众群体,而是更加广泛的学校 层级甚至社会层级,这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 2.3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都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由于目前相关监 管机制的缺失,使得新媒体中

26、的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缺乏保证,这将造成大学 生心理的困境。 1. 新媒体信息中充斥着腐化堕落、反动迷信、色情暴力等的内容,这会导致 主体意识尚处成长趋稳期的大学生在心理判断和认知上出现“多元异化”的迷惘; 2. 青年学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介入到传播过程之中,若长时期不能自 拔,便会加大孤独、苦闷、焦虑和压抑等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出现孤僻、人际 关系淡漠等心理异化现象,形成心理困境“恶性循环”; 3. 由于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使得大学生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 任,因而他们青睐于这种摆脱熟人目光、舆论监督的快餐式交际方式, 在短时 间内实现社会交往的内涵与外延泡沫化膨胀。然而,一旦在

27、此平台上遭遇与现实 具有很大差异的交际挫折时,就容易出现个体的人格障碍。4 综合上述的分析,大学生的独特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 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因此,提出合理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媒介 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第第 3 章章 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的表现 3.1 以手机新媒体发展对经济生活模式的影响以手机新媒体发展对经济生活模式的影响 手机的发展将会在未来许多方面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 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手机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终端,它对应的是 以个人为中心的生

28、活方式,随着手机媒体信息发布能力的提高,报纸最终将会变 成类似于“通讯社”的东西,将自己的新闻卖给手机内容提供商。将来手机若能 提供更大的屏幕和更高的视频质量,手机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走向可能是相同的。 手机传播的过度扩张正在侵害人与人之间的传统联系,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 引人深思。“在今天,钱包可以丢,但丢了手机,你的生活就好像真的被改变了。 ”一位大学教授这样风趣地说。而这一点,大概许多人都感同身受。手机这个小 巧、移动、随身的通讯工具,已经让 社会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 巨大的改变。 5月26日下午,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媒体精英和通信业界 人士共聚一堂,就“手机改变生

29、活”这一命题展开了一次生动而又深刻的座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刚教授在主题 “带着体温的媒体”发言中,用这 样一个形象而富有深意的比喻来解读手机媒体。他说,手机这种现象对传播领域 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诸多媒体中,它是唯一一种“带着体温的媒体”。看电 视的人虽然多,但没有人会把电视抱在胸前,握在手里的手机,却几乎是身体的 一部分。因此,它与我们的关系和对我们的影响力,跟其他媒体是不一样的。陈 教授肯定地说,手机的发展,将会在未来许多方面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5 短信文学、段子文化、非典期间的谣言传播这些现象都曾引起过传播学 者的注意,手机早已从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信息

30、传播功 能的综合性媒体。因为带着体温,它又对人际传播甚至是人内传播都能产生影响: 它本身是一种与人际传播息息相关的联系工具,同时又是一种保存个人记忆的工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具。通话记录、记事本、短信存储这些都使得手机成为一个更个性化的媒体, 阅读它也能唤起更为真挚的内心联想。 网络媒体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内容规则,这一点如今已是有目共睹。新闻不再 受限于版面篇幅、频道资源、时段限制,内容可以多而全,可以超链接,可以多 媒体、跨时空。那么,手机传媒的发展对现有传媒格局会有何影响呢? 手机内容提供商认为,如果把经营媒体比做一种游戏,这个游戏只可能出现 新规则,而它的基

31、本逻辑是不能变更的。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这些不同媒体 的逻辑是相通的,就是人们需要信息,需要资源,需要娱乐。作为手机媒体的内 容提供商,空中传媒致力于创造新的游戏规则,把无线媒体的特色发挥出来,比 如直播、定位等等,但也一定会虚心向传统媒体学习他们成功的规则。6 那么已经和网络媒体搏斗过一回的传统媒体,面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又会有何 变化?京华时报的新闻中心主任张锐说,随着手机媒体信息发布能力的提高, 报纸最终将会变成类似于“通讯社”的东西,将自己的新闻卖给手机内容提供商。 他还提到京华时报正在筹划给订户免费发送京华时报手机版。这一构想 实际上是对手机媒体的充分肯定一个用户绝对值极大的媒体、一种

32、集资讯和 通讯于一身的工具、一个到达率极高的广告媒体、一种兼具大众传播和分众传播 特点的传播方式,对准入门槛低、权威性高、历史悠久的纸媒体而言,实际上是 一种比网络媒体更为有利的补充方式。 许多人都还清楚地记得电影手机的海报上,把手机画成了一个“手雷”。 五花八门的手机功能使通讯工具变得不那么平庸,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惑。 6摩托罗拉市场营销总监郑立群女士说,的确有一类来自消费者的观点,是希望 能买到还手机以通讯工具本色的、功能简单的手机,对此摩托罗拉也会考虑制定 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然而身为手机制造商的他们也发现,手机功能本身也反过来 在改变着人们的使用习惯。比如以前白领们桌前的日程表,今天

33、就可能被手机中 的日程表取代。 手机设计一方面充分考虑着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 变和引导消费者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手机制造商也是手机内容产业链上 的重要一环,是“手机改变生活”这个传播关系中基础且重要的元素。作为一个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9 充满现代感的玩具,手机慰藉了许多现代人的心。既有手机本身带着的广播、 MP3 、摄像、录音、录影等各种功能,也有网络提供商支持的彩信、彩铃、梦 网、聊天等各种服务,这些元素构建出了一张充满乐趣的网,让寂寞的人们随时 随地都可以找到玩耍的对象。但同时,这样的虚拟世界也暗暗抹煞着人们之间的 感情,手机传播的

34、过度扩张正在侵害人与人之间的传统联系,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引人深思。 有“中国第一短信写手”之称的戴鹏飞援引陈刚教授“带着体温的媒体”的 说法来讲述他对“手机改变生活”的理解:“我们残余的纯真,总能通过这种带 着体温的工具传达”,因此,“手机让你心中一动”。戴鹏飞的成功既与其优秀 的个人能力有关,也与手机短信庞大的受众有关。正是有这些数目巨大的读者, 他那些文采飞扬而又极具创意的短信才能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本人也才能获 得如此高的知名度。短信业务的火爆,是因为首先它满足了受众一对一传输信息 的需求,其次它的编辑和发送都非常简单,容易掌握;再次它的收费相当明晰, 这些都导致了短信一经诞生,手机

35、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便迅速且自 然地,以消费者为中心整合为一个平台,从而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彩信的发展丰富了手机短信的表现形式,正如今天的人们更喜欢阅读图文书 一样。但它受到的应用瓶颈也比普通短信多一些。尽管如此,经营彩信业务的空 中传媒始终认为,能够传递丰富资讯、更具真实性、现场感的彩信,将会是未来 手机资讯传播的主要形式。 手机不但是一种媒体现象,而且还是一种经济现象、生活态度和文化行为。 经济现象自不必多说,而当一个人习惯于手机带来的便捷而无法摆脱时,这就是 一种生活态度,当这种生活态度为一个群体具有以后,那么就升级为一种文化现 象了。那些以工作为中心的人,电脑也许最可能

36、成为他们的信息终端;以家庭为 中心的,电视也许最可能成为其信息终端;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手机就有 可能成为他们的主要信息终端,也就是说,手机对应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 式。但这种简单的归类也正在被媒体的整合所打破。所谓媒体的整合不仅仅是功 能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物质形态上的整合,现在电脑的手机化,手机的电脑化正 成为一种趋势,也许最终有一天,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将会不再那么泾渭分明。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0 手机对应的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正呈现一种渐渐扩散的趋 势。在这种悄然无声的扩张中,手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手机媒体有着承认差 异,尊重个性的优

37、点,这将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 3.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3.2.1 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习惯)等组成。7在以往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大学生面对面直接 的思想感情交流、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影响是最基本的途径。但博 客、微博、BBS、3G 网络等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备的实时交互性,对大学生有很 强的吸引力。作为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和发布者,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 者,而是自主的自我教育者,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道德教育作为主客体 间的

38、交往、对话与理解,新媒体极大地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沟通、相互影 响,从单向被动式转变为多向互动式,吸引更多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 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其道德自主性。 3.2.2 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主要是指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知觉和记忆系统, 引起其信息量的增加和信息内容构成的变化,这属于内化的过程。高校要取得思 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内化最为关键,而高校促进大学生内化的方式离不开为 大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教育材料。从新媒体的特征来看,新媒体为思想政治

39、教育创新及促进大学生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丰富的共享信息,为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新媒体主体的平等性,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 对话交流,把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新媒体传输的超媒体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覆盖面,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1 3.2.3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单向灌输的方法,硬性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 道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及接受能力。而新媒体的应用 极大地改变了这种单一的交流学习方式。丰富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冲出了相对 封闭

40、的校园天地,进入到一个宽广的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使他们知道了许多前所 未闻的新事物,从而导致其主体意识迅速觉醒并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于教育者 的灌输,而是积极主动地猎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探 索人生道路上的心态的困惑、理想的迷惘、感情的失落、精神的求索等政治问题 和思想疑虑,与教育者实现着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同时,新媒体交往对象角色 的虚拟性,使得人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利用各种软件,大学生可随意 修改文本、图片、声音、影像,参与新媒体信息的制作、发布等实践活动,将自 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及时传播出去,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有效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3.3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

41、的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3.3.1 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失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偏失 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高的新媒体使用普及率和活跃的媒体娱乐应用水平, 因此也是最有可能受到新媒体环境中不良信息影响的群体。信息时代正在悄然间 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现代化的意识理 念,比如全球化意识、自主意识、效率意识、平等自由观念等,另一方面,新媒 体传播中的信息既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同时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比如垃圾短信、黄色信息,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 也日益侵蚀着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复旦校 长杨

42、玉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经表示,“现在的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 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大学校园功利主义盛行。”可以说,新媒体在 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方面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使得一些大学生长期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耳濡目染”,思想道德意识观念薄弱,在价值观问题上出现困惑和迷茫,甚至 导致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混淆,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3.2 网络成瘾症等心理问题网络成瘾症等心理问题 新媒体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和信息社会的集中体现,它的强大功能和高效便捷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触电”。网络消费过多,不论性别、年级和专业,大学生 对网络

43、的接触最为频繁,从了解新闻、休闲娱乐到获取新知识,网络吸引了多数 大学生的眼球。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学习、娱乐,甚至购物、出行等都与网络 等新媒体的使用息息相关,一些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因为过度 使用和依赖新媒体而形成“新媒体依赖”心理,比如“网络成瘾”、“手机幻听” 等。前者是一种由于网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心理疾病,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 病人的描述是:“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 以自拔。患者多沉湎于网上自由说谈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了现实生活 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 尔后可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

44、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 食欲不振等。”3“手机幻听”则主要是源于对手机长时间使用和依赖所产生的 强迫心理,大学生尤其容易陷入“拇指文化”不能自拔,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调 查报告显示:约有 73.2%的受访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8 3.3.3 滋生不良学术道德观念滋生不良学术道德观念 随着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其快捷、便利的特点使之取代传 统媒体,迅速蹿红于大学校园。“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乃大学精神的真 谛,也一直是高校所追求的理想和办学的基本理念,其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自 觉的学术观念、永恒的道德追求以及敏锐的时代精神等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新媒体技

45、术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精神的达成。9网络的虚拟现实和跨界 特性为人们自由创造和放飞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容易成为学术不端 行为滋生的温床。影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 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获取既快捷又方便,过度依赖于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海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3 量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 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 引发一些严重的抄袭行为,势必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上 信息共享与复制的便捷性,使得许多大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准备论文 的过程中,不是忙于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而是靠着“

46、东拼西凑”、“复制粘贴” 来完成,现在大学毕业生论文抄袭现象俨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从本科到硕士到 博士,从学生到教授到校长,甚至到中科院的院士,从普通高校到最高学府清华、 北大,无不涉嫌抄袭案例。众所周知,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 沉浸于新媒体为高校提供知识创新源泉的喜悦的同时,也必须警惕这种便利性所 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新媒体环境下,大量的 不良信息充斥其中,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对大学生心理的毒害,甚至让有些人 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新闻报道中,由于青少年沉迷网络而在网吧猝死的案例 屡见不鲜;很多大学生有手机铃声的幻听现象;新媒体的过多使用影响到大学

47、生 的睡眠质量、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等等。 3.3.4 大学校园新文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新文化的影响 (1)大学校园主流文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与大学办学理念精神 和大学生行为特点相符合, 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形式。当前它主 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学生价值观等文化形态。10大 学校园主流文化是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并在大学校园中应该积极提倡的文化形式。 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 大学校园主流文化受到了冲击。一些 学生利用网络任意的对社会主义制度妄加批判,把自己一些情绪上的不满, 在 BBS 论坛或博客上以语言低毁国家形象的方式发泄出来。有的学生沉迷于新媒

48、体 的一些娱乐上, 在虚拟的世界中放弃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自暴自弃,最终荒废 学业。另外一些大学生在现代新媒体环境影响下,价值观也出现偏离,为了展示 自我,大肆张扬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审美情趣也变得庸俗,低级趣 味; (2)非主流文化是与主流文化并存,但存在与主流文化之外的文化形态。 它一般表现为对个性的张扬,主要是一种个人的体验。而伴随着新媒体出现,大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学校园中也产生了一批新的非主流文化现象。这些非主流文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 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1. 消费、时尚文化。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

49、手机消费文化,许多大学生频繁 的更换手机以追求时尚, 与此同时,伴随着手机新业务的出现,还不断的预订 新的手机娱乐功能,从体验新的娱乐功能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使得手机消费成 为大学生消费的很重要的一方面。而随着网络发展,网购在大学生中也成为了一 种时尚,网上消费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网上产品众多,有的大学生没有节制, 盲目的追求新颖时尚的产品,形成过度消费。这种消费主义的文化严重冲击了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滋生了同学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态,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谐 相处。 2. 短信、语言文化。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有手机,在大学校园里,低头发短 信的学生随处可见,与人交流或在节日送去一句温馨的祝福本无可厚非,然而事 实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发短信,影响课堂秩序,在大学生之间,利用短信传播黄 色的小段子更是家常便饭。现在在一些学生当中,甚至因为手机产生一些心理障 碍,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同时,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网络的不断应用,出现 了许多新的语言文化,虽然一些语言增加了同学之间交流的乐趣,但是一些新的 语言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反而增加了人与人沟通的难度,如这样子不叫这样子, 叫酱紫。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无语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