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60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缺失及对策的思考新课标主张“以生为本”,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一扫过去沉闷的气氛,教师创设出漫画、音乐、视频、小品、问题等各种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获得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问题情境为课堂出彩描上了重重的一笔。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设问可以诱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指向性和主动性。如果问题设计巧妙,就能激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出现“话”学生自己说、“情”学生自己抒、“题”学生自己解、“法”学生自己探的局面

2、,使学生“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情”中信,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但在自己的授课和听课过程中,发现在设问方面存在许多有效性缺失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整体有效性的实现。现就存在的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缺失问题及想到的对策与同行商榷。一、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缺失的表现1、 设计缺乏针对性一是问题的设计缺乏对材料的针对性,材料自始至终都是摆设,从而难以培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捕捉、分析、理解、运用、整合的能力;二是问题的设计缺乏对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的针对性,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设计的问题纯理论化或大而空、远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而消极参与

3、课堂教学,影响实效。三是问点选择不准,没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矛盾困惑点、知识关联点设问。提问随心所欲,整堂课看似热闹,实则无效;四是问题的设计没有体现学生的心智规律,不是在学生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设问,造成问而未决。2、 问题的设计缺乏可探性一是设计的问题太简单、无任何悬念,缺乏探究性。如“傍水而居”一课教学时,教师出示图片的同时设问“太湖美不美?”而没有跟着问“为什么?”“如何让它更美?”等问题,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设问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二是设计的问题太深奥,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很难解决的问题,从而出现曲高和寡的冷场局面,使教学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影

4、响了课堂效果。 3、 问题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一是问题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层面的多元性和个性差异;二是问题设计的本身没有梯度,这样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来,有些学生像是“陪读生”,致使课堂实效缺失。三是问题的设计太直线性,只有一个答案或者一个结果、一个结论,缺乏立体感、多元化、可分析性,从而使课堂实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4、问题的设计缺乏反思性许多课堂提问看起来设计线索很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丝丝入扣,表面上看起来教学任务都得以落实,却毫无亮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无反思提问,使学生习惯于思维的顺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5、问题的设计缺乏可参与性有些

5、教师出示的问题一个学生就能完成,缺乏可参与性,如“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教学时,为了说明身边有许多规则,教师设问;“说说你的一天是怎么过的?”(注:昨天是星期四)。结果一个学生就将所有的内容说了,其他同学无话可说,而且涉及的规则仅是学校的纪律,交通规则。如果问题以“说说你熟悉的人的一天是怎么生活的?有哪些规则约束?”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就大了,且通过讨论能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身边的规则有纪律、道德、法律、宗教等。二、提高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对策1、针对性提问一是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材料,在引领学生分析材料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有效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教材知识的摄取、分析、删选、整合的能力;二是问题的设计要联系学

6、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要结合课本的重难点和矛盾的困惑处,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课堂教学时,设问:“说说你或你身边被侵权的事例?对此你或他们是如何处理的?有何利弊?你认为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怎样的?为什么?学生会举很多生活中的被侵权的例子及所了解的日常生活中的维权方法,通过思辨,从而得出最省时方便和最有效的维权途径,这样既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有感而发,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新知、提炼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分层性设疑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难易度,一忌过于简单,二忌过于深奥,应分层设疑。一则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二则

7、体现不同程度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的差异性,使他们都有话可说人人参与,让绝大多数学生从“陪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这也是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在“屈辱的岁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不逃避学生的困惑,设计了“马关条约中的日本资本输出与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引进外资一样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太深奥,连有些老师也不能完全说清,更何况是初二学生?所以只有少数学生仅仅答出:“当时资本输出他们除了赚钱就是赚钱,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利大于弊”,很难透析,有点想端蜂窝却被蜂蛰的感觉。所以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启发诱导,多设计一些铺垫性、有层次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

8、奇心、好胜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设问成为本堂课中拓展新知、联系现实、解决困惑的亮点。后来将以上设问改为“日本进行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主观上、客观上)?原日资本输出与今引进外资有何异同?(可以分析利弊)今引进外资怎样才能利大于弊?”通过讨论,可使课堂达到以下实效:一是使学生明白同样是引进外资,因主权完整与否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二是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看“资本输出,引进外资”的利弊;三是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由教师喊口号变成学生发自内心的呐喊,从“要我做”自觉到“我要做”,从而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9、观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成为此堂课的出彩处。3、悬念性设疑。如果问题的设计太单一,只能是一种答案、一个结论、一种可能,这会使学生丧失探索的热情。所以课堂设问时可借助电视节目“人生AB剧”的做法,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有不同后果、不同答案的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欲望,张扬个性,充分显示自己是多么的与从不同,从而引发学生头脑的“思维风暴”,引起激烈的思维碰撞,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符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如在教学“体验幸福”一课时,老师出示05年春晚千手观音视频,设问:“你觉得她们幸福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热情高涨、各抒己

10、见。一组结论:“不幸福,因为她们没有健全的五官,训练时听不到音乐,不能用语言互相传递信息,找工作有困难所以很痛苦”;另一组极力反驳:“她们幸福,因为虽然没有健全的五官,但排练时老师帮助她们感到幸福、有安定的物质生活保障,有高超的艺术天赋,春晚时十多亿人在欣赏自己的舞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自己的人生价值被认可和肯定,所以很幸福。”经过争辩,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幸福在我们身边;幸福靠我们去体验;获得是一种幸福,付出更是一种幸福。结果此处成为本堂课的一个亮点,设疑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4、反思性设问反思可以是对历史的反思、对教材知识的反思、对已有的答案、传统、现实结论等的反思,它要求学生反复深入地将

11、结论进行批判性的再思考和从多角度进行论证。如果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反思提问,如“如果不,会?”就会引导学生尝试逆向思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其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非常关键的一环。例如,在“屈辱的岁月”教学时,用视频“虎门销烟”导入,当学生回答了其影响后,教师进行了反思性设问:“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反思判断分析,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澄清了部分学生的模糊认识,拓展了教材知识,提高了课堂实效,使学生明白这场战争爆发是必然的,何时发生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致;英国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清政府代表的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这是东西方新旧生产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强大了,清政府,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反思质疑,拓展了新知,解决了疑惑。使设问真正有效。总之,课堂教学只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与统一,优化的课堂设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统一,巧妙的设问能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位一体,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设问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