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87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已为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但是,如何实现先进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整合,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例设计,课堂课外演练,并且不断地反思改进。本人结合自己课堂实练及观摩同行课后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成功的原因有:1 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熟悉分组学习前老师应向全班同学做必要的说明,说明包括: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如何分工以及合作的技巧。在这个环节里,学生的注意力一定要在老师身上。只有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合作。如在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在实验中寻找规律的“抛两枚硬币”实验中,首先向学生提出“出现

2、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这两个不确定事件的频率是否也会比较稳定的问题。分组方法:遵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全班48人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设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协助员各一名。每个小组安排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一名学生和基础较差,不善语言的一名学生,另外两名成绩中等。同时能兼顾不同性别、性格更好。这样使组间的公平竞争及合作效果打下基础。各小组之间的情况均衡,在教学中力争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角色也应当不断变换。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教师有意安排基础差的学生担任“组长”,由他把本小组讨论的意思向全班表述出来。刚开始,每个问题一提出,成绩好的同学立刻指导“组长”强迫他接受。

3、在教学中老师真诚的鼓励每位发言人,这种鼓励使得发言人树立信心,不懂就问,学会思考,主动探求知识。使原先上课不注意听讲,不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变得爱学习。2 小组合作学习中,工作任务不明确因此,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始终强调按照“工作表”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以保证学生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合作探究。 所谓“工作表”指问题的全部,其中分步骤要求。如果学生不按照“工作表”进行,活动会失去目标,表面上热闹而实际上没效果。当出现学生无法继续学习下去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适当指导。3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既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又要求个人与集体相互负责。组中成员既要又分工,又要有合作:既有完成自己

4、任务的责任,又有帮助其他成员的义务,体现了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理念。课中要作精心的分组分工,意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的空间。但是,在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体现得并不充分。学生们习惯了作为个体进行学习,对于如何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之中,如何在小组中体现自己地价值,如何倾听,如何请教,如何帮助别人这些方面都不习惯。这说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巧都需要逐步培养。4 课题设计不细致以上暴露出的问题说明,理论与实践是有差距的。尤其在理论与现实碰撞的初级阶段,会产生大量意想不到的问题。相信所有问题在我们的反复学习和实践中能逐步完善和提高。(二)在实施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 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

5、容和问题合作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另一种方法。学习方式与所学的内容应当互相适应。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学习都需要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该避免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被泛化的现象。以下情况适合合作:当完成学习的任务有多种方法途径或有较多知识点组成且容量较大时,可以集集体的方法和智慧,从而解决了问题。自制力较好的,对问题能进行积极思考且有一定理解能力的班级进行合作学习效果会较好。复习课、练习课和综合运用课适于用合作学习探究法,因为学生只有在对讨论的问题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展示自己的观点。新课只有在重点与难点处,让学生思考后再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在下列情况下用合作学习不见得好:对一些确定的概念、法则等

6、不易于合作学习。如果班级基础较差或者纪律不好,这样的班级不适合讨论法。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多,课堂时间不够,为了节约时间,也不宜用小组讨论法。知识很简单或太难,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因为这类知识的学习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没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不宜用合作学习。当一节课中学习任务较多时,为了节约时间,一般不采用小组讨论法。新知识的学习一般不用讨论法,因为如果学生对所讨论的主题不熟悉,讨论便失去目标,学生不知从何讨论起。 总之教师在进行设计和选择时,要符合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教育价值。2. 合作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促进,也必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之间的

7、互动,知识之间互相弥补,从而能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这其间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能使他们更愉悦地投入学习中。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走进学生中间,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同时也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得知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对学生及时帮助,为有效地调控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组织个别组进行发言,作全班交流。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在参与中获得有益学生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学习,它如果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学习就落不到实处也就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因此在教学时,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应先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期间教师能判断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问题能独立解决,那么教师就不必一定采取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小组内形成一致的意见,再全班交流,再一次形成一致意见,最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4. 要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讲究场面的热闹。在教学中不讲求实效,喜欢走过场,摆花架子,教学内容不充实,课堂训练不扎实,教学目标不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