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96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点的轨迹一课的部分实录与反思我今年教初三,教材是浙江版老教材,怀着对“新课标,新理念”学习和探索的思想,我努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捕捉教学上的每一个信息,进行教学的新实践,下面是我上点的轨迹一课时的部分片断与教学反思。片断一:一上课我先问哪一位同学愿意从文字角度解析一下轨迹二字的含义,二位同学回答后,我设问:下面我画出的图形是否可称为轨迹。然后我拿出一段细绳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将绳子一头固定在那个点上,绳子另一头捆住粉笔头,画圆。在得到学生认可后,我再次问哪个同学愿意到黑板前来画,学生这下活跃了,都争着要上来,我抽每组一位同学共4位板演,其间学生心态放松。兴趣盎然,开了个好头。

2、反思分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从做中学”,凸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的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必须与学生民主平等,关系融洽,要有幽默感,“丢面子”反而使教学更具亲和力(细节:因为粉笔断了,作图不圆满,失误引起了学生笑声)。片断二:教师:刚才我们动手画了几个圆,现在大家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回答:1、这个运动的端点符合什么条件?2、能否说出圆是一个符合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学生一下子进入了紧张的思索,有几个反应快大胆的开始说,没表达清楚,师生不断提出反例,使理论不断修改完善,直到没有异议为止。并让学生在下面完整写一遍,教

3、师用彩色粉笔板书完整的定义,其间有争论、有对话、有同桌的、也有不同桌的,也有师生间的,几乎人人参与。分析反思: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学习交流的工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问题和表达观点,能很好的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也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的语言可能不规范,表达不严谨,但那是他们通过数学活动体验后进行思维概括的产物,是自己的东西,比老师直接将概念板书出来要好,波利亚曾表述过这样的观点: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但更重要几百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想法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片断三: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是可以看成符合某个条件的点的轨迹,大家试用类比的方法思考一下:

4、1、和一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2、在一个角的内部(含顶点和边)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在短暂的迷茫之后,我提醒学生要像刚才一样在“做中学”,能否找出符合同一条件的三个点?(对生说:古人云:事不过三,一般地三种情况足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然后想像让这三个点按条件运动起来,能否发现轨迹是什么?这里的点运动是否跟点动成圆的实质是一样?不一样的又是什么?点符合的条件不一样(注:这段时间在1215分钟)。分析反思:有时学生的思维应适当引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出一些建议。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

5、必要时可组织学生讨论,切忌替代包办。片断四:教师:通过上面二个探索,我们来回顾思考求符合条件的轨迹有哪些步骤?是否有一定路子可依?学生陆续提出观点,不断补充完整,形成共识:1、先找符合条件三个点。2、猜想运动所成轨迹是直线型还是圆(弧)型。3、说出轨迹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与定点Q、定长P、定角W 间联系).4、除去不符合条件的点。分析反思:探索后的回顾和反思是使数学理解走向深入、内化的关键,尤其是使学生学会养成“自觉分析归纳”。这个中学数学教学需要加强的地方,我是想有所突破的,但可惜下课铃快临近了,为赶内容,学生分析归纳没有十分彻底。对整节课的反思:1、对数学美的发现。数学是有美的,数学是有用的

6、,本节数学教学还停在知识层面上的获取。事实上,轨迹教学中有很多美的元素,这方面本课教学没有好好挖掘。2、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椟”和“珠”。教材内容的趣味化,教学设计的情境化确实很重要,但它们不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一种手段,如果把数学喻为珍珠,它们则是盛珠的椟,椟的过于精美华丽掩盖了珠的内在价值。课堂上对生若在兴趣上迎合多而在意志品质方面锻炼少,如果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他们的“兴趣”还能持续吗?因此,重要的是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献身科学,不懈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课堂上更显不足。 3、应加强对教材使用的指导力度,大多学生因初三忙,现无预习习惯,只习惯于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习、练习,而对教材的阅读自学体现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离开学校后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终生发展至关重要,应使学生懂得“依靠自己是最可靠的力量”。本课中这方面关注也不够。 4、人脑与电脑。新课程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人的特质,电脑再发达,也替代不了人脑,教师不会被电脑取代。但如何更好设计和驾驭教育技术,实现电脑为人脑服务,本节课没有去触及探索,而事实上点的运动所成轨迹恰恰是多媒体演示的强大优势所在,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