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397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摘要 本文结合生物学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实验条件、突发事 件及网络和实践活动方面介绍了开发课程资源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改革重新定位课程的概念,课程再不只是教材上的固定内容,一切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课程的资源。因此新课程也就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即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转变为对课程开发的设计者。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第四部分中也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教学的传统做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从那些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呢? 1

2、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发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 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已经具备的综合知识体系等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这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能激活学生的这些潜能,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存在形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接受者、“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贡献者、“生产者”,从而有效地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时,可让有实际播种经验的学生根据回忆播种时的具体条件对本实验作出假设;学习“动物的运动”时,可让本班学生中体验过“脱臼”或“骨折”的同学分别介绍当时“脱臼”或“骨折”的症状、感受及急救措施等;学习“出血的初

3、步护理”时,让亲眼见过或亲自实践过的同学上讲台前演示护理方法等。这些来自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其具有真实性和近距离性,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同龄学生中能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 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外,我们还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其他学科知识方面来开发这种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例如利用物理学中“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利用地理学中西部气候的有关知识解释“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那儿许多植物的叶片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为何分化不明显?”利用语文中的一些成语、诗词等解释生物现象,如“孔雀开屏”、“蜻蜓点水”说明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4、兔死狐悲”反映了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肝胆相照”暗示了肝脏与胆囊在解剖学上的相邻关系,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揭示了青蛙的生活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2 营造实验条件,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最大限度的为实验创造条件。 例如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时,可让学生用一些透明的可乐瓶、废弃的玻璃罐甚至一些透明的塑料袋作为容器放置种子;学习“小肠壁的结构”时,可准备不同颜色的纸板及剪刀、直尺、胶水等,让学生尝试制作小肠壁的结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在学习“排

5、泄”部分时,可给学生提供红色毛线、漏斗、气球等让学生组合出肾单位的结构模型,以加深对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上述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挖掘突发事件中的教育因素,开发隐性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事件。这些突发事件虽然有时令教师措手不及、比较被动,但我们也应看到,有些事件本身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契机,是不可多得的隐性资源。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就能将其特定的教学情境转变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如学习“遗传和变异”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以人的单、双眼皮为例说明基因的显隐性及后代

6、的性状比例。突然一位学生举手问:“老师,有的人的眼睛一只是单眼皮的,另一只是双眼皮的,这怎么解释?”这一发问顿时在教室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及时捕捉这一有效信息,引导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第二次上课时相互交流。结果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许多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资料,不但解决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而且充实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还有一次,听一位教师讲绪论的观摩课,他要求每个学生上课时分别带一种生物和一种非生物进入教室。在学生分组讨论所带生物的共同特征时,某一小组的学生就一只带来的死螳螂是否还叫“生物”这一问题争执了起来。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针对这一突发事件,这位教师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

7、案,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展开讨论,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当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学会利用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学生的挑战和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要以诚相待,与学生平等交流,保持一种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索的态度。 4 发挥网络作用,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网络不只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最新科学进展等。我们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网站,如科学教育网(http:/ Internet Explorer

8、)等,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5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发综合素材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在课程具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发综合素材课程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时,可让学生提前进行如下问题调查:你周围有哪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人们是怎样利用的?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让学生根据上述问题分组调查后,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同学们通过调查、总结收集了许多有关本地生物

9、资源的资料。有的同学说,本地种植着许多银杏树,银杏全身都是宝,有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而且银杏提取物的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走俏。但我们以出口银杏的叶片、种子等原材料为主,市场回报率比其加工产品低很多。建议向深加工新产品开发方向发展;有的同学说,我们兰山区的板材加工业很发达,我们这地方为全国第三大板材生产基地,对杨木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杨树也是我们本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建议种植一些优质品种(如速生杨)以满足本地的需求。而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可与附近的育苗基地、果园等联系,让学生亲自实践扦插、嫁接等技术。 总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题研究、问题解决和社会调查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的几点探索和体会,希望能与广大同仁切磋交流,以更好地改进生物教学工作,促进新课程的实施。4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