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610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的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一、绪论单片开关是国际上9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新型开关电源芯片。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小规模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广 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了。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要突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因此,单片机的学习、

2、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另外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关电源的特点及应用2.1开关电源的特点 单片机开关电源的特点主要有 :集成度高,特性优良,由其构成的单片开关电源,外围电路简单,效率高,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小功率开关电源中 自问世以来,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高频干扰源,它的干扰频率不仅范围广,而且具有一定的幅度在电子产品要求电磁兼容的时

3、代,分析它的电磁干扰源,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抑制,是完全必要的。开关电源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以来,涌现出许多功能完备的集成控制电路,使开关电源电路日益简化,工作频率不断提高,效率大大提高,并为电源小型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三端离线式脉宽调制单片开关集成电路TOP(Threeterminaloffline)将PWM控制器与功率开关MOSFET合二为一封装在一起,已成为开关电源IC发展的主流。采用TOP开关集成电路设计开关电源,可使电路大为简化,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也明显降低。2.2开关电源的应用目前,单片机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在实时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4、;在日常生活及家用电器领域的应用;在各类仪器仪表中引入单片机,使仪器仪表智能化,提高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简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结构,提高其性能价格比;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单片机开关电源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系统和国防军事、尖端武器等领域,单片机开关电源的应用更是不言而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

5、技术,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长,但二者增长速率各异。线性电源成本在某一输出功率点上,反而高于开关电源,这一成本反转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在不断地创新,这一成本反转点日益向低输出电力端移动,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三、TOP开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 TOP开关的结构 (图3.1)TOP开关集各种控制功能、保护功能及耐压700V的功率开关MOSFET于一体,采用TO220或8脚DIP封装。少数采

6、用8脚封装的TOP开关,除D、C两引脚外,其余6脚实际连在一起,作为S端,故仍系三端器件。三个引出端分别是漏极端D、源极端S和控制端C。其中,D是内装MOSFET的漏极,也是内部电流的检测点,起动操作时,漏极端由一个内部电流源提供内部偏置电流。控制端C控制输出占空比,是误差放大器和反馈电流的输入端。在正常操作时,内部的旁路调整端提供内部偏置电流,且能在输入异常时,自动锁定保护。源极端S是MOSFET的源极,同时是TOP开关及开关电源初级电路的公共接地点及基准点。 图3.1 TOP开关内部工作原理框图 3.2 TOP开关的工作原理 TOP包括10部分,其中Zc为控制端的动态阻抗,RE是误差电压检

7、测电阻。RA与CA构成截止频率为7kHz的低通滤波器。主要特点是: 1.前沿消隐设计,延迟了次级整流二级管反向恢复产生的尖峰电流冲击; 2.自动重起动功能,以典型值为5的自动重起动占空比接通和关断; 3.低电磁干扰性(EMI),TOP系列器件采用了与外壳的源极相连,使金属底座及散热器的dv/dt=0,从而降低了电压型控制方式与逐周期峰值电流限制; 4.电压型控制方式与逐周期峰值电流限制。简述: 1.控制电压源 控制电压Uc能向并联调整器和门驱动极提供偏置电压,而控制端电流Ic则能调节占空比。控制端的总电容用Ct表示,由它决定自动重起动的定时,同时控制环路的补偿,Uc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滞后调

8、节,用于起动和过载两种情况,具有延迟控制作用;另一种是并联调节,用于分离误差信号与控制电路的高压电流源。刚起动电路时由DC极之间的高压电流源提供控制端电流Ic,以便给控制电路供电并对Ct充电。 2.带隙基准电压源 带隙基准电压源除向内部提供各种基准电压之外,还产生一个具有温度补偿并可调整的电流源,以保证精确设定振荡器频率和门极驱动电流。 3.振荡器 内部振荡电容是在设定的上、下阈值UH、UL之间周期性地线性充放电,以产生脉宽调制器所需要的锯齿波(SAW),与此同时还产生最大占空比信号(DMAx)和时钟信号(CLOCK)。为减小电磁干扰,提高电源效率,振荡频率(即开关频率)设计为100kHz,脉

9、冲波形的占空比设定为D。 4.放大器 误差放大器的增益由控制端的动态阻抗Zc来设定。Zc的变化范围是1020,典型值为15。误差放大器将反馈电压UF与5.7V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误差电流Ir,在RE上形成误差电压UR。 5.脉宽调制器(PWM) 脉宽调制器是一个电压反馈式控制电路,它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改变控制端电流Ic的大小,即可调节占空比D,实现脉宽调制。第二、误差电压UR经由RA、CA组成截止频率为7kHz的低通滤波器,滤掉开关噪声电压之后,加至PWM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再与锯齿波电压UJ进行比较,产生脉宽调制信号UB。 6.门驱动级和输出级 门驱动级(F)用于驱动功率开关管(MOS

10、FET),使之按一定速率导通,从而将共模电磁干扰减至最小。漏源击穿电压U(bo)ds700V。 7.过流保护电路 过流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阈值电压ULIMIT,同相输入端接MOSFET管的漏极。此外,芯片还具有初始输入电流限制功能。刚通电时可将整流后的直流限制在0.6A或0.75A。 8.过热保护电路 当芯片结温TJ135时,过热保护电路就输出高电平,将触发器置位,Q=1,Q=0,关断输出级。此时进入滞后调节模式,Uc端波形也变成幅度为4.7V5.7V的锯齿波。若要重新起动电路,需断电后再接通电源开关;或者将控制端电压降至3.3V以下,达到Uc(reset)值,再利用上电复位电路将触发器置零,

11、使MOSFET恢复正常工作。 9.关断/自起动电路 一旦调节失控,关断/自动重起动电路立即使芯片在5占空比下工作,同时切断从外部流入C端的电流,Uc再次进入滞后调节模式。倘若故障己排除,Uc又回到并联调节模式,自动重新起动电源恢复正常工作。自动重起动的频率为1.2Hz。10.高压电流源 在起动或滞后调节模式下,高压电流源经过电子开关S1给内部电路提供偏置,并且对Ct进行充电。电源正常工作时S1改接内部电源,将高压电流源关断。 当TOP开关起动操作时,在控制端环路振荡电路的控制下,漏极端有电流流入芯片,提供开环输入。该输入通过旁路调整器、误差放大器时,由控制端进行闭环调整,改变Ir,经由PWM控

12、制MOSFET的输出占空比,最后达到动态平衡。 四、TOP开关的典型应用 4.1. 12V/30W小功率开关电源 图4.1 12V/30W小功率开关电源原理图 12V/30W小功率开关电源原理图如图4.1所示。该电源特性是:简单,直接可与220V交流电源连接,经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后产生300V直流高电压起动开关电源工作。并且重量轻、体积小,接线简单外围元件少。 该电路特点是利用三极管Q1,二极管D8及电阻R5、R6组成过低压保护电路,当输入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Q1导通,控制端C电位降低,TOP开关关闭,开关电源没有输出。 1.输入电路 电网交流220V输入电压经桥式整流、电容滤波后产生300V

13、直流高压起动开关电源工作。 2.电源变换器部分 在该电路中,T2为高频变压器,其中 N1为初级绕组(35T) N2为反馈绕组(15T) N3为次级隔离输出绕组(7T) 开关电源工作后,反馈绕组N2经整流、滤波、限流后送至TOP开关控制极C,以调整TOP开关内部PWM占空比。当因某种原因如负载变轻引起输出电压升高时,N2电压将升高,即流入TOP开关控制端C的电流增加。在振荡电路的控制下,漏极端D有电流流入芯片,提供开环输入,该输入通过旁路调整器、误差放大器,由控制端进行闭环调整,经由PWM控制MOSFET的输出占空比,使其占空比线性减小,从而使输出电压下降,最后达到动态平衡,保持输出稳定。电路中

14、并接于初级绕组N1两端的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5、电容C4及快速二极管D6组成钳位削峰电路。钳制电感放电脉冲的最高电位,减少漏感抗引起的漏极端电压畸变。在实际绕制高频电源变压器时,为了减小漏感的影响,可采用初级与次级相互交叉的绕制方法。同时,采用自我屏蔽作用较为良好的罐形磁芯,将线圈都用磁芯封在里边。 3.反馈控制回路 电容C6决定软起动恢复时间,C6、R5、R4、C5、D7决定控制回路的零点。R4阻值过小,限流线性差,容易导致TOP开关损坏;过大则调整线性差。在实验中取值为10k 4.输出回路 N3、D10、C8、D11构成输出回路。肖特基势垒整流二极管D10对高频变压器次级的高频方波电压进行

15、整流,经低ESR值的电解电容滤波及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1削峰稳压后,提供给负载电路。R7既可改善电源本身的输出阻抗,又能小幅度地调整输出电压的范围,同时又可在电源空载时为电容C8提供放电回路。R7取值为430。 4.2 12.5V/25W精密开关电源 12.5V/25W精密开关电源原理图如图4.2所示。由TOP204构成隔离式12.5V、2A(25W)开关电源电路,该电源的特性为:当交流输入电压U从85V变化到265V时,电压调整率为0.2;当负载电流从10(0.2A)变化到100(2A)时,负载调整率也达0.2,可与线性集成稳压电源相媲美。该电路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一片TL431(IC3)

16、与光电耦合器(IC2)构成外部误差放大器。它再与片内误差放大器配合使用,对控制电流进行精细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稳压性能。 图4.2 5V/25W精密开关电源原理图五、单片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源 与普通开关电源一样,单片开关电源首先将工频交流整流为直流,再逆变为高频(100kHz或者132 kHz,取决于所选芯片)方波(理想情况下),最后经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因此自身含有大量的谐波干扰,同时由于变压器的漏感和输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造成的尖峰,都形成了潜在的电磁干扰源5.1 整流电路的谐波干扰开关电源中,工频交流电流经过整流桥后,不再是单一频率的电流,而是单向脉动电流,其波

17、形如图5.1所示,除了一直流分量之外,还包含一系列高频谐波的交流分量这些高频谐波会沿着传输电路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一方面,它使前端电源线上的电流发生畸变,另一方面,通过电源线,产生射频干扰,使接收机产生干扰。图5.1 单向脉动电流5.2 高频变压器造成的干扰高频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中完成电压变换、电气隔离、能量存储的重要部件,与此同时它的漏感也是形成尖峰干扰的重要原因理想的MOSFET的波形是方波(不考虑变压器的漏感和开关管的上升和下降时间),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实际工作中,由于变压器漏感的作用还会产生电压关断尖峰,如图5.2所示当开关管从 转换到 的瞬间,一部分能量没有从一次绕组传输N

18、-次绕组,而是储存在漏感中这部分能量释放形成带有尖峰的衰减振荡,叠加在关断电压上,形成关断电压尖峰这种瞬变是一种传导型电磁干扰,它既影响变压器初级,还会使传导干扰返回配电系统,造成电网谐波电磁干扰,从而影响其他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图5.2 MOSFET 关断波形5.3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尖峰干扰一般的二极管就是一个PN结(肖特基二极管除外),二极管导通时,在P区和N区分别有电子和空穴两种少数载流子存储,当突然反加电压时,存储电荷在反向电场的作用下将被复合掉或者回到己方区域,这样便形成了反向恢复电流, 其波形如图5.3,其中,一0是反向最大恢复电流, 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压由于引线电感、次级漏感以

19、及二极管的结电容,在关断电压上叠加了一个衰减振荡电压,从而形成了关断电压尖峰图5.3 反向恢复电流5.4 电磁干扰的电路模型电磁干扰按其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存在于电源内部任一相线与大地或者中线对大地之间的干扰,即电源导线与地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存在于相线与相线之间或者相线与中线之间,即载流导体之间的干扰。 六、对单片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的抑制6.1 共模干扰电路模型 共模干扰主要是漏源极电压和输出整流二极管电压VD2产生的图6.1中,CU 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相并联的耦合电容,CBDCBD4 是整流桥中4只整流管的等效电容c 为输入滤波电容,其等效串联电感和等效串联电阻分别用L

20、ES-RES表示 。图6.1 共模干扰电路模型6.2 电磁干扰的抑制 (如图6.2)差模干扰电路模型任何电磁干扰都是由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干扰接收机三个必须因素组成,相应的电磁干扰的抑制可以采取3个方面的技术,1)减小电磁干扰源的干扰能量(如吸收回路);2)破坏电磁干扰路径(如滤波);3)采用屏蔽图6.2 差模干扰电路模型6.3 采用EMI滤波器 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在电源进端采用图6.3所示的EMI滤波电路,它对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都能很好的抑制作用L1 L2 CX 用于滤除差模干扰信号;L3 L4 CY1 CY2 用于滤除共模干扰信号L3 L4 要求圈数相同,在同一磁芯上绕两个

21、匝数相同的线圈电源往返电流在磁心中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通,因此对于差模信号电感不起作用,但对于相线与地线间的共模信号,呈现为一个大电感EMI滤波器安装时,尽量远离输出级,以免滤波元件上的干扰会串入输出电路图6.3 EMI 滤波器6.4 改善开关管的波形MOSFET的高速开通与关断时间虽使开关电源有更高的效率,但也带来了高频辐射和传导发射方面的危害,因此需要对MOSFET管的电压波形进行“整形”为此,在变压器原边绕组并联如图6.4a和6.4b所示电路MOSFET截止瞬间,超快恢复二极管导通,线圈中贮存的能量将从并联回路释放,抑制了要出现在MOSFET两端的电压尖峰图6.4a TVS钳位电路

22、 图6.4b RC钳位电路 图6.5 输出二级滤波电路6.5 输出二极管电压尖峰抑制单片开关电源一般采用肖特基二极管或者超快恢复二极管作为输出整流管,输出二极管瞬态有很高的didt,一方面可以并联RC吸收回路,另一方面输出滤波电容中的等效电感削弱了电容的高频旁路作用,可以增加二级滤波(如图6.5)滤波电感L一2247 ,在 1A时,可采用由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制成的磁珠,大电流时选用磁环绕制而成的扼流圈,滤波电容G可按120F3S V来取6.6 其他措施交流电网上出现的浪涌电压,也是形成瞬态干扰的一个方面,为此,在交流进线端并联压敏电阻器,对浪涌电压进行吸收;为了减小瞬态峰值电流,应在初、次级绕

23、组之间绕35层005 rnln厚的聚酯绝缘胶布,使高频变压器的分布电容降低;采用金属外壳对电源进行电磁干扰的屏蔽。结 束 语由于TOP芯片内部完全集成了SMPS的全部功能,所以利用它设计出的开关电源周期短,成本低,对于小功率电源,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由TOPSwitch构成的单片开关电源虽然是一个强的干扰源,但只要根据其电磁干扰的成因,总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抑制,从而实现单片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的目的随着TOP开关系列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其在开关电源及其它应用领域中必将有着更加灿烂的前景。开关电源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

24、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此外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更要掌握技巧,提高效率,以便于发挥它更加广阔的用途。 致 谢 辞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在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潘丽明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潘丽明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其次,感谢机电学院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

25、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最后,想致以在百忙之中抽身来评阅我的论文的各位专家、教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有不完善之处,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教授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参考文献1蔡美琴.MCS-51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徐梅. 单片机系统常用抗干扰措施,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 4.3李广弟,朱月秀,王秀山.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 4孙涵芳.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北

26、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5万光毅,严义,邢春香.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6胡连柱, 姜宝山. 简析单片机软硬件的抗干扰设计技术,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7何利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8徐仁贵,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9何利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10陈宝江,MCS单片机应用系统实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1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 -Abraham I. Pressman 12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handbook - Keith H. Billings13 C K Tse, S C Wong,MH L Chow.On Lossless Switched -Capacitor Power Converters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 1995, 1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