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686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毛概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海南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名称: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学 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班姓名:陈国平学号:20100412310001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2012年 月 日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与未来(陈国平 材料与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20100412310001)摘要:说到台湾问题,则是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从小学一路到大学,我们都认知到这样一个普遍真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

2、统一大业,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坚信:中国和平统一指日可待!关键词:中国 历史现状 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 一、一名普通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提起台湾问题,我最先想到的是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二、台湾问题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一)台湾问题的历史所谓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名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所衍生的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问题。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

4、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建国后,百废待举,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领导集体毅然决定以“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战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2但由于我国的经

5、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因抗美援朝的任务而被迫暂时搁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伴随着朝鲜停战协议和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先后签订,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逐渐高涨,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党中央开始考虑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创造性地提出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又

6、一次重大转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香港、澳门回归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二)台湾问题的现在台湾问题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纯属中国内政问题的本质仍没有改变。虽然海峡两岸之间的故对状态还没有根本解除,祖国还没有实现最终的统一,但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历史赋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只要海内外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一天一定会来到。新世纪以来,台海局势波澜起伏。“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在反恐问题上加强与中国合作,虽然逐渐加大遏制“台独”的力度,但美国却继续扩大

7、对台军售;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分裂活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2008年5月国民党的马英九主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大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生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面对国际和两岸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与时俱进,灵活务实。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和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

8、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思维。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思维、新举措,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连宋登访大陆 2005年的春天将永远镌刻在史页上。在事隔半个多世纪之后,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首次回到大陆,令普天下无数华人华侨为之激动、欢呼。继这之后,亲民党也组团回到祖国大陆祭祖、拜谒黄帝陵等。在两党访问期间,分别举行了“胡连会”和“胡宋会”,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虽然这只是台湾地区在野

9、党对大陆的访问,是政党之间的访问,是“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我们也不能因此对短时间内解决台湾问题寄予厚望,但是,这无疑是在陈水扁政府“台独”倾向愈来愈严重的情况下,两岸关系之间顺历史潮流的新动向,是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新的突破口。(三)台湾问题的未来在当前这种政治领域交往受阻的情况下,就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从长远来看,鼓励交流,增加交流的机会,扩大交流的范围,提升交流的层次。在交流中传达善意,让更对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交流对两岸都又好处,而非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了解大陆,激起他们心中更多更强的中华民族意识,是保障双方关系稳定的最好方式,也是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我们将

10、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4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希望与挑战同在,前进中还会遇到曲折。

11、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中国一定会统一,圆上中华儿女的一个世纪梦。三、后记邓小平曾说过:“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回顾历史并不是要翻什么旧账,而是为了展望未来。从1979年以来,从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邓六条”、“江八点”,直到胡锦涛的讲话,30年过去了,两岸互相妖魔化对方的言行正被融融的春风所吹拂,抛弃意识形态的分歧,结束冷战时期的军事对立,理性的对待历史问题(包括对台独分子的理性对待),建立起政治与军事互信,将是造福两岸人民福祉的大事,必将为两岸的未来打开新的局面。注释:1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

1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新华月报(第1卷)第1期,第43页。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2004年版,第797页。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60页。【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93-315.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3-8-20.3巴雷特,张艾.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的自主性与内部意见分歧N.台湾研究集刊,1990-Z1.4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N.湖南政报,1956-10.5高尚斌,杨延虎.“一国两制”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6刘阿明.中国台湾问题化历史略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3(2).7陶坚.做中国人有什么不好?关于台湾问题的随想J. 黄埔, 2005,(3).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莱索托王国大使馆.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EB/OL. http:/ls.china-embassy.org/chn/zt/twwt/twwtyl/t566515.htm,2009-06-08.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