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702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 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节化学课背后的故事吉林一中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质化研究The story of one section chemistry subject back-Jilin one the medium new course carry out the quality of circumstance to turn a research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关注点已从国家层面、专家层面转向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课程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

2、。200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实现“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的课程改革也致使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发展.自2007年起,吉林省所有内高中采用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人教版.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分为必修(共两册)和选修(共六册)两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丰富教学资源.然而新版化学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动.在此环境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决定了如何进行教学实践.本文通过一个个案,质化研究省级重点高中的化学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新课改实行情况.从

3、中汲取课程标准下的成功教学经验.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ushing forward of course reform, new courses paying attention to order has already changed direction school level, teachers level from national level, experts level,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becomes the key stage of course reform.Course the standard is natio

4、ns basic norm and request for 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outline(try a line) definitely points out:The course standard is a teaching material to write, the teaching, 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set question of the basis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management and e

5、valuation course1.In 2001, the our count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leases foundation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outline(try a line) and corresponds the course of academics standard to carry out change the course manage too concentrated condition and practice x-rated course management in the nation, pla

6、ce and school and strengthen a course to the adaptability of place, school and student2.The new course reform also caused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ng the principle.From from 2007, Jilin province was all to adopt the person who writes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o teach a version insid

7、e the senior high school.The new version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material is divided into required(total two volumes) and take an elective subject(total six volumes) two parts.The aim is pursuing studies to living to provide morely according to the opportunity of personal interest choi

8、ce study contents, abundant teaching resources.However new version chemistry the teaching material all has very big fluctuation on the contents and the structure.Under this environment, come to a decision how to carry on teaching fulfillment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standard teaching.This text passes

9、 an individual case, the quality turns a research province class point the chemistry teaching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fulfillment.Thorough circumstance for inquiring into new lesson changing execution.Draw to take course standard from it under of successful teaching experience.关键词: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 基于标准的教

10、学 质化研究目 录1.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与意义11.3 研究内容21.4解读相关概念和理论21.4.1 课程标准21.4.2基于标准的教学32.研究方法与设计32.1质化研究32.2 研究设计43.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53.1 研究对象53.2 实施过程及对应结果分析53.2.1 教学环节的非形式化开展63.2.2 合理适度的体现基于标准教学的张力93.3.3 教学效果正比于新课改中的“新”与教育现状的“陈”的协调程度103.3.4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动力所在123.3.5 新课改的直接作用对象与最终受益者134.研究结论与建议17参考文献:19191.绪论.1.1 研究背景

11、大凡课程改革总要经历“标准编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的环节,而且在这些环节之间总会存在某种“落差”3。目前,吉林省高中阶段所采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在涵盖内容与框架结构,同以往教材相比较有非常大的差异.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在删减了少数不做要求的内容外,加入了部分大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应用教学模块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两大部分.这一变化,不论是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对初涉教育生涯的新人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每一课时的教学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按照新课改中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的要求.新版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变的简单化,从而导致教学资源减少.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命题与教材之间

12、存在一定“落差”,既教材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消除“落差”.因此新教材看似简单的背后却加大了教学难度.这些现状使得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必须要探究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设计。1.2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研究可以真实的了解,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在课程改革后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对比课改前后的化学教学.分析课程标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被诠释,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发现课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思考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参与者和教学过程的影响.深入探究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从质的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质化研究,可以清楚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此学校的实施情况和所得效果

13、.从中汲取成功的教学经验,使自己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获得启示.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此类别学校在落实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和新课程理念会遇到的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 1.3 研究内容如何理解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被解读?课程改革如何作用在教师与学生身上? 经验式教学与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被如何应用?新课标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的如何?分析影响课改进程提高教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4解读相关概念和理论1.4.1 课程标准 1992年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或地区)教育部长会议指出“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

14、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它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个人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4”.课程标准在提出统一规定和要求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客观多样性的存在和影响.为教学实施者留有调节空间.保持其应有的弹性.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运动中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趋势,即在“放权”与“控制”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张力,通过这种张力突显教学的活力,维持教学的监控。为了寻求和维持这种张力,很多国家都将“课程标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从学生角度发出、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程度,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学是专家、教师、学生合作、互动的

15、过程。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二者不只是一个名词的改变,而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发展。在“教学大纲”时代,教师依据大纲和相应配套教材开展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和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就较难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资源情况,表现为“教教科书”和“教考纲”的教学现象。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宽泛的教学设计空间,教师依据标准,在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而来),其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 1.4.2基于标准的教学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通过课时教学目标逐步达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课程标准年级目

16、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从而得到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提供有效信息、梳理知识结构、提供学习指导等功能。其内容的编写也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科书只是提供教学资源的一类工具,类似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资源都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有时,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和学习环境不同等因素可以将教学资源优化和重组.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评价”与“教学”一体化的过程.在教学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判断学生的学习价值,经过反思及时做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相结合,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判断,也能及时

17、调整教师的教学实践,支援学生学习,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2.研究方法与设计2.1质化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搜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整体性探究,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 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6.质化研究是一个大的概念,他包含了多种研究形式,本文使用的是在教育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可让研究者仔细的,并有深度的研究所选择的主题.重点放在了解存在中的事实本质,且强调事实的整体性.质化研究过程中要排斥人的主观与直觉.做结论时,要求体现事情的绝对性. 质化研究的特性表现为: 自然情境中的研

18、究;注重过程及发展;独特的个案导向;掌握脉络和意义;研究设计的弹性;归纳性的分析;描述性的资源7.通过质化研究可以了解表象背后的本质,从更高的层面审视事件.研究后发现的不足和导致原因可通过合理化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使研究的事件或现象更快的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教育作为实践领域,拥有大量的潜在研究者和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为质化研究提供了诸多的机会.同时质化研究也丰富了教育知识的积累,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2.2 研究设计 此次研究是以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是透过互动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为哲学基础,进行质化的研究.研究时间选择在吉林一中教育实习期间.在质化研究正是开始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熟悉整个研究

19、背景下的大环境,考虑可能影响研究的因素,了解与研究有关的资源环境.进入研究环境后,了解学校对新教材模块的选择和每个模块的教学顺序,以及所在年级时下的教学内容.熟悉研究环境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状况,清楚教学进程和具体教学环节.依据实际状况中的不利因素预知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并思考处理办法.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在自然情景下,通过恰当的方式接触研究对象,逐步深入了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完成课时目标所经历的每个教学环节.通过访谈.倾听.观察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想法.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分析与研究内容有关的结果.根据资料结果分析, 排斥人的主观与直觉,深

20、入探求事实本质,做出结论.针对研究后发现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3.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3.1 研究对象 为了提高质化研究结论的信效度和推广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此次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是吉林一中09级化学教师李某某(李老师:女.年龄35岁.学历硕士. 中共党员.吉林一中09级化学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吉林一中作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在教育政策的落实,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处于省内其他同类中学的领先位置.既代表着同类中学的教学实施情况又指引着教学工作如何展开.李老师在吉林一中从事化学教学教研工作已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对吉林一中的整体状

21、况和教学理念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领域一直是学科带头人.是吉林一中化学教学教研工作的核心人物之一,教学成果丰硕.现担任09级化学组组长,根据新课改后的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引具体教学工作的落实.就吉林一中课改后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而言,李老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思路具有一定得代表性和指引性.李老师现担任09级9班班主任,以及9班.10班(09级奥赛班)和27班的化学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达到课改后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我国目前的应试所需.对其各个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有利于达到此次研究的目的. 3.2 实施

22、过程及对应结果分析 时逢09级学生开始学习高中化学的最后一个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因此选取了这一课时进行质化个案研究.整个过程实施期间,在全面了解研究对象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参与了多次课时的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分别从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形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直接或间接的对话研究对象这五个个方面进行过程叙述和结果分析.3.2.1 教学环节的非形式化开展-近观则为课改实施添利除弊 远虑则为教育发展奠基增速 每周各年级各学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是吉林一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此环节中,各学科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学进程和课程标准,考

23、虑实际情况,选择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具体细化课时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统一整个年级的教学进度.以下记录的内容的是,研究者4月8日参与教学模块的第一次集体备课的主要过程.(李-代表李老师的谈话内容;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组内其他教师的谈话内容)李:下个星期开始学习选修5,现在有机部分内容的高考命题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选修题(选3和选5的内容任选其一).由于选3中包含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因此相对有机命题而言,考试内容会降低难度.我校课改后的第一届学生,侧重讲了选3.但高考时的选修三的考试内容并没有预想的简单.并且有机部分的选择题考试内容难度偏高.将来的考试内容如何变化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又是学校最

24、晚教授新教材的老师.针对有机部分内容的增减和顺序的重整,必须要在实践中探寻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接下来的教学我们依旧使用导学案,但根据内容变化导学案的模板会有所不同.每部分都需要各位按分配制定出初步模板,最后共同讨论决定每部分的最终模板.根据每部分的模板各位老师再按分配制定每课时的导学案.在必修一里,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有机知识.所以接下来具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顺序安排,不会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会重新制定.为了增强知识的衔接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第一章中只先讲第四节其它内容融入到第二章的相关内容中,比如说每一种烃的同分异构体和命名内容对应分加到每种烃的学习中.由于有机部分的内

25、容学完后便开始高三一轮复习,再加上必修一已经学完一年的时间了,那些零散的有机知识估计学生也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所以第二章的每种烃的学习要在复习学过的对应代表物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先预习,查阅资料采用类比的方法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对于要求学生掌握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在导学案中尽量体现这样学生能记得牢,还可以为课后复习提供参考资料.甲:教材中有机内容的安排存在很多缺陷,必修一的几个知识点跨度太大过于零散,当时学习时,学生掌握的就不好,当时就是一代而过,前后都没有连带关系,知识不成体系,时间一久,学生现在就等于重新学一遍,本身课时就在减少,这样一来又多浪费时间了.乙:命名和同分异构体教材中安排的顺

26、序也不合理,这的知识点是有机学习的基础,考纲要求重点掌握并会应用的.按书上的顺序不但不好讲和不好学,对应的习题难度也没法加深.丙:教材里的内容也太简单了,很多的都得额外补充或做题遇见.要是补多了,学生闲难不愿意学,补少了高考的有机选择题都做不了.高考中的有机选择题要是考察的稍微全面点,肯定会多少含有选修教材的内容.丁:这么一折腾还不如像有的学校选修三干脆不讲,就专攻有机,时间还充裕.慢慢的如果结构的高考题要是越来越难,各学校都可能转向学有机.李:课改要求学生依照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说是降低难度,实际上为了高考成绩,无论教还是学难度都加大了.甲:以后咱们讲每块知识的时候,干脆”

27、一竿子捅到底”得了.李:市里的统考和联考这两个考试在这卡着,各班都那么讲肯定不行.奥赛班是进度快,那么讲不影响这两个考试(年级组长根据内容安排细化了课时目标,强调了删减的知识,按课时目标具体分配了每部分导学案的编写任务)李:在具体编写导学案内容时,要参照课标,考纲和对应的习题实际教学时在每次开设新课时的前夕,都要有一次共研.统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再次强调被删减掉的知识.结果分析: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是很多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规定下,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其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实行新课标理念,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还要保证高考成绩.吉林一中选取敢于改革

28、、善于创新、教学经验丰富且思维灵活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学科年级组长.这样的选择有利于课改后的教学进程,避免了经验特别丰富的老教师,受基于经验教学的惯性思维和职业倦怠的影响,使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受到一定制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体备课由年级组长领导,教师之间共同研讨,彼此合作,考虑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教学内容,课时计划,统一教学进程.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解构”和“重构”的过程8.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教育思维的强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体实力,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也符合了新课改中增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统一化,也加强了”教学”与

29、”评价”的一体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考虑实际情况优化重组了教学资源,合理教学内容.这一做法也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是教学资源优化重组的过程9.保持了教学实施的弹性.实际应用了国家对教育“放权和监控”的管理模式.根据优化重组后的内容编写导学案作为教学工具,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教学资源.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的部分内容,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完善导学案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能力.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下,对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要求.课后导学案还可以作为复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编排确实缺乏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加之“标准编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环节之间存

30、在某种“落差”.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一线教师”怨声载道”,并且提倡完全采用旧版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这一想法的背后也流露出了经验型教师的惯性思维,体现了这种惯性思维,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负面作用.从整个过程的结果分析来看,集体备课过程为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是从”文本课程”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认真对待集体备课使课改后的教学更有灵活性、更具实用性;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统一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教师因职业倦怠,给教学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降低了经验型教师因“惯性思维” ,给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通过

31、这一教学环节,加深了新教师对新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优质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形成;加快了新教师向优秀教育工作者转变的的进程;有利于教师之间多进行合作互助,完善教学过程。从诸多积极作用的背后不难看出: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教学进程的规范统一 ;教学对象学习效果的均衡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管理者对良好教学制度的制定与监管,一线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认真落实与完善。通过分析我们也能认识到,从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教学制度,到按要求具体落实教学工作。切忌不能走形式化路线,否则对教育教学不但不起积极作用,还会制约教育进程的展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3.2.2 合理适度的体现基于标

32、准教学的张力-优化重组教学资源 有效使用教学工具下面内容是以“乙烯 烯烃”一课时为例,讲述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按照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乙烯 烯烃”的导学案经过编写,审核和审批后已形成.以下是该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课题:乙烯 烯烃 编写人:张某某 审核人:蒋某某 审批人:李某某【学习目标】复习巩固以乙烯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掌握烯烃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烯烃的命名以及烯烃同分异构的相关问题; 了解1,3-丁二烯的加成和聚合反应【学习重点】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通性【学习难点】烯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学法指导】类比、归纳课中学习知识点一 乙烯1、 乙烯的物理性质2、 乙烯的结构特点3、

33、乙烯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二 烯烃1、 烯烃的定义及结构特点2、 烯烃的物理通性3、 烯烃的化学性质4、 1,3-丁二烯 (1)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2)1,3-丁二烯的聚合反应5、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烯烃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导学案清楚的反应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本节课的基本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具体教学方式为小组式学习和交往式学习.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以组为单位分别给出导学案中每道问题的答案.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纠正,补充,综合得出正确答案.结果分析:在教学大纲时代,教学设计就是教材内容的复述

34、.千篇一律的教教材.教考纲.然而在课程标准时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形成受到了教师的已有实践性知识、评价导向、课程理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变得复杂化.这时所使用的导学案在实际情况下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待遇探讨的问题.在导学案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具体探讨导学案中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作为教学工具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原因在于它是课程标准和实际状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既具有正确的方向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就像是在用对应的钥匙开启知识宝库的门锁一样容易.3.3.3 教学效果正比于新课改中的“新”与教育现状的“陈”的协调程度 -课程改革需在教育实践中完善 教

35、育实践受课改与实况齐作用 现实因素影响 课改落实的程度4月14日观摩了李老师在9.10和27这三个班级”乙烯 烯烃”的教学过程,下面记录的是主要教学过程及细节:上午的第三和第四两节分别是9班和10班的化学课.这两个班的教学过程比较相似,因此这里只进行一次叙述:【知识回顾】课前先复习了上课时学习的”甲烷 烷烃”的导学案内容.【指 导】现在同学们参照“甲烷 烷烃”的导学案,完成这节课的导学案. 观察自己之前总结的知识点是否全面,问题回答的是否准确.【学生活动】对比“甲烷 烷烃”导学案中的各项答案,思考.修改.完善“乙烯 烯烃”的导学案.【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评价后进一步确定

36、需要强调和讲解的内容.【提 问】按顺序随机叫了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分别回答每个问题【学生反应】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和关心程度一般.【学生回答】按教师的每个各个小组分别给出了本组总结后的答案【教师活动】判断学生回答的正确性,板书书写重要知识点.【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但老师还要重点强调和解释一下重要的知识点.【学生活动】倾听,共同参与回答教师总结过程中的每个小问题.【教师指导】现在同学们把本册书翻到59页,分别从实验原理,装置. 操作.注意事项这四个方面复习乙烯实验室制备的知识点.【师生交流】师生通过问答的方式完成知识回顾.【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板书书写和提问讲解引导学生完善导学案第二部

37、分-烯烃的相关内容. 学生:观看.倾听.思考.共同参与回答教师提问;完善导学案内容.【回顾总结】再次强调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27班的化学课为下午的第六节,以下是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知识回顾】课前先复习了上课时学习的“甲烷 烷烃”的导学案内容.【指 导】现在同学们参照“甲烷 烷烃”的导学案,小组内讨论共同总结出导学案所要填写的准确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其它小组评价和完善其答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出各小组的最佳答案;各组代表回答本组问题,参与评价与完善其他小组的答案【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评价后进一步确定需要强调和讲解的内容;评价学生的回答,总结标准答案

38、;板书书写重要知识点,并进行提问和讲解【学生参与】观看;倾听;共同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讲解导学案中的烯烃部分;板书书写烯烃的主要内容【学生参与】观看;倾听;共同回答问题;完善导学案内容【回顾总结】再次强调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结果分析:综合对比三个班在同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发现9班和10班及其相似,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班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年级的奥赛班其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同样的导学案内容在这两个班级进展的就非常快.课堂上还进行了深入的拓展教学.在面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拓展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导学案的内容反应的是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时最基本的要求,不能满足这两个

39、班学生的求知欲,所以面对基础知识会出现”会但懒得答”的想象.仅因少数教学对象的特征需求不可能更改整体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采用了先夯实基础,后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这两个班的学生拥有较强的独立性思维,所以他们不适合合作式和交往式学习.更适合自主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与这两个班级有很强的对比性的27班.在自主学习阶段未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受个人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影响.但在小组讨论阶段却很积极.可受到自主学习情况的制约.小组讨论理论基础不足,也未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由此可见,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学好任意知识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标准下三维教学目标中第二维目标

40、的基本要求之一.3.3.4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动力所在 -评价在与教学形成一体化过程中促进教学 反思在促进教学的同时应用和完善课程标准以下是对课后李老师在与笔者和其他教师交谈中,有关于本节课评价与反思内容的整理:本节课基本完成了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反馈情况良好,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学生并没有按教学设计的安排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致使小组讨论时准备不充分,没有达到小组式学习和交往式学习的预期效果此外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过于紧凑,导致课堂节奏较快学生用于思维反应的时间较短这也是小组讨论时不能弹性安排时间的另一个原因但是本节课的烯烃内容和学过的烷烃知识相似,类比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没有产生突

41、发状况,进展顺利但以后再设计教学过程相似的课时时,注意留有一定的弹性时间和拓展延伸内容使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结果分析:通过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教学效果综合完成教学评价可以全面客观的发现已经表露和潜在的问题,经过反思找寻出可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评价与反思所要做的工作.李老师通过教学评价与反思,了解了学生在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情况和适合的教学方法.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与思路.因此教学评价与反思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也会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3.5 新课改的直接作用对象与最终受益者 - 新课改从学生角度出发,高标准要求教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新教材

42、增大了教学难度,教学周期增长,致使教师在实践中怨声载道。此处呈现的是多次访谈李慧鹏老师后做的访谈记录整理,以及从被访者与他人对话中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李代表老师;王代表笔者)王李老师,咱们学校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是那几本教材?李必修的两本教材是统一要求使用的,选修部分选择了选3-选4-和选5-.教授顺序是必修1 必修2选修4选修3选修5.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李必修部分的内容是所有内容的基础部分,每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先讲必修为后面在选修部分的深入拓展做了准备.选修4中的内容是最难学习的部分,也是高考考纲要求必考的内容.其中涵盖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理论知识.是针对必修教材中每

43、部分内容的延伸.安排在这里讲可以与必修内容相互应,有很好的衔接性.选3和选5的内容高考中任选其一.目前咱们学校侧重点在选3,其内容也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和解释化学与前面内容相联系.在这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此部分内容虽然是新增内容而且很抽象,但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高考所考察的也是基础知识.对于我校的整体教师水平和学生能力而言,有较强的适应性.侧重此处也利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对而言选5的内容只与必修1有较小的关联性.本身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与前面也整个知识体系也没有太大的交集.高考的命题难度也较大.所以更适合在最后学习.这样的选择和安排也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满足各时段的考核要求.王

44、和旧版教材相比你觉得哪个更好?李当然更喜欢旧版教材.对已成型的教师而言,多年的教学经验固化了其教学思维,形成了很强的教学惯性.新教材做了如此大的变动.要求老教师要重新安排整个教学.像我一样成家之后,在其它地方都要牵扯精力.年龄的增长,也使我们不像刚工作的时候那样的有激情有想法.个人角度肯定愿意教旧版的教材.王像我这样的新手虽然没有惯性教学思维的影响,但是曾经的高中学习让我也觉得旧版的教材更好教.看新教材时感到很陌生,也不是看旧版教材时那样有想法有教学思路.觉得书上没啥内容,根本不够一节课教的,也不知道一节课还需要教授什么书中没有的内容.李其实和你一样所有新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有教学经验

45、,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又少,再加上对原有教材还有些熟悉.这些对于新教师老说都是不利的因素,教学难度加大的同时也不影响着新人的个人发展.王我了解过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在大环境下综合考虑,对教材的想法有什么改变吗?李刚才你问我觉得哪个好的时候.我回答的是更喜欢旧版教材.这是我从个人角度主观的认识.如果客观的综合考虑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育发展后,会觉得现在使用的教材也有不少优点.因为它对应着新课标,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为了教育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的编写.为了利于学生的学习加大了对教师水平的要求.迫使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取得进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书中的内容

46、过于简单,有些地方的编排不是很合理.但深入领悟了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教学,使教师能够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只是这个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有些艰辛.第一次接触时的工作压力会很大,但在实践中这种感觉会慢慢减少.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不是否定了基于经验教学.李其实不是否定.而是利用.因为教师基于课标教学,除了要有教学资源外,还要凭借教学经验,安排实际教学.王在现在的化学课上我们一直在使用导学案.效果也很好.我们学校的化学课都在使用导学案吗?李使用导学案教学为的是利于化学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导学案的编写是这种方式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并不是每部分的教学都适合使用导学案,使用的部分也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编写.例如有机的各部分知识有相似之处.需要记忆性的知识很多.烃这一章以前也学过一些内容.所以采用了现在这一章使用的导学案模板.后续内容是否适合使用,采用何种模板还需要思考和实践.另外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在接下来的每轮高考总复习中采用的模板,可能也会与现在教学时采用的有所不同.所以导学案的使用也有很强的灵活性.王导学案的使用有其他弊端吗?李多少会有一些,新课教学时学生通过导学案清楚了老师这节课都要讲什么,按什么样的顺序讲.就会减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老师也不像从前那样有教学激情.但经过实践,导学案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现在看来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