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相关论文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712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相关论文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哲学相关论文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相关论文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相关论文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 传媒技术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变文/王鑫白洪涛 摘要:后现代主义技术观要求人们在技术发明之前准确预测该技术对人类社会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以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技术,使该技术以人类自身为出发点,适度利用该技术实现自身的提升。传媒领域和社会运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后现代主义技术观和传播学研究成果的层面上分析传媒技术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增强大众传媒的利用效果,促进传媒技术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跨越。 关键词:社会技术;后现代主义;传媒技术;社会运行 中图分类号:K8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11-0327-01 一、后现代主义技术观

2、的形成 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后现代主义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变革了以技术为本的发展观,转而更强调对人的深度关怀。纵观历史的长河,人们经历了实践引导理论的前现代主义,经历了理论改变世界的现代主义,经历了生存受到自然威胁的生产不足时代,经历了技术过剩使世界扭曲的盲目跃进时代。正是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使人们反思自身的发展之路,使后现代主义得以产生。 后现代主义者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历史划分,正是基于人类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在人类发展早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的社会现实要求人们努力提高生产力以满足人类自我生存的需要。前现代主义实现了对世界的初步改变。首先,前现代主义使人类告别原始

3、时代,使社会生活趋于稳定。这有赖于技艺的发展,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按照自身需求认识和设计现实世界。其次,前现代主义是理论研究的开始,在生产力发展早期行为,理论是在实践和错误中获得,以经验的形式存在。因为这些办法得到并传递人们过去非常偶然的获得的各种发现,所以它们都是些无价之宝。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正是一种对人本位的回归,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如果说现代主义是前现代主义的渐进发展,那么后现代主义便是修正现代主义的理智思考。正如哲学家们所发现的,现代主义时期的技术是片面的,相对于人类发展的需要,它显然是矫正过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着眼于现代主义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分离,而提出在思维领域的

4、深刻变革。也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着眼于人类自身的合理发展与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 二、当代传媒技术的断面观察 现代技术的进步体现在从方式上改变了人类生活。那么,引导社会生活的传媒产业与传媒技术正是现代技术的组成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技术在这里不仅包括改变传播方式的科学技术,更包括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技术,即“大技术”。这也从社会技术哲学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辩证统一的后现代主义技术观。 以社会技术形态出现的社会传播学理论如同科学技术一样提高了传媒的效果,促进了传媒进步。“实践探索理论跟进政策规范”成了我国传媒甚至社会发展的基本前进方式,而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大彻大悟的

5、智慧成了人们对传媒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传媒业同国家的整体情况一样,处于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这首先体现在传媒功能上。从单一的宣传作用到现代社会信息传输平台,当代传媒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发展成为重视社会大众知情权,服务民众社会生活的信息载体。在负面信息逐渐渗透的过程中缓解社会敏感问题,缓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其次,作为社会科学组成部分的传播学研究也极大的提高了传媒的社会功能。从技术层面上探讨,新闻守门人、沉默的螺旋与议程设置理论在主导社会舆论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作为一种社会产业存在,必然迎合市场需求。对政治领域的回避,对公共话题的冷漠,与

6、铺天盖地的娱乐、体育、商业广告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在道德层面上新闻独立与自由受到的严峻考验。 三、传媒技术的后现代哲学反思 任何超越人类原有水平的技术在给社会带来推动力量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现代主义技术之一的传播技术也只能在人们为新技术的负面影响付出代价之后才更理智地审视新传媒给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 对传媒作用的漠视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恶意夸大报道政府黑暗面使前苏联走向亡党亡国就是一例。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过:“正是新闻传媒发起的揭露苏联历史黑暗面和现存体制缺点的运动,直接动摇了这一帝国的根基。”3可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传媒的身影必将贯穿始终,无处

7、不在,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发挥非同寻常的政治影响力。4 传媒技术一经产生,决定传媒方向就不能是传媒技术本身,而是控制传媒技术的传媒技术主体。当然,这背后的利益驱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更丰厚的广告收益,传媒经营者不择手段,不惜利用低质信息吸引受众。 5 当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相遇的时候,提供传媒技术的科学技术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保证传媒质量,引导社会走向,构建舆论和谐的社会世界。 特别是网络出现以后,更加开放与自由的媒介平台给传统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传统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变革工作方式,寻找新的出路。传统传播往往是单向的,即由新闻机关到受众的过程。高层也是通过这种传播信息的不对称实现对社

8、会的控制。但当网络论坛出现以后,传统的单向模式变成双向模式,这使以往的议程设置和沉默螺旋理论受到挑战。人们往往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而不会等待通过政策层处理后的新闻报道。 结论:凡此种种,要求我们以后现代主义技术观重新审视包括传媒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后现代主义的技术并不简单的约束,而是在技术产生之前将该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考虑在内,完善对技术的管理与控制,从源头改变技术的形成模式。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依靠技术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喻国明,张小平.传播竞争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9页. 3杰马?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288页. 4李玮.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大众传媒,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5吴飞.传媒批判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