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7806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论文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学论文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论文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论文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为何说如今佛经已经面目皆非 作者:戴陆佛教发展经历了从原始佛教到改良佛教再到末法佛教的过程,现在的佛经与释迦牟尼佛的原话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当时讲的是梵语,而梵语又有雅语与俗语之分,高贵种姓婆罗门讲雅语,非常漂亮规范,低贱种姓讲俗语,不甚规范,夹有方言,两者类似中国的文言与白话之分。释迦牟尼佛为了传法度人,为了与已经败坏的婆罗门教区别开来,面对平民大众讲法,使用的是俗语,也就是大白话。觉者根本不存在对荣华富贵的任何执着,包括语言在内。为了度人,释迦牟尼佛放弃尊贵的王位,在下里巴人中讨饭,说下里巴人的语言,吃了无数的苦。(末法时期1些佛教败类不按释迦牟尼佛教的去实修放弃世间1切

2、执着,相反打着释迦牟尼佛的旗号去招摇撞骗,宣扬我家的佛祖如何来历不凡生在皇宫老子讲圣人外面虽披着朴素的布衣,但内里却怀着珍贵的宝玉,耶稣、老子、孔子又生在什么显贵家庭吗?)而讲俗语就出现1个问题,就是当时没有合适的文字忠实记录释迦牟尼佛原话。因为梵文相当于中国的文言文,只能表达雅语,中国的白话文也是很晚才出现的。那么非得记成梵文就得改动佛的原话,就相当于乱法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原始佛教就采取了口口相传的佛法传承方式,也就是结集,又称集法藏,有等诵、合诵、会诵的意思。就这样5百年传下来,内容难免有误。那么佛经又是怎么出现的呢?随着原始佛教发展到极盛,佛教被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贵族也跟着讲俗语,

3、这时佉卢文就应运而生,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白话文,可以表达梵语中的俗语、方言。另外,它是1种以后未发展的死文字,所以写法也与现今梵文不同,如同篆书与楷书。佉卢文为佛经记录提供了载体,再加上官方的支持,不但成为当时印度官方语言文字,并随佛教的弘传散播到西域等周遍地区,最早流入我国的佛经就是用佉卢文写的。当时没有造纸术,没有印刷术,大规模整理出佛经来是很不容易的,辗转传抄,也难免讹漏。可是,盛极而衰,以后佛经却不再是佉卢文了,反而从拾婆罗门教的梵文,佉卢文首先在印度消失,最终在西域绝迹,也就是说佛教佛经从此已不能体现释迦牟尼佛话的原貌了。为什么?这是因为原始佛教开始变质,贵族化,婆罗门化了,和尚们开始

4、乱法,佛经不讲释迦牟尼佛的原话了,掺進和尚自己的东西,按自己的方式讲了,甚至掺進婆罗门教的东西了,那梵文多漂亮啊,多有文化啊。所谓的佛经越出越多,其实很多都出自于和尚们的创作与再创作。改良佛教流传到中国,就必须翻译佛经,为了方便汉人接受外来宗教,早期翻译整理者又掀起1阵再创作之风,有把佛经翻成律诗的,有为佛经重编章节的,同时借用了汉地大量词汇概念(比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又可说成“大之则无外、小之则无内”,指宇宙真理博大精深,求道永无止境,让人有望洋兴叹之感,往往中国人钻研学问时都喜欢引用这句话。可是呢,佛教败类钻传统文化被破坏的空子,胡扯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自己的法是最高的法出来,胡扯出什么求道永无止境应该讲什么“其大有外、其小有内”出来,传统文化的固定用语、固定概念怎容几个败类信口雌黄!翻译者自己也承认这样做如同把饭嚼烂了再喂给别人,原意大失。到了汉地佛教本地化,又出了许多汉地和尚自己写的书,论来论去,令人目不暇接,不但不认为自己在乱法,反而认为自己在阐法弘法。严肃的佛经变成了谁都可以插1杠子的佛学。到了近代,由于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对正教的迫害,文言文佛经已经少有和尚能看懂,无神论的干部与佛教败类们1起主管佛教把持佛教,向僧人灌输伪“佛学”,在世间招摇撞骗,佛经得不到僧人奉行,得不到僧人敬重,已经名存实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