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807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毕业论文-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论文题目名称: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研究院系名称:经济管理学院班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052班学 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9年 5月20日摘 要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到21世纪初期,我国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是,FDI的地区分布极度不平衡,80%以上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且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西部地区,中国区域经济二元化结构日趋严重。因此讨论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找出影响FDI区位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对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和鼓励西部地区利用FDI具

2、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和改革开放的经济现实为背景,对FDI的基本理论和区位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概括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和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分别从区域GDP、产业结构、进出口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描述了中国引进FDI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面。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引进FDI的区域政策建议。关键词:FDI,区位分布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70s in 20th century, China be

3、gins to introduc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Until the early of 21st century, Chinas foreign econom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economy. In 2007, China was the country that attracts the mos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mong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continuous 16 years. Howe

4、ver,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FDI was extremely uneven. More than 80% located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its economic growth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duality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was 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Therefore it has great meaning to discuss

5、 the role of FDI in economic growth and find the factors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DI, for narrowing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for encouraging western regions to take use of FDI.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in t

6、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realit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basic theory of FDI and location theory are reviewed. And in the basic of sum up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research actuality of 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it take us

7、e of many data information to describe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DI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separately research from the regional GD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ort, export and employment, etc. This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nd it is also the aspe

8、ct that required further research. Finally, it sums up the whole study, and gives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 to introduce FDI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of the use of foreign capitals in China. Key words: FDI,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9、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意义21.3 论文主要内容22 FDI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32.1 FDI的理论综述32.1.1 FDI的涵义32.1.2 FDI理论综述3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52.2.1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5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63 FDI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83.1 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现状83.1.1 FDI在中国的发展阶段83.1.2 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现状和趋势103.2 影响FDI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113.2.1 区位因素113.

10、2.2 政策因素123.2.3 要素禀赋因素123.2.4 资源配置效率因素133.2.5 集聚因素134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54.1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154.1.1 对区域GDP的影响154.1.2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64.1.3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164.1.4 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164.2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影响的特点175 中国利用FDI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205.1 中国利用FDI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5.2 中国利用FDI的政策建议20结论23参考文献24致 谢2526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 引言1.1 研究的背景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11、是西部地区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经济,从而形成了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改革措施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取消和放松对外资的管制,出台了吸引FDI的相关法令等,形成了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态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低,直接形成了FDI在东部、中西部投入数量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东、中西部资本形成能力、资本运营方式、资本使用效率的差异。而这是决定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FDI(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高度集中,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运行趋于有序和高效,经济得到快速增

12、长,而在中西部地区就略逊一筹。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国际投资尤其是FDI(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FDI(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存量、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体,因此,它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让世人瞩目。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选择,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明智之举。利用外资为我国经

13、济建设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利用外资是以吸收外商投资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尤其是现代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踊跃。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200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200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8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58亿美元;2008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

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通过其区位分布,影响着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的,由于这种梯度推进的政策和各地经济环境与区位优势的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明显显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外国直接投资绝大部分流入东部沿海地区。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均呈较快速度增长,沿海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占份额略有下降,但总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4日出版的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连续16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2007年共吸收外

15、资8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年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金额,相当于1983年水平的91倍。1.2 研究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是当今全球经济生活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它不仅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还是经济地理学,国际投资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一个特定区域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而言,区位分析必不可少,而对于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间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及其影响的研究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相关理论研究仅处在产生阐释和局部研究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吸收了区位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成为经济学、地理学、管

16、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资本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而且直接决定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看待FDI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评价过去30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如何适应发展了的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针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风暴的新形势、新特点,及时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指导意义。1.3 论文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国家经

17、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影响因素很多,FDI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中国吸引FDI近几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但质量一直饱受争议。在具体应用中,FDI的效率并不高,尤其在中部和西部。因此,分析中国FDI的方向和效率,寻求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研究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尽量得出协调FDI合理布局的方案,成为本文研究的最终目标。2 FDI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源远流长,为我们今天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理论依据,奠定了创新研究的理论基础。2.1 FDI的理论综述2.1.1 FDI的涵义 国际投资(I

18、nternational Investment)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国际投资按照投资形式与性质,可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灵活投资。其中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是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在不同的文献中,对于FDI的叫法不同,国际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但所指是一样的。2.1.2 FDI理论综述随着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迅猛增长,西方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许多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投资国对外投资理论方

19、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1)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蒂芬海默(S. Hymer)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 P. Kindleberger)的补充,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概念为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2)产品生命周期论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 Vernon)在其

20、发表的题为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论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论。该理论将企业的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冬季、时机与区位选择。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的改变。企业开始更多的关注生产成本,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

21、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3)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科斯的内部化理论。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克雷和卡森在其合著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和1978年出版的国际经营论中,以市场不完全为假设,把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融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第一,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太高导致内部化。第三,运用转移定价手段,转移定价是跨国公

22、司内部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定价。(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教授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论文中首先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在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中系统论述。邓宁认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当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没有能力利用国外的区位优势时,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许可证贸易,把技术专利转让给国外厂商使用;当企业具备所有权优势,并且有能力使之内部化,其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最好选择是出口商品;当

23、企业同时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便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5)比较优势理论针对日本对外投资现象,日本学者小岛清(K. Kojima)发表了大量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论著。在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中,小岛清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又称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运用国际分工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和解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现象,被称为“小岛清模式”。小岛清的国际投资理论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可以归纳为“对外直接投资论的核心观点,集中于一点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这样,对外直接投资就可

24、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2.2.1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经济地理学一般是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地理位置等。经济学则主要是关注资本、劳动力、资源、制度、政策、行为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这里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2。(1)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经济社会资源主

25、要有劳动力和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资金是区域经济增长中完成各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技术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着上升趋势;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等,它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2)资源配置能力资源禀赋只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3)

26、区位条件所谓区位,是指一个区域在相关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它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经济或社会活动以及经济社会要素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一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它们间的距离成本而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其次,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再次,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区位条件只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在条件之一。区域的经济增长状况不可能完全受制于区位条件。而且,区位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4

27、)外部环境由于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所以区域经济增长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概括起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包括了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三个方面。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宏观的角度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走势。区际经济关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区域在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往中能否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二是影响一个区域能否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与合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国际经济背景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受国际影响也就也大。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世界各国学者对区域经

28、济增长的研究很多,也得出了不少理论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该理论认为,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29、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头作用的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该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极化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2)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 Mydral)于1944年在美国的两难处境中首次提出的。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

30、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所确定的轨迹方向发展。总的来看,循环积累因果原理重点强调了社会经济过程中存在三个环节,即最初的变化,接着是一系列的传递式相关变化,最后又作用于最初的变化,并产生使其上升或下降的进一步变化,从而构成循环。区域经济增长是由多个相关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3)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乘数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于1931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表示一项新投资使就业增加的总量与该项投资

31、直接产生的就业量的比例。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乘数概念作了扩展,用乘数表示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他认为,在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扩大投资物即生产资料的生产,于是就引起就业和社会上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有刺激消费的增加,因而就扩大了消费品的生产,这也会引起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加速原理分别是法国经济学家A.阿夫塔里昂1913年在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美国经济学家Y.M.克拉克1917年在商业的加速与需求规律中提出的。该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

32、。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投资是消费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消费量或投资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投资将加速减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在乘数作用和加速作用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就出现了周期性变化或波动。3 FDI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经济,从而形成了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FDI在中国的分布状况是什么样的,影响FDI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针对这个问题,运用所能搜集到

33、的最新数据进行研究。3.1 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现状3.1.1 FDI在中国的发展阶段FDI作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吸引FDI并非是均衡发展的,大体可以划分为起步、持续发展、快速发展、调整和提高、高水平稳定增长5个阶段3。(1)起步阶段(1979-1986年)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有关利用外资的立法不完善,外商在我国投资有顾虑,同时各种基础设施也较落后,因此,我国利用FDI较少。1980年的“五一”,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挂牌开业。到1986年底,我国共批准成立8295家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每年1037家;协

34、议外资额194.13亿美元,平均每年24.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83.04亿美元,平均每年10.38亿美元。在这一阶段,FDI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其协议外资金额占全部协议外资金额的64%。在这些投资者中,掌握先进技术和巨大市场份额以及雄厚资金的制造业大型跨国公司较少,而中小型制造、服务和房地产卡发企业居多,对外资开放的区域只要是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持续发展阶段(1987-1991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加大了有关外商投资立法的力度,解决了外商投资企业遇到的一些困难;同时,我国加强了对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投资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的

35、信心。1987-1991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208家,平均每年6841家;协议外资额331.79亿美元,平均每年73.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67.53亿美元,平均每年33.51亿美元。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由第三产业转向以工业项目为主的第二产业。外资来源也开始多样化,美、日、欧共体、东南亚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较多地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3)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5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召开,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又一次加快。对外开放的领域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延伸,从而使FDI在这个阶段实现飞跃式增长。1992-1995

36、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761家,平均每年54190家;协议外资额3435.22亿美元,平均每年858.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098.1亿美元,平均每年274.53亿美元。1993年起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对华投资。到1995年年底世界排名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仅200家在华投资。这些跨国公司投资项目规模大,技术先进,项目之间关联性强,内部管理和运作较为规范,合同履行情况较好。尤其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进入,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中外商投资额大幅增加;第二,跨国公司更加看重企业

37、的控股权,在新建企业时独资倾向越来越强烈,对于已参与的企业普遍存在增资扩股现象。(4)调整与提高阶段(1996-200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我国必须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新的阶段从过去重视外资的数量变为重视外资的质量。顺应这一趋势,外资项目和协议外资额虽然逐年下降,但实际使用外资额都有一定幅度上升,外资的实际利用率大幅提高,由31.97%上升到76.25%。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中的绝表3-1 各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指标对照项目1979-19861987-19911992-199519

38、96-20002001-2006合计项目总数(个)829534208216761104621230542594427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83.04167.531098.102134.793435.496918.97协议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194.13331.793435.222799.868097.5014858.48年均批准项目数(个)1037684154190209243842421230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10.3833.51274.53426.96572.58247.11年均协议外资额(亿美元)24.2766.36858.81559.971349.58530.66平均项

39、目实际外资额(亿美元)100.1148.9850.66204.05149.02116.40外资实际利用率(%)42.7850.4931.9776.2550.8346.5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数据整理所得大多数进入中国投资;第二,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在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达到238.32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第三,进入高技术、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外资有较大幅度上升;第四,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状况有所改观。(5)高水平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自从我国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明显加大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开发力度,放宽了外商投资的

40、资本限制,放开原来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料、热力和供排水等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也进一步开放。各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指标对照,如表3-1所示。3.1.2 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现状和趋势在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FDI并没有均衡的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FDI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就外商投资中国的区域结构看,呈现严重的“东重西轻”格局,分布很不均衡4。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少。截止2005年年底,外商在华累计实际投资中,86.5%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3.5%投向西部。虽

41、然国家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鼓励外商向中西部投资,并出台了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但从近几年变化看,效果并不明显。总的来说,中部的表现相对较好,基本逐年攀升,而西部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06年年底,全国实际利用外资6854.46亿美元,东部地区为5952.93亿美元,占全国的86.85%;中部地区为602.18亿美元,占全国的8.79%;而西部地区为299.35亿美元,仅占全国的4.37%,如表3-2所示。表3-2 截止2006年年底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地方名称项目个数(个)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比重(%)平均项目规模(万美元)东部地区4

42、93 48283.025 952.933 986.85120.63中部地区64 03110.77602.178 98.7994.04西部地区36 9026.21299.350 34.3781.12总计594 415100.006 854.463 1100.00115.31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西部地区多年平均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4.46%,相当于东部的5.16%。从表3-3中可以看出,1999-2006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虽然偶有波动,但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43、在全国外资利用总量中的比重最高不过4.1%,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东部的比重明显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加大。表3-3 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变化 单位:亿美元年份东部中部西部金额比重(%)金额比重(%)金额比重(%)1999354.387.937.59.311.42.82000357.987.937.09.112.33.02001408.697.241.08.819.24.12002457.386.750.19.520.13.82003459.585.958.310.917.23.22004520.

44、786.166.811.017.42.92005535.688.848.38.019.43.22006569.290.339.26.221.83.5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另外,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也不高。西部地区在吸引大项目、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引进的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和小项目居多,截止2005年,西部利用外资引进项目合计35051个,尚不及东部2005年当年的项目总量。单个项目投资不足80万美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污染项目较多,这会造成当地潜在资源的严重损失,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

45、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3.2 影响FDI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3.2.1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其背后隐含了一种区位差异前提。由于区位因素的不同,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46、。而今,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将内蒙古和广西,以及后来的重庆都归到了西部地区。对区位因素也不能简单地把其理解为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事实上,特定的区位因素是一个地区成长历史、要素票赋、发展和变动格局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地反映,区位因素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3.2.2 政策因素许多学者认为优惠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优惠政策有利于消除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的顾虑,促进FDI的增长。广东省、福建省以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就是由于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 在改革之初就吸引了大量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20世纪80年代初的沿海开放城市和90年代浦东新区也是优惠政策的产物。随着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大, 中央又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 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西部对外引资的优惠政策, 如税收优惠、放宽利用外资的条件、实行鼓励外商投资于矿产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等等。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改革逐渐形成,使地区性的优惠政策也逐渐地丧失效力。虽然国家为了缩小东中西部经济的差距而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战略,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