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1922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垂柳主要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 摘要 本文介绍了垂柳的特性、园林用途等,列举了垂柳的病虫害种类及其症状、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对垂柳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weeping willowscharacteristics and uses in the garden ,and enumerates the weeping willows species of pests and diseases, symptoms and regularities of outbreak etc ,then puts forwor

2、d prophylactico-therapeutic measures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weeping willows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garden.垂柳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植于河岸及湖池边最为理想,自古即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树。亦可用作行道树、庭荫树、固岸护堤树等。但是垂柳上发生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它的生长状况,本文将通过对垂柳病虫害的调查,找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方法,保护垂柳在园林中的应用。(一)垂柳生活习性、应用前景以及园林用途: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杨柳科,别名水柳、垂枝柳,倒

3、挂柳等。乔木,高达1218m,小枝细长通常下垂,但也有枝条直立的,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叶披针形,长816cm,宽512mm,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细锯齿。垂柳耐水性很强,被水淹160天,保存率仍达80%以上。抗寒性强,较耐盐碱,喜光不耐荫,初期生长快,寿命较短,易于繁殖、更新。诗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树极易成活,全国各地均能栽培,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平原地区和东北、华北为主要应用地区,西南河谷至海拔2000米的区域,用于绿化的也较常见。垂柳发芽早、落叶晚,枝条柔软,纤细下垂,有些品种枝条呈金黄色,微风吹来,自然潇洒,妩媚动人。最适于河岸、湖边绿化,不仅是优美的风景树,庭荫树,

4、也是防风固沙、维护堤岸的重要树种,尤其是春天不飞絮的雄性垂柳,更是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之一。(二) 垂柳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垂柳,是园林植物应用中的优秀树种。然而垂柳上产生的很多病虫害,造成叶发黄脱落,枝干蛀空,甚至枯萎死亡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垂柳在园林的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下面将对垂柳的病虫害特性及其防治进行阐述。垂柳常见的病害有:柳树烂皮病、柳锈病、褐斑病、,根朽病等,垂柳常见的虫害有:柳瘿蚊、柳干木蠹蛾、黑绒金龟子、柳毒蛾、光肩星天牛等。1 病害1.1 柳树烂皮病1.1.1 症状:柳树烂皮病发生在主干、主枝和小枝上,有干腐和枝枯两种类型。主干及枝干部发病为干腐型,发病初期表皮为赤褐色

5、,皮层腐烂变软,后期病皮干缩下陷,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突起,为病菌的子座,在阴雨气候条件下可挤出黄色丝状分生孢子角,导致皮层糟烂,病皮与木质部分离。小枝发病后,病斑迅速环绕枝条1 周,导致枝条枯死,称为枝枯型。观察发病和死亡的柳树,干腐和枝枯2 种类型均可看到,在主干和枝干的死皮层上布满桔黄色丝状物或桔黄色胶块的分生孢子角,将皮层拨开,可见皮层黑褐色,已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丝条。特别是下雨后,该病发生严重,病皮与木质部分离,严重部位树皮呈水渍状,并伴有强烈的酒糟味。发病后期观察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分离,木质部浅层褐色。观察枯死的小枝,可明显的看见小枝树皮干缩,环绕1 圈,无明显溃疡斑,上

6、面布满琥珀色的分生孢子块,自此以上的枝干全部干枯,该枝干死亡【鄂海霞,张彦恵。柳树烂皮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52卷07期】1.1.2 病原菌:柳树烂皮病的病原为柳府皮壳菌(Valsa sordid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核菌纲,球壳菌目 1.1.3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子囊壳、分生孢子器在病株上越冬,次年4年上旬开始借风或雨水传播,昆虫也有一定的传播作用,由伤口侵染,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后减缓,9月基本停止发展。新移栽的树,长势弱的树,因干旱缺水长期不发芽的树,最易感染此病。【园林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1.1.4 防治方法:结合修剪,清理病枝,集中烧毁,防止病菌传播蔓延苗木出圃或栽植前喷洒0

7、.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500倍液,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初期刮除或划破病皮,用200倍液退菌特或30倍液甲基托布津涂病部,或2.12%腐烂净乳油(腐植酮水剂)每平方米200克制剂原液涂抹病疤树木涂白(生石灰5公斤,硫磺粉1.5公斤,食盐2公斤,水36公斤),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杀菌作用1.2 柳锈病1.2.1 症状: 叶片的背面发生鲜红色的粉堆(病菌的夏孢子),随着病害的扩展,鲜黄色粉堆逐渐增加,以致布满全叶,叶片提早枯黄并卷曲。秋末,产生黄褐色的角班(病菌的冬孢子堆)1.2.2 病原菌: Melampsora coleosporioides 属于担子菌纲,锈菌目【林木果树病虫害防治】1.2.

8、3 发生规律:垂柳锈病发生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湿度有很大关系。5、6月间开始发病,空气湿度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所以苗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浇水次数太多或降雨多的年份,灾害发生严重。另外,凡是距转主寄主较近的垂柳,发病也较重。12年生苗木最易受害。幼叶受侵染后不但潜育期短,而且发病也重。在同样条件下,展叶6天的幼叶接种夏孢子后,潜育期为 7天,展叶30天的潜育期达13天。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大,其抗病性会增强。田间垂柳个体间,抗病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感病严重的垂柳林内,也能见到零星分布的、毫无感病症状的单株。1.2.4 防治方法:播种育苗或插条育苗时,栽植不宜过密发病初期喷洒1:3:200倍波

9、尔多液保护,发病盛期交替喷洒2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20%粉剂宁2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23次,可减轻病情【景观植物病虫害防治】1.3 褐斑病1.3.1 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黄褐色小点,并逐渐扩大,边缘颜色较深而整齐。到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褐色,上生有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数相连成片,9月常造成树叶焦枯而脱落1.3.2 病原菌:Septoria populicola Peck.,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褐至黑色,分生孢子蠕虫形、细长形至丝状,无色透明,多具有23个隔膜,大小为28.577.5um2.43.0um

10、1.3.3 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实体和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柳树展叶后开始侵染,产生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分生孢子器并放出分生孢子,借风、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以7、8月发病危害最严重。种植过密的苗圃幼苗和片林、雨水多、温湿度都较高、病原菌多等条件有利于侵染和发病。1.3.4 防治方法:于秋季扫集病落叶处理,消灭初侵染病原菌。于6-9月喷6-7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60-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每隔半月喷1次,特别是雨季雨后预防,可防治病害严重发生。勿种植过密,注意修剪,解决好通风透光问题【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88、93】1.4

11、根朽病1.4.1 症状:苹果假蜜环菌和蜜环菌根朽病,地上部都表现为树势衰弱,病害的发生盛期在34月及89月。病树地上部分表现为局部枝条或全株叶片变小变薄,同时从小而上逐渐黄化,甚至脱落;根部发病能从小根、大根或根颈部与病根接触处或有伤口处开始,然后迅速向根颈部蔓延。病害主要危害根颈部,然后沿主干和主根上下扩展,同时造成环割现象,致使病株枯死1.4.2 病原菌:苹果假蜜环菌根朽病病菌为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 .et Fr.)Singer称败育假蜜环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蜜环菌根朽病病原为Armillariella mellea(Vahl ex Fr.)Karst

12、.称小蜜环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1.4.3 发生规律:根朽病菌以菌丝体或根状菌索及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残留在土壤中的根上越冬。主要靠病根或病残体与健根接触传染,病原分泌胶质粘附后,再产生小分枝直接侵入根中,也可以从根部伤口侵入。小蜜环菌主要通过根状菌索或菌传播,当小蜜环菌吸附到寄主根上以后,通过酶解或压力入侵1.4.4 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做好果树的修剪和整枝,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 在早春、夏末、秋季及果树休眠期,在树干基部挖35条辐射状沟,然后浇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均有较高防效。 发现染病后,及时

13、清除病根。对整条腐烂根,须从根基砍除,并细心刮除病部,直至将病根挖除。再用12%硫酸铜溶液消毒,也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配成1:50的药土,混匀后施于根部,用药量因树龄而异,10年左右的大树用药量为0.25公斤。 地下水位高的苹果园,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尤其雨后要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改良果园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增强树势。2 虫害2.1 柳瘿蚊2.1.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5mm,紫红色或黑褐色。腹部各节着生环状细毛。触角灰黄色,念珠状,16节,各节轮生细毛,雄成虫轮生毛较长,前翅膜质;透明;菜刀形;翅基狭窄;有3条纵脉;翅面生有短细毛。足细长。 卵:长椭圆形,长0.30

14、.5mm,两端稍尖,桔黄色,略透明。 幼虫:椭圆形,初孵幼虫体长11.5mm,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34mm,桔黄色,前胸有一“Y”状骨片。 蛹:椭圆形,长34mm,桔黄色2.1.2 发生规律:柳瘿蚊每年发生1 代,以成熟幼虫集中在危害部树皮内越冬。一般每年3 月开始化蛹,3 月下旬至4 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 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时间在每日上午9时至10 时,气温高羽化就多,尤其在雨后晴天羽化量大。成虫羽化后的蛹皮密集在羽化孔上,极易发现。羽化后的成虫很快交配产卵。卵大多产在原瘿瘤上旧的羽化孔里,深度在形成层与木质部之间,每卵孔内产卵几十粒到几百粒不等。初孵幼虫就近扩散危害,从嫩芽基部钻入

15、枝干皮下,6月下旬绝大部分幼虫蛀入韧皮部,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2.1.3 危害症状:柳瘿蚊初次危害时,幼虫危害形成层的同时刺激了受害部位细胞畸形生长,枝干在被危害部位很快呈瘤状增粗变大,这时枝干开始出现轻度肿瘤;来年枝干上出现羽化孔后,成虫又在原羽化孔及其附近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又在瘿瘤周围的愈合组织继续危害,重复产卵,重复危害,引起新生组织不断增生,瘿瘤越来越大。被危害部位的枝干直径如果在5cm 以下,虫口密度又比较大,枝干生长很快衰弱,会在23 年内干枯死亡。【汪军良,何长平。柳瘿蚊的防治,安徽林业,2007,6】2.1.4 防治方法: 1. 被危害树木较小或初期危害的,在冬季或在3 月底以

16、前,把危害部树皮铲下,或把瘿瘤锯下,集中烧毁。2. 3 月下旬用40%氧化乐果原液,兑水2 倍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并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部位,可彻底杀死幼虫、卵和成虫。3. 春季在成虫羽化前用机油乳剂或废机油仔细涂刷瘿瘤及新侵害部位,可以杀死未羽化的老熟幼虫、蛹和羽化的成虫。4. 5 月用40% 氧化乐果2 倍液防治。在树干根基部打孔(孔径0.50.8 cm,深达木质部3 cm),用注射器注药1.52 ml,然后用烂泥封住孔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或刮皮涂药,毒杀瘿瘤内幼虫。5. 5 月至6 月在瘿瘤上钻2 至3 个孔(孔径0.50.8 cm,深入木质部3cm),然后用40%乐果的35 倍液向孔

17、注射12ml,随即用烂泥封口,防止药液向外挥发。此法对柳瘿蚊的防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汪军良,何长平。柳瘿蚊的防治,安徽林业,2007,6】2.2 柳干木蠹蛾2.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5毫米。翅展:雄为4060毫米,雌为7085毫米。体粗壮,灰褐至暗褐色。触角丝状。前翅基半部色稍暗,翅面分布许多黑褐色波状横纹;后翅灰褐色,有不明显的暗褐色波状短横线。卵:长约1.3毫米,椭圆形,乳白至灰黄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90毫米,头部黑褐色,体背面红褐色,腹面黄白色,各节有小瘤状突起,瘤上生一根短毛。蛹:长约50毫米,暗褐色,略向腹面弯曲。2.2.2 发生规律:柳干木蠹蛾每2年完成1代

18、,以幼虫越冬,越冬地点第一年在隧道内,第二年在隧道内或根劲部的土壤中。第三年的45月份,老熟幼虫在隧道口附近的皮层处做蛹室,或在附近土中做茧化蛹。67月份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弱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喜在衰弱树、孤立树或林边缘的树上产卵在一起,卵期1315天。幼虫孵化即从缝隙或伤口处蛀入皮层,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多群栖为害,发生严重时,每树有虫可达200多头。2.2.3 危害症状:虫在根颈、根及枝干的皮层和木质部内蛀食,形成不规则的隧道,削弱树势,重者枯死。2.2.4 防治方法:(1)成虫产卵期树干2米以下喷洒25%对硫磷胶囊剂200300倍液、50%对硫磷或倍硫磷乳油400500倍液,毒杀

19、卵和初孵幼虫。(2)幼虫为害期可用80%敌敌畏或40 010氧化乐果乳油、25%喹硫磷乳油3050倍液注入虫孔,注至药液外流为止,或用56%磷化铝片,每孔放1/5片。施药后用湿泥封孔。(3)幼虫为害初期可挖除皮下群集幼虫,或用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油与柴油1:9的混合液涂抹被害处,毒杀初侵幼虫。(4)试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杀,可收一定效果。(5)产孵前树干涂白防止产卵有一定效果。2.3 黑绒金龟子2.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一9 毫米, 身体呈卵圆形, 体上被有黑灰色绒毛, 且有光泽。体色有黑色和紫色, 一般以前者数量较多。鞘翅上有数条纵线, 鞘翅和纵线上均有细刻点, 鞘翅侧缘有一列毛刺。

20、触角鳃叶状,9节。前足胫节外方有两个齿。幼虫:称“ 蛴螬” , 体型小, 白色, 呈“ C ” 字形, 头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6一20毫米, 腹部末端腹面具有弧形排列的刚毛。肛门开口于腹部末端, 裂口呈倒“Y”字形。蛹为裸蛹, 黄色, 平均体长7.5毫米。卵椭园形, 初产时呈乳白色, 表面有光泽;以后变为淡黄色, 接近孵化时呈褐色。【白文辉,黑绒金龟子及其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第一期,1981年3月】2.3.2 生活习性:它是以成虫在土里过冬,第二年4-5月初成虫大量出来活动,取食幼嫩芽和叶,危害严重的时候在5-6月中旬,6月是产卵期,卵产于草荒地、绿肥地较多,以5-10cm土层居多

21、。卵期9天左右,6月中后期开始出现第一代幼虫,幼虫取食植物幼根。8到9月幼虫迁入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10天,羽化的成虫不再出土而进入越冬状态。成虫日落前后出土,往返于周围寄主植物取食危害,并进行交尾。成虫活动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摄氏度,降雨量大,温度高,有利于成虫出土危害。晚上九点到十点入土潜伏。成虫趋光性强,并具有假死性。2.3.3 防治方法:成虫发生的时候,利用假死性,在傍晚振落树枝捕杀。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捕杀。利用其入土的习性,发生前在树下面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后耙松表土,使能入土的部分成虫触药而死。虫害发生的量比较大的时候,进行树冠喷药,喷施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0

22、倍液均有效果。苗木出土后,发现蛴螬危害根部,可打洞淋灌75%辛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毒杀幼虫。2.4 柳毒蛾2.4.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大概20mm,翅展4050mm,全身白色,具丝绢光泽,足的胫节和附节生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卵馒头形,灰白色,成块状堆积,外面覆有泡沫状白色胶质物。末龄幼虫体长约50mm,背部灰黑色混有黄色;背线褐色,两侧黑褐色,身体各节具瘤状突起,其上簇生黄白色长毛。蛹长20mm,黑褐色,上生有浅黄色细毛。2.4.2 发生规律:东北一年发生1代,华北2代,以2龄幼虫在树皮缝作薄茧过冬。次年4月中旬,垂柳展叶期开始活动,5月中旬幼

23、虫体长达10mm左右,它们白天爬到树洞里或建筑物的缝隙及树下各种物体下面躲藏,夜间上树为害。6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的把卵产在枝干上,进入棉田的柳毒蛾7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9月底二代幼虫作茧越冬。一、二代卵期10天左右,一代幼虫期35天、二代240天,越冬代蛹期8天,一代为10天。2.4.3 防治方法:幼虫防治:幼虫防治要抓住两次幼虫为害高峰进行药剂防治,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7月上旬-8月上旬。可选用0.4%阿维苦乳油1000倍液或20%灭扫利1500倍液喷雾。成虫防治:对躲藏在树木和作物田间的成虫可采取以下措施: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人工捕捉。

24、于清晨趁其在作物上栖息时进行。结合防治作物田间害虫,采取常规杀虫剂喷雾防治。【申洪利,陆建高,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静海区域测报站,301600】2.5 光肩星天牛2.5.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39mm,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其两侧都有一个刺状突起。前翅壳上各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卵:长椭圆形略扁,稍微弯曲,长在5.5mm左右。乳白色或淡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50-60mm。无足,体乳白色略带点黄色。前胸背板上有“凸”字形纹理。蛹:长30mm左右,黄白色。2.5.2 生活史及习性:光肩星天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到2代,以幼虫和少量卵、蛹越冬, 次年3月幼虫开始取食, 5月开始化蛹, 6月

25、上旬成虫出现, 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高峰, 10月仍可见到少量成虫。雌雄成虫一生可进行多次交尾和多次产卵。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7天左右后飞出。羽化后的成虫飞出后白天活动, 以8-12h 最活跃, 阴天或是气温达到33度以上时多栖树冠丛枝内或是阴暗处。成虫飞翔力弱, 敏感性不强。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垂柳的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 补充营养后2天交尾。光肩星天牛将卵产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 一般卵期为11天。幼虫孵化后取食腐坏的韧皮部, 2龄取食健康的树皮和木质部, 3龄以后取食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武亚敬,彭宏嫣等,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述,中国林副特产,2010年6月,第3期,9

26、8-99】2.5.3 防治方法:更新一些虫多、提前衰老的枯老树,消灭虫源。严禁种植带虫苗木,栽后加强养护管理,发现虫害株及时控制,防止蔓延。6、7月清晨在树木枝、干上捕捉或消灭。虫量多的可于6月中旬和7月中旬往枝、干上特别是4-10cm粗的枝、干处喷2次1000-1500倍的20%菊杀乳油。7-8月往干、枝上新咬的产卵槽上涂抹5-10倍的20%菊杀乳油或煤油敌杀死混合液(1:20)。或往树干及树坎的产卵槽上喷500-800倍的20%菊杀乳油(勿喷树叶),杀初孵幼虫。【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月,221-222】参考文献1 鄂海霞,张彦恵.柳树烂皮病的

27、发生及防治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07):40-412 孙耀良,卢志足等.园林花木病虫害及其防治(M).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43-443 林木果树病虫害防治编写小组.林木果树病虫害防治(M).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854 岑炳沾,苏星.景观植物病虫害防治(M).广州市,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875 杨子琦,曹华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88、93, 221-2226 汪军良,何长平。柳瘿蚊的防治(J).安徽林业,2007.6:467 白文辉,黑绒金龟子及其防治(J).中国草原,1981.3(01)8 申洪利,陆建高,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静海区域测报站(J).植物保护,2010:189 武亚敬,彭宏嫣等,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述(J).中国林副特产,2010.6(3):98-9910 陈春艳,邵小明. 柳树病虫害防治(J).安徽林业,2008(5):5211 田立明,郑玉东等. 绿化树种垂柳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4):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