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2018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T89的射频读写器设计毕业论文.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 LOGY 本本 科科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基于 AT89 的射频读写器设计 A Design of RF reader Based on AT89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 的

2、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 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 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 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 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学位论论文原文原创创性声明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

3、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学位论论文版文版权权使用授使用授权书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

4、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I AbstractII 引引 言言1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 国内外射频卡研究动态与现状3 第一章第一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5 1.1 射频卡系统的设计要求5 1.2 射频卡系统的构建5 1.3 无线射频卡系统方案设计6 1.3.1 无线射频识别卡的方案设计6 1.3.2 非接触式与接触式的选择7 1.4 射频读写器系统的设计8 1.4.1 显示器系统的设计10 1.4.2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11 第二章第二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14 2.1 无线射频卡

5、系统工作原理14 2.2 射频卡系统的工作流程15 2.3 射频卡的内部电路16 2.4 射频卡、天线及其射频模块的型号选择18 2.5 读写器的设计22 2.5.1 显示驱动电路的选择23 2.5.2 单片机的选择25 2.5.3 键盘电路 RS232 接口电路和 EEPROM 设计思 想28 第三章第三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的软件设计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的软件设计31 3.1 读写器软件总体设计31 3.2 单片机主程序设计32 3.3 键盘功能处理程序设计32 3.3.1 键盘功能设置32 3.3.3 设置初始金额功能子程序35 3.3.4 改动商品价格功能子程序35 3.3.5

6、设定计费单位功能子程序37 第四章第四章 射频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射频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38 4.1 硬件安全性分析38 4.2 软件安全性分析39 4.3 射频卡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40 4.4 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分析42 第五章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论文总结与展望43 致致 谢谢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5 I 基于 AT89 的射频读写器设计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张晓 指导老师:李静 职 称:讲师 摘要:摘要: 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射频读写器技术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简要 地介绍了射频识别和非接触式射频卡技术的基本概况;然后从非接触式射频 卡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讨论出发,叙述了射

7、频卡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决定了设 计的方案;接着又对非接触式射频卡收费系统的硬件设计,对所选用射频卡 片、天线及其射频模块的型号和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选择,并对读写器各部分 硬件电路,包括MCU、LE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RS232接口电路以及EEPROM 等的功能构造和电路连接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最后对读写器单片 机主程序及其各键盘功能处理程序进行软件开发;此外,文章还初步探讨了 射频卡系统的安全性能,强调整体安全性对射频卡系统的重要性;最后对课 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也给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关键词:射频卡;收费系统;硬件电路;软件设计 II Based on radio frequen

8、cy identificationtechnology,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ynamic RF car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non-contact RF card technology the basic

9、 profile and then from the non-contact RF card system overall design of the discussions, described the RF card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system design decisions of the program; followed by the non-contact RF card payment system, the hardware design, selection of the RF cards, and RF antenna modules of

10、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cific choice, and to read and write For all parts of the hardware circuits, including MCU, LED display circuit, keyboard circuit, RS232 interface circuit and EEPROM, such a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circuit connecting the situation analysis on the basis o

11、f this, the last of the main program and its readers SCM The keyboard function process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d the security of RF card system performance, stressed that the overall security of the RF card system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nal summary of the i

12、ssues and prospects, given the need to improve Place. Keywords:RF Card ; Toll System ; Hardware Circuit ; Software Design 1 引引 言言 1.1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适应数字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射频识 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正突飞猛进地发展。射频识别(即Radio Fre 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从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 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13、 与磁卡、IC卡等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 之间无须物理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同时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 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其主要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不受雨雪、冰雹、 灰尘等的影响,可全天候、无接触地完成自动识别、跟踪与管理,且可穿透 非金属物体进行识别,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射频识别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 到广泛的应用,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引进的技术成 果。由此可见,研究该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需。 另外,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崭新的技术应用领域,它不仅涵盖了微波技 术与电

14、磁学理论,而且还包括通信原理及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是一个多学 科综合的新兴学科。因此,对射频识别技术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 义。 2004 年 沃尔玛首次将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全美的超市,从 而拉开了全球连锁零售业大规模应用 RFID 技术的序幕,RFID 技术成为连锁 零售业关注的新焦点。中国入世后,国内连锁零售商面临着巨大的内外竞争 压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依靠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而国内连锁零售 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RFID 自动识别信息系统对于国内连锁零售业是一 个新的契机,不仅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精确管理物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推 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从根本上提

15、高企业的信息处理水平。本文结合连锁零 2 售业及 RP 功技术应用的特点,对现阶段国内连锁零售业 RFID 技术应用的优 势及范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现阶段国内连锁零售商 RF 功 自动识别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射频识别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无须物理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同 时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运动目标识别,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其主要 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不受雨雪、冰雹、灰尘等的影响,可全天候、无接触 地完成自动识别、跟踪与管理,且可穿透非金属物体进行识别,抗干扰能力 强。因此,射频识别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以美国、日本和欧 洲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

16、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国 则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引进的技术成果。由此可见,研究该技术已成为 当今社会发展的必需。 随着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基于远程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和移动商 务的社会需求,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射频识别技 术的明天将更加灿烂夺目。射频识别技术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 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研究和开发射频识别技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意义。而未来智能卡的发展主要朝着下面三个特点演变:一是高度的安全性; 第二个特点是要有较大的容量;第三个特点是要从现在单一的身份识别功能 扩展到多用途功能,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总的来说,卡产品的发展趋 势是将

17、逐步朝着非接触卡、CPU卡发展;从单一的芯片技术向磁条、芯片等 多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应用向多应用方向发展;从单一的接触、 非接触卡向两者结合的混合卡方向发展。 随着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基于远程信息化网络管理技术和移动 商务的社会需求,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射频识别 技术的明天将更加灿烂夺目。射频识别技术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研究和开发射频识别技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意义。而未来智能卡的发展主要朝着下面三个特点演变:一是高度的安全 性;第二个特点是要有较大的容量;第三个特点是要从现在单一的身份识别 3 功能扩展到多用途功能

18、,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因此总的来说,卡产品的发 展趋势是将逐步朝着非接触卡、CPU卡发展;从单一的芯片技术向磁条、芯 片等多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应用向多应用方向发展;从单一的 接触、非接触卡向两者结合的混合卡方向发展。 看着大型超市收费处排着那庸长的队,顾客焦急地等待,而超市收银员 也忙地不可开交。如果在每个商品佩带一个记录此商品信息的无线射频卡 (RFID),那么收银员就无需一一记录商品信息,只要通过无线射频识别系 统那么就直接显示所有商品的信息,那么将极大节约时间及员工成本。由此 看出无线射频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商家可以时刻掌握商品库存, 及时做出商业判断,是商家制胜的

19、法宝。 在远程网络信息化管理和移动商务大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技术正 日新月异。可以预计,未来将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繁荣昌盛的时代。 1.21.2 国内外射频读写器研究动态与国内外射频读写器研究动态与现状现状 由于射频读写器的优点,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 化、商业自动化、军事国防、安保门禁以及交通物流等领域,澳大利亚将射 频识别产品用于机场旅客行李管理,该技术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欧共体宣布 1997年开始生产的新车型必须具有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防盗系统;瑞士国家 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了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的掌 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发生

20、事故的可能性;1996年1 月韩国在汉城的600辆公共汽车上安装射频识别系统用于电子月票,还计划 将这套系统推广到铁路及其它城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试用非接触的射频卡 作为飞机票,改变了传统的机票购销方式等。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国正在 研究各种各样的射频识别技术。各种新功能的射频识别系统不断涌现,满足 各种各样市场的需求。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REID技术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 是使得微波射频识别卡只含有一个集成芯片成为可能,为射频识别系统的应 用提供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4 然而当前,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卡片应用系统 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卡的应用由银行卡起步,而非银行卡的应用

21、后来居上, 远远超过了银行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各类行业性IC卡, 而且很多行业性IC卡的应用己制定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另外,由各地方、各 单位发行的智能卡,如校园卡、单位员工管理卡、食堂用餐卡、门禁卡、优 惠卡等各种射频卡的应用发卡数量也相当可观。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产业己经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在这样一个有利 的情形下,中国市场对IC卡的需求量迅速上升。1999年全国IC卡发行量约为 1.7亿多张,2000年我国IC卡共发行2.3亿张,增长35%;2001年中国IC卡需 求量约3.2亿张,增长40%;2002

22、年我国IC卡应用进入成熟、理性发展阶段, IC卡发行量约4.28亿张,增长33.8,其中存储卡是主要的需求,发行约 33405万张,占总发卡量的78.04%;2002年CPU卡的需求增长迅速,发行约 9395万张,占总发卡量的21.96%。目前中国IC卡市场对IC卡的需求还处于一 个比较低的产品层次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比较少。所以我国的以射频卡 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信息化历程任重而道远。 5 第一章第一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无线射频卡系统是一个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多技术融合的系统。本章先 从射频卡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的构建和对射频卡的选择对其进行初步的设

23、 计,然后又对射频卡读写器系统的内部硬件进行设计。最后得出整体的设计 方案。 1.11.1 射频卡系统的射频卡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的射频卡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射频识别卡系统、射 频读写器系统。 本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当射频卡靠近读卡器时,蜂鸣器发出响声,并 且读卡器上的显示器开始显示此射频卡记录的信息,电脑记录商品的信息, 并计算出商品总价值,同时将此售货信息发往总部。然后收银员进行收钱。 总之本设计要实现的具体功能如下: (1)读卡器上显示商品信息:商品的价值及种类。 (2)读卡器工作:读卡器记录所有射频卡代表的商品价值信息并将信 息传给电脑进行处理。 (3)键盘操作:

24、使用读卡器上的键盘对射频卡进行初步的操作。 1.21.2 射频卡系统的构建射频卡系统的构建 按照射频卡系统设计要求,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系统设计采用 模块化思想。系统硬件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射频识别卡部分,射频读写器部 分。其射频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6 图1-1射频卡系统的结构框图 各部分所完成的具体功能如下: (1)射频识别卡:射频识别卡(射频卡)也称电子标签,相当于商品的 电子身份证。放置在被识别的商品上,用来响应读写器的指令。 (2)射频读写器:读写器也称为读卡器或接收器,它由发射单元、接收 单元、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天线和电源等组成。它向射频卡发送射频调频信 号,同时通

25、过天线接收从射频卡返回载有射频卡中信息的射频调制信号,经 处理后传给射频控制设备。 另外,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计算机等辅助控制设备。 1.31.3 无线射频卡系统方案设计无线射频卡系统方案设计 1.3.11.3.1 无线射频识别卡无线射频识别卡的方案设计的方案设计 目前射频卡系统主要分为有源射频卡系统和无源射频卡系统。不同的用 途其选取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下面以射频卡对记录商品 信息为基础对有源射频卡系统和无源射频卡系统进行介绍和比较。 方案一:有源射频卡系统。 有源射频卡就是射频卡在读写器的影响范围之外也是有源状态,即射频 无 线 射 频 识 别 卡 无线射频读写器 显

26、 示 器 蜂 鸣 器 控 制 系 统 7 卡内部有供电电源,其他电路与无源射频卡相同。有源射频卡通常有部分电 路处于工作状态,有时处于“睡眠”状态。当耦合的能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 有源射频卡才真正开始工作,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唤醒” 。在睡眠状态有源 射频卡的功耗一般很小,因此一个拇指大小的钮扣电池可以保持很长的工作 时间。有源射频卡一般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 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方案二:无源射频卡系统。 无源卡内无电池,它利用波束供电技术将接收到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 电源为卡内电路供电。无源射频卡在读写器的响应范围之外是处于无源状态, 没有自己的供电电源(电池)

27、,只是在读写器的响应范围之内,这类射频卡 才会从读写器的射频场中获取能量供数字电路部分使用。射频卡工作所需要 的能量是通过电磁耦合单元或天线,通过非接触的方式传送给射频卡的。然 而,与有源射频卡相比,有源射频卡的寿命通常要受电池寿命的限制而成为 一大缺陷,而无源射频卡的寿命一般可长达几十年。虽然无源射频卡作用距 离相对有源卡短,但寿命长且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 综合以上比较,本设计由于是对商品信息记录的所以最后采用无源射频 卡。在本设计中无源射频卡相比有源射频卡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无源射频 卡的体积相对有源射频卡的体积较小,无源射频卡的整体结构比较牢固耐用, 而且无源射频卡比较耐腐蚀,能适合在恶

28、劣的环境中使用,而在本设计中射 频卡所处的环境是各种不同的环境,由于无源射频卡的防水耐高低温性,所 以使用无源射频卡比较好;其次,由于无源射频卡是内部没有电源的,这就 决定了它的工作寿命要比有源射频卡要长(可读写次数超过10万次),并且 由于无源射频卡在出厂是含有唯一的可识别序号(通常为制造时间),所以 这就决定了无源射频卡比有源射频卡安全并能被循环利用;最后,无源射频 卡的存储器容量可以很大,并且无源射频卡的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 1.3.21.3.2 非接触式非接触式与接触式的选择与接触式的选择 8 接触式卡与一般磁卡相比,更加安全可靠,除了存储容量大,还可一卡 多用, 同时可靠性比磁卡高,

29、寿命长;读写机构比磁卡读写机构简单可靠, 造价更便宜,维护方便,容易推广。 非接触式卡与传统的接触式卡相比,它在继承了接触式卡的优点的同时, 如大容量、高安全性等,又克服了接触式所无法避免的缺点,如读写故障率 高, 由于触点外露而导致的污染、损伤、磨损、静电以及插卡这个不便的 读写过程等。非接触式卡完全密封的形式及无接触的工作方式, 使之不受 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用寿命完全接近芯片的自然寿命,因而卡本身 的使用频率和期限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都大大的高于接触式卡。 综合以上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卡相比较,射频卡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点是可靠性高: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 而产生的各

30、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油污导致 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第二点是操作方便、快捷: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 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象接触式卡那样进行插拔工作非接触卡使用时没有 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可大大提高每次使用的速度; 第三点是防冲突:射频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 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射频卡; 第四点是应用范围广:射频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可应用 于不同的系统,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第五点是加密性能好:射频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 前

31、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射频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即读写器验证射频卡的合法性,同时射频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所以综上所述,本设计所选用的是非接触式射频卡。 1.41.4 射频读写器系统的设计射频读写器系统的设计 读写器终端在射频卡系统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通过射频接口对射 9 频卡片读写,完成商品的认证和信息传递。如上所述,读写器与控制器之间 通信,执行控制器的命令,完成数据的上传或下载。读写器一般还连接有执 行器,如门锁的开关,这时读写器还要对执行器发出信息命令,使之动作。 对于一个非接触式数据载体的读写操作,一般是严格按照“主-从”原则来 进行数据交换,这意味着读写

32、器和射频卡的所有动作均应有通信协议或软件 来控制。因此,在实际系统中,应用软件作为主动方,而读写器则作为从动 方只对应用软件的读写指令作出反应,而不自主活动。因此,读写器的基本 任务是启动数据载体(射频卡)与其进行数据交换来实现非接触的无线通信, 防冲突及身份验证均由读写器自动完成。 通常,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电源部分、微波信号 源、高频信号处理部分(包括放大、调制等)、收发通信、中央处理器以及 天线等组成。所有RFID系统的读写器均可简化为三大基本功能模块: 由收发系统组成的高频接口、控制系统以及和外界其它设备通信用的各 种标准接口,如USB接口、RS232接口、RS485

33、接口、与Internet连接的网口 以及与打印机相连的并口等。在这些部分中,关键的是射频接口。 读写器终端的射频口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产生射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为它提供能量; (2)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 (3)接受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射频信号。 发送器分支 射频卡 接收器 在整个系统的射频接口中有两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分别用于射频卡 (即卡片)的两个方向的数据流。传送到射频卡中去的数据通过发送器分支, 而来自射频卡的数据通过接收器(即读写器)分支来接收。 读写器终端的控制单元担负着以下任务: (1)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 (2)

34、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 (3)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10 为了完成这些复杂的任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单元都拥有微处理器 作为核心部件。加密逻辑过程,如射频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流加密、还有信号 编码,常常是交由附加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组件来完成的,以减轻处理器计算密集型过程的负担。基于性能 上的原因,对ASIC的访问是通过微处理器总线(面向寄存器的)实现的。 应用系统软件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通常是通过RS232、RS485串口来 进行的。同普通的PC机一样可以使用NRZ编码(8位异步)。波特率为标准的 1200

35、Bd的倍数。作为通信协议使用的是各不相同的、常常是自定义的协议。 也可以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进行上述串口的通信。 读写器终端的天线部分用于产生磁通量,而磁通量用于向射频卡提供 电源并在读写器和射频卡之间传送信息。因此,对读写器天线的构造就有了 三个基本的要求:(1)使天线线圈的电流i最大,用于产生最大的磁通量 ;(2)功率匹配,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产生磁通量的可用能量;(3)足够的带 宽,以无失真地传送数据调制的载波信号。 根据频率范围,使用不同的方法将天线线圈连接到读写器发送器的输出 端,通过功率匹配将天线线圈直接连接到功率输出级,或通过同轴电缆来馈 送到天线线圈。 1.4.11.4.1 显示器系

36、统的设计显示器系统的设计 显示器是一个典型的输出设备,而且其应用是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电 子产品都要使用显示器,其差别仅在于显示器的结构类型不同而已。最简单 的显示器可以使用 LED 发光二极管,设计简单,易于安装成本,低体积小, 但是信息无法全部显示。由于在物流系统中,物品信息复杂,而电脑显示屏 则可以显示所有详尽信息,所以应选择电脑显示屏。 本系统采用电脑显示器,它的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的操作都是通过指 令编程来实现的,显示清晰,它直接由数据线与主机相连接。提示音装置是 11 采用的是有源蜂鸣器,当读卡器读到卡和卡离开读卡器的读卡范围时发出提 示音。 1.4.21.4.2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

37、计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方案一:PIC 系列单片机。 PIC 系列单片机是美国 Microchip 公司生产的低功耗、低价格、小体积、 片内带 EPR0M 的 CM0S 单片机。它的指令速度比同类单片机的提高五倍左右, 程序存储器可节约一半。具有易学易用的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和一次性的 编程技术(0TP 型),可大大缩短开发周期,PIC 系列有多种型号。 PIC 系列单片机的特点:第一、PIC 最大的特点是不搞单纯的功能堆积, 而是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的性能与价格比,靠发展多种型号来满足不同层 次的应用要求。就实际而言,不同的应用对单片机功能和资源的需求也是不 同的。比如,一个摩托车的点火

38、器需要一个 I/O 较少、RAM 及程序存储空间 不大、可靠性较高的小型单片机,若采用 40 脚且功能强大的单片机,投资 大不说,使用起来也不方便。PIC 系列从低到高有几十个型号,可以满足各 种需要。其中,PIC12C508 单片机仅有 8 个引脚,是世界上最小的单片机该 型号有 512 字节 ROM、25 字节 RAM、一个 8 位定时器、一根输入线、5 根 I/O 线,市面售价在 36 元人人民币。这样一款单片机在象摩托车点火器 这样的应用无疑是非常适合。PIC 的高档型号,如 PIC16C74(尚不是最高档 型号)有 40 个引脚,其内部资源为 ROM 共 4K、192 字节 RAM、

39、8 路 A/D、3 个 8 位定时器、2 个 CCP 模块、三个串行口、1 个并行口、11 个中断源、33 个 I/O 脚;第二、精简指令使其执行效率大为提高。PIC 系列 8 位 CMOS 单 片机具有独特的 RISC 结构,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分离的哈佛总线 (Harvard)结构,使指令具有单字长的特性,且允许指令码的位数可多于 8 位的数据位数,这与传统的采用 CISC 结构的 8 位单片机相比,可以达到 2:1 的代码压缩,速度提高 4 倍;第三、产品上市零等待(Zero time to market) 。采用 PIC 的低价 OTP 型芯片,可使单片机在其应用程序开发完成 12 后立

40、刻使该产品上市;第四、PIC 有优越开发环境。OTP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 实时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象普通 51 单片机的开发系统大都采用高档型号 仿真低档型号,其实时性不尽理想。PIC 在推出一款新型号的同时推出相应 的仿真芯片,所有的开发系统由专用的仿真芯片支持,实时性非常好。就我 个人的经验看,还没有出现过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不同的情况;第五、 其引脚具有防瞬态能力,通过限流电阻可以接至 220V 交流电源,可直接与继 电器控制电路相连,无须光电耦合器隔离,给应用带来极大方便;第六、彻 底的保密性。PIC 以保密熔丝来保护代码,用户在烧入代码后熔断熔丝,别 人再也无法读出,除非恢复熔丝。目

41、前,PIC 采用熔丝深埋工艺,恢复熔丝 的可能性极小;第七、自带看门狗定时器,可以用来提高程序运行的可靠性; 第八、睡眠和低功耗模式。虽然 PIC 在这方面已不能与新型的 TIMSP430 相比,但在大多数应用场合还是能满足需要的。 方案二:AT89系列单片机。 AT89 系列单片机是 ATEML 公司的 8 位 Flash 单片机。AT89 系列单片的 核心是 8031,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与 MCS-51 系列完全兼容,AT89 系列的指令 与有关定义和 MCS-51 完全相同,MCS-51 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编写的程序可 以直接使用。AT89 系列的引脚排列、定义与 MCS-51 完全一致,

42、可以直接替 换。由于内部有 FlashROM,所以编写的程序烧录很方便,易于电擦除,可 以反复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对程序进行修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 本。在单片机部有 Flash 存贮器,功耗特别低,FlashROM 的容量从 TA89C1051 的 1K 到 AT89S55 的 20K。它还结合了 HMOS 的高速和高密度技术 及 CHMOS 的低功耗特征, 80C31 内置中央处理单元、128 字节内部数据存储 器 RAM、32 个双向输入/输出(I/O)口、2 个 16 位定时/计数器和 5 个两级中 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时钟振荡电路。但 80C31 片内并无程 序存

43、储器,需外接 ROM。此外,80C31 还可工作于低功耗模式,可通过两种 软件选择空闲和掉电模式。在空闲模式下冻结 CPU 而 RAM 定时器、串行口和 13 中断系统维持其功能。掉电模式下,保存 RAM 数据,时钟振荡停止,同时停 止芯片内其它功能。 AT89 系列单片机的特点:第一、AT89 系列采用的是 MCS-51 的核心,十 分容易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所以更容易推广; 第二、AT89 系列单片机内部 基本保持了 80C31 的硬件 I/O 功能;第三、AT89 系列单片机的 Flash 存贮 器技术,可重复擦/写 1000 次以上,可反复使用;第四、AT89 系列单片机 更适合小批量系

44、统的应用,容易实现软件的升级。 综上所述由于本设计是用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再结合此系统的实际应用 的环境,从成本和收益出发我选择的是AT89系列的单片机做为控制系统的核 心。 14 第二章第二章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硬件设计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是一套完整的硬件系统,其实现射频识别的核心部件 是射频卡、天线及其射频模块。因此射频卡、天线及其射频模块的型号选择 就显得极其重要。本章将首先介绍非接触式射频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 程,然后再对非接触式射频卡的内部电路和部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2.12.1 无线射频卡系统工作原理无线射频卡系统工作原理 无线射频卡系统是基于射频卡的系统

45、。射频卡(RF)是运用L-C振荡回 路工作的。该振荡回路调到一个规定的谐振频率r。如果人们将振荡回路移 入交变场附近,那么,能量便通过振荡回路的线圈感应出交变磁场能量(感 应定律)。如果交变磁场的频率r与振荡回路的谐振频率r相同,振荡回路 就激发了谐振振荡。此振荡过程从交变磁场取得能量。因而,振荡线圈上的 振荡过程,可以根据交变磁场中振荡线圈的短时电压变化或电流变化得到。 这种线圈电流的短时上升(或线圈电压下降)被称作降落(Dip)。 降落的相对强度取决于两个线圈的距离和受激的振荡回路(在射频卡里) 的品质因数,尤其是两个线圈接近的速度对降落的相对强度影响巨大,就是 说,射频卡的振荡回路以怎样

46、的速度接近振荡线圈。振荡线圈的磁场当距离 增加时减弱。同时,使用的材料也决定了振荡回路的品质因数。 不能对进入振荡器磁场的进入速度施加限制,只能考虑以无限小的速度 接近振荡回路时所产生的一种无限小的降落。 为了保证可靠地识别射频卡振荡回路,需要获得一个尽可能明显的降落。 这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的:使产生磁场的频率不是恒定的,而是“扫频” 的。此时,振荡器频率不断扫过最大和最小频率之间的范围。8.2MHz10% 的频率范围供“扫频”系统使用。 15 如果扫频的振荡频率正好命中了在射频卡里振荡回路的谐振频率,其振 荡回路就开始起振,并由此在振荡器线圈的电流中产生一个明显的降落。对 扫频系统来说,

47、在射频卡的谐振频率的位置上的降落取决于扫频速度(频率 变化速度),而不是射频卡的运动速度,并可以调整到最佳的识别率。射频 卡的频率容许的偏差要受到制造容许偏差或金属环境的限制,但是,对识别 的可靠性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系统工作时,通过电感耦合原理实现通信,如图2-1所示。 图2-1 非接触式射频卡系统工作原理 2.22.2 射频卡系统的工作流程 射频卡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2-2所示。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读写终端不断向周围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本设计采用的射 频卡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当商品射频卡靠近读写终端时,射频卡片内的 LC串联谐振电路进入读写终端的工作区域内,而且频率与读写终端发送的频 率相同时,在电磁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 其次,当共振使卡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