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23672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前言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市政府、学界,以及一般市民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日益的增多,大城市交通都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这是本次课程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次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第一,大城市交通概述;第二,大城市交通问题;第三,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一、 大城市交通概述我们的课程主要针对大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来进行探讨,并且给出相应的对策。大城市一般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经济实力达到了一定的值和影响意识的中心城市。大城市应该有三个界定的参数,它的人口数要达到一定的值,一般认为,

2、一个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我们就达到了大城市的标准;经济实力指GDP,超过五百亿人民币的时候,也成为大城市的一个发展规模。在1994年我国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32个,估计目前我国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接近50个,这是我们国家大城市的一个规模。二、 大城市交通问题我们主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交通问题?二,大城市交通拥堵。三,大城市交通污染。四,大城市交通安全。五,大城市停车困难。六,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一) 交通问题1. 交通问题的定义我们认为,交通问题是指道路交通中带有普遍性的、经常性的和周期性的一种无效而有害的状态。在整个交通过程当中,不是偶然出现的,比如说你在交通过程

3、当中出现了一个事故,就由这个事故暂时的造成了一个小的堵塞,这算不算交通问题呢?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交通问题,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带有偶然性,它不具有经常性,不具有普遍性。我们所说交通问题的这个状态是对整个社会方面、经济方面而言都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而且这个影响的范围是很大的,交通本身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同时还给道路交通影响空间范围带来公害,带来一些危害。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这些大城市当中的主干线,由于交通负荷加大,造成主干线严重的交通拥挤,运行的速度远远低于道路的设计速度,经常是走走停停。这种现象,在一天当中每到上下班的时候都出现,是大面积的、经常性的,这就是交通问题。它是什么交通问题呢?我们

4、通常把它叫做交通拥堵,如果不严重的,我们叫做拥挤,如果严重的,我们叫拥堵,或者交通堵塞。关于拥堵和堵塞,从交通工程,或者是交通的理念,可以定量描述。简单的说,这个交通流很缓慢的低于它的服务水平,如平均时速没有停,在十几公里以下,缓缓的走、蠕动,我们可以叫做拥挤。这个流每一个车都不能自己决定速度,都要跟着这个道路上的流量,前边怎么走,你后边怎么走,我们叫强制流,也叫做拥挤。如果是走走停停,而且停下堵了很长时间,这就很严重了,这是堵塞。这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公害呢?我们知道汽车在运行的时候,废气的排量在怠速状态,或者是在低速的状态,它的碳氢化合物和个氮氧化合物排放的浓度都是非常高的,而且比正常运行

5、的状态要高几十倍。特别是聚集着大量的车流的这种状态,就会给这个城市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一些大城市的污染,可以说70%都是由于交通造成的。这个污染是一个公害,我们说它是一个交通问题。2. 交通问题的特点我们一般在识别交通问题时主要把握的特点:(1) 交通问题具有广泛性什么样的广泛性?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交叉口,交叉口除了堵塞以外,它是一个结点以外,有的时候,我们在一些交叉口,发现它的事故率也非常高,而且在没有安装信号灯的交叉口,通常某一种类型事故率非常高,这就形成了一个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我们通常把这样交叉口,多发性的事故也叫做交通问题,这个就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所以安全性存在着问题。(

6、2) 交通问题具有经常性对这些带有广泛性和经常性的;对社会、经济上都没有效益的;同时不能体现交通功能的,这就是一个交通问题。3. 大城市交通问题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迅速推进了城市化,还有我们国家大城市迅速的增加,这势必就加大了我们对交通问题的关注。在我国,这个大城市交通问题,集中体现在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占用土地,就是说,我们城市面积,规划内的土地,很多都为车辆,占有土地的问题。这些就是大城市交通问题。大城市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随着城市的人口急剧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所以它成为普遍性的出行难,这个在国外也是

7、一样存在着的问题。我们国家大城市人口增加和居住郊区化,这些带来交通需求量的剧增,使道路交通设施的供应、管理,还有空间不足的这些矛盾,使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成为了很严重的,一个老百姓关注和政府关注的问题。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归结为城市和道路规划的问题、交通管理的问题、遵章守纪和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素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国外都已经走过了这样一个城市发展,比如说汽车化的阶段,他们有很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情况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实际的问题。总之,大城市交通问题,归纳起来我们可以说车多路少。也就是说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现

8、状道路,所能够挖掘的潜力有限,使得在现有路网上运行的速度下降,最典型的是公路交通。我们记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公交车的速度是在五六十公里;七八十年代,就到了三四十公里;八九十年代,就到了二三十公里;现在,我们的公交车速度也就在十公里左右。公交车速度逐渐下降,公共交通的发展缓慢,而且不能跟上需要,这就势必促进了其他的交通方式的增长。最近,我们看到在一些南方气候比较适宜的大城市,平原地区,摩托车发展非常快,比如南宁,摩托车发展就非常快。而像广州,采取了严格禁止摩托车的发展,因为它发展非常多。在北方也有一些城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增长的速度也很快。所以,这些交通问题,就都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自行车

9、和摩托车发展很快,体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因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出行半径基本上都在六公里左右,这样势必加重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二) 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1. 交通拥堵我们先来看一下交通拥堵的概念,刚才我们说了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要通过某个路段的车辆数,我们叫交通需求,超过了这个道路的路段的交通容量,也就是说,我们入口要大于出口,超过这个部分,就要滞留在道路上,这种现象,我们叫做交通拥堵。(1) 交通拥堵的定义各国对交通拥堵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日本在94年制订新交通拥堵对策的时候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一公里以上,或者拥堵时间十分钟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

10、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每小时22公里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流。我们知道,交通流的划分,首先是不拥堵流,我们叫做畅行流;然后是稳定流;接着是不稳定流;最后是强制流。它把进入不稳定状态的车流叫做拥堵车流,也就是说交通拥堵。我国公安部在公安行业标准里面对拥堵路口的定义是: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处,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从250米和三个绿灯信号没有通过交叉口这样一个定义来看,我们国家定义拥堵的标准要比国外低的多。就是

11、说,国外稍微不稳定流的情况下,就作为拥堵,而我们国家你要排三个信号灯,才能算做拥堵路口。所以,我们说拥堵路段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一公里的状态,这是指城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 (2) 交通拥堵属性交通拥堵属性,主要包括拥堵发现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程度五个特征。我们了解交通拥堵属性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交通调查。因为,我们在解决这些交通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分析和评价是建立在交通调查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交通流的流量、速度、排队长度这样一些基本交通参数调查的基础之上。我们说时间、地点、原因、类型、程度这五个参数,都是为了描述交通拥堵程度的。

12、拥堵时间拥堵时间因事件或拥堵发生的时间不同,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发生在高峰期的拥堵,随着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大,必然会迅速产生严重拥堵的蔓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道路上有一条车道,发生了故障车辆,或者事故车辆,这条车道因此封闭了十分钟,你就会导致后边的交通拥挤。如果,当五分钟以后,这个车辆被排除,你要消散拥挤的车流,绝不是五分钟能够消散的,而是要花十分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交通流。所以我们说它会产生拥堵的蔓延。对不同时段发生的拥堵,所采用的控制手段是不同的。一般根据交通流量的大小,将时段分为高峰期、平峰期、低谷期,高峰、平峰、低谷主要是根据这一天当中交通流量的变化情况

13、确定。当交通流量高于日平均流量水平的时候,特别是最高点,我们叫高峰期;如果与平均日流量相当的那一个时间段,我们叫平峰期;如果很低,我们叫低谷期。拥堵的地理位置除了时间不同以外,发生在不同地段的事件和拥堵,会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发生在关键地段的拥堵,会迅速引起严重的拥堵蔓延,因此不同的地段拥堵,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我们了解拥堵的这一特征,主要是为了我们城市的交通紧急事件管理,制订紧急事件的处置方案。我们交通警察部门,要对出现道路上不同的事故和拥堵的严重程度,启动不同的处置方案。我们要划分闹市区路段、重要路段、一般路段和次要路段,再加上你不同的高峰时刻、平峰时刻和低峰时刻。如果发生在重

14、要路段,交通量非常大这样的一个交通功能的路段上,如北京市的二环路,三环路这样交通功能的路上,一旦在高峰期间发生拥堵,你要迅速的启动处置方案。所以,拥堵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拥堵原因从拥堵原因来看,我们可以把拥堵分为周期性的和偶然性的两大类。有一种正常的拥堵,有时候车流量突然的增大,超过了容量引起的,我们知道道路上有一定的车道数和宽度,它的容量,也就是说通行能力是一定的,当你流量超过了这个容量的时候,我们说它属于流量上的瓶颈。如一般发生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刻,这就属于周期性的、正常性的。非正常性的主要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或者说突发的事件引起的,如道路上的事故、道路上的维护、故障车辆、道路遗洒等等,这

15、些都会造成拥堵。另外,还有我们进行大型活动的时候,需要进行交通管制,阶段性的交通管制,这种拥堵,也是属于非正常的。根据交通安全法你要通过提前预告来减轻它的突发性。拥堵类型拥堵类型我们分为初始拥堵和后续拥堵两类。一般来说,初始拥堵是路网中的瓶颈引起的排队拥堵。路网中的瓶颈,一种是由几何情状的瓶颈,当车道数突然减少,如出入口处车道数都要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叫做几何瓶颈。当流量瓶颈,后续的拥堵,一般是初始拥堵引起的交叉口的排队和拥堵。拥堵的程度拥堵的程度我们一般通过你等待排队时间的长度,或者你整个排队的长度两个参数来描述。一般的标准,前面介绍过,是指要等几个信号的时间。当非常拥堵的时候,这个路段

16、就是始终有排队的现象,排队车辆要等待四到五个信号周期才能通过一个交叉口,我们叫做非常拥堵。比非常拥堵再严重一个等级,叫做严重拥堵,就是这个路段始终有排队,而排队的车辆要等待五个以上信号周期,甚至更多才能通过。最严重就是堵死,堵死的情况下,长时间内车辆几乎不能前行。在一般道路上经常出现些什么?一种就是道路出现严重的事故,完全封死,交通管制;另外,就是在路口上双方互不相让,然后路口完全卡死,这些都是属于锁死的状态。这就是我们说的拥堵程度。(3) 交通拥堵危害交通拥堵危害,一是浪费时间,也就是说你的运行时间要浪费;二是运营成本的上升,你运行速度减慢,你的运营成本要上升;第三,可能带来交通事故,交通事

17、故会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人身伤害;第四,会给这个城市的空气造成污染;第五,就是可能会造成城市的噪声污染;最后,交通是一个运输的环节,它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便捷的运输会促进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交通拥堵的危害。交通拥堵的危害,根据欧美的经验,交通拥堵造成的负面影响中,交通事故、汽油过量和时间成本各占三成。在拥堵的情况下,由于车辆不得不频繁的加减速、启动、制动,或者是怠速,这样发动机燃油消耗比较大。统计数据表明,在拥挤状态下能耗是最佳运行状态燃油消耗的两倍。一辆汽车在7公里/小时,拥堵状态下的运行速度,和88公里/小时正常运行状态下的速度,如果加速1000次,燃油消耗比均匀的运行要多消耗6

18、0升。对于货运车辆,多消耗的数量还要多。有人通过这样的一个标准计算得出,广州市为交通堵塞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总值为每年耗费1.5亿个小时,运营时间上耗费1.5亿个小时。如果这1.5亿个小时用来进行生产,相当于减少生产的总值117亿元,也就相当于整个生产总值的7%,相当于当年广州市GDP的7%。交通拥挤不仅使人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资源,而且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伴随着严重的交通污染。据统计,2000年美国因交通碰撞事故、交通拥挤以及噪声污染等造成的社会成本达到4060亿美元,其中84%是属于交通事故造成的,15%是属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其余的是由其他的,比如说污染、噪声造成的损失。在我国,城市机动车

19、造成的污染目前已占城市污染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挤的高峰时刻,空气污染应该接近70%是来源于交通的车辆。就北京而言,即使只考虑对北京市民的影响,估计每辆汽车平均也应负担数千元以上的污染成本。另外,交通拥堵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 大城市交通拥堵案例分析(1) 北京市交通拥堵中国大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增长。1986年到1990年北京市区干道交通负荷平均年增长4.5%,1990年到1994年市区干道负荷猛升到18.5%,市区交通干道饱和程度已经达到了85%的水平。交通拥堵造成的高峰时段,机动车辆行驶速度普遍降低,车速缓慢。高峰时段的公共汽车运行速度,1993年中国城市

20、一般在5到10公里,1995年十月份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区11条主干道的机动车时速已经降到了12公里/小时,其中东单北大街时速只有7.8公里,交通堵塞导致交通运营效率持续下降,浪费了大量的运力,增加了燃油消耗。在上海,96年公交营运里程损失达4200多万公里,日均损失里程比1986年增长了220%。这种堵塞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当前,对我国而言,通勤车成为汽车化的直接拉动因素,这就更增加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拥挤。有关调查的数据表明,多数北京人上班需要花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这种损失是多少呢?我们来算一下,目前北京每年有十万次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人民币。有

21、一个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北京一年堵车大概造成60亿元的损失,平均每一个北京人每天损失1.1元钱,一年损失是400元钱。全国一年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大概是1700亿人民币。下边介绍北京交通拥堵的一些地段。我们通过这些地段,可以看到北京交通拥堵的点段和时间,排队长度和拥堵的持续时间等等。双井桥南北两侧进出口拥堵时间是7点到9点,下午17点到19点。拥堵方向早高峰南向北,晚高峰北向南。排队长度平均是300米,拥堵持续时间是80分钟。通过调查拥堵原因,第一,进出口之间有300,830,特8,757,857公交车进出站,与在道路上行驶的社会车辆和其他车辆形成了交织或交叉,形成堵点,影响主辅路车辆行驶;据统

22、计,高峰时段平均每小时停靠公交车150余次。第二,出入口过近。出入口相隔的距离是68米,先入后出,加上中间设有公交站台,冲突点多,致使车辆行使缓慢。对这样的一个拥堵点段,周期性的交通拥堵点,采取的治理措施:建议在东西两侧安放临时护栏,早晚高峰期间,对进口和出口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减少进出口交叉矛盾;将部分公交车辆迁移至辅路,或辐散至双井桥南。当然,这种措施会把矛盾转移,可能会把矛盾转到辅路上;高峰期间在进出口处安排巡逻定点民警,或者协管员来负责疏导和指挥交通。这样会减轻车辆进出站的到位;进出口之间的公交车站移至双井桥南第一个过街桥下面,人行天桥在主辅路隔离带为新做的梯道,公交,港湾外沿安装护栏,

23、这样减少其他对公交站进站的影响;在晚高峰17点到19点,在辅路入口,主路的入口处,安排交警,或者协管进行交通秩序维护,这样会减轻拥堵的程度;其他的一些点段,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调查,进行分析,考虑进行治理。(2) 武汉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武汉作为我们国家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道路交通在高峰的时刻,同样呈现出很严重的拥堵情况。它的拥堵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城区干道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第二,过江交通通道堵塞。武昌、汉阳、汉口是武汉的三镇,它们是通过长江、汉江分开,在过江的时候形成特有的通道。如果交通量过大,交通通道堵塞会影响整个三镇之间的交通联系。第三,城市外围发展速度加快,内外交通

24、联系问题出现不畅。第四,市中心区交通堵塞严重。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城区干道的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武汉市拥有城市道路共2161公里,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4倍。道路面积是3596万平方米,同样也比建国初期增加了288万平方米,增加了11.49倍。但是,从机动车增长的情况来看,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要远比道路基础设施增长快。机动车与道路里程和面积增长之比是1487:1,也就是说,道路增加1公里,车辆增加了1487辆;道路面积率增加1平方米,车辆增加了516辆。机动车在道路上占有的动力空间,是远远高于一平方米的,一部普通的轿车,私人小汽车,它正常运行的动力空间,应该是在25平方

25、米,所以道路增长的速率是远赶不上汽车增长的需求。这种严重的失衡状态,是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过江交通通道的堵塞过江交通通道的堵塞,主要是受武汉市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武汉市路网布局,它是通过三镇道路,是各成系统的。而武汉三镇之间,主要是依靠长江大桥和汉江跨江跨河的这样一些桥梁来联系的,以跨河桥梁为中心的主干道,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通道,这是道路交通的主要的通道。这个通道的车流容易集中,一旦堵塞,就会造成整个路网上的交通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发挥整个路网的功能。根据交通流量的统计分析,长江大桥日交通量为10.5万辆,新建的长江二桥日交通量也突破了12.3万辆,高峰小时的流量,分别达到了6200辆和78

26、00辆。这样大的流量,给两桥和周边的道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三座大桥共有16条机动车道,平均每条承担1.4万辆,每日1.4万辆,特别是长江大桥,每条承担2.5万辆,长江二桥每条承担2万辆,桥梁的负荷也是非常重的,平均每条承担1万辆左右。5年内将增长70条机动车道,每条承担的流量比武汉其他的道路要低。这张照片就是进入长江大桥引道上的车流量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常交通量的状况。所以,在这样密集的车流上,如果出现一个小的事故,或者说出现故障车辆,都会造成很严重的交通拥堵。城市外围发展速度加快,内外交通联系问题突出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重点是由中心区向外围逐步扩展,二环与三环附近区域的

27、城市建设,势头非常的迅猛,新市区的开发也不断的加大,这样就导致了原有的交通分布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中心区和外围之间的交通需求会日益加大。出入中心区的入口和路段的流量会急剧的增加,外地的车辆进城增加,就给原来已经严重饱和的市区流量,更加加重了。所以,在外围发展的速度加快,是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大的一个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市中心区交通严重堵塞,城区各主要路口,机动车交通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武汉市路口高峰每小时流量一般都设计在三千到四千辆,但是目前的高峰一小时流量,一般都大于五千辆,甚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超过了七千辆,高峰的时候有的达到了九千辆。这个比例很大,很严重,我们设计的流量是三千到四千

28、,当九千的时候,超出一倍还要多,严重堵塞是很明显的。另外一些地段,平峰时的车辆,通过路口等待信号时间是三个信号灯,这已接近拥挤的程度。高峰的时候,需要等信号灯等得更长,时间更长,堵塞的路段的长度也在一公里以上。早晚中高峰滞留的时段长达1.5小时到2个小时之间。在一些主要的道路上的交通枢纽,一些主要如阅马场大东门、小东门武胜路、徐东路、黄埔路等城市干道的交通流,都是交通拥堵严重,是造成高峰时间,周期性的交通堵塞的一些主要地点。(三) 大城市交通污染交通污染是四大交通问题之一。交通除了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促进人们方便以外,他也会带来很多的交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交通污染。我们现在运行的车辆,虽

29、然各国都有严格的排放标准,如北京在执行欧以上的标准,将来要达到欧的标准,但是,这样一些标准,仍然在不同的运行状况下排放有很严重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而且有二氧化硫等等。这些废气会给城市的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一般我们说交通污染的概念,主要是指三个方面:第一,废气的排放。第二,噪声的污染。当车辆在道路上高速运行的时候,轮胎转动和路面形成的一些震动,胎基出现的一些声音,这个产生的震动、声音。第三,震动。大型货车在行驶过程当中,对道路或者对桥梁形成的一些震动、声响。1. 废气的排放在三种空气污染和声音污染当中,其中主要是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汽车排放的废气,也称尾气的污染,它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来源。造成

30、大城市的交通污染,特别是在高峰阶段,环保部门的监测表明,70%以上的污染是来自汽车废气。当城市交通拥挤的时候,速度下降的时候,这种污染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甚至超过80%。在1993年美国有一个监测的资料,它的汽车废气排放77%的一氧化碳,45%的二氧化碳,36%的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22%的颗粒粉尘物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污染的加大,是造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中,汽车所占的比例是高于发达国家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在车辆管理上,我们国家的一些排放标准要低于发达的国家。另外,我们国家的机动车辆,除了我们一些技术水平和排放含量的标准比

31、较高的轿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其他种的机动车辆,如低速的货运车辆、农用运输车辆、摩托车辆,还有一些其他的货运车辆等等,这些车辆的排放标准要低一些。平均来看,我们国家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设计标准比美国生产的要高好多倍。第二,在交通运行当中,交通拥挤增加了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的含量。汽车的时速从40公里降到10公里运行的时候,车辆的燃油消耗量会增加一倍,而对废气的排放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增加2到4倍,达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当交通拥堵的时候,不仅会增加能耗,也增加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第三,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较低,监管不力。我们国家目前施行的是车辆注册、安检登记制度,同时带有定期的年检、安检制度。除

32、此,我们对运行当中的车辆,很少进行抽检。我国对运行轿车的废气允许排放标准,过程的监管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措施。比如说排放一氧化碳,我们国家运行的轿车废气,一氧化碳比美国要多40倍,碳氢化合物要多6倍,氮氧化合物要多8倍。目前,我国上路运行的小汽车当中,实际上排放废气,比美国排放的要多出10到50倍。2. 交通噪声污染机动车在运行的时候,各种噪声在城市里边是很大的。对城市,特别是对声音需要特殊管理的一些地区,如医院、学校、居民区等等,这些噪声的污染,喇叭声、震动的声音都会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在发达国家很多的城市,一方面禁止进入市区鸣喇叭,另外通过控制速度来降低汽车噪声对城市带

33、来的危害。一般来说,通过控制速度会有效地降低车辆震动的声音。据统计,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城市中,约有一亿人生活在65分倍的交通噪声里,而公认的可以接受噪声的上限是55分贝。所以,车辆的噪声对人们影响还是很大的。(四) 大城市的交通安全问题城市交通中,一个很重要的交通问题就是交通事故,也称为交通安全问题。随着近几年我们城市道路等级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快速路,以及一些交通干道的高等级公路等等,运行的速度在加快。因此,随着速度的加快,事故也在上升。我们从交通事故总体水平来看,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超过4万人,日本超过1万人,我们国家近年来交通事故有所下降

34、,特别是在大城市,由汽车交通所引起的交通事故在一些高速、快速道路上,有一定的上升。这个表展示了我们国家2005年 36个城市,基本上都是一些省会的大省市,交通事故的统计情况。北京市2005年共发生事故5808起,死亡人数1373人,受伤6681人。考虑到城市的规模和交通事故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车辆事故率和人口事故率来评价这36个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和水平。通过比较,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尽管近几年交通事故有一些城市增长,或者没有增长,或者增长不多,但与国外相同规模的城市相比,交通安全状况还是很严重的,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通过这36个城市可以看到,广州市的交通事故情况是比较严重的,7832起,死亡

35、1511人,这个水平在各城市当中是比较多。这个图表体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05年我们国家的交通事故发展的水平情况,通过这些曲线,从总体上来看,进入2002年以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都在下降。大城市的交通安全的趋势,基本上和整个国家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是相似的。这个曲线,十万人口的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这样一个指标可以看到,万车死亡率在下降,同时到了2002年以后,我们十万人口的死亡率也在下降,呈现全面下降这样一个好的趋势。这条曲线是94年到2005年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五) 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我国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车位不足和分配不合理两个方面。结果导致部分

36、车辆占用道路来进行停放,加重了交通拥堵。各个城市的机动车,每年都是以大于15%的速度增加,特别是大城市,机动汽车保有量以每年大于20%的速度在增加,这样对城市的停车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社区通道,特别是一些支路,甚至胡同都停满了车辆,社区周边的道路、路边停车过度;公共停车场匮乏,妨碍了一些场所的正常的活动;商店建筑缺少泊位;有一些公共停车、配件停车场移做他用等等,这都影响了正常的商业活动。在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总结这样几点:1. 自备车位不足,侵占其它用地在很多的公共建筑,或者一些公共场所,车位呈现出不足。在规划过程中,在改建过程中,我们也受到了大城市用地紧张,特别是周边用地紧张这

37、样一个局限。2. 配件停车,车位不足,且大量挪为他用我们一些商场,大的建筑等等,把地下停车场作为仓库、作为其他的储存地、作为地下商场等等,移做他用,致使本应该停在地下停车场的车辆,停在路面,停在上面,这是造成我们大城市停车困难的一个因素。3. 公共停车场短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机动化的交通出行半径都是在十公里以上。进入中心城区,它需要有地方停车,特别是在中心区以外,停放在公共停车场。在大城市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机动车交通在进入市区之前机动车停放的问题,公共停车场严重的缺乏,而且使用率又很低。中心区和一些重要地区的停车场,收费标准过低,不能提高单位车位停放泊位的周转率,这是造成停车困难的一个很重要

38、的因素。4. 路内停车有增无减,影响周围的交通在大城市可以看到,有一些支路上,特别是能够双向通行,比较宽的,在9米以上的这种支路上,很多支路利用路边进行长期的、临时的停放。路内停车缺乏规划,致使造成一些路段,特别是高峰路段,影响了道路的通行,使支路不能发挥道路通行的功能,不能在路网上形成微循环的功能,从而加重了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它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路内停车需要很好的规划。5. 公交运营过程中,车辆停放矛盾突出公交运营过程,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为了体现公交优先,在很多的快速道路上,我们允许公交车设站,来提高公交运营车辆在快速道路上的运营速度,加大运力,满足公交车乘客的需求。比如说在北京

39、,在三环路上,设置了很多的快速车辆,在靠近主路上设置站点。如果说这些公交运营车辆,在主干道上进入车站,不能够规范地停放车辆,和驶入驶出车辆,那就会对主干道上的车流造成影响。严重的,特别是不顺序停放,公交车辆既长又宽,它对主干道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造成长时间的堵塞,周期性的堵塞。6. 停车难导致停车乱,殃及行车难,这是一个循环停车难我就乱停,一乱停就影响了正常的行驶,加重了交通拥堵和堵塞。北京市将通过逐步的完善停车设施来解决规范停车的问题。它的基本原则是本着由内到外,由主到次,主次互补。逐步地消减现有占路停车的车位,进一步的规范相邻支路和次干道上的停车设施。由于停车需求突出,占路停车位暂时不能

40、消减的,要采取高峰阶段禁止停放的一些措施。特别是对占用人行便道,违法停放的严重路段,要进行严加管理,甚至设置一些停车桩来禁止,在一些小区里都采用了这样一些措施。在重点整治道路,逐步安装停车诱导指示标志,来引导人们正确地、合理地停放车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停车管理上,还应该在五环、五环附近和四环附近,加大建设比较大型的公共停车场,方便私人的小汽车、个人小汽车,以及快速公共交通的换乘,引导人们进入市区前乘坐公共交通,以便消减交通的总量,减轻北京市中心区的压力。在停车方面,如果设计的好,就会收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六) 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1. 交通拥堵的原因在大城市里边,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可以

41、归纳成这样几点,几个方面。(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大城市的发展和膨胀,它受到它的规划用地,受到规划的限制。同时,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一个国家。所以,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对城市的用地是进行严格控制的。因此,在道路发展上,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高的道路面积比例,整个的道路容量是不足的;另外,这个不足是相对于我们国家快速增长的汽车化交通而言。实际上,我们国家除了在大量的增加道路网络和道路面积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适当的限制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措施。(2)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这种增长的速度,在局部上、在道路上停车和运行方面,都还不相适应这种发展。(3) 交通设施建设

42、滞后交通设施建设是指整个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设施建设。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他们现在已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的公共交通体系。而我们国家的在很多的大城市,还没有完成立体化的交通,综合的交通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无论从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都有滞后的现象。比如地铁和公共汽车的衔接,私人汽车和公共交通的衔接,从交通设施上还远远达不到无缝连接的要求。因此,造成了交通的不连续,造成交通运行中断,以及运行时间过长,导致人们偏向使用某一种交通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恶化。(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目前,

43、我们国家大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水平,总体上发展很快,很多大城市都建有交通指挥中心,在视频监控和信息采集,以及交通信号自动控制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交通管理软件的应用上,以及对交通道路状况实施的管理上,还相对的滞后。因此,交通管理技术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5)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车辆的增长和道路的增加上,它体现在城市道路交通的整体规划,甚至包括城市的总体的布局和规划,也体现在城市的交通的发展战略、政策以及导向。所以,对于一个大城市的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我们国家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迅速增大,经济的提高,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们一些特

44、大城市,周边的不断发展,大城市圈内的交通的不断发达,以及大城市群的形成,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口向大城市圈内,以及大城市群内进行聚集,这种聚集,对交通需求带来很大的要求,结果会导致交通拥堵的加剧。因此,我们在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划。2. 大城市交通污染的原因大城市交通污染,一方面是我们车辆的排放,本身的技术含量水平低造成的,我们国家在逐渐地通过提高车辆的检测、排放的标准,来减少这方面的污染。实际上,大城市的交通污染更主要的是交通拥堵,不良的运行,造成的污染排放。因此,加强交通管理,疏导交通,缓解交通拥挤,这是降低交通污染的一个根本措施。3. 大城市停车

45、困难的原因(1) 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停车设施的不足,特别是公共停车设施缺乏。需要在公共停车设施和配件停车设施严格的执法,在未来的大型建筑,以及公共的建筑当中,一定要严格执行配件停车场和相应的公共停车场的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在周围和外围地区大量建公共停车场,把车停放在市中心区域以外,减少对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加剧。还有,通过近几年不断的把城市市中心区的人口疏减到城市的外围,这样也会减少停车难。(2) 大型交通集散点,停车设施不够完善很多大城市,在大型交通集散点的停车设施,特别是在一些快速公交的交通枢纽附近,增设一些大型的停车设施,而且收费低廉,甚至免费。这些停车设施也会改进和解决停车难地问

46、题。(3) 公共停车场泊位利用效率低从目前的停车管理来看,还是统一价格;另外,就是不能够按照不同的地点和停车泊位的需求来合理地制订停车收费价格,通过经济的杠杆,来提高公共停车场泊位的利用率,以及路内、路边停车的周转率。在停车管理上,停车泊位利用率和路边停车周转率低,除了硬件设备以外,主要还是停车管理水平比较低。停车管理还要提高管理的服务水平,加大管理的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4) 配件标准过低原来建设部和公安部制订了停车配件标准,这是在二十年以前制订的标准,是按当时每百人的汽车拥有率,每百户的汽车拥有率定的两个标准,我们现在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因此,在新建的配件标准上,应该不断地提高。停车规

47、模控制和停车管理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三、 大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根据上面我们介绍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对策:1. 制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1)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城市的交通方式,从大的方面主要是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两大类。公共交通包括公交汽车、地铁或轨道交通、单位交通车、出租汽车这样四个方面,其中公交汽车和地铁,或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主要部分,而单位交通车和出租汽车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在个体交通方面,主要有私人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步行交通。以上是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大城市交通方式的结构是什么呢?大城市交通方式应该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所

48、谓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应该占70%以上,其中公交车约占40%,地铁或轨道交通是20%,出租汽车和单位交通车10%;个体交通方式,约占30%左右,其中私人小汽车应该小于20%,自行车10%;其他的步行交通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离不开的,在大城市,步行交通很难有比例,准确的估计。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一个城市交通方式,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构成一个什么样的交通方式的结构?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主要是来源于三个方面。城市路网结构和规模。这个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市的路网结构,决定了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如果一个城市的路网结构,是一个棋盘加放射型,或者环形放射型,这是各种结构交通方式都会均衡发展的一种,比如公交、个体交通;如果一个城市结构是卫星状的,是一个放射状,中心加卫星城市的,那么个人小汽车的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就会发展。一个城市的规模越大,它通行圈的半径就会越大,它就会选择发展机动化的交通。如果一个城市的规模越小,比如中小城市,它就会选择人力的交通方式,或者说摩托、电动自行车等就会很快加大占的比例。居民出行距离和次数。这跟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所处的位置、居民出行的距离和次数有关。出行距离越远,它越会选择机动化的公共交通。出行距离近,它会选择步行,或者非机动化。城市地理环境。也会对交通方式进行选择,如城市处在丘陵地带、山区,非机动化的交通就不发达。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