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2417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哪些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互动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2、,如何恰当得运用这个现代媒体技术,使媒体互动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从而使之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就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资源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的实践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技术,焕发教学活力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得出结论: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词】互动技术 及时反馈 生命活力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进程中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研究。正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采用信

3、息技术的手段途径,将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 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 , 为的是提高效率 , 改善效果 , 改变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阶段 , 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试验的过程。部分教师已经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了若干方案 , 其课程涉及了语文、数学、探究等多个学科 , 并且已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试验。本文列举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方案 , 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依据1、 学生学习现状与分析:现代课堂中老师一直在寻求和选择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恰当的教学策略,特别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往往被三分之一的学生的教学呼应的假象所迷惑,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其实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新授课前早已经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明显滞后,而对于落后的学生和中等的学生由于课堂教学的进程太快,势必会拉大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距离,造成“会的明白了,不会的还是不会”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中产生了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教师不能随时发现到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同时也得不到及时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不同步了,这样周而复始,使得课堂的教学缺乏及

5、时性,针对性,课堂产生了低效。教师在课后练习的反馈中发现后只有通过课后补习或下一堂课的补救,这样使得课堂效率降低了。2、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要求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于全体学生。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应适当安排拓展性的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又提出: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数学课程不仅应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应

6、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教师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条件。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数学课程还应为学生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识过程;要建立合理的数学学习训练系统,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提升,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3、提出“新技术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的课题本论文围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并借助贝罗传播模式来分析

7、教育教学这一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根据贝罗传播模式的分析,信息传播由信源、信息、通道、受播者四要素构成。教育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为:教师教学信息教学媒体技术学生。针对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媒体技术运用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能充分发挥现在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所以提出了“有效运用现在媒体技术”的思路。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教学特性。它所传播的教学信息生动、形象、直观,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经验,并对其分析综合,获得抽象的概念,形成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现代教学媒体技术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8、现代媒体技术,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要使现代媒体技术能真正的对于目前的教育教学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运用按按按的新技术,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课堂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按按按的使用改变着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面对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一对一增强学生学习成效,使数学课堂可以充满活力。二、研究实践与课例说明1、 面向学生实际,精心预设教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分析,尽管课设计的环环相扣,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缺乏目标,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教师不能忘记自身的引导作用,要提

9、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是我们每个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使课堂的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教师要有面向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现举课例折线统计图一课加以说明,这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八册的一课,在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中,初次备课的老师对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不了解,将新授和练习的形式单一的呈现给学生,学生认真从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指名回

10、答,但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调整问题回答的方式,条形统计图的六个相关问题,请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并运用正迁移,解决认知冲突,学习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的认知迁移到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因为基本结构是一样的,然后在针对“上升幅度”“下降幅度”进行重点探究讨论,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活动,但是在课后反馈练习中,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但部分基础差生活经验缺乏的学生还是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对课件进行修改,把条形统计图中条形变化到折线统计图的点再连接各个点的变化过程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班中差异生也能准确不误的说出各个点所表

11、示的含义,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使传统的指针有所偏转,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2、 运用互动技术,增强主体意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2、。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可以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如按按按,增强人人参与选择,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体现学生为主人的教学理念,同时及时反馈了解学习缺失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方式鲜活起来。 一个小小的遥控器,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心理学证明,学生经过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注意力度过最佳期,一定要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的趣味性,而拓展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按按按的技术,请学生选择折线统计图的上升下降幅度,注意力又一

13、次集中起来了,在互动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课堂中两次练习学生选择的正确率提高了,从一半学生正确通过讨论学习再次选择就有95%的正确。一个小小的遥控器,促进师生的心灵沟通,产生一种相互尊重,愉悦的学习心境,为师生间的民主对话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巨大作用。在折线统计图巩固练习时,要求学生在选择后带着种种疑问,折线统计图各个点表示的含义,上升下降说明了什么,上升下降的幅度之间的不同之处等等,与教师同学及时随时开展了交流,双方在一种完全民主的和谐氛围中畅所欲言,既消除了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学生很快学

14、会联系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的关系寻找出了答案,学生独立学习的成果得到了共享,学习的遗留问题得到了伙伴的充分关注和帮助,促使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形成了班群体互动的局面,使整个班级互动鲜活起来了。因此,把研究重点转向教学对象以及教师与教学对象的双向交流上,建立相互作用的反馈机制。教师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关注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反馈结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又是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来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服务者。学生由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在采取行动,各自在其中有所收获。3、创设生活情境,感悟数学魅力数学是一门魅力性

15、很强的学科,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 作为老师有责任通过一定途径把学生领进数学大门,让他们感受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对数学乃至宇宙奥妙进行理智地探索的渴求,而这种途径就是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把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到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通过各种形式教学情境的

16、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让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有多宽阔,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当前数学改革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折线统计图就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统计天气温度,人的体温等等生活问题,一下子贴近了学生,吸引了学生,同时通过按按按的选择,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了,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使探究生活

17、问题得到了延伸,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间,生活中有数学问题,同时也体验到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提高了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三、研究实际后感悟与思考问题:1、 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全员参与,激发学习动机 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小遥控器,让学生人人参与,对教师设计问题能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真实想法,从而也让少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回到课堂之中,从而实现了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也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标。2、 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有助于教师纠错

18、补缺,调控教学 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解决了过去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手段来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生成现状,教师按教学目标,设计反馈问题,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及时检测,根据出现的差异进行纠错补缺,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也促进教师适当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在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开展有的放矢教学。3、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有助于增强课堂生命活力,提高教学实效互动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活跃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活动,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与生生间在合作、交流的探究学习中,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求得进步,在多样化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教师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也提高了实效。四、主要参考文献:1 何

19、克杭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 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林六 高仕汉 李小平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43 课堂教学改革新论,卿成,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64 教学设计原理 (美)罗伯特?M?加涅 2000.55 张奠宙,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数学教学,1999年4页6 龙懿 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7 任美林 文 应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 8 李育江 文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解决好的问题9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 山东教学出版社. 2000. 127.10 【美】布鲁纳.邵瑞珍译.教育过程.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33.11 【美】梅里尔?哈明著. 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宇航出版社. 2002.112.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